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養育的迷思
愛無法思量,愛無法培養,愛無法練習。
練習愛,練習手足之情,這些依然在頭腦的領域之內,因而並不是愛。
當這一切都停止,愛就會出現,然後你就會知道愛是什麼。
---克里希那穆提《最初和最終的自由》
什麼是無條件養育
或許是每個人心裡都很渴望無條件的愛,渴望自己被無條件的接納,所以自從無條件養育這個課題出現,大家好像都被某種美好的信念所吸引,並紛紛加入提倡無條件養育的隊伍。但是,到底什麼是無條件養育呢?我常常會收到一些困惑和提問。一直以來,也很想在這個主題上跟大家來探討,但同時又深覺要講清楚,好似不易。
說到無條件的養育,很難不提及愛或是無條件的愛,但自古以來,愛是什麼,本來就是很難用語言說得明白之事。語言是蒼白的,甚至是無力的,很多時候語言所表達的與真實體驗相去甚遠。
那感覺就像是喜歡吃榴槤的人,你很難把個中感受與不喜歡吃榴槤的人表達清楚,不管你怎麼描述,那些不吃榴槤的人還是很難明白。
恩,你可能猜對了,我正在吃著榴槤,哈哈。
所以,到底什麼是無條件的愛,什麼是無條件的養育,所謂聞思修,我們不妨來好好思考一番好了。
對於無條件養育,凱蒂老奶奶說:「那意味著他(孩子)不欠你任何事情,你也不是為了他的緣故。你明白你做這件事情純粹是為了『你自己』。帶著這份覺知來撫育你的小孩,而且全然清楚地知道,你會在那裡,是因為你想要在那裡,以身作則地撫育他們、教導他們。你這麼做,僅僅因為你愛他們,而且因為那麼做時,你才會喜歡你自己。那全都跟他們無關。雖然那是一種全屬『一己』的行為,卻是無條件的愛,這是值得一再重申的真諦。」
雖然凱蒂奶奶說,養育跟孩子無關,屬「一己」的行為,但可能對我們有些人來說,還是很抽象的,要講清楚不容易,講不好,反而讓人更糊塗了。
但是,很難講什麼是愛,那就來講什麼是非愛好了。講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養育或許不容易,但是講無條件的養育不是什麼,卻是可以一試的。所以,我們就從這開始吧,說不清楚是什麼,那麼就從不是什麼來開始好了。
無條件養育,不是帶著條件
《無條件養育》的作者科恩說,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需要任何意義上的回報,它只是一個禮物,是所有孩子都應該得到的禮物。
所謂無條件養育,在我看來就是在此無條件的愛的基礎上,所衍生的養育行為。簡單說,也就是你不是懷有某個目的才去養育孩子的。
所謂無條件養育,在我看來就是在此無條件的愛的基礎上,所衍生的養育行為。簡單說,也就是你不是懷有某個目的才去養育孩子的。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看一部電視劇,由王志文主演的《天道》,劇中有一幕,王志文與劇中的母親發生爭執,母親說到養兒防老。王志文回應母親的話中,其中有一句是:如果您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呢。
當時,這樣的一句話,就像是一悶棍打向我,毫無防備下直擊中我心。我人生過了30餘年,第一次想,是啊,如果我們是帶著條件、目的來養育孩子,那不就是交易嗎?這又是哪裡來的恩情呢?
然後,還有主流社會一遍遍教育你,要懂得感激父母,你看父母們多辛苦啊,他們都操碎了心,熬白了頭等等,反正,你要是還不知好歹,不知恩圖報,你就十惡不赦了。父母們就那樣心甘情願地把自己過成犧牲者,過成弱勢群體。
有時,我覺得無條件養育這件事情里,大自然做得比人類好,它們是真正在實踐無條件養育,南極的企鵝爸爸和企鵝媽媽,在企鵝寶寶長大之前,幾乎是傾盡所能,然而,一旦企鵝長大,那種分別令人動容。已長成的企鵝縱身一躍,游向大海,茫茫大海,此生必難再相見。它們的養育沒有條件,無怨無悔,但卻代代相繼,是符合天地之道法。
有關人類心理進化論的研究就提出,符合心理進化論的養育方式,應該是父母養育孩子,而孩子無須回報父母,因為孩子回報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活好,又去養育出他們的孩子,代代相傳,把父母的血脈往下傳承就是最好的回報。
河流總是往前往下流動的,如果一天到晚想要孩子報恩,那無疑是要讓河水倒流,那不符合自然的規律,非道。
所以,無條件的養育,沒有目的,養育孩子,不是想著將來某天他得為你在做些什麼。
無條件養育,不是實施控制
不是控制,沒有控制,即尊重,尊重孩子的本來樣子,尊重孩子的獨特性。若把孩子比喻作不斷成長的小樹,那麼如果父母們按照自己意願,修枝剪葉,甚至是設計好生長的方向,沒錯,這樣的養育方式,你有可能會養出很好看的盆景,但每一棵盆景都在詮釋著什麼叫著扭曲或是非自然。
如果有足夠的尊重,願意放下我比你大,比你懂等權威式的養育,我們便敢於不對小樹實施操控,我們會澆水施肥,至於長成如何,我們願意去信任,在安全的養育環境下,春來草自發,孩子自然有向上和向善的內在成長動力,會長成他自己的樣子。
無條件養育,意味著我們願意尊重孩子的感官需求,吃什麼、穿什麼、聽什麼、聞什麼,我們會儘力去協助孩子發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
無條件養育,意味著我們願意尊重孩子的思想,包括想法、意識、念頭甚至是信仰。允許孩子去經驗和探索他的內在世界,學會與自己和與世界相處。
無條件養育,意味著我們願意尊重孩子做出的決定,孩子有權利為他的人生做出選擇,他更感興趣於哪個部分的外在世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放手,是孩子學會自我負責的最好方式。
與其操控孩子的成長,不如給予接納,托馬斯·戈登就把這樣的接納比喻為肥沃的土壤,把孩子比喻為蘊含成長能力的種子。他說,接納就像土壤,它能夠使孩子發展並實現自己的潛力。
無條件養育,不是帶著預設
為人父母,也是不斷看見自我的、面對自我一個過程,稍有覺知,我們就會看到,我們常帶著預設,或說是帶著期待在養育孩子,而這些期待和預設往往就是父母們的內在匱乏感的投射。
我當年沒有漂亮裙子穿,所以我希望把孩子打扮成公主;我當年沒有鋼琴學,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為朗朗;我當年曾吃不上美味的食物,所以我要帶孩子嘗遍美食;我當年沒上到好的學校,我拚命想讓孩子上名校;我當年曾貧窮過、想盡辦法想讓孩子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如果我們沒有覺察到,這些來自我們自身的投射,我們就會把孩子拉進我們的那個叫做失落或是恐懼的世界裡,希望孩子去活出我曾經想要的那個部分,好讓我的心多少得到彌補。這個部分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孩子需要在自己的世界裡,去活出自己的樣子。
在我們所在的維度中,生命是一趟不斷前行的旅程,孩子是屬於明日世界,而我們的世界註定會成為過去。紀伯倫說,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Q & A 問答環節
總得來說,就是帶著目的、操控和預設的養育方式,不是無條件養育。無條件養育者的內在狀態,和所秉持的價值觀更接近的是:給予孩子平等的尊重,讓孩子享受屬於他們的自由。這種關係接近於猶太人哲學家馬丁·布伯所指的我與你的關係,而不是我與它的關係。
如果你看完以上,覺得還是不夠清晰,還是有你的疑問在,那麼以下這些我收集回來的,關於無條件養育的問題,或許能解答到你的困惑:
無條件的養育,是否也意味著要無條件接納孩子?
答:這個可以說是很多人的迷思,很多人甚至會把無條件的愛與溺愛混淆,而溺愛不是愛。無條件養育不是放任和溺愛孩子,所以不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所有行為。我們不去操控孩子的行為,但不是說我們就得委屈和犧牲為人父母的需求。
所以從行為層面上來說,無條件養育並不是說要接納孩子的所有行為;從情緒層面上來說,情緒沒有對錯好壞,父母要儘可能地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從意識層面上來說,不管孩子做或不做什麼,我們始終都是接納孩子的。
比方說,你要休息,孩子卻把音樂的聲音開得非常的大,這種情況下,你是可以跟孩子來提出你的需求,看看如何同時滿足雙方;假設孩子因你的提出而有情緒,我們理解孩子的沮喪,不做任何評判;同時,在意識層面,我們知道,接不接受孩子當下的行為並不妨礙我們對孩子的愛。
PET一直強調破除那三個神話,做真實的父母,那無條件的愛本身不也是 一個神話嗎?甚至是一個更大的神話?
答:如果父母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可以接受孩子的任何行為,那確實是神話,而無條件的愛,更多的是你在內在所要持有的那個態度,而非在外去呈現一個虛假的自己,做真實的父母,本身就是對無條件的愛的實踐。所以,無條件的愛並非神話。
父母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如何做到給到孩子無條件的愛?
答:你確實很難給出自己沒有之物,但為何我們可以給到孩子無條件的愛呢?因為在你之內,本來就有著無條件的愛,你的本質就是愛,你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證明。借著不斷地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每次的給都是在加強你的有,施與受就在同時完成了。當你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時,你也在接受來自你內的那份恆古不變的愛。
在《少有人走的路》里,作者斯科特·派克說,我們終歸會意識到,愛自己和愛他人,是並行不悖的兩條軌跡,二者之間越來越近,其界限最後模糊不清,直至完全泯滅。
只對孩子無條件嗎?對家人老公婆婆也無條件嗎?我無條件他了,誰無條件我?
答:無條件養育是一種邀請而非要求,你要如何對待他人,是你的選擇,沒有什麼是必須的,甚至你都不一定要對孩子無條件養育。但你是如何對待他人,無非是你內在如何對待自己的呈現而已。
她不上幼兒園,我不接受,怎麼無條件?
答:無條件不是什麼都得接納,不接納也根本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如何來表達你的不接納,而不是傳遞對孩子本身的否定。
我接納你的情緒,不接納你的行為,孩子分得清嗎?
答:往往分不清的是大人,孩子比我們更清楚,沒有我們這樣的糾結。
太難。看書覺得哪兒哪兒都對,一踐行,發現根本做不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大,根本就是理想國。
答:送你科恩的那句話:這很難,但值得我們全力以赴。
在我們身邊你看到成功案例了嗎?萬一孩子給毀了,你再生一個啊?
答:人類有多久,無條件的養育就存在多久,據說,佛陀是被無條件養育的,耶穌也是被無條件養育的。有很多的父母不知道什麼是無條件養育,但他們在實踐的就是無條件養育。
細細觀察,你會發現奉行無條件養育的人,你周圍就有,只是他們不知道這叫無條件養育。
後記
這些年來,我雖一直在踐行無條件養育,我做到了一些,我體會到了一些。但我想坦誠的分享,更多的時候我是做不到,很多時候,我不由自主地就在操控孩子,在期待孩子。我發現為難我的始終不是孩子,而是我的內在習性,所以,我非常地理解,當你們說這很難的時候。
是很難,但不管我能做到多少,我覺得那個意義都是非凡的,我比我的父母更少些操控,我的孩子比我更少些操控,我的孩子的孩子比我們更少些操控,我想,這一切要總得有人開始,不是我,還能是誰呢?
去給,但不期待回報,起碼,從孩子身上我們可以嘗試去踐行,然後,誰知道呢,或許有天,你就真的做到了呢?
放過他人,終究自由了的是你!或許那時我們就能明白克里希那穆提說的,當這一切都停止,愛就會出現,然後你就會知道愛是什麼。
作者:安心,P.E.T.中國督導。
※給自己一個儀式,開始一段征程
※颱風海馬,在廣州又化作了晚霞
※密不透風的「愛」源於自私
※怎樣擺脫病態的糾纏關係
※突破假象的養育和生活
TAG:武志紅 |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無私的?不,是有條件的
※原生家庭導致的養育問題,無藥可救嗎?
※用愛養育,用心教育
※突破假象的養育和生活
※養育寶寶愛與教育哪個優先?
※恐怖漫畫《血人蔘》,養育血人蔘的變態
※早戀,是父母養育的傷
※你養育男孩的方式正確么?如何養育陽光向上的男孩
※九旬老人孤苦伶仃,養育孩子無一人贍養
※新育兒時代:為自然養育喝彩!
※直擊:一個養育孤兒棄嬰的尼姑庵的真實生活
※如此養育男孩,真的好嗎?
※三種養育方式很坑娃,你用了幾種?
※養育孩子中的崩潰時刻
※怎樣的父母更容易養育出自戀的孩子?
※別養育「空心」孩子!
※了解雙胞妊娠跡象及養育困境
※孩子的大腦發育,究竟是怎樣的?如何科學養育?
※養育孩子是為了告別的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