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羅爾德?達爾:幽默感來自屎尿屁

羅爾德?達爾:幽默感來自屎尿屁

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本來是一個六英尺五英寸高的「巨人」,但終其一生,他都保有孩童一般的視角。不過,對他來說,這種視角並非彼得?潘式的,而更接近於搗蛋鬼亨利(譯者註:英國著名的兒童讀物中的人物):達爾生來就是個不守規矩的人,他厭惡權威,尤其厭惡種種規章制度所表現出的權威。他之所以養成這種性情,全拜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他在英國寄宿學校的壓抑生活所賜。在那段日子裡,他始終處在酷好施虐的校長、醉心權力的級長、遍布黴菌的寢室以及隨時可能挨皮鞭棍棒招呼的體罰的陰影之下。他的幽默感都跟屎尿屁有關,噁心的東西總能引起他的興趣;他熱衷於孩子氣的文字遊戲,尤其是「說都不會話了」之類顛三倒四的句子;他常顯得傲慢自負,到後來更是喜歡不停地抱怨別人——我懷疑,部分原因是因為冒犯別人對他來說是一大樂趣。

羅爾德?達爾:幽默感來自屎尿屁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電影劇照


達爾很善於解決問題,他的創造力並不止於講故事。他不僅僅在兒童故事裡創造了威利?旺卡(《查理與巧克力工廠》)和大頭針姨媽(《詹姆與大仙桃》)、兇殘成性的鴨子和一心復仇的猴子(《蠢特夫婦》)、飛翔的仙桃(《詹姆與大仙桃》)和外星的蠕蟲(《查理和大升降機》)等諸多形象,在成人小說里創造出一系列獨特的人物,如賭徒、醉鬼、小偷、盜獵者、詐騙犯、二流子,等等,而且他還發明了抽取腦積水的韋德-達爾分流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達爾的小兒子西奧出了車禍,當時用來抽取腦積水的分流器常常堵塞,形同災難。受此刺激,達爾乾脆和老友韋德聯手,發明了一個更好用的工具來拯救兒子。達爾的個人經歷十分悲慘,他所持的人生無常之感很大程度也來源於此:雖然西奧最終得以從車禍造成的嚴重損傷當中復原,達爾最大的孩子奧利維亞卻在七歲時死於麻疹,而達爾的妻子,帕特里克?尼爾,也在懷上他們第五個孩子的時候患上了中風,健康每況愈下。達爾自己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之時,也險些死於一次飛機墜毀,這次事件中受的傷餘生一直困擾著他。達爾的父母生了五個孩子,他是其中唯一一個兒子,還只有三歲的時候,他在幾周內接連失去了大姐和父親。他來自挪威的母親索菲?瑪格達萊妮對自己遭受的雙重打擊表現得相當務實,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達爾形容母親是「堅忍不拔」,說起來,雖然溺愛倒是談不上,但他的確算得上是母親的心肝寶貝。


這種對母親的孩子般的依戀,貫穿於達爾每周寫給索菲的信之中,無論是在寄宿學校,還是在軍隊服役,抑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這些信件,經過達爾的官方傳記作者唐納德?斯圖羅克(Donald Sturrock)編選、訂正(達爾的拼寫糟糕透頂)之後,簡要而又迷人地展現了達爾心智的發展過程,某種程度上,還帶有細膩的文學色彩——儘管它們常常是不加修飾的急就章,時而瑣碎無比,時而誇大其詞。閱讀《來自兒子的愛》(Love from Boy)之時,我常常驚訝於達爾討好(同時也是安慰)母親的熱情。他在信件中以令人震驚的直率講述了大量有關身體的細節,卻對自己的思想活動保持緘默。這些信件沒有透露什麼內心感受,卻極具娛樂效果。對此,斯圖羅克評論道:「你甚至可以說,達爾的創作生涯是從這些信開始的」,雖然我們對信件讀者的反應一無所知。「索菲?瑪格達萊妮的信無一倖免於時間的淘洗。」傳記作者委婉地寫道。其實說白了,就是達爾把它們都扔掉了。他一點都不了解自己的母親有多麼耐心細緻,等到她去世之後,達爾才發現自己寫給母親的六百封信全部保存了下來。達爾在1984年的童年回憶錄《好小子》(Boy)當中寫道,這些信都「整齊地用綠色的膠帶捆著」,「每一封信都放在原始信封裡面,上面的老郵票甚至都還留著,我真是太幸運了,人到晚年,還能夠擁有這些東西供我追憶」。


多謝斯圖羅克的努力,我們也可以說自己「太幸運了」。《來自兒子的愛》按照年代編排,每一章都按地點劃分,每一節都會附上交代背景資料的導言,頗有實用價值。大多數章節的腳註數量都不多,但只要出注,就很有價值。從1925年達爾在寄宿學校「紮營」——用斯圖羅克的話來講——開始,我們得以遍覽他的早年生活:康克戲比賽、周末的外出遠行、裹在包裹里的蛋糕,以及不斷死去的同學。「我們剛剛接到通知,可憐的小福特今早死了。」達爾在一封信的附記當中匆忙潦草地寫道。前面部分他也提到「已經有二十三!!!!!!個男生得麻疹了!」不管外面發生了什麼,他總是保持樂觀,這些信呈現出的達爾的形象,跟他在《好小子》當中的形象相比,要美好很多,在那部回憶錄中,達爾說他日夜都為自己和小夥伴們定期會挨揍感到憂心。「讀了這麼多年書,校長老師和高年級的同學能夠隨意地傷害其他人,這件事情讓我感到震驚。」達爾在回憶錄中寫道。他的信之所以如此情緒如此樂觀,可能是因為經過了雙重審查:首先,他必須提防校長們可能會偷看,其次,他也不想媽媽感到擔心。他之所以會被媽媽從此前他所在的私立走讀學校拽出來,送到寄宿學校去讀書,就是因為那個走讀學校的校長相信棍棒底下無差生。達爾的媽媽說過,「在我老家,他們可不會這樣去揍小孩子」。離開了媽媽的呵護,達爾挨的揍比過去重多了,但是他並不想讓母親知道。

梳理一下這些寫於早年的信件,我們能夠發現後來形成達爾文風的諸多線索:他愛用學校小男生之間流行的黑話,也愛用押頭韻的句子來嘲諷同學。我們還可從中窺見達爾患上鬍鬚恐懼症(見《蠢特夫婦》)的端倪:有個校長的長而下垂的薑黃色鬍子很有名,還有一個同學在他們外出遠足的時候,因為「雜亂的黑鬍子」受到了嚴厲譴責,「我們把他拖進廁所,把鬍子剃了個乾乾淨淨」。我們還可以發現達爾熱愛酒精飲料,曾經和一個朋友自己用野生的黃莓釀酒,他也熱愛惡作劇:曾經用火柴頭對準人家的屁股,還在寢室裡面放過臭彈。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的政治動蕩,在這些信中是缺席的,他也從不談論女孩子。達爾最好的朋友因為和一些小男孩發生性關係而被開除,他沒有對媽媽如實相告,而是將這個男生離去的原因描述成「精神崩潰」。


從學校畢業後,達爾進入殼牌石油公司做銷售員。一開始他被派到肯亞,然後是坦噶尼喀(即今天的坦尚尼亞)。寫於這兩個地方的信披露了當時的他過著怎樣放浪的生活:冒著令人難以忍受的酷熱,他常常狂飲爛醉,時不時地去看一場脫衣舞飛鏢表演,好幾次還差點得了瘧疾。這個時期的達爾在寫給媽媽的信中,講了不少帶葷的段子,大量插入對各類器官的描寫。他充分展示了他在刻畫人物上的天分,這也是他後來作品的一大特色:他把一個「可怕的老妖婆」比作「一塊塗著口紅、擦了粉底的板油布丁」。他對非洲民眾抱著殖民者般的輕蔑態度,後來達爾承認他對此「略感慚愧」。他在信中的措辭,如「難以馴化的土著」、「骯髒的阿拉伯人」等等,都充滿了厭惡之情。儘管如此,他對當地人還是很有興趣,用喜愛的口吻談論他的非洲同事(絕大部分是僕人),並且表達了他對部落文化的同情。寄宿學校的生活讓他格外不拘小節,「我在汽油桶里拉了一大泡屎……周圍四碼之內有三個傢伙在做跟我同樣的事情」。


政治浪潮最終還是激蕩了起來。「一切安好——除了希特勒」,達爾在寫於1939年8月27日的信末尾如此落筆。二戰一開始,他就急急忙忙地要去參加空軍,從此開啟了長達一生的對飛行的迷戀。這為他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和兒童文學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這段時期的達爾在信中表現出從未有過的昂揚情緒,雖然在保衛雅典的戰役當中他扮演的角色相當危險,他卻說自己「無比開心」。在這場戰役當中,他直接展開了近戰纏鬥,而且取得了斃敵三人的成績。他講述自己在利比亞沙漠墜機時的口吻,是典型英國式的內斂克制:「我沒怎麼燒傷,但是頭上的血流得很厲害。」


達爾最終還是被判定為不適合繼續擔任戰鬥機飛行員,從這一刻開始,他的人生走上了另外一條非同尋常的軌道。他成為位於華盛頓的英國駐美大使館的空軍副武官,把墜機經歷寫成短篇小說,在《星期六晚報》發表,同時開始著手創作一部關於空軍裡面的小精靈的童話。這部童話最終引起了沃爾特?迪士尼的關注,由此他得以被介紹進入好萊塢這個名利場。此時的達爾在信中時常不大自在地提到他和好萊塢名流的往來。他和托馬斯?曼共進晚餐(「我非常喜歡他」),和老羅斯福同處一室。「我們真的攀上高枝了,」他在信中寫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拯救地球?不,救救我們自己
音樂現場《冬日彩虹》:民樂時尚了,年輕了,好玩了
王立新:歷史學者應該如何提出一個好的研究選題
北約宣布明年向波羅的海國家派遣冷戰後最強軍力,制約俄羅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次檢驗無相容性漏洞的量子互文性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奧尼爾用這些圖片告訴你:在NBA沒人比他更具有幽默感!
布希和米歇爾閨蜜之謎解密 她喜歡他的幽默感
文筱婷和曼薩諾貼面合影都有人想歪,中國人的幽默感都去哪兒了
幽默感也能從小培養!如何培養寶寶的幽默感?
幽默感從何而來?
濕貨│幽默的自我修鍊——敬我們即將逝去的幽默感
德國人沒幽默感 刻板印象從何而來?
幽默感是天生的嗎?
12個長的很奇特的蔬菜,每個都神似其他東西充滿想像力幽默感!
書畫家的幽默感
書畫家的那些幽默感
書畫家 的那些幽默感
喜歡黃色的人很有幽默感?
為什麼幽默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自信心及交往能力?
壞男人的幽默感!
分享15句爆笑幽默歡樂的短段子,看完發現自己的幽默感都提升了
挺著大肚子的媽媽幽默感爆棚
你的幽默感,暴露了你的情商
挽回女友,如何培養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