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是中國古代史上影響最大的三張「全國地圖」

這是中國古代史上影響最大的三張「全國地圖」


這是中國古代史上影響最大的三張「全國地圖」



明朝繪疆域地圖《大明混一圖》,圖上標出周邊國家。


這是中國古代史上影響最大的三張「全國地圖」



甘肅天水出土《放馬灘秦墓地圖》之一,刻於木板上。



這是中國古代史上影響最大的三張「全國地圖」


唐朝全國地圖《十道圖》之一(《歷代地理指掌圖》收錄)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全國地圖」,歷朝歷代不同時期還有不同的版本。但有三張地圖影響最大:一是《九鼎之圖》,這是傳說中的第一張全國地圖,「大中國」概念誕生;二是《秦地圖》,這是第一張真正意義的全國地圖,「大中國」的版圖形成;三是《十道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全國性測繪地圖,「大中國」疆域走向精準……


中國最早的一張全國地圖


《九鼎之圖》——

「自東極至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古人很早已開始了地圖測繪活動,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即傳說中的神農氏已測繪境內山川,「始立地形,甄度四海,遠近山川林蔽所至,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三萬里。」


另一中華人文始祖黃帝也曾繪製全國地圖,據《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撫萬民,度四方。」這裡的「度四方」,即是進行全國的測量,並且「作寶鼎三象天地人。」


古人早期曾把地圖鑄在大鼎上,以象徵王權。此後的堯、舜也曾進行過全國性疆域測繪。但三皇五帝時期的「全國地圖」畢竟是傳說,無稽可查。比較靠譜的第一張「全國地圖」,應該是上古夏朝開國之君禹所繪鑄的《九鼎之圖》。


《史記·夏本紀》記載,禹在位時曾「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又「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左準繩,右規矩,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這裡雖然是說禹治水的經過,但也透露出禹曾進行全國地圖測繪,「準繩」和「規矩」都是古人早期進行地理測繪的必備工具。

夏禹所繪的《九鼎之圖》什麼樣?《左傳》中有這個一個說法:「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傳說大禹在塗山(今安徽境內)大會諸侯後,為紀念這次盛會,他將各方諸侯、方伯所獻的「金」(青銅)鑄成九個鼎,把全國地圖刻到鼎上,上刻有地方屬國名,有各地山川和各種神奇靈怪,這就是《九鼎之圖》的來歷。


《九鼎之圖》象徵夏禹統一九州,「大中國」概念從此誕生,被視為中國最早的「全國地圖」。當時的夏朝疆域有多大?據《淮南子·地形訓》,「禹乃使太章步自東極至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豎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從中可見,夏禹測繪時還採用了「步測」法。


九鼎乃夏王朝的鎮國之寶,歷商周,至秦而鼎亡。據說,「鼎淪沒於泗水彭城下」。彭城即今江蘇徐州,九鼎是怎麼弄丟的,哪去了,一直是歷史謎團。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當年過彭城時,「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


鼎沒有了,但附本《九鼎之圖》還在,而且對中國後世全國地圖的繪製影響十分深遠,歷朝歷代的都沒有突破「九州」的概念。

《九鼎之圖》又稱《山海圖》,其文便是現今尚存的《山海經》。繪圖界認為,《山海經》應該是先秦地圖科學測繪的一項重要成果。


到了唐朝時,武則天也曾鑄九州鼎。據《舊唐書·禮儀志》,女皇武則天執意鑄九州鼎,繪九州圖。可惜,此鼎後來也沒了。


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的全國地圖


《秦地圖》——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九州後,一張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地圖」出現,「大中國」版圖從此形成,這就是《漢書·地理志》中記載的《秦地圖》。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秦國已有較高的地圖繪製水平。1986年,在甘肅天水北道區黨川鄉一號秦墓考古中,發現了一套秦國地圖。這套地圖共七種,繪製在四塊木板的兩面,統稱為《放馬灘秦墓地圖》。


其中地形圖三幅,繪有山脈、河流、溝溪、關隘、道路、界域等,並標出各處地名。行政區域圖兩幅、物產區域圖和森林分布圖各一幅,各地之間里程都標示了出來,顯示了秦國較高的地圖製作水平。所以,秦始皇剛統一中國後,便著手編製《秦地圖》。同樣遺憾,這張地圖最後也未能保存下來。


在漢高祖劉邦攻進秦都咸陽後,這張《秦地圖》以及秦律令、圖書典籍等都被蕭何拿走了。據《史記·蕭相國世家》,「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人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


當時,為收藏所繳獲的《秦地圖》及一批秦國檔案文件,蕭何專門建了一座「檔案館」,史稱「石渠閣」。據《三輔黃圖》,石渠閣「其下礱石以導水,若今御溝,因為閣名。所藏入關所得秦之圖籍。」按理說,如此珍貴的地圖檔案放在這種地方是很安全的,但到了西漢亡國時,卻被王莽建立的新朝所毀。


不過,現代學術界的推測又為《秦地圖》的存在帶來了一絲希望。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死後極可能隨葬了《秦地圖》。秦始皇建造陵墓,「穿三泉,下銅而致槨……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從司馬遷這句話來看,秦始皇墓中隨葬的或是一件秦疆域地圖模型。這一推測可靠嗎?目前,秦始皇陵墓尚未發掘,謎團還要留給未來。


《秦地圖》對後世全國地圖的繪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漢代及其以後歷代中國疆域都是在《秦地圖》版圖上變化出來的。西漢時的全國地圖叫《輿地圖》,據《後漢書·馬援傳》,「前披輿地圖,見天下郡國百有六所。」漢武帝時,在秦朝疆域版圖基礎上,漢武帝向西南、西北、東北三個方向開拓,打通了「河西走廊」,有了「絲綢之路」:西部疆界到達巴爾喀什湖。據測算,此時的中國疆域首次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輿地圖》乃名副其實的「大中華地圖」。遺憾的是,西漢這張《輿地圖》也未留存下來。


中國首張全國測繪地圖


《十道圖》——


「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早在魏晉時,製圖學專家裴琇便提出了「製圖六體」理論,即地圖測繪時要考慮「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六大要素。這一理論在中國測繪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大大提高了地圖的準確性。


雖然有「製圖六體」這一先進理論,但在唐代之前,事實上還沒有哪一張中國地圖是全國範圍內實際測量出來的,其精準度多少要打些折扣。到了唐朝,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全國性測繪地圖《十道圖》的出版,成為中國地圖全國性基本地圖測繪的開端,這水平在當時是世界第一,標誌「大中國」疆域,開始走向精準。在圖上,中國疆域首次突破了1200萬平方公里。


唐朝規定,每五年(原為三年)須向職方報送地圖,進而編製全國《十道圖》。所謂「十道」,就是自然界限,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將全國劃分為十大區域,唐玄宗主政後增至十五道。據《舊唐書·地理志一》,唐朝疆域,「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唐朝全國地圖《十道圖》,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繪製出來的,它是依各州定期報送的地圖進行繪編,作為中央政府實施各種政令的依據。


《十道圖》有三種版本,均為多卷本。據《新唐書·藝文志》記載,有十三卷本《長安四年十道圖》、十卷本《開元三年十道圖》和李吉甫十卷本《十道圖》。前兩種版本的《十道圖》大體有山川、戶口、賦稅、行政區域界線、州縣總數、文武官員數字、薪俸、各州郡疆域等,但均已失傳,甚至連繪製者都無從查考。


李吉甫十卷本《十道圖》有記載,但原件也已不存,僅在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地圖集、宋刻本《歷代地理指掌圖》中收藏有總圖性質的《唐十道圖》一幅,但後來流落他國,現藏於日本東洋文庫。


與《秦地圖》一樣,唐朝《十道圖》對中國的影響亦很大。宋太宗時全國地圖《淳化天下圖》,就是參照唐朝舊圖繪製的,此後北宋先後出現了《九域圖》、《十八路圖》等多張全國地圖。


到明朝時,中國傳統測繪水平達到最高峰,明羅洪先繪製的《廣輿圖》,將中國地圖傳統繪製水平推到了新境界,明朝所繪的「中華大地圖」原件,目前仍有存世。


明朝後期,西方測繪技術傳入中國。清朝康熙年間繪製出的「大中華地圖」《皇輿全覽圖》,便使用經緯度和三角測量手段。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最精確的一張全國地圖。在這張地圖上,中國疆域超過1300萬平方公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日軍屠殺村民設陷阱 八路軍如何將計就計將其圍殲
揭秘為什麼紅軍長征從來沒中過埋伏:只因為這一人

TAG:談文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古詩
中國歷史上三大影響王朝興衰的戰略要地
中國古代影響最深遠的五大戰役,最後一場令國人羞恥
影響中國歷史的五大戰爭,最後一場被認為國人的恥辱
世界古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帝國
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瑰寶 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
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兩大佛界高僧是誰?
中國周邊一強大民族,影響了中國幾百年,最終幾乎被中國滅族
與中國有關的異國國旗一覽:受中華文化影響,一國創建者有中國人
對日本的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古代的一門學問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10首小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10首詩
美國人眼裡世界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五大戰役,中國僅一場在列
中國歷史上十大精銳之師,第三個影響歐洲歷史進程!
中國在古代受希臘的影響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四大民國女間諜,最後一位和英達有關
中國上下五千年,誰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最大?
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兩位佛界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