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給諸葛亮出謀劃策的人:諸葛亮的七大智囊
新春秋導讀:諸葛亮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也有龐大的智囊團,只是因為後世演義中諸葛亮成了神一樣的存在,所以好像其他人都成了只會按計行事的擺設。還有很多人批評諸葛亮不注意人才的培養,其實這是蜀國的的整體實力弱造成的,蜀國人口只相當於魏國的七分之一,吳國的一半,但是後期在諸葛亮的培養下,內政、外交、軍事人才都不遜於曹魏和東吳。
第一位:馬良。字季長,眉間有白毛,馬謖的兄長,「馬氏五常,白髮最良。」與同為荊州才俊,和諸葛亮結為兄弟,稱諸葛亮為「尊兄」。以諸葛亮的才華和眼光,能成為諸葛亮的結拜兄弟的僅此一人。馬良也是諸葛亮入蜀後留在荊州的副手,諸葛亮聯吳抗魏的政策,就是在馬良的規劃確立,馬良也是這個政策的實際維護者。馬良死於夷陵之戰,失諸葛亮痛失最可依賴的助手。
第二位:姜維。這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也是諸葛亮學生,當然是其核心智囊團成員,關係遠其他人可比。諸葛亮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寫信,對姜維讚賞不已,信中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信中還說:「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諸葛亮死後,姜維雖然沒有諸葛亮的資歷和威望,每次北伐軍隊不過萬人,但是姜維仍然能勝多敗少,表現絕對是可圈可點,直到劉禪投降,魏國諸將沒有人能在戰場上擊敗姜伯約,可以說諸葛亮得徒如此,亦無憾矣!
第三位:楊儀,歷史上的楊儀可是猛人,劉備第一次見到楊儀就非常欣賞,「先主與語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長期為諸葛亮相府參軍,即參謀長。「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楊議不但是能出謀劃策,還是後勤、內政的一把好手,成為諸葛亮最倚重的軍事助手。
第四位:董和,劉璋時期的成都市市長(成都令),劉備入蜀後,成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共同執掌左將軍大司馬府事,與諸葛亮建立了深厚的交情,「獻可替否,共為歡交。」對軍政大事兩人都討論多次才能實行,諸葛亮後來說「董幼宰參團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
第五位:董厥,諸葛亮的秘書長。原為相府令史,後遷為主簿。諸葛亮親口說:「董令史,良士也。吾每與之言,思慎宜適。」諸葛亮死後,為尚書令,大將軍,平台事。成為蜀國正部級的行政和軍事人物。
第六位:董允,董和的兒子,劉禪被立為太子後,董允是太子舍人、洗馬,負責監督、教導劉禪的人,可見其受重視。諸葛亮北伐時,董允為黃門待郎,後升為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親兵,負責管理皇宮的各項事務,也可以說是代表諸葛亮監督劉禪的人。董允在世時,黃皓不敢弄權,劉禪想多納幾個妃子都不行。
第七位:馬謖。把馬謖排在最後也算是有點兒屈曲了,他也是諸葛亮的重要參謀,馬謖作為馬良的弟弟,諸葛亮視之如子,長期跟隨諸葛亮。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雖然馬謖後來獨自領兵時大敗,但是作為一個參謀還是立下了重要功勞。針對南人難以馴服的特點,馬謖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攻心策略。這一策略被諸葛亮實施為「七擒孟獲」,保證了南方邊境的長治久安。針對蜀國「兵馬疲蔽」,民怨沸騰,馬謖適時提出「只宜存恤,不宜遠征」的休養策略。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諸葛亮死的時候,劉禪為何要殺死出謀劃策的李邈?
※清朝女海賊王:曾大敗英軍,幫林則徐出謀劃策
※慘過王寶強!劉斌被小嬌妻出軌、捲走家產!出謀劃策的正是馬蓉!
※諸葛亮唯一一次被威脅出謀劃策,卻藉此為劉備日後建下避難所!
※他是劉邦的開國王侯!但從來不打仗、不籌糧、不出謀劃策!
※死宅出謀劃策:英梨梨還有成為正宮的希望嗎
※《複合大師》7.2開播,賈乃亮為愛出謀劃策卻總被暴打
※中國第一女海盜,娼妓出身,和義子結為夫婦,為林則徐出謀劃策
※外出旅行穿搭,倪妮宋佳為你出謀劃策
※為曹操出謀劃策的三國第一智士,曹操卻為何殺之後快
※四位院士為呂梁大數據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笑瘋了:呂后張良出謀劃策,無腦皇帝劉邦被兒子算計卻樂得心服口服
※《鬼谷子》謀略,如何幫人出謀劃策,脫危解困
※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做了個決定,網友出謀劃策強烈支持,警方嚴防
※沒有了他們還想當海賊王?全靠這些智將出謀劃策才離王更進一步
※呂后張良出謀劃策,無腦皇帝劉邦被兒子算計卻樂得心服口服
※古代出謀劃策、無所不能的「師爺」一職 竟被紹興人壟斷了
※花樣團李治廷暖男附身 為隊友出謀劃策
※姚明打趣出謀劃策助為周琦立足NBA:多為前輩拎包買三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