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了十年 用鏡頭記錄上海民居文化
從「三五牌」台鐘、五斗櫥、夜壺箱、捷克式衣櫃到新式傢具、電腦…… 這些不同時代的物件如何在一個只有幾平方米的空間內「和諧共處」? 自由攝影師席聞雷近十年來將鏡頭對準「上海屋裡廂」,以攝影的形式帶領觀眾看每家每戶真實、平淡的生活故事。
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老石庫門內部設計的多樣性,中西合璧、新舊混疊,處處可見實用和審美的細節設計。這些圖像檔案給城市文化研究帶來新的觀察視角,也引發觀眾思考如何設計自己的生活空間。在攝影師的帶動下,徐匯藝術館舉辦了曬出家的日常——「上海屋裡廂」攝影活動得到眾多市民的關注與投稿,最終評選出100件入圍作品進行展示,其中50件為優秀作品。
一些作品未必有太多的攝影技巧,卻和攝影師的作品一樣,真實地展示了普通市民家中最熟悉的日常空間。在席聞雷看來,這些照片還有另外一層意義。
市民曬出的家中日常—— 魯康路 肖志平 設計師
市民曬出的家中日常——月富路 王惠雅 編輯
上海觀察:據介紹,你曾離開了上海很久,拍攝老房子是否也是為尋找記憶中的上海景象?
席聞雷:我出生在上海,但童年時期隨父母在北方居住很長時間。離開過上海和一直在上海不同,回上海後,我住在老弄堂里,感到上海的建築和其他城市有很大區別。當時已經有點模模糊糊的想法,斷斷續續地拍攝老房子。很多人以為我拍攝是懷舊,恰恰相反,這些建築對我來說是新的,我充滿好奇地去發現和感覺它原來美的痕迹。直到2007年,我買了第一台數碼單反相機,開始有意識地拍攝上海老建築和弄堂。一方面是出於興趣,一方面也覺得這是有意義的事情。城市變化非常快,老房子正逐步地、飛速地消失,應該認真地做些記錄,留住這些市民居住生活的建築和街道。
市民曬出的家中日常—— 餘杭路 樓定和 退休
上海觀察:拍上海屋裡廂,是一家家地敲開陌生人的房間進去拍嗎?
席聞雷:拍這些照片其實很少有敲門入室拍攝的情況,有些是通過朋友介紹,有些通過在居委會做義工來交換,還有一些是完全不認識的。有幾個年紀很大的老人看到我在弄堂里拍老房子,感到好奇,主動邀請我到家裡面拍攝,甚至跟我詳細介紹房屋的歷史細節,讓我很感動。後來,我們成了忘年交。
我不會把這些照片當成攝影作品,我把它們當成上海普通人家的生活場景的記錄。我盡量真實地去還原不同建築、不同房子的室內真實生活場景。
市民曬出的家中日常—— 復興西路 洪人傑 建築師
上海觀察:許多照片呈現出的房屋內部老舊、昏暗,甚至牆壁發黑,它們是否還具有美感,你自己會願意住在裡面嗎?
席聞雷:老城廂是我拍得最多的區域,我認為最能代表上海近現代發展的也是那兒。雖然老城廂很多房子有些破敗,但還是有很多精彩之處。比如有張照片拍攝的屋子原本是王一亭的梓園,建築空間本身有很多中西合璧的元素,室內陳設又有新舊對比,很多細節都可以細細品味。
老房子肯定有很多不便利的地方,包括空間小、採光問題等,這種情況很普遍,但我想未必是房子本身的錯。很多老房子年久失修,一方面是住的人太多,而且很多房子並不屬於居民自己,他們沒有辦法用太多的心思去打理、充分利用這一空間。其實,很多房子有改造的可能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去重新開發利用。並不是說因為現在很舊就要把它拆了,也不是說舊的、老的就是好的。
上海觀察:你在拍攝中遇到過哪些有故事、有特色的老房子?
席聞雷:有很多,我在拍攝中也做了很多訪談。比如洪先生一家就很有特點。以前上海石庫門大多是多戶人家合住,但他們是一家人住,因此,他有很多條件和發揮的空間,通過自己的手藝去打理他的房子。他自己做了傢具,進行了空間改造。1949年起,他們就住在這間房子里了,幾代人都住在裡面。
上海觀察:現代房屋跟過去相比,有一種「標準化」的趨向,看了這次的市民投稿作品,會不會覺得千篇一律?
席聞雷:我覺得市民拍攝出的自己居住環境「好」或「不好」都無所謂,重要的是喚起大家參與。無論兒童、成人都應該去關注、記錄自己周圍的事物和家裡的情況。居住空間也會影響到生活方式,親自拍攝,會引發拍攝者從另外一個視角去觀看自己的居住空間,發現哪些東西不好或不方便,想想能否去做一些改動,而不是習以為常。(文/鍾菡 )
※日本宇航員看神十一升空贊「中國真行」 稱在太空不孤單
※地球到底可以裝下多少人
※英國脫歐後 蘇格蘭重提獨立公投
※你熟悉的《碟中諜》,竟然變成了這樣
※「火星計劃」靠譜嗎?美媒:並非沒有實現可能
TAG:上海觀察 |
※一個人,用鏡頭記錄的北京文革
※他用鏡頭記錄了西藏20年的歷史變遷
※他用鏡頭紀錄百年前的雲南風情
※十九世紀外國人鏡頭下記錄的歷史
※他用鏡頭記錄下了民國的精彩瞬間,展現百年前的中國百姓!
※艾海的「一天計劃」,用鏡頭記錄藝術家的一天
※他環遊世界,用鏡頭記錄下各國人民的日常主食
※朝鮮圖集:中國遊客鏡頭記錄朝鮮百姓生活
※珍貴的老照片:老外花三十年時間用鏡頭記錄中國的發展變化!
※女攝影師用鏡頭記錄朝鮮人民的日常生活,看起來簡單快樂
※東莞七旬老人攝影25年 用鏡頭記錄城市變遷
※中國人的一天:他十七載磨一鏡 研發鏡頭用在知名手機上
※用鏡頭記錄下八十年代的中學生模樣,如今已物是人非
※用鏡頭記錄800支鉛筆在美術館牆上的印記
※用鏡頭記下時光走過的路
※退休24年 他用鏡頭記錄晚年幸福生活
※澳大利亞女攝影師,用鏡頭記錄路易十六的情婦
※鏡頭裡的花樣年華
※英國攝影師鏡頭下六十年代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