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天鏈一號:神舟與天宮的太空基站

天鏈一號:神舟與天宮的太空基站

據新聞媒體報道,21日晚七點,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組合體進入天鏈一號03衛星的測控弧段,航天員在太空中實時觀看了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新聞聯播。這已經不是「天鏈一號」衛星系統第一次展現它所帶來的強大天地通信能力了。三年前,在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王亞平進行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授課,在40分鐘的時間裡,飛船圍繞地球轉過了半圈,而視頻信號卻能清晰、連續的傳輸到地面上。觀看太空授課的中小學生還能流暢的和太空中的航天員進行交流。如果只靠地面測控站,而沒有「天鏈一號」,這種場景不會成為現實。

天鏈一號:神舟與天宮的太空基站

天鏈一號:神舟與天宮的太空基站

(直播畫面右上角的「天鏈」標誌說明此時視頻信號是通過天鏈一號中繼衛星系統傳輸的)

手機天線的收發距離並不大,而手機之所以能夠隨時隨地的接入移動網路,是依靠移動運營商布置的大量移動網路基站。神舟、天宮等航天器在太空中飛行時,要與地面保持通信,就需要和移動通信基站功能相似的測控站來進行信號傳輸。由於無線電直線傳播的特性和地球曲率的限制,地面測控站所能覆蓋的範圍有限。據測算,如過要實現對神舟、天宮的軌道通信全覆蓋,需要在全球建設一百多個測控站,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我國領土範圍有限,在境外大量設站又要考慮政治因素,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地球表面約70%的面積是海洋,當飛船通過海洋上空時,只能通過大型測控船來進行通信,進一步增加了成本。在天鏈一號投入使用前,儘管我國在境外設立了若干測控站,也在海洋上部署了多艘「遠望」號測量船,但對飛船軌道的通信覆蓋率也只能達到13%。

天鏈一號:神舟與天宮的太空基站

(天鏈一號衛星「真容」)

天鏈一號中繼衛星的出現,讓天地通信的難題迎刃而解。它是宇宙飛船和其他衛星的數據中轉站,運行在地球赤道上空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軌道,可以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對軌道高度為300多千米的神舟、天宮和其他中低軌道航天器或地面目標進行跟蹤、測控和數據中轉。與地面測控站相比,天鏈一號這樣的中繼衛星最大的優勢在於覆蓋範圍廣。一顆天鏈一號衛星對神舟、天宮軌道的通信覆蓋率就能達到50%,三顆天鏈一號衛星組網形成系統後,可以實現整個軌道的通信全覆蓋。同時,使用中繼衛星後,天地通信的帶寬極大的提高了。地面向飛船的上行通信帶寬由Kbps量級提高到了Mbps量級,下行通信帶寬由Mbps量級提高到了百Mbps量級。在神舟七號任務期間,天鏈一號01星進行初步測試,更高的帶寬讓地面控制人員看到了更清晰的飛船畫面,甚至能看清航天員的鬍子。

天鏈一號:神舟與天宮的太空基站

中繼衛星好處多多,但研發它也要克服許多技術難題。天鏈一號中繼衛星的天線波束較窄,僅為0.15度~0.3度,這相當於一個人幾乎看清處於它正前方的物體。在這種情況下,衛星必須使用高精度捕獲飛船位置的技術,才能保持衛星與飛船間的通信鏈路。為了獲得比較大的天線電尺寸(天線直徑/信號波長),天鏈衛星使用了頻率在26~40GHz的Ka波段信號。而工作在這個波段的天線,對天線尺寸的精度要求極高。直徑為幾米的天線,即便在太空極端的溫差環境下,其形面誤差也要小於0.4毫米,設計製造這樣的天線是異常艱難的任務。天鏈一號在工作時,天線處於軌跡複雜、速度變化的運動中。天線轉動部分的質量高達150Kg,如何在抵消天線轉動的影響、保持衛星姿態穩定也是一個技術挑戰。

我國的航天技術人員一一攻破了這些技術難題,成功的在2008年4月25日將天鏈一號01星送入太空。在當年9月的神舟七號任務中,天鏈一號01星進行了通信試驗,成功的完成了對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精確捕獲、鏈路建立、數據中繼、測控和跟蹤任務。在之後的兩年中,天鏈一號02星和天鏈一號03星成功發射,形成了中低軌航天器100%的軌道覆蓋率的中繼衛星系統。目前,除了美國外,我國是唯一一個擁有全球覆蓋能力的天基信息傳輸系統的國家。歐洲、日本、俄羅斯雖然也發射了中繼衛星,但都沒有形成全球覆蓋能力。一般來說,由三顆同步軌道衛星組成的全球覆蓋通信網,一般會將衛星均勻布置在同步軌道上,經度上的間隔為120度。美國的TDRSS網路就採用了這種方案。然而,如果天鏈一號採用這種方案,就必須在我國領土之外設立天鏈衛星的控管站。為了消除境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擁有完全獨立自主的天基信息傳輸系統, 天鏈一號採用了另一種方案:將兩顆天鏈衛星間的經度距離設置為160度左右,分別布置在我國的東西兩側,在國土的東西部各設一控管站, 利用高速光纖將它們和控管中心連成系統。將第三顆星置於東星和西星之間,起到增強能力和部分備份的作用。

天鏈一號:神舟與天宮的太空基站

(美國TDRSS網路的衛星布置)

天鏈一號:神舟與天宮的太空基站

(天鏈一號三星組網的衛星位置)

除了為載人航天屢立新功,天鏈一號還有許多其他的用途。比如,它可以為我國的地面觀測衛星提供數據中繼,當衛星運行在我國國土地面站不可見的軌道弧段時,高清數據也能通過天鏈衛星實時傳回。以前,在發射同步軌道衛星時,火箭的飛行路徑上總存在一段通信盲區,地面控制人員無法得到這個時段火箭的運行信息。天鏈一號的通信中繼使得這樣的盲區不會繼續存在於今後的發射中。根據2008年解密的資料,美國TDRSS網路除了為NASA的航天活動提供服務外,還為美國國家偵查局的間諜衛星提供數據中繼服務,在國防軍事領域大展身手。而在目前國內公開的資料中,天鏈一號的服務對象還包括「特殊用途的飛機和其他飛行器等非航天用戶」。在航天飛行之外,什麼飛行器還要進入太空呢?讀者朋友可以充分發揮想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到底死了多少人?
盤點中國司機駕駛陋習,別讓守規矩者沒了性命!
霧和霾是一回事嗎,為何會有霾?

TAG:知識百科 |

您可能感興趣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將上演三次「太空之吻」
奠基中國版太空站,「天宮二號」牛在哪裡?
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這些「黑科技」完成太空「華爾茲」
「伴星一號」拍攝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首張太空合影
細胞「搭乘」天舟一號游太空
天舟一號:太空補給排頭兵
深情一「吻」,神舟、天宮太空上演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選定 將在太空軌道駐留30天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升空 天舟一號下月「太空加油」
赫歇尔太空天文台拍摄的鹰状星云
「天宮二號」科普來了(二):「液橋」是座什麼橋?居然要在太空搭!
天宮二號成功變軌兩次:將在太空種水稻和擬南芥
「天宮二號」大揭秘:「液橋」是什麼橋?居然要在太空搭!
天宮二號伴著滿月飛入太空
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將為「天宮二號」進行「太空加油」
太空中即將睜開的一隻眼睛:北斗衛星的後啟之星:吉林一號
「天宮二號」科普來了:「太空天氣警報員」:空間環境分系統
中航海信光模塊搭「天舟一號」再次遨遊太空
「天宮二號」科普來了(九):「太空天氣警報員」:空間環境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