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宋 四美圖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宋 無款 四美圖

絹本,設色,縱24.1厘米,橫20.3厘米。故宮舊藏,現由美國私人藏。

此圖精心描繪了四個盛裝的仕女。人物皆身著襦裙,頭戴花冠,肩有披帛,手執綉物,細腰縴手,體態婀娜。仕女形象、衣飾都仿唐制,與周文矩《宮中圖》人物造型有相似之處,但人物少了一些豐腴艷肥的唐人體態,而且橢圓型面頰及髮髻花冠式樣,又具宋代特色。用筆精工秀麗,設色鮮妍。面部採用額、鼻、頰的「三白」烘染法,別具特色。

宋 蕉蔭擊球圖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宋 佚名 蕉蔭擊球圖

絹本設色,縱25厘米,橫24.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中興四將圖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 無款 中興四將圖(舊題劉松年)

卷,絹本設色,縱26厘米,橫90.6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此圖繪南宋四將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全身立像。此卷所繪南宋將領諸像,比例准確,姿態自然,衣飾線描勁健流美。人物刻畫,或威武或莊重,或深沉或平靜,不同形象各具個性特點。侍者的年齡和相貌各異,但都身姿挺健,表情恭謹而機敏,頗有軍士風範。此卷確是南宋人物肖像畫中的佳作。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題,已擦去。現存清代乾隆帝墨筆楷書重題,依次是「劉鄜王光世」、「韓蘄王世忠」、「張循王俊」、「岳鄂王飛」。張、岳像之間上部有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御題七言律詩一首。幅末「劉松年畫」偽款被擦去,餘痕可見。拖尾有明人俞貞木於洪武二十二年(公元一三八九年)所題長跋一則。本幅及拖尾有項元汴、項德新父子鈐印十餘方,乾隆八璽鈐全,又嘉慶、宣統印璽。

宋 搜山圖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宋 佚名 搜山圖

絹本,設色,縱53.3cm,橫53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搜山圖》流傳有幾種本子,此圈為較早較好但不完整的藏本之一。表現的是民間傳說二郎神搜山降魔的故事,所以也稱為《二郎神搜山圖》。二郎神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在許多文藝作品中也有反映。元代有《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的雜劇,描寫二郎神與九首牛魔王、哪吒及金睛百眼鬼比試高低,最後拿住二洞妖魔的故事。據記載,最早有北宋畫家高益畫的《鬼神搜山圖》,受到皇帝的重視。以後明、清兩代,不斷有傳本出現。據《增修灌縣誌·人物·仙釋》的記載和戲曲傳本,二郎神是人們把為民除害的隋代嘉州太守趙昱加以神化的傳奇人物,他具有「斬蛟」、「降妖」的本領。此圖描繪二郎神率領力士神將搜山除魔的情景(畫中二郎神未出現)。畫面動感強烈,氣氛緊張,寓意正義必定戰勝邪惡。構思新奇,卷後有「蘇漢臣制」四字偽款。

此卷《搜山圖》是南宋末或元初人的手跡。人物用工筆重彩,衣紋用鐵線描,剛勁有力,形象刻畫生動傳神,非凡手可及。山林樹木皴法豪縱,近乎南宋劉松年的風格。與同一題材的各種不同本子比較,此卷是個殘本,其中缺少主神即二郎神部分,但是其繪畫技巧卻高出其它各本。圖中描繪神兵神將們耀武揚威地搜索山林中各種魔怪。魔怪們均是各種野獸變的,有虎、熊、豕、猴、狐狸、山羊、獐、兔、蜥蜴、蛇及樹精木魅等。這些妖怪,或是原形,或化為女子,他們都在神將們追逐下,倉惶逃命,或藏匿山洞,或拒絕受擒。而那些神將們則手持刀槍劍戟、縱鷹放犬,前堵後截,使妖怪無處逃身。本來,二郎神是作為正面人物來歌頌的,然而看了此卷之後,卻得到了一個相反的印象。那些神兵神將,一個個凶神惡煞,使人們憎惡,而那些妖怪們卻面目和善,那種驚怖逃生的內心刻畫,令人同情。不知作者是有意還是無意,使觀者自然地就會聯想到,當時社會那些官兵對老百姓的欺壓情形。

南宋 憩寂圖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 無款 憩寂圖

絹本,設色,縱22.8厘米,橫23.1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對於憩寂圖題材的來歷,清代吳榮光在圖後作有題跋:宋蘇東坡與李伯時曾根據甫詩意合作憩寂圖,之後,宋元人仿者甚多。這幅畫很難說是當時蘇李合作杜甫詩意圖的仿作,但從構思意境來說是受到了宋代士夫畫的影響。配景很簡潔,高坡草地上,半截粗壯的松干、一根伸展的松枝;坡腳下面有河道時隱時現,逶迤遠去,垂藤小草紋絲不動,營造出一種萬籟皆靜的氣氛。一隻酒葫蘆懸掛枝頭,酒酣後的和尚背倚松根、敞襟露懷,棉隊雜設紙筆,似睡非睡,視而不見,顯得心情鬆弛,得憩寂之意。衣紋的線條凝重質樸,顯示出粗布僧衣的厚實。它的畫風與梁楷很接近。右下角有清張篤行收藏印。

南宋 田睃醉歸圖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 無款 田睃醉歸圖

卷絹本,設色,縱21.7厘米,橫75.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蒼松掩映下一田官,頭戴簪花方帽,身著長衣,留著短須,醉意朦朧騎牛緩步而行。旁邊一人步行相扶,前面一童子,一手牽牛,一手拿壺飲水。圖中田官體態古樸,醉態刻畫入微。全圖用筆嚴謹,設色妍美,虯松、翠竹、小樹、山石等襯景,配置適宜。卷後有明代看雲老人、高廷禮、吳均、王文英、張洪、朱吉、趙友同、蘇伯原、李東陽等十六家題記。

南宋 竹林撥阮圖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 無款 竹林撥阮圖

絹本設色,縱22.7厘米,橫24.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溪邊竹林中,三位文士身著長袍,對坐於獸皮墊上。三人的姿態各異,其中一人執瓶,一人扶阮接杯,一人昂首凝視。一童子侍候,一童子跪伏溪邊汲水。竹頁用雙鉤,坡石用小斧劈皴。圖中人物生動傳神,衣紋細勁流暢。竹林老樹,疏密遠近,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全幅構圖豐滿而不雍塞,應為南宋繪畫中的精品。對開有清高宗弘曆所題七言詩一首。此圖原載《四朝選藻冊》(見《石渠寶笈續編》)。簽題李唐作。按此圖狀人物甚工,但非李唐的作風。我們觀李唐的《伯夷、叔齊採薇圖》是那樣的形象深刻,便顯得此幅的纖弱了。故改題為無名氏作。此圖曾經清內府收藏。

南宋 百子嬉春圖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 佚名 百子嬉春圖

團扇,絹本,設色,縱28.7厘米,橫31.2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原載《四朝選藻冊》見《石渠寶笈續編》,簽題蘇漢臣作。畫兒童百人在一處庭院中嬉戲玩耍,情景歡快熱鬧。按《圖繪寶鑒》:「蘇漢臣,開封人。宣和畫院待詔。師劉宗古,工畫釋道人物臻妙,尤善嬰兒。紹於間(公元1131-1162年)復官。孝宗隆與初(1163年)畫佛像稱旨,補承信郎。」世人凡見嬰戲圖,便題蘇漢臣作。不知何據。未足篤信,暫存疑。

宋 蠶織圖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南宋-佚名畫家傳世作品欣賞

宋 佚名 蠶織圖

絹本設色,縱27.5厘米,橫513厘米。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此圖描繪江浙一帶的蠶織戶自「臘月浴蠶」到「下機入箱」為止的養蠶、織帛的整個生產過程。該卷由二十四個場面組成,用長房貫穿,每個場面下有楷書小字,註明內容。全卷場面宏大,共繪七十四人,翁媼長幼,皆服宋裝。圖中人物的神態舉止,惟妙惟肖,桑樹、戶牖、幾席、蠶具、織具等,富有寫真寫實之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清末海派四傑」之任伯年作品精選
陳半丁寫意山水
山水畫作第一神品--《富春山居圖》賞析
《紅樓夢》人物姓名的暗示和隱喻
中國古代八大女書法家作品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嶺南畫家-鄧芬人物作品欣賞
河南青年畫家孫華人物漫畫作品欣賞
南宋畫家夏圭作品賞析
金陵畫家-龔賢作品欣賞
南宋畫家劉松年繪畫作品賞析
畫家陳鵬作品欣賞
畫家王祖江作品欣賞
青年畫家楊漢武作品欣賞
知名畫家劉洪寶山水畫作品欣賞
畫家孟德鴻-作品欣賞
嶺南女畫家張坤儀作品欣賞
著名書畫家-白世錦作品賞析
名家推薦:山水畫家郭宏作品欣賞
畫家李臻燕作品欣賞
金陵畫家-傅抱石 作品欣賞
青年畫家唐盈作品欣賞
畫家劉娟的作品欣賞
現代著名國畫家郭傳璋作品欣賞 上
大畫家 李唐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