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得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得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得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綜合外媒報道,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其細胞自噬機制研究,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大隅良典是第6位出生於日本的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也是第23位出生於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71歲的大隅良典現任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基礎生物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日本人第2座威利獎。


大隅良典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專長生物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領域。最知名的成就,是闡明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


細胞自噬研究緣何受到熱捧?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細胞自噬作用與生物發育以及許多人類疾病,如衰老、腫瘤、感染與免疫、心血管疾病、肌肉病變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等密切相關。


應該說細胞自噬受到熱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於其與疾病的關聯,首當其衝是衰老。


細胞自噬的典型特徵是形成自噬體並呈遞給溶酶體,這一過程在蛋白質和細胞器質量控制中起基礎作用並維持了細胞能量的穩態。一些研究表明,自噬與細胞衰老密切相關,參與蛋白酶和自噬相關調節的BAG蛋白家族中BAG3/BAG1比值在複製性衰老時增高,且BAG3在細胞衰老時能介導自噬的激活。研究還發現在Ras誘導的細胞衰老進程中亦可觀察到較高的自噬活性。


其次是包括帕金森症在內的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2013年的一項研究就指出一種與細胞自噬作用相關的基因若出現異常,會導致一種罕見的腦病。這種罕見腦病被稱作「伴隨成人期神經退行性變性的兒童期靜態腦病」(SENDA),患者大腦萎縮並伴隨認知障礙。


當時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指出,自噬作用的異常,比如負責運送蛋白到溶酶體的自噬CMA過程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認知障礙。

另外一大類就是與腫瘤的關係,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噬與腫瘤的發生髮展密切相關,許多調節自噬的藥物被用於臨床腫瘤治療的研究中。


雖然到目前為止激活細胞自噬來預防腫瘤發生的直接臨床依據稍顯不足,但自噬在腫瘤早期發生過程中的抑制作用已被廣泛證實, 因此適當地提高基礎自噬水平可能成為未來腫瘤預防的重要措施。


(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精彩內容來自騰訊國際新聞微信公眾號「糖醋國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國際新聞 的精彩文章:

西班牙疊人塔場面壯觀 中國隊創紀錄
世界最長壽夫婦維持90年婚姻
別人旅行用自拍桿 她卻用茶壺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獲獎者平均年齡55歲
她是一線特技演員 失去左臂後堅強生活

TAG:騰訊國際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 2016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獎
2016諾貝爾化學獎頒布 三位分子化學家獲獎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三位美國科學家獲獎
2016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由三位美籍科學家分享
五位科學家獲2017生命科學突破獎 分子細胞生物學黑科技最受關注
三科學家攜手捧走物理學諾貝爾獎 獎金600多萬人民幣
每日科學家:1942年4月21日,分子生物物理學家施蘊渝出生
每日科學家:1912年5月15日,植物病理學家裘維蕃誕生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3位科學家分享 居然沒中國
法國美國荷蘭三位科學家獲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在小波數學理論的貢獻 法數學家獲2017阿貝爾獎
每日科學家:1923年,放射醫學影像學專家劉玉清出生
1802年2月6日 英國物理學家惠斯通誕生
每日科學家:1957年5月9日,工程熱物理學家金紅光誕生
每日科學家:1923年4月28日,金屬物理學家陳能寬出生
每日科學家:1908年5月8日,樹木生理學家汪振儒誕生
日本科學家再獲諾貝爾獎 本世紀已有17人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