科幻小說鼻祖:「馬斯克的火星計劃就像上世紀科學小說老掉牙的橋段」
撰文:Eric Roston
金·斯坦利·羅賓遜在普及火星殖民的概念上不輸任何人
「把火星當成救生艇的想法是錯誤的,無論是實踐還是道德層面」
2016年9月,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向地球人作了一番90分鐘的發言,介紹他心中的火星城市。於是各地的人們開始為之心神蕩漾——當然火星除外。嗯,暫時除外。
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在普及火星殖民的概念上不輸任何人。這位作家運用知識、推理和想像力,創造出劃時代的火星三部曲——《紅色火星》(Red Mars, 1992年)、《綠色火星》(Green Mars, 1993年)和《藍色火星》(Blue Mars , 1996年)。
對羅賓遜來說,馬斯克勾勒的火星未來倒是很像某些人熟悉的過去。
他說,「馬斯克的計劃就像20世紀20年代科學小說老掉牙的橋段,小男孩在自家後院建造火箭飛往月球云云。」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訪談記錄:
Q:彭博社記者Eric Roston
A:「火星三部曲」之父Kim Stanley Robinson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日前的一篇專欄中對火星探索大加讚賞。他的首席科學顧問和NASA管理員也在博客文章中表示力挺。看到馬斯克在私營部門重新啟動的對話獲得官方支持,想必非常鼓舞人心吧。
看到老式科幻小說對太空日常及太空使用的幻想成真還蠻讓人感動的。我也喜歡公共部門的領導,還有他們「為了地球而離開」的理由,這是迄今為止最有力的理由。精彩。
2024年。馬斯克辦妥了一切,拿到了融資。他建好了火箭,搭載100人起飛。幾個月後他們著陸了(且不管過程如何),他們要開始改造星球了。
首先我必須指出,這種情況並不可信,所以很難展開想像。移民火星絕不是一個人或一家公司努力就能達成的。它需要國際合作,要許許多多的資金,還要好多年的時間。
馬斯克的計劃有點像20世紀20年代科學小說老掉牙的橋段——小男孩在自家後院建造火箭飛往月球,和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火箭建造計劃(迪士尼電視節目里那種)的混合體。倒也新鮮有趣。
移民火星是個高風險任務,對於那些每人花20萬-50萬美元購買船票的100名乘客,應該怎樣安排技能分配才是最佳的?
乘客不是花錢就能上的,他們也要像宇航員一樣經過選拔和訓練,這是必須的。
SpaceX有授權某個人或某個團隊管理火星嗎?
SpaceX可決定不了這個。
那麼誰負責呢?
這還要考慮地球各國的法律,因此不是件容易事。要遵守 「外層空間條約」(Outer Space Treaty)和相關組織機構(美國航天局、聯合國等)的規定,以及各地經由直接民主作出的專門決定。
他們都得穿制服嗎,像星際迷航(Star Trek)或生物圈二號(Biosphere 2)那樣?為什麼?不能穿牛仔褲嗎?
在室內,人們可以怎麼舒服怎麼穿。但室外要穿特殊的火星服。火星服和太空服不同,某些方面類似潛水速乾衣。穿衣脫衣、進出地下避難所都是大工程,而且保持避難所不進塵真的很難,但又確實必要。
火星的哪部分最適合登陸?
這個話題討論了很多!得在赤道附近找一個地方,但要有明顯水源。得在平坦地面上登陸,附近最好有峽谷、火山口或是其他岩壁,這樣定居者才能從旁邊挖出地下避難所,躲避輻射。我個人支持自己那本《紅色火星》中「首百」(First Hundred)登陸的地方。
在墨西哥有人向馬斯克提了一個古怪又合理的問題:污水系統是怎樣的?
他們將努力創建一個封閉的生物生命支持系統,當年太空競賽時蘇聯研究這個課題比美國人多。在這些系統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浪費,因此污水將被整合回收進生態系統,作為農場的肥料。人們將為這些系統忙上很多年。
即使人們多加防範,宇宙輻射還是存在。有多少人會患上癌症?
火星上患癌風險的風險會高於地球,想想「太空大腦」(太空輻射對動物大腦的影響)現象吧!所以人們將生活在大約9米厚的火星土壤(風化層)下,以減少癌症風險,同時很可能會限制他們的戶外時間,畢竟戶外的輻射最強烈。就這一點來說,送中年人上去是有道理的,他們暴露在輻射中的時間少一些。
在經歷了零重力飛行後,人們對38%的重力會作何反應?
沒人知道這個答案。已經有人在月球上待過好幾個小時,月球上的重力大約是地球的18%……他們四處彈跳都沒問題,然而我們沒有時間來判斷重力對健康的影響。人們可以猜測,比如38%的重力比零重力好,而62%的重力不如在地球上生活……但這也只是猜測。真實情況怎樣只有做了才知道。
因此,最好把火星計劃做成一個長期實驗,人們登陸火星,在那裡工作一兩年,然後回到地球接受醫學研究。就像我們現在探索南極洲的方式:人們一批批地去了再回來,沒有人在那裡過一輩子。
他們什麼時候能開始為返程生產燃料?
就算沒有到達,都可以讓機器人生產返程燃料。
大家都希望可持續發展。但這在地球上很難定義。
可持續性完全可以定義,取決於可測量和描述的生物物理參數和平衡。這是一個生態方程式,雖然龐大但不至於出奇複雜。它往往被所謂的經濟學瞎攪合了。
火星殖民地要實現可持續生活,讓人看到馬斯克設想的「救生艇」意義,需要哪些條件?
必須說一下,把火星當成救生艇的想法是錯誤的,無論是實踐還是道德層面。
備用星球是不存在的,而且為了我們的長期健康著想,我們很可能需要地球的環境。如果你的未來圖景中沒有考慮這些新的生物發現,那這就是一本無比糟糕的科幻小說。
電影《火星救援(The Martian)》劇照
我們的文化充滿了科學主義和願望滿足,我們的文化還要應對大規模氣候變化危機,我們的文化甚至可能引發地球和自身的第六次大規模滅絕……在這樣的文化下,讓現實照進你的科幻小說非常重要,這樣它才能成為有用的人類思想工具,成為一種嚴肅規劃,以及讓人興奮不已的娛樂。
這就是為什麼馬斯克的科幻故事需要更新了,要加入一些真正的想像力,要反映當前的生物和生態發現。
在60年代,我們反對(或自以為反對)蘇聯去月球。如果沒有類似的關乎人類存在的國家競爭,那麼我們去火星的動力會是什麼?
好問題。我認為奧利弗·莫頓(Oliver Morton)有個很好的觀點:人類文明總是對所處時代最艱難的探險壯舉抱有濃厚興趣。19世紀我們的興趣在極地,然後是珠穆朗瑪峰,20世紀則是月亮。證據就是,我們一旦實現了這些探索目標,也就興趣索然了。所以現在在南極有基地。遊客能爬珠穆朗瑪峰。我們去月球,然後取消任務等。我們的興趣總是轉向下一件最難的事。
與火星計劃相比,去月球就太容易了。
我現在的感覺是,面對高昂的費用、艱深的技術難題以及去火星的危險,人們的興趣可能會轉移到月球上去。在我們的有生之年,移民到月球其實是可以實現的。火星計劃在沒有實現時候確實激動人心,但現實擺在眼前,這沒有數十年時間做不來。人們談論的火星上的這些在月球上也能行——殖民地、旅遊、資源開採等。所以我猜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這種轉變。
編輯:李辰旭稼、王一然
翻譯:楊熙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送書福利丨上海樓市丨實體書店丨沃爾瑪犯罪丨
新舊iPhone丨許小年丨星巴克丨紅色電話亭丨離奇謀殺案丨
......
蘋果第四財季手機銷量超預期
蘋果:和庫克在一起的這五年 |視頻
盡在《商業周刊/中文版》App
※德勤:三分之一的英國成年人會在半夜查看手機
※吸入PM2.5、生活在霾里到底有多可怕?印尼或有10萬人因此過早死亡…
※英國脫歐、孤立主義…為什麼說世界仍然是平的?
※繼續撒錢?英國脫歐後,歐洲央行拼了…
※英國脫離歐盟之後,世界將會變成怎樣?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馬斯克殖民火星計劃中的這些細節來自科幻小說
※驚呆!俄羅斯科學家計劃送猴子前往火星
※俄羅斯科學家計劃把猴子送去火星?真戰鬥民族也
※科幻小說成現實!德鐵加盟特斯拉「膠囊高鐵」計劃,音速時代來臨!
※克緹麥穗計劃▕承載希望,小小種子夢想啟航
※馬斯克透露特斯拉中國建廠計劃
※喬治亞的前總統說,俄羅斯計劃在軍事演習中吞併白俄羅斯
※未止科技:逆天黑科技,埃隆馬斯克要藉助它實現登陸火星的計劃
※特朗普、馬斯克、貝索斯、布魯諾以及美國航天計劃的未來
※馬斯克的瘋狂火星殖民計劃前瞻
※斯皮爾伯格新作計劃曝光 梅姨、漢克斯將主演
※美宇航局新探測計劃:飛往木星特洛央小行星和全金屬小行星
※森林狼已表態計劃頂薪續約維金斯,網友:唐斯和巴特勒呢?
※埃隆·馬斯克詳解提出火星城市計劃的原因
※巴基斯坦火炮計劃選擇購買韓國榴槤炮 鑽了巴基斯坦軍費拮据的空子
※成龍大哥和古天樂《寶貝計劃》的小寶寶已經長成了帥小伙了
※馬斯克透露特斯拉在中國建立超級工廠計劃
※《武庚紀》小武庚的逃跑計劃,演繹史詩級肖申克的救贖
※羅塞塔計劃9月直接撞擊彗星:登陸彗星讓我們學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