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王立新:歷史學者應該如何提出一個好的研究選題

王立新:歷史學者應該如何提出一個好的研究選題

10月23到24日,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國際關係史研究中心主辦了主題為「理解國際關係: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驗」的第二屆全國國際關係史研究生論壇。此次論壇由四十餘位來自全國各高校的碩博士研究生分組報告自己的研究課題,再由北大、華東師大、首師大、中山大學等高校的多位學者對報告內容進行點評,主辦方期望以此促進年輕學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成長。


碩、博士階段是學者進入研究領域的起步階段,要想在以後的研究道路上走得長遠,紮實、規範的學術訓練是不可缺少的。在24日下午的會議上,主辦方邀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立新做了題為《史學論文寫作漫談》的演講,就年輕學人在論文寫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如何選題,是很多碩、博士生常有的困惑,王教授在演講中也特別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記者整理相關內容,與讀者分享。

王立新:歷史學者應該如何提出一個好的研究選題


會議現場


什麼是有意義的問題


學術研究是以問題為引領的,一個好的歷史作品要提出、回答和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有意義的問題」(significant problem)。現在有不少論文就事論事,學術論文寫成始末記,歷史學者成了說書人或講故事的人,這是不應該的。在歷史研究過程中,提問題的作用是根本性的,不同時代會對同一個歷史現象提出不同的問題,所以歷史的書寫沒有止境,歷史學才能常新。王教授引用法國史學家安托萬·普羅斯特的話說,「真正的空白不是還未有人書寫其歷史的漏網之魚,而是歷史學家還未做出解答的問題。當問題被更新了,空白有時候不用填就消失了。」

那麼,在歷史研究中,什麼是有意義的問題呢?王教授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有三個標準:一是要探究不同歷史現象之間的聯繫,而不是對現象(事件、過程、人物、政策等等)進行敘述,這種聯繫既可以是因果關係,也可以是相互之間的關聯性。例如,如果在考察冷戰興起歷史時僅僅敘述從富爾頓演說到NSC68號文件出台的過程,那就沒有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而如果我們通過比較二戰期間和二戰後美蘇關係的變化,試圖闡釋「為什麼美蘇之間在二戰時期能夠進行有效合作,而戰爭結束後不到兩年就走向對抗,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兩國的對抗無法避免」,這就是一個有意義的問題,這實際上也正是冷戰史研究中正統派、修正派和後修正派試圖回答的核心問題。二是要觸及歷史現象和過程背後的深層動力,而不僅僅是過去史實的重建。史學研究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提供歷史的細節,當然細節很重要,它可以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帶來愉悅感,但最重要的是揭示深層次的動力——那些在歷史過程中長期起作用,會重複出現的要素。任何歷史現象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下發生的,是諸多因素「碰巧」匯聚在一起發生作用(contingency)的結果,因而具有特殊性,因此現象和細節是不會重複的,沒有兩種歷史現象是完全一樣的,重複發生的是深層次的動力和長期起作用的力量。解釋這種動力是歷史學家的主要職責。第三,「有意義的問題」應該是闡釋性的,而非描述性的。


無論是史學學位論文還是期刊論文,都應該提出並回答前人沒有解決的「有意義的問題」。研究生在討論自己學位論文選題的時候,通常會講自己要研究某個問題,這裡的「問題」實際上指的是「題材」(topic),比如外交史和國際關係史的學生會說,我想研究人權問題、越南戰爭或尼克松對華政策。這些都是研究題材,或研究對象,而不是這裡所說的「有意義的問題」,提問是必須就這些題材或對象提出一個你要回答和解決的問題(這一問題前人沒有回答或回答得不好)來,只有完成了這一步,才可以說論文選題工作做完了,也就是說,題材(topic)不等於問題(problem),論文選題是題材和問題的結合,選題的關鍵是就一個題材(研究對象)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王教授進一步舉例說:「比如,我的一位博士生要研究20世紀的人權史,這是研究對象,僅有這一想法是不夠的,還必須就20世紀人權提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來。他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在20世紀40年代,而不是在這之前或之後,人權成了一個國際問題,興起了國際人權?在這一過程中,美國的聯邦政府和NGO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這就是有意義的問題,其論文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即考察人權國際化的過程與動力。到了這一步,其選題工作也就大體完成了。」


怎麼提出一個好問題?


那麼,怎樣才能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呢?很多年輕的博士生、碩士生在研究中都有這樣的困惑,似乎提不出什麼有意義的問題。很多論文,只是通過材料的爬梳和解讀,把歷史事件來龍去脈或政策過程描述清楚了,而未能通過提出和解決問題來提供洞見。提出好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教授在發言中與年輕學人分享了他的個人思考,指出了四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第一個途徑是了解學術史。通過梳理學術史可以從四個方面找到有意義的問題,實現學術創新:一是發現前人沒有關注的新問題;二是對前人研究進行深化;三是對前人研究進行補充;四是挑戰前人研究,提出對立的觀點或挑戰成說。學術的更新、史學流派的演進,往往是從發現和研究新問題開始的,史學思想和學術視野的變化意味著一系列前人忽視的新問題的出現。比如,隨著60年代新社會史的興起,過去被史學家忽視的底層社會的經驗和普通民眾的生活進入了史學研究者的視野,成為歷史研究中的新題材和新問題。80年代以來外交史研究的國際化和跨國史的興起導致了大量新題材的出現,比如非政府組織、國際體育、消費主義、大眾文化傳播等,研究這些新題材和新問題就是創新。

通過學術史的梳理,可以讓我們對前人研究進行深化。一些前人已經研究過的問題,可能受時代的局限,材料沒有完全解密,或者受研究者個人學養的限制,導致對該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這樣的問題就可以作為自己的論文選題,通過對該問題的深化,實現學術創新。比如關於冷戰起源的研究,在冷戰興起後不久之後就有人研究,但那時候沒有檔案資料,只能靠公開出版物和當事人的一些回憶。而隨著冷戰的終結,美蘇雙方的大量檔案資料被披露,學者們可以運用更加豐富的材料、以更廣闊的視野重新研究和闡釋這個問題。實際上,冷戰結束後興起的「冷戰史新研究」在這方面湧現了很多成果。


另外,還可以對前人研究進行補充。任何一個史學作品都是從某個視角對歷史現象的進行研究,很難囊括所有的視角,所以不可能窮盡和終結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而不過是對某個問題的階段性報告,後人都可以在原有的研究基礎上進行補充性解釋。在美國外交史領域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對美西戰爭起源的研究。關於美西戰爭的起源,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就有很多解釋: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將美西戰爭的根源歸結為美國的經濟擴張和尋找海外市場;地緣政治學的解釋認為美國是為了獲取海外軍事基地、擴大海權;社會心理學的解釋重視90年代美國的心理焦慮和精神危機對海外擴張的推動;還有文化的解釋,探究美西戰爭背後的思想觀念,包括帝國主義思潮、新天定命運論、種族優越感、家長觀念等等。而哈佛大學的厄內斯特·梅教授則引入跨國和國際的視野,認為美國之所以發動美西戰爭,是因為受到歐洲追求海外殖民地、建立帝國的「國際時尚」的影響。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擁有海外殖民地、「教化」弱小國家被認為是大國的標誌,是大國的「標配」,是進入大國俱樂部的門票。而當時美國已經崛起為強國,渴望得到歐洲列強的承認,成為大國俱樂部的一員。正是在這種「國際時尚」的影響下,美國決定兼并菲律賓。厄內斯特·梅的這一研究不是要推翻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對前人研究的補充,為關於美西戰爭起源的解釋提供了新的視角。這無疑也是一種學術創新。


當然,你的研究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北約宣布明年向波羅的海國家派遣冷戰後最強軍力,制約俄羅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次檢驗無相容性漏洞的量子互文性
河北威縣即將撤縣設市,當地政府面向社會徵集市名
那些編詞典的怪人
香山科學會議達共識:進一步開展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預研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蔣介石二兒子提出一個建議,如果蔣介石提早實施,我國的歷史就會改變
演一個科學家,要背哪些台詞?-提出研究假設
最新消息:科學家提出小行星的起源應該需要重新定論了
二戰時英國科學家提出研究一種武器:如果成功,歷史可能改寫
前沿:該如何預防,華人學者提出新機制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 科學研究的方法(二)
如何機智應對女友提出的刁鑽問題?
收復台灣後,他向康熙提出一建議:或許改變歷史
搞笑圖片:這是家長代表們對學校提出的唯一要求
我們生活的宇宙在黑洞里!物理學家提出新的宇宙奧秘的解決方案
哲學向我們提出的6個問題
科學家提出重新冷卻北極的建議
研究了原子才發現我們理解宇宙存在殘缺,於是提出了一個新概念
研究人员提出宇宙如何充满光
如何回答女生提出的問題「你為什麼喜歡我」
科學家報告稱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非常規可行的記憶方式
天文學家提出三個問題:尋找宇宙被模擬之謎
浙大學者提出重要數學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