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爺爺的顏值:是靠臉吃飯的那種嗎?

魯迅爺爺的顏值:是靠臉吃飯的那種嗎?

微信ID


EYEONHISTORY

魯迅爺爺的顏值:是靠臉吃飯的那種嗎?


魯迅


文|蕭振鳴


「文史e家」(wenshiyijia2016)授權轉載

民國以來,跨時最長、流傳最廣泛的人物形象恐怕就是魯迅了。不同時期的魯迅形象又各有不同,染著時代的痕迹。魯迅的照片很多,這些照片記錄了魯迅真實的面容。


陳丹青說:「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長得不一樣。這張臉非常不買賬,又非常無所謂,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臉的清苦、剛直、坦然,骨子裡卻透著風流與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麼表情,就那麼對著鏡頭,意思是說:怎麼樣!我就是這樣!」


陳丹青沒有親眼見過魯迅,那麼見過魯迅的人是如何記述魯迅的顏值呢?


親睹者說


魯迅的日本老師藤野嚴九郎曾回憶魯迅在日本讀書時的情形:「周君身材不高,臉圓圓的,看上去人很聰明。記得那時周君的身體就不太好,臉色不是健康的血色。」這是有照片為證的。

女作家吳曙天有一天與孫伏園同去看魯迅,她描述:「在一個很僻靜的胡同里,我們到了魯迅先生之居了。房門開了,出來一個比孫老頭更老的老年人,然而大約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罷,黃瘦臉龐,短鬍子,然而舉止很有神,我知道這就是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愛說笑話,然而他自己並不笑。周作人也愛說笑話,但他說笑話時自己也笑。這就是他哥倆說笑話時的分別。」

魯迅爺爺的顏值:是靠臉吃飯的那種嗎?



魯迅


魯迅老友林語堂說魯迅:「他機警的短評,一針見血,誰也寫不過他。平常身穿白短衫、布鞋,頭髮剪平,濃厚的黑鬍子,粗硬蓋滿了上唇。一口牙齒,給香煙熏得暗黃。衣冠是不整的,永遠沒有看過他穿西裝。顴高,臉瘦,一頭黑髮黑鬍子,看來就像望平街一位平常煙客。許廣平女士愛他,是愛他的思想文字,絕不會愛他那副骨相。」

魯迅夫人許廣評第一次聽魯迅講課,得到的第一印象是:「突然,一個黑影子投進教室來了。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約兩寸長的頭髮,粗而且硬,筆直的豎著,真當得『怒髮衝冠』的一個『沖』字。」


1926年作家白薇在日本讀了魯迅的《吶喊》,她說:「我讀了才驚知中國有一位文才魯迅,在我的幻想中,以為他是矯健及俏皮的青年。不久我回到廣州,郁達夫先生對我說:『魯迅是中國唯一的美少年。』」


1932年11月,魯迅赴北平探母,北方「左聯」成員王志之曾邀請魯迅去北平師範大學演講他回憶初見魯迅的情形:「我被高度震懾住了,當前的一切都很模糊,我只恍惚感到當前坐著那位老頭子灰黑色的頭髮是那樣凌亂,好像剛從牢里放出來,濃密的眉毛和鬍鬚好像在很活躍地聳動,顯得有深厚的含蓄,我想到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生的經驗和富貴的智慧潛藏在裡面。」


上海英商汽車公司售票員阿累曾在內山書店遇見魯迅:「他的面孔是黃裡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原是瓦片頭,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英國作家蕭伯納訪問上海時見到魯迅說:「都說你是中國的高爾基,但我覺得你比高爾基漂亮。」魯迅幽默地答道:「我老了會更漂亮。」看來,魯迅對自己的顏值信心滿滿。


魯迅好友曹聚仁在他寫的《魯迅傳》中說:「魯迅的樣兒,看起來並不看樣偉大,有幾件小事,可以證明。有一回,魯迅碰到一個人,貿貿然問道:『那種特貨是哪兒買的』?他的臉龐很消瘦,看起來好似煙鬼,所以會有這樣有趣的誤會的。又有一回,他到上海的南京路外灘惠中旅館去看一位外國朋友(好像是史沫特萊);他走進電梯去,那開電梯的簡直不理他,要他走出去,從後面的扶梯走上去。看樣子,他是跟苦工差不多的。」


馬裕藻的女兒馬珏,寫她初次見魯迅的印象:「魯迅這人,我是沒有看見過的,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樣子,在我想來,大概和小孩子差不多,一定很愛和小孩子在一起的。不過我又聽說他是老頭兒,很大年紀的。愛漂亮嗎?大概愛穿漂亮西服罷;分頭罷,卻不一定,但是要穿西服,當然是分頭了。我想他一定是這麼一個人,不會錯誤。」


後來魯迅到他家去了,她從玻璃窗外一看,只見一個瘦瘦的人,臉也不漂亮,不是分頭,也不是平頭。她父親叫她去見見魯迅,她看他穿了一件灰青長衫,一雙破皮鞋,又老又呆板,她覺得很奇怪,她說:「魯迅先生,我倒想不到是這麼一個不愛收拾的人;他手裡總是拿著一個煙捲,好象腦筋里時時刻刻在那兒兒想什麼似的。我心裡不住的想,總不以為他是魯迅,因為腦子裡已經存在了魯迅是一個小孩似的老頭兒,現在看了他竟是一個老頭兒似的老頭,所以很不相信。這時,也不知是怎麼一回事,只看著他吃東西,看來牙也不不受使喚的,嚼起來是很費力的。」那時,魯迅還不到五十歲,卻已顯得十分衰老了。


關於魯迅先生的顏值,還有這樣一些掌故。


魯迅的鬍鬚


魯迅挺愛照相,從存世的100多張照片看,最初一張留鬍子的照片攝於1909年的日本東京,那時他28歲。大約從這時起,魯迅的鬍子越來越濃密了,直到逝世的那一天,仍然留下一張有濃密鬍子的遺像。


民國文化人士中留鬍鬚的真是不少,蔡元培、李大釗、周作人等的標準像中鬍鬚都是各有特色的。文章中形容一個人,常常要形容一下他的鬍鬚。


周作人說章太炎「夏天盤膝坐在席上,光著膀子,只穿一件背心,留著一點泥鰍鬍鬚,笑嘻嘻的講書,庄諧雜出,看去好像一尊廟裡哈喇菩薩」,魯迅說李大釗「橢圓的臉,細細的眼睛和鬍子,藍布袍,黑馬褂,就時時出現在我的眼前,其間還隱約看見絞首台。」


然而對鬍鬚最有研究的是魯迅。魯迅有篇雜文《說鬍鬚》,講述了他自己的鬍鬚的故事:


魯迅從日本回家鄉,在船上與船夫聊天。那時他的鬍子兩端是向上翹起的樣式,那船夫以為他是外國人,誇他中國話講得好。魯迅解釋說:「我是中國人,而且和你是同鄉,怎麼會……」船夫卻哈哈大笑,說魯迅真會講笑話,搞得魯迅挺無奈。


後來又有一位「國粹家兼愛國者」罵他:「你怎麼學日本人的樣子,身體既矮小,鬍子又這樣,……」魯迅辯道:「可惜我那時還是一個不識世故的少年,所以就憤憤地爭辯。」總有人指責,總要辯解,於是魯迅就聽其自然生長了。


鬍子向下該沒問題的吧,可是改革家們又出來指責了。有一天,魯迅終於研究出鬍鬚倍受指責的原因,「知道那禍根全在兩邊的尖端上。於是取出鏡子,剪刀,即刻剪成一平,使他既不上翹,也難拖下,如一個隸書的一字。」


魯迅的馬褂


民國時候,百姓的服飾多以長袍馬褂為主,穿起來彎腰曲背,魯迅說這「在中國是一種常態,逆來尚須順受,順來自然更當順受了。」「幾十年來,我們常常恨著自己沒有合意的衣服穿。清朝末年,帶些革命色彩的英雄不但恨辮子,也恨馬褂和袍子。」

魯迅爺爺的顏值:是靠臉吃飯的那種嗎?



魯迅畫像


辛亥革命後,洋裝逐漸流行起來,「這是因為大家要維新,要便捷,要腰骨筆挺。少年英俊之徒,不但自己必洋裝,還厭惡別人穿袍子。」袁世凱復辟後,把長袍馬褂定為常禮服,五四運動之後,北京大學要規定製服,請學生們公議,最後的結果也是袍子和馬褂。結果這袍子和馬褂又流行起來。


魯迅在南京讀書時,沒有餘錢做衣服,穿著夾褲就過冬了,棉袍也很破舊,兩個肩膀處已經沒有一點棉絮了。在日本弘文學院與仙台醫專留學時,他穿的是學校的制服,後來在東京就全是穿日本的和服或是立領的學生裝,腳上穿的是皮鞋,閑時逛書店或夜市時也常穿木屐。和服是用布做的,有單、夾、棉三套,還有一件外套,冬天套在外面。


魯迅回國後在杭州教書時,仍舊穿著學生制服,夏天時做了一件白羽紗長衫,一直穿到十月天冷為止。後來魯迅獨出心裁,叫西服裁縫做了一件類似中山裝的外套,腳上穿的皮革麵皮鞋。魯迅到北京後經常到青雲閣買布鞋穿,到廣州以後就很少穿皮鞋了,而改穿黑帆布面的膠底鞋了。


魯迅的圍巾


魯迅一生的照片很多,但並沒有一幅是戴圍巾的。


蕭紅回憶說:「魯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圍圍巾,冬天穿著黑土藍的棉布袍子,頭上戴著灰色氈帽,腳穿黑帆布膠皮底鞋。」她問魯迅:「周先生不是很好傷風嗎?不圍巾子,風一吹不就傷風了嗎?」魯迅答道:「從小就沒戴過手套圍巾,戴不慣。」


她描述道:「魯迅先生一推開門從家裡出來時,兩隻手露在外邊,很寬的袖口沖著風就向前走,腋下夾著個黑綢子印花的包袱,裡邊包著書或者是信,到老靶子路書店去了。」這個魯迅是不是更有趣呢?


但魯迅也不是沒有戴過圍巾。1918年11月19日魯迅日記載:「午後往瑞蚨祥買手衣二具,圍巾二條,共券十八元,與二弟分用。」在北京的冬天,一個南方人,圍巾手套還是需要戴的,而且是與二弟分享,表達了大哥濃濃的情意。


1932年冬,魯迅回北京探望母親,有一天到西單商場,想給買些送人的東西,沒曾買,卻讓小偷竊走二元錢。魯迅寫信給許廣平告知此事說:「蓋我久不慣於圍巾手套等,萬分臃腫,舉動木然,故賊一望而知為鄉下佬也。」


許羨蘇(1901-1986),是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學生,1920年來北京投考高校,由於舉目無親,就住進八道灣,與魯迅一家關係非常親密。


她回憶:「魯迅先生的習慣,每天晚飯後到母親房間里休息閑談一陣……那把大的藤躺椅,是他每天晚上必坐的地方,晚飯後他就自己拿著茶碗和煙捲在藤椅上坐下或者躺著。老太太那時候已快到七十歲,總是躺在床上看小說或報紙,朱氏則坐在靠老太太床邊的一個單人藤椅上抽水煙,我則坐在靠老太太床的另一端的一個小凳上打毛線。」


魯迅的一條毛線圍巾,就是許羨蘇織好送給魯迅的。如今魯迅博物館的展櫃中,就展出著那毛線的圍巾。


講堂上的魯迅


1920年起,魯迅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學校兼課,講授中國小說史,許多聽過魯迅在北京大學講課的學生描述過魯迅講課時的情形,讀起來都令人感動和神往。


民國時北京大學的舊址在沙灘紅樓,魯迅那時頭髮很長,鬍鬚很直硬,臉上皺絲深刻,眼睛微陷,著小袖長衫,平凡而無名流學者氣。他沒有皮包,只有一隻布包,其中夾著講義。聽講的教室總是擠得滿滿的,有時甚至教室的過道上都擠滿學生。

魯迅爺爺的顏值:是靠臉吃飯的那種嗎?



魯迅畫像


上課前,魯迅總是提前半小時就坐到休息室,許多同學就擠上去問問題。上課鈴聲響後,魯迅由青年學生簇擁著走進教室,然後開始講課。他講課的語言有紹興方言,但緩慢清晰,能達到人人聽懂。


魯迅走上講台,打開小布包,取出講稿,翻開就講。他講課幽默風趣,旁徵博引,常使學生大笑不止,而他自己並不笑。


王冶秋在《懷想魯迅先生》一文中說魯迅:講述歷史「往深處鑽,往皮里擰,把一切的什麼『膏丹丸散,三墳五典』的破玩意撕得凈盡。你只看他眯縫著眼睛認真的在那撕,一點也不苟且的在那裡剝皮抽筋,挖心取膽……」


他講課一般都是兩小時連堂一起講,因為如果中間休息十分鐘被學生包起來提問題,也許比講堂上還要忙碌。每次下課後,學生們還要跟他到休息室去發問。看魯迅的文章就可以想像到他講演時會是多麼精彩。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常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要跟有趣的人做朋友?
唐朝戍邊名將為何被玄宗處死
一本日曆,重現歷史上的今天
旗袍,屬於中國的風韻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故事,這本日曆講給你聽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家知道的魯迅是一代文豪,這樣的吃貨迅哥兒你敢信嗎?
魯迅筆下吃人肉的事情,是真的嗎?
沒想到,你竟是這樣的魯迅!
「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這個真是魯迅說的
魯迅說:有好茶喝,是一種清福
想不到!魯迅、胡適們還有這樣的黑歷史!
魯迅先生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剛剛有個傻冒告訴我魯迅姓周,真逗啊!周迅是個演員好嗎?笑死我了!真想一板磚呼死他
他不但是齊白石真正的伯樂,還是魯迅、弘一大師的鐵哥們!
魯迅父親周伯宜,死因竟然是吃錯藥?!
魯迅:你不知道的,其實我是個這樣的人!
這樣的魯迅先生你見過嗎?為了相思樹竟與豬打架!
魯迅這些語錄,你看懂了嗎?
用它做碗百歲羹,喝了降壓、眼不花、延年壽,魯迅都愛吃!
魯迅徐志摩王小波,這些文人都是怎樣寫情書的呢?要甜死人了
魯迅說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的原因竟是這個,無法反駁啊!
她是魯迅髮妻,卻苦守四十一年活寡,到底是誰的錯?
魯迅丨有好茶喝,是一種清福
魯迅兄弟失和究竟是什麼原因?有一個說法太八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