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軍事為什麼強?看這些盛唐名將就知道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又一段驕傲歲月,當屬大唐。
如果說中國戰爭史好似交響樂,盛唐軍事就是當之無愧的強音一曲,明光鎧唐刀重弩玄甲騎,彷彿風采別樣的音符,戰突厥扛大食掃日本,多少段鋼鐵碰撞出的旋律,其中永遠傲人風采的,卻是一個個豪氣千雲的主人公,大唐的名將們!
唐朝的光輝畫卷里,他們令後人讚歎追憶的,常是慷慨忠烈的風貌,橫掃千軍的霸道。然而細看之下,那一張張英武豪情的顏容中,更深藏著看似平淡,卻也同樣動容的細節品格,彷彿沉默的磚瓦,塊壘堆砌,搭起唐代中國傲然的風骨。
一:窩囊名將
大唐軍人中,婁師德的身份尤其特殊:貞觀二十一年狀元。明明可以混文壇,偏他還練就一身好武藝,讀得滿肚子兵法,竟在軍界風生水起,十足文武雙全的男神。
可這位男神放今天,卻偏在成語愛好者里知名度高:別看樣樣強,卻是脾氣弱,待人從來謙虛到慫,還諄諄教育弟弟,哪怕被人吐一臉唾沫,也千萬別擦,要讓那唾沫在臉上自然干,因此造就著名成語:唾面自乾!
可到了戰場上,這「窩囊廢」卻搖身一變,專干霸道事,特別是唐高宗年間吐蕃崛起,連番胖揍唐軍,直至碰到婁師德,吐蕃才知道厲害。先被婁師德在邊境上口吐蓮花一頓罵,竟就罵的倉皇撤退,後來湟源大戰,又被婁師德腦洞大開,各種奇招迭出,連番吊打了八次。一戰威震天下。
但脫下軍裝後,貴為宰相的婁師德,卻是搖身一變繼續窩囊,從來不爭功不冒頭,就知埋頭幹活,甚至辦了好事也不留名,就連偵探小說里的大神探,武周朝一代國老狄仁傑,都嫌他活的窩囊,一鄙視就是好些年。直到有一天,狄仁傑在武則天面前吐槽,說這婁師德太窩囊,武則天當場哭笑不得:我能發現你狄仁傑,就是婁師德推薦的,你竟還鄙視他?
二:宗室牛人
皇家子弟,二三代以後就常見墮落,但唐朝確實例外,除了被評書黑壞的皇家戰神李道宗,開元年代更有另一神奇強人:李禕。
身為唐太宗曾孫,皇家子弟李禕,本該是錦衣玉食的悠閑生活,但他選的,偏是條最自討苦吃的人生路,先是連本屬於自己的王爵繼承權都放棄,主動讓給弟弟。然後從刺史做起,成了唐朝出名清官,後來更投身疆場,一輩子十分勞模!
但自從開元十五年(727),李禕開始實打實統帥千軍萬馬時,他才漂亮證明,這個行業才是強項,很快就干成了救火隊員,大唐哪個戰場吃緊了,立刻就是他上,而且到了就見效:先在河西痛打吐蕃,給唐軍出了一口惡氣,又在抱白山大戰契丹,一開始唐軍失利,李禕到了立刻戰局扭轉,一下將契丹打的全軍覆沒!
當時他流傳天下的,除了解氣戰功,更有從來身先士卒的風采,一句名言正氣浩然:吾當以死報效!從踏上戰場第一天起,這位皇家俊才,從來抱有必死之心!
而且和其他名將不同,李禕的最大風格,就是精銳奇襲,集結最兇悍戰士,抓住敵人最薄弱環節,在最意想不到的時間打出致命一擊。身為唐代特種戰強人,這招屢試不爽!更親手創建了大唐一支王牌部隊:神武軍!
但比起李道宗身後遭黑,開元年間的李禕,卻是生前就被黑了千百遍,由於太低調謙和,因此常被告黑狀,特別是每次打了勝仗,總被告發經濟問題,功過相抵是常事,還有幾次明明大勝仗,卻給貶成刺史,直到天寶三年,八十歲高齡以「太子太師」身份過世。開元盛世時代,以勝仗次數和殲敵數據論,他當之無愧名將中最高,可論知名度,確實最低!
三:詩人戰將
軍事迷們總愛爭:盛唐和阿拉伯帝國誰更能打?有個唐朝大詩人很有發言權:張孝嵩!
唐代詩人,尚武者極多,但能把「詩人」和「軍事家」兩身份合體的,張孝嵩實至名歸。作為張九齡賀知章的詩壇鐵杆,他的一筆詩文才華橫溢,熱血之心卻偏系沙場,終於在開元三年起,踏上了大唐軍界最戰事慘烈的國土:西域!
就在這片戰場上,大詩人張孝嵩,出手就是重量級,面對吐蕃大食倆強聯手挑釁,竟果斷一挑二,以監察御史身份調動萬人精銳出戰,卻絕不是文人瞎指揮。相反一展乾脆利落風格,絕不無謂糾纏,出手就電光火石「直搗黃龍」,一場拔汗那之戰,把吐蕃大食聯軍漂亮打退,一戰打出大唐在帕米爾高原的天威!
但身為文士,西域任上的張孝嵩,更重要的價值卻是建設,開元年間身為安西都護的他,大力發展屯田建設,為大唐精心打造精兵。後來安史之亂國難爆發,西域部隊在大量支援中原的狀況下,依然能在當地苦苦支撐多年,就是靠了張孝嵩打造的好家業,雖然,這並沒有挽救盛唐的衰敗!
四:自毀長城
如果說哪個大唐名將,是安史之亂最苦的一支後悔葯,必須是王忠嗣。
身為開元年間壯烈殉國的王海濱將軍的遺孤,將門虎子的王忠嗣,小時候給忠王,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李亨做伴讀,早早友誼深厚。但也因為這特殊關係,後來王忠嗣投身軍中,早年卻一直被保護起來,什麼惡戰都不派他,就怕他磕著碰著沒法交代。
到二十七歲那年,憋了許久的王忠嗣,終於爆發了一把,帶幾百人奇襲郁標川,差點把吐蕃大讚普抓了俘虜,捎帶斬殺數千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到了天寶年間,已是方面大將的王忠嗣,更是連番震撼:先在桑乾河痛打強悍的奚族,又調轉矛頭揍突厥,最高光的還是河西戰場,多次發動戰役痛打吐蕃。大唐最強的對手,輪番讓他打個遍。
戰功高光,身份也高光,天寶四年的王忠嗣,身兼河西,朔方,河東,隴右四鎮節度,全大唐的精兵都握他手。後人常吐槽唐玄宗寵安祿山,其實安祿山之前,他最寵王忠嗣。可和安祿山不同,王忠嗣卻實誠,以他自己話說:軍人的職責是保衛國家,不是靠戰功來邀寵。
不但這樣說,也是這樣做,他擔綱的防區,從不主動挑釁,但敵人來犯,卻是毫不留情,而且除了打還建設,走到哪裡,就把哪裡建設的堅如磐石!他打仗,真的為了和平!
這句話終於為他惹了事:天寶六年石堡大戰,深知這仗不靠譜的王忠嗣拒絕發兵,一句「豈以數萬人之命易一官哉」流傳天下,卻也為他招來大禍:先被貶為漢東郡太守,次年暴病身亡,一代戰將,離奇隕落!
而對後來盛唐來說,最後悔的一件事是:天寶五年的王忠嗣,就已在奏疏里,直斥了正裝孫子的安祿山的反心。不說當時能聽了他的,哪怕是沒聽,到後來安史之亂時,如果王忠嗣依然在的話,這場浩劫國難,必不會如此慘痛後果!
五:功不抵過
盛唐名將,世家名門子弟極多,有沒有從草根到名將的勵志人物?張守珪算一個。
這位早年流落邊塞的下級軍官,曾在北庭血戰突厥時果斷亮劍,以少敵多殺傷突厥數千人。從此步步攀升,野路子打法多次立功,到開元年間,已是知名悍將!
尤其出色的是,由於是下級軍官出身,所以張守珪除了能打,還很能接地氣,不管接手多士氣低落的部隊,都能巧妙做動員,很快把隊伍帶的嗷嗷叫,轉眼就能打勝仗。而且開元年間的唐將里,他更是鬼點子最多的一位,打吐蕃的時候使過空城計,故意吹吹打打辦宴會麻痹敵人,抓住機會就把對手打翻!
但他另一個出名的風格,卻最後害苦了唐朝:講義氣!最擅長收羅猛將,尤其喜歡把兇悍戰將收為養子,所以麾下戰將薈萃,各位戰將們出了錯,也常百般調解,好多次大事化小,終於有一次化出大麻煩:他的一個養子偏將打了敗仗,本該立刻軍法從事,可他卻義氣大發,仗義送到長安去,真箇最後逃過處罰了。可這一逃,就為大唐埋下大麻煩!
因為這個養子,叫安祿山!
六:潼關遺恨
盛唐高句麗族戰將高仙芝,今天國際聲譽極高,高到八竿子打不著的韓國人,都把他捧做同胞,楊貴妃題材的電視劇,也常八卦他與楊貴妃丫鬟的風流賬,但他最令歷史心痛的,卻是他高貴的人品。
當年他只是安西都護府小軍官一枚,幸虧長官夫蒙靈察大膽提攜,阿富汗連雲堡血戰,高仙芝奇兵橫衝帕米爾高原,打出震驚中亞一戰,獲贊「山地戰之神」,回來卻遭妒火中燒的夫蒙靈察一頓斥罵。如此羞辱,但不久後夫蒙靈察遭冤,還是高仙芝挺身而出證清白,不記仇,只記恩。
後來他貴為安西都護,又從兵卒之中,提拔了看似矮丑瘸腿卻身負奇才的封常清,從此並肩戰鬥屢建奇功,一對相惜英雄,成為大唐軍界美談。
但安史國難,中原山河破碎,官拜討賊副元帥的高仙芝,再與封常清一道臨危受命,但分他手裡的,只有幾萬臨時招募的疲弱殘兵。如此慘淡光景,依舊火速在潼關嚴密布防,逼退安祿山的第一輪進攻。
誰知剛穩住戰局,打擊卻驟降,高仙芝遭太監讒言,被唐玄宗下詔逮捕問斬。行刑時刻,這些相處時日不多的新兵們痛哭流涕求情,卻也無能為力,唯獨高仙芝卻依然淡定,只對封常清感慨:我們一起征戰,步步有緣,此刻一同赴死,天命如此。說罷,慨然受戮。
大唐最忠勇的戰將,被冤殺於幾萬人心惶惶的新兵面前。此時此刻,彷彿徹骨寒流,澆滅潼關上剛剛點燃的忠誠熱血。隨著多日後潼關淪陷,這慨然一幕,也就定格為盛唐熱血記憶中,最後絕唱的華彩。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唐朝軍事為什麼強?看這些盛唐名將就知道
※葛劍雄:真實的盛唐氣象究竟是什麼樣?
※道教對盛唐詩歌起到了怎樣的影響?
※盛唐的大「預言家」是誰?
※震驚你:慷慨忠烈,盛唐名將!
※解密:盛唐名相狄仁傑是怎麼點中武則天的軟肋?
※古代「吃喝風」:盛唐是李隆基一家吃垮的?
※李白與唐朝的酒: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隋朝的富裕與強盛 養肥了盛唐這個爆款?
※张旭:醉笔一抹,就是半个盛唐
※蔣勛:晚唐詩是寫給盛唐的華麗輓歌
※為何感到盛唐「污穢不堪」呢?
※晚唐詩是寫給盛唐的華麗輓歌
※在盛唐締造神話的陌刀,為何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長孫皇后:盛唐牡丹,母儀天下,但又有誰知她心中的苦?
※為何盛唐起點應從武則天稱帝時算起,原因正是這些!
※唐玄宗錯用哪兩個人毀了盛唐?
※大宋王朝:中國世界第一的樣子,別再叫它弱宋,在它面前也別再跟我提什麼盛唐
※張旭:醉筆一抹,就是半個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