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王國維的一首佚詩說起

從王國維的一首佚詩說起

●肖伊緋


近重真澄非常重視王、沈二人的題詩,20年後又在《安井隱居集》中再次將其印出,視為其中國之行的重要收穫之一。由此可見,王、沈二人是近重真澄中國朋友圈的代表人物,他終生珍視著這份難得交誼。


1939年,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部成立「近重先生古稀祝賀會」,並印製《安井隱居集》(非賣品)一部,以示鄭重。「近重先生」即日本著名化學家近重真澄(1870—1941,號物庵),以研究中國古代冶金史及化學工藝而聞名於世,著有《東洋鍊金術》等。他精通漢語,對中國文化抱有濃厚興趣,擅於漢語寫作,自撰詩文千餘首,在日本科學家圈子裡,可謂獨樹一幟,別具看點。

《安井隱居集》是近重真澄的晚年詩集,在詩集正文前,照例印有「諸家題辭」,題辭者大多是日本知名學者,但令人驚奇的是,其中尚有王國維、沈曾植(1850—1922)等中國著名學者。王國維題詩一首,詩云:


終年格物物庵中,禪榻詩壇別有功。


借問神州誰得似,金牛山下夢溪翁。


這首題詩,《王國維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及《王國維詩詞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均未收錄,可稱「佚詩」。從題詩內容上來看,王國維將近重真澄與中國古代科學家沈括相提並論;且提到「禪榻詩壇別有功」,認為其禪學與詩學也頗有建樹,讚佩之意顯明,二人當有一定交誼。「諸家題辭」末頁有沈曾植的題詩,也間接印證了二人交誼,沈詩云:

詩語清於翻水成,凈無垢里扣心聲。


長興集外流傳遍,不負王郎送客情。(君寫示王靜庵送行詩,以沈夢溪為比)


由沈詩看來,近重真澄曾將王國維的題詩「寫示」於沈,沈遂作了如上題詩來唱和。但《安井隱居集》印行之際,王已逝世12年,沈已逝世17年,所以王、沈二人的題詩時間應當是遠遠早於該詩集印行之時的。綜合王、沈二人年譜考察,王詩可能寫於其從日本歸國後不久,即1916年居於上海之後,至遲不會晚於沈曾植逝世的1922年。王國維流寓日本期間,可能曾親臨近重真澄在京都太秦的隱居處「物庵」,在禪學、詩學方面曾領略這位日本化學家的獨特造詣,歸國後才有可能作上述題詩一首。但因相關史料不足,尚難以詳察二人交往細節及這首題詩的寫作背景。


無獨有偶,查閱近重真澄先前在中國出版的詩集《鴨涯草堂詩集》,又再次發現沈曾植的題詩,詩云:


禪心冷入金剛位,物化紛然大冶銅。

為乞越章教越祝,嘉顧七夕迓物公。


鏡象分明發汞光,千年縮作四分強。


殷勤萬向秦台去,照見人間膽幾張。


勿庵博士過訪窘廬,出示手制漢印漢鏡,水銀古色,朗見鬚眉,兼錄示新詩,清甚有北宋風骨,輒以短章用答雅意。寐叟。


《鴨涯草堂詩集》系委託上海中華書局用「聚珍仿宋版」鉛活字排印,於1927年印成的。顯然,《安井隱居集》中的沈曾植題詩,實際上是從《鴨涯草堂詩集》中的沈氏題詩中節錄下來的。因沈晚年定居上海,既然「勿庵博士過訪窘廬」,則應當是近重真澄親自到過上海去訪晤沈的。如此一來,所謂「王靜庵送行詩」的寫作時間,大致可以確定為1916年2月王國維攜家歸國之後,1917年5月沈曾植攜家短暫北上之前。在這期間,近重真澄曾有過訪華之行,將返歸日本之際,王作「送行詩」,過訪沈宅時又寫示於沈,沈遂再「以短章用答雅意」。近重真澄非常重視王、沈二人的題詩,20年後又在《安井隱居集》中再次將其印出,視為其中國之行的重要收穫之一。由此可見,王、沈二人是近重真澄中國朋友圈的代表人物,他終生珍視著這份難得交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晨報 的精彩文章:

《成語魔方三》「轉」出成語魅力
鋼鐵詩人唯「致真」
溥儀枯燥的讀書生涯:6歲開始直至大婚終結
國防部回應日本「攪渾」南海:軍隊不會坐視不管
重陽節-親和源攜老藝術家獻公益盛典

TAG:北京晨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看完王國維的這十首詞,我決定叫他小李煜
王國維向溥儀炫耀古董,溥儀一看說是假的,一句話讓對方無言以對
王國維向溥儀炫耀古董,溥儀一看說是假的,此話讓對方無言以對
王國維向溥儀炫耀文物,溥儀一看就說是假的,原因很簡單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朱熹的讀書三步法!都在這六首詩詞里!
最後一位大詞人是誰?國學大師王國維十首詞告訴你,何為境界!
被譽為詞中李商隱,詞作達三百多首,王國維評其「映夢窗凌亂碧」
王國維給傅儀一件寶貝,傅儀看後說了一句話,身邊人聽後瘋狂了
王儀浦《一躍為誰殉-王國維》
王國維向溥儀炫耀藏品,溥儀看了一眼說全是假的,理由讓人無語
王國維的「憂世」說及其詞之政治隱喻
王國維 自沉昆明湖的再世屈原
王國維:「我不懂」
如何評價王國維 王國維的死因探究
王國維之子解密:為何王國維堅持留著辮子?
老古董王國維也愛古董,有一句話常掛在嘴邊,是什麼話?
「隱居」台灣的王東明:父親王國維一語成讖
王國維請溥儀鑒定藏品,溥儀看一眼就說是假的,理由讓人啞口無言
王國維為什麼討厭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