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欠越長越聰明?學術作弊後果嚴重 、人工智慧擁有意識威脅有多大?| 每周科技播報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劉嘉欣、劉天霖
責編 | 葉水送
● ● ●
動物打哈欠的長短,與它們的智商有關,圖片來自Neatorama。
No. 1 哈欠越長越聰明
近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在期刊Biology Letters上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哈欠的長度可預測它們的大腦重量和大腦皮層神經元的數量。作者在研究了19個物種和109例個體的平均打哈欠長度,包括人、海象、兔子、猴子等,發現這兩者的正相關性高達0.91。這種相關性看起來很驚人,但背後是有生物學原理的。此前有研究表示,打哈欠可以拉伸下頷,增加血流量,而哈欠的深呼吸可以帶來空氣給大腦降溫,也可以增加腦髓液循環。因為重量大、神經元豐富的大腦正是需要涼爽的空間和大量的血流。
http://rsbl.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12/10/20160545
CA1細胞,圖片來自MIT
No. 2 動物的大腦是如何記憶「熟人」的?
動物對社交的記憶機制一直是腦科學研究的熱點。近日,MIT新聞刊登文章稱,最新研究表示大腦的海馬腹側CA1區域的神經元掌管了動物的「社交記憶」。神奇的是,哪怕是動物在主觀遺忘後,這些社交記憶依然儲存在大腦之中,而通過人工的方法可以將這些記憶喚醒。在小鼠對同類的反應試驗後,麻省理工教授Susumu Tonegawa表示:「通過阻抑或者激活這些CA1細胞,可改變小鼠(對同伴)的認知以及行為。」下一步,研究者將研究社交記憶與自閉症之間的聯繫。
http://news.mit.edu/2016/scientists-identify-neurons-social-memory-0929
圖片來源: Carolina Ramirez Figueroa, Luis Hernan, and Martyn Dade-Robertson
No. 3 」細菌土」防止地基塌陷
建築物地基塌陷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有時甚至是災難性的。但不妨設想人類是否可以用基因改造的微生物來改善土質。受本科生合成生物學競賽中製作「可修復混凝土的細菌」項目的啟發,一位英國生物設計師和他的同事們正在致力於開發「生物混凝土」。這是一種由基因改造的細菌組成的可以適應不同外力並始終支撐地面的材料。為此,該團隊在土壤中放置了載有腸道細菌的圓柱體水凝膠,並用高于海平面壓力的10倍來檢測細菌變化。研究者鑒定到122個細菌基因隨壓力增大而增大活性(至少增大3倍),他們希望最終能用合成微生物創造出「會思考的土壤」,這項努力是生物學融入建築的新起點。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10/thinking-soil-made-bacteria-could-keep-buildings-collapsing
圖片來自SALZMANART
No. 4 學術作弊後果嚴重
對於被認定犯有研究不端行為的科學家,美國政府給予的最嚴重製裁是,暫時禁止其接受聯邦撥款。通常情況,這種懲罰對於學術研究者就相當於死刑,被「禁用」的科學家為了緩解研究所僱主的壓力,會默默離開他們的大學或科研機構。然而這也並非所有情況。美國《科學》雜誌調查到,至少20名研究者在被取消研究資格後依然設法恢復了他們的研究職業,但他們所在的研究機構同意將其「流放」,此舉旨在保護個人隱私和大學聲譽。美國聯邦研究誠信辦公室(ORI)每年收到超過200項涉及學術欺騙、作弊等不端行為的指控,最終會有6人遭受「禁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作弊,「你的導師會像鷹一樣監督你」,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誠信官喬治·斯坦斯爾(George Stancel)回憶說,他想起了當年一名研究生在論文作弊後被迫重修道德課並寫思想報告的情景。From: Science Magazine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4/6311/408.full
哲學家Nick Bostrom所著的《超級智能》,其中列舉了很多人工智慧有潛在危險性的例子
No. 5 人工智慧「自我意識」的威脅有多大?
近日,認知科學專家Jim Davies在《自然》雜誌發表文章稱,「人工智慧擁有自我意識」的威脅論調也許是我們過度地解讀了。一直以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關注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機器能否發展出「自我意識」,因為一些研究者認為,意識是人類認知極為重要而且獨特的一部分。事實上,人類的複雜規劃也總是與意識有關。然而,作者表示,雖然意識對人類很重要,但它對所有的智能是否同等重要尚不清楚。一方面,擁有意識不代表就擁有危險性,另一方面,也有沒有意識卻帶來危險性的例子——比如病毒就沒有意識,但它們威脅生命。作者指出,我們不應該對智能擁有意識過分擔憂,而應該研究如何把人類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編入人工智慧當中去。
http://www.nature.com/news/program-good-ethics-into-artificial-intelligence-1.20821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學術豪門 | 最優激勵 | 學術領導人 | 飛鳥青蛙
屠呦呦 | 王曉東 | 白岩松 | 何江 | 張鋒 | 楊振寧
大隅良典 | 科學隊長 | 冬蟲夏草 | 艾滋 | 疫苗
吃貨 | 盧煜明 | 王小凡 | 核心期刊 | LIGO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為什麼「高智商」的烏鴉也喜歡傍大腕?再小聰明的學術人會如何?
※「電子人」——建構人工智慧的法律人格「人工智慧與未來社會:趨勢、風險與挑戰」學術研討會之十一
※新科技造福人類:企業家對人工智慧的思考「人工智慧與未來社會:趨勢、風險與挑戰」學術研討會之十四
※學術期刊需要怎樣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浪潮下的法律倫理問題「人工智慧與未來社會:趨勢、風險與挑戰」學術研討會之十二
※香港科技大學楊強教授:AI學術的前沿工作,也要從工業界獲得靈感
※用法律阻止學術界的任人唯親,會有效果嗎?
※高新偉:拓荒數十載,通關第一人——記王輝斌教授學術研究的成就與特色
※走出人工智慧前瞻研究的燈下黑「人工智慧與未來社會:趨勢、風險與挑戰」學術研討會之七
※北大校長:「雙一流」最根本要營造良好氛圍,產生卓越的學術
※學術汪必備的科研工具大集合!
※第二期「精準營養與重大代謝疾病科技聯盟學術報告討論會」
※學術界裙帶關係嚴重?大數據揭曉答案
※未名湖畔,星光燦爛。「什麼是科學」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科研時間不夠?學術焦慮嚴重?沒有新課題?試試這些妙招
※業內一篇噓聲,質疑暮光女主發表人工智慧學術論文
※控制的危機與人工智慧的未來情境「人工智慧與未來社會:趨勢、風險與挑戰」學術研討會之八
※到美國讀中學,需要比學術能力更重要的四大思維
※智能科技與新軸心時代:未來的起源與目標「人工智慧與未來社會:趨勢、風險與挑戰」學術研討會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