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音樂資源載入中...
- 00:00 / 00:00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wendy朗讀音頻
◆ ◆ ◆
文 | 李小墨
原標題《我比誰都相信讀書的意義》
我覺得有必要釐清一下,本文討論的讀書指的是閱讀書籍,不是指上學。在我們的語境里,在學校里接受教育,既叫做上學,也被叫做讀書。「上學就是讀書,讀書就是上學」的表達方式背後,隱藏著一系列錯誤且相當普遍的觀念:閱讀學校指定的教科書或選定的書目,才是正經八百的讀書,其他都是課外書、閑書;讀書是專門在學校里做的事。持這樣觀念的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後,要麼再也不讀書,要麼把讀書當做一件可有可無的事。脫離學校教育的讀書,常常被當成一件沒什麼用處、意義不大的事。
我所理解的讀書,是包含學校教育但又不局限於學校教育的,以完善自我為目標的自由、自主的閱讀。我比任何人都相信這種閱讀的意義。
原本擬定的標題是「我比任何人都相信閱讀的意義」,但後來又把閱讀改成了讀書。因為閱讀還包括大有後來居上之勢的碎片化閱讀。我想強調,碎片化閱讀,不能替代書籍所代表的系統閱讀。
智能手機的普及,讓低頭族成為全球現象,以手機為載體的信息,必然呈現出碎片化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就是碎片化的閱讀。我就是一個重度的碎片化閱讀者。真的,可以打開的APP太多了,手機瀏覽器、各類新聞客戶端、微信朋友圈和公眾號、微博、知乎、豆瓣、簡書、一個、片刻……有很多有趣有料的內容等著我去發掘。論數量,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過載的。碎片化閱讀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可以第一時間給我們帶來新資訊。可是信息是層出不窮的,用有限的時間追逐無限的信息,結果就是手機成癮,吃飯看、走路看、上課看、上班看、熬夜看……論質量,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搞笑短視頻、段子、表情包滿天飛,推送給我們的內容中有大量是純粹供人消遣娛樂的內容,我們自己也願意消費這些插科打諢、輕鬆有趣、愛抖機靈、不費腦力的內容。可是除了哈哈一笑,這些娛樂化的內容還能給你留下什麼呢?論效率,注意力也被碎片化閱讀慣得越來越無法集中,偶得一些能讓人進益的好文章,可是注意力遷移得太快了,常常劃拉兩段,就失去耐心,最後收藏了之。過載的、娛樂化的、碎片化呈現的信息,真的能幫助你提高理解力嗎?以一篇文章的篇幅,可以告訴你一個觀點,但很難充分展開一個議題。但好的書籍則內容詳實、層次分明、引據嚴謹。你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讀書安排,由淺入深地理解一個議題。
比如,你想了解一個思潮。你可以知道某個代表人物的的主要觀點,還知道得出觀點的事實依據和推理過程;你不僅了解一方觀點,還把他放在時代背景中,與同一時期的人進行橫向比較,還把前人的思想精華、後來者的創見進行縱向梳理。你充分了解一個議題是怎麼產生、如何演化的。有了深度、廣度的積累,獲得一種全局視野,當該議題相關的信息或觀點再出現,你可以馬上把他納入一個知識背景和分析框架中,迅速整合、消化。
而僅靠碎片化閱讀,你則無法構建一個系統的認知體系。它只會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點不知其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就像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多元的觀點和層出不窮的信息海中迷失自己,永遠學不會獨立的、系統的、深入的思考。
閱讀到底有什麼意義?看那麼多書真的有用嗎?很多人提出這樣的質疑。面對這樣的質疑者,有的人嗤之以鼻孔:你怎麼那麼功利?!有的人倒是耐心,頭頭是道。可是就是戳不中提問者的痛點。
這是因為不同的人想要的東西不一樣,同一個人不同成長階段需要的也不一樣。所以讀書對不同的人,甚至同一個人的不同成長階段來說,具體的意義都是不同的。脫離個人的需求、目標,空談閱讀的意義是沒有意義的。一個想儘快成熟起來的職場菜鳥,他選擇讀《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一類的書籍,對他來說讀書的意義就是為了提高專業素養,完善職業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核心競爭力。當他成為高管,他的閱讀重心可能又會發生轉移到彼得·德魯克一類的作家。
一個想在產業劇烈變革時洞察先機的創業者或者投資人,這類人愛讀的類型,如凱文·凱利成書於1994年的《失控》,托夫勒出版於1980年的《第三次浪潮》,麥克盧漢寫於1964年的《理解媒介》,都是基於對現實的觀察,對未來做出大膽合理的預言。他讀書的意義就是獲得對未來商業趨勢的前瞻性認識。一個想成為小說家的年輕人,他閱讀和研究自己欣賞的小說家的作品,他讀書的意義就是從模仿開始,練習小說的技法。掌握一門知識、習得一項技能、獲得某種洞見、達到一定鑒賞水平、了解人的心理傾向、多一個分析問題的視角……讀書的具體意義很多,如果要給它概括一個普遍的、共通的、終極的意義:那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是很個人的事,每個人對人生的願景不同、對自我的期待不同,追求的目標不同,自我完善的方向也會完全不同。很多人質疑閱讀的意義,其實因為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說到底,書籍不過是幫助人達成目標的工具罷了,一個工具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發揮多大的作用,全取決於使用者如何使用它。
讀書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它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讓我們和歷史上最優秀的思想對話;它可以突破生命的渺小,讓我們體驗千萬種人生;但我覺得讀書的意義,被一群人忽視的同時,又被另一群人過度拔高。雖然人類的知識經驗的傳授,最主要、最可靠的方式仍然是書籍,但學習遠不止讀書一種方式。比如電影《霸王別姬》配著紀錄片《粉墨春秋》看,對京劇就可以有較全面的了解了。
過度拔高的結果,就是忽視了另外一些同樣重要的問題。書籍是思考的材料,而不是思考本身。讀書是對思維的激發,而不是讓你去拿現成的結論。讀書是帶你進入精神生活的大門,但不構成你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對於學與思的關係,孔子已經一眼道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但網上處處刷屏的是楊絳那句:「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只說了思而不學的危險,對學而不思的困惑隻字不提。請學思結合,好嗎?神鵰俠侶有一回,楊過、陸無雙、程英一行遭遇李莫愁,楊過與李莫愁對打,卻把破解李莫愁武功的方法合盤托出,最終嚇退李莫愁。餘人不解,既然有必勝之法,為什麼還讓女魔頭逃脫。我不記得楊過的原話怎麼說,大意是練上幾年確實有機會,但以目前粗淺的掌握程度對付武功高強的李莫愁卻比登天還難。這個橋段我印象特別深,知道方法不等於掌握方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練習和實踐。每次看完一本書,都問自己一句,這本書具有實踐指導意義嗎?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可以做什麼調整和改變嗎?是具體技能和方法就在學習生活中練習使用,是認可的觀念就作為原則踐行,是更合理的思維模式和分析框架就在思考時用起來。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慢慢按著自己認可的方式完善自我,這些書慢慢變成了你的一部分。也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說的:「一直讀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為止」。
埋頭讀書而不實踐,最多培養出一群王語嫣,專註掉書袋一百年,但是三腳貓功夫也沒有。活該「聽過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背景音樂-
《Alone》
-作者-
李小墨,前海南特區報記者。微信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每看完一本書就寫篇原創乾貨讀書筆記出來,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十點讀書經授權發布本文。
-主播-
Wendy,心理電台主播,國家心理諮詢師、國家企業培訓師,內訓師。十點讀書,陪你讀書。新浪微博賬號:Wendy_ooo 微信號:Wendy_Lee_walker。
↓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購買【我城風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不忘初心,不一定能得始終※
我不過將就的生活※
你怎麼總是忍不住發朋友圈
TAG:十點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讀書與不讀書,到底有啥區別?
※讀書讀到博士到底有什麼用?
※讀的書很快會忘掉,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人碰到要飯一定要給,你知道為什麼嗎?
※讀書和不讀書,到底差在哪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在這個「拼爹媽」的時代讀書還有意義嗎?你應該怎樣回答?
※讀書到底要讀什麼?美國老師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讀書有什麼壞處?
※印象極深刻的回答: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你愛書,卻沒在讀書,這究竟是為什麼?
※孩子讀書很快,這樣的閱讀有意義嗎?
※十句話告訴你,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你為什麼不想讀書
※讀書的意義
※你多久沒有讀書了?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願意讀書了?讀書時,為何腦海里會有聲音?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為了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