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貢獻全球治理創新的中國智慧

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貢獻全球治理創新的中國智慧

來源|察哈爾學會授權《首席戰略官》發布


導讀:在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該如何更好地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貢獻全球治理創新的中國智慧


2016年10月27日,即將在浙江溫州召開的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就將聚焦在「全球治理創新的中國智慧」這一主題,來自國內外政界、商界、學界等專家學者300餘人,展開頭腦風暴,共同碰撞全球治理創新所需的中國智慧。


自2015年中國首次在公開場合明確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而上個月成功舉辦的G20杭州峰會,中國再次積極與20國聯手,推動全球治理架構改革,使關於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最終促成一致行動。


「全球治理不能忽視中國智慧。」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察哈爾學會主席韓方明博士表示,全球治理價值觀層面應提倡中國提出的「和」主義。「和」是中國文化的特質,也是中國外交的特點。中國古人講,君子和而不同;中國商界講,和氣生財;中國外交則講,和平和發展是世界的潮流。一個和字,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以「和」為貴的中國智慧必將為全球治理創新留下點睛之筆。

在此背景下,作為非官方的公共外交與國際關係研究智庫,察哈爾學會主動擔當、順勢而為,更加積極地發揮國際溝通與政策諮詢作用,通過公共外交路徑和「和主義」,推動中國智慧更加廣泛地運用到全球治理當中。本屆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就是察哈爾學會的年度性智庫產品。


除了歷屆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近年來,針對全球治理領域和中國模式(中國智慧、中國道路、中國方案)的研究,學會研究員和相關會議嘉賓發表了多篇文章和講話,有的重要研究成果產生了相當影響,不斷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在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溫州2016即將召開之際,特摘編其中公開發表的部分以饗讀者,並以此預祝本屆年會圓滿成功!


一、全球治理理論創新與實踐


最近,人們感受到全球治理的理念和方式上似乎出現了國家主義的回歸,而且這種國家主義的回歸尤其在中國受到很多追捧。全球化進程有一個從國內政治往回拉的反作用力,尤其是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國家的作用更容易被強調。而且,在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形式,好像國家能夠更好地保護其疆域之內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價值觀與規範。從外交的角度來探討全球治理,實際上是對傳統外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國家主義回歸的背景下,外交受到的挑戰(主要是)平衡來自國際的壓力和國內的壓力。傳統外交機制、傳統外交方式受到了更大的挑戰。同時,這種挑戰可能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外交變革的動力,現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外交機構都在努力去適應這樣新的變化,都在變革。

在治國之術當中,外交的屬性具有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全球性的一面。從這個角度來講,全球治理對我們的外交來說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很多人雖然在講全球治理,但他們理解的「全球治理」是「均勢+多邊外交」。對於多邊外交,也只不過是把它當作一種舞台或者是另外一個外交角力的場所。因此多邊外交實踐表現出來的經常是鬥爭的一面,在利益上爭、在規則上爭,但在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方面表現不夠。在具體的路徑上來說,我們更多的可能還是關注經濟領域的全球治理,路徑和方式仍不夠全面。


過去20餘年,全球治理以及成為一個國際理論和實踐中的核心概念。全球治理的興起既為國際活動帶來了新的強制性權力(Compulsory Power),制度性權力(Institutional Power),也通過結構性改變帶來結構性權力(Structural Power)和結果性權力(Productive Power)。當前信息時代的全球治理變得更加複雜化和多元化,並削弱了國家的自主性,擴大了公共空間。全球治理在迎來諸多歡呼的同時,也面臨新的問題。雖然有人認為全球治理並非具有實際內涵的概念,我們稱之為「全球治理」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正在發生的進展如何稱呼。當前的全球治理研究也大多針對概括性事實的理論分析或解決特定治理挑戰的特定體制的實證研究。


傳統的以民族國家為本位的現代化道路已經走向盡頭,因為它產生了嚴重的全球性問題並且無力解決這些問題;一種新型的「共同現代化」正在應運而生,這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客觀要求,是全球公民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引發的結果;「共同現代化」需要「關係治理」與其匹配,有效的全球良治在於結合規則治理與關係治理的綜合治理模式。


我們的政府在做公共外交的時候更多地強調的是國家利益,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很多行為還是政府行為、國家行為,其他很多的非國家行為體其實參與得非常少。在全球治理這個大的全球議題下,應該說國家的身份和角色應該調試,比如說政府不僅是一個主要的行為體,更重要的是政府還要做一個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方案設計者,然後成為非國家行為體的組織者和動員者,從這種方式上積極動員多行為主體參與全球治理,實踐全民外交。公共外交實際上就是全民外交,尤其是從傳播的角度來講,你的任何行為發出的信息都會給別人帶來一定的感受。


二、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當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於全球政治、經濟的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多邊外交還是雙邊外交,無論和伊核問題還是朝核問題,中國都在扮演積極的角色。


在聯合國、世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中國的話語權也有所增加,遺憾地是,在這些國際組織里中國人做高官的少,與大國地位不匹配。


其核心原因在於人才匱乏。中國的教育體系下,懂外語的不懂外交,懂外交的不懂經濟,熟悉涉外事務者,又不了解國內事務。上述都擅長者,層級不高,不符合國際組織的要求。這導致兩個後果:一是國際組織高官匱乏,領導力不夠;二是在規則制定層面缺少「制度性話語權」,只有舉手同意的機會,沒有據理力爭、設立規則的能力。


在非正式的公民社會組織方面,中國更為缺失。國際非政府組織,就像人體的細胞,是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需要精心培育方能在世界範圍內發揮作用。

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封堵、阻擋中國崛起方面,常常不遺餘力,但卻力不從心,事倍而功半,甚至適得其反。這是因為時代變了,美國在國際上已沒有那麼大的動員力與感召力。另一方面,阻撓中國和平崛起不符合世界潮流。奧巴馬政府極力推動的TPP,如今在美國國內得到批准都變得很難。因而,制定新的國際規則,想要避開中國終究不會成功。


當前中國所提出的一些具體政策和主張,例如新發展理念、供給側改革,特別是「一帶一路」,以及我們對外推出的產能合作計劃,對於創新國際規則、引領國際關係變革、構建新的國際機制,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響。因此,完善全球治理,推動世界進步,離不開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全面參與。


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大規模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網民的中國,互聯網深切影響、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治理,市場生態和民眾生活方式。13億人也迸發出由互聯網技術催化出來的生產力激情,這不僅使中國的互聯網充滿生機和活力,也倒逼現實世界發展。近年來中國民主、法治進程的加速,社會治理的更新以及制度化反腐走向深入,都少不了虛擬世界持續不斷的監督和跟進。


如果說中國沒有趕上前幾次工業革命的步伐,中國這次則抓住了資訊時代的良機,站在了互聯網革命的潮頭。因而,互聯網時代的全球,應該傾聽來自中國的聲音。 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網民,有最活躍的互聯網經濟。互聯網時代的中國模式,為全球治理提供了借鑒。


加大提供國際公共物品的力度,這方面我們一定要自覺。作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如果總是過多地強調提供跟我們的地位相匹配的、跟我們的能力相適應的公共物品,這在國際社會的印象並不好。西方是有一些人拿這個來做文章來壓中國,但是反過來從我們自己來看,我們提供公共物品的程度遠遠不夠。


提供國際公共物品這個問題必須得提到日程上來,我們必須要有這種自覺的意識,這可能是我們參與全球治理的一個新的突破口,而且是非常實際的,因為你怎麼提供、什麼機制來監督他,這是一整套東西需要我們去研究,這樣國際社會看得著也摸得著,我們自己也要表明這個態度。參與全球治理從提供公共物品上入手是一個很好的路徑。


三、全球治理的中國模式


如果說僅僅包含著與西方經濟發展模式相競爭的意義,那麼「中國模式」必然會被西方視為威脅。可以說,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令人驚嘆的快速發展體現了中國模式的有效性,「北京共識」對「華盛頓共識」的衝擊引發了諸多反思,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另外一種經濟發展的政策選擇。


不管中國政府多少次表明了中國「和平發展」的意願和不認為中國的發展有普適性應該推廣到其他地區和國家,也不管中國多麼積極融入西方主導的現有國際體系,西方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總是無法對中國異於自身的發展模式釋懷,懷疑中國對現有國際體系的「忠實度」。相反,突破「中國模式」的純經濟內涵,提出「和諧社會」這個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觀念,表明了「中國模式」的和平內涵,點出中國作為世界體系中的一員追求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發展,還是社會的全面發展,更是全球的和諧共處。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僅僅要對金融危機、氣候等全球性問題負起應該承擔的責任,更重要地是為全世界的思想進步做出她應有的貢獻,這才是中國最應該負責任之處。


——謝婷婷:和諧社會為「中國模式」的新內涵(原載於《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秋季號,作者系華僑大學國際關係/華僑華人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鏈接:http://www.charhar.org.cn/newsinfo.aspx?newsid=2128)


四、全球治理的他山之石


當前,中英金融合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倫敦金融城在2012年就開啟了發展人民幣交易業務的長遠計劃,希望將倫敦打造為人民幣國際市場的「西方中心」,積極推廣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各類金融投資中的使用,大力開發人民幣的相關金融產品。


在創新方面,中英也可互相借鑒。多年以來,英國駐華使館在中國的推廣,都突出創意和創新,和當下中國的萬眾創新如出一轍。英國人比較嚴謹,缺乏浪漫氣質,而很多創新需要的是嚴謹的、一絲不苟的態度。


另外,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必將對接歐洲,而英國是重要的橋頭堡,其示範作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於洪君:21世紀初的國際格局(二)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行軍」和「地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二課
美國五大智庫建議美軍投入巨資對抗新威脅
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國的基本走向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在全球治理一線貢獻智慧的中國年輕人
「中美關係與全球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廣州暨南大學舉行
老外點贊中國治安:社會治理很中國
中國加入國際移民組織:深入參與全球治理
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平安哈爾濱」建設集中宣傳日活動舉行
對話:經濟學家林毅夫與英國前工黨領袖暢談全球經濟治理
老外贊中國社會治安:深夜敢出門 社會治理很中國
老外點贊中國社會治安:深夜敢出門 社會治理很中國
神華10月年度長協價公布;中國國際卓越煤礦瓦斯治理中心正式揭牌
南非共和國前總統德克勒克:國家轉型與治理——南非的經驗
世界秩序的重塑——中美在全球治理當中的博弈
經濟 環境治理全球化=向美國妥協?
十八大以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新思想與新實踐
長春新區召開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及環境綜合治理現場會
金磚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市政府召開全市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動員部署會
「基層治理創新與法治四川建設」會議舉行
美國專家期待G20杭州峰會推進全球經濟協同治理
全球治理參與:中國離「大國財政」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