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幻藝術:腦洞大開的大冒險

科幻藝術:腦洞大開的大冒險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突然響起了敲門聲。」弗利蒂克·布朗(Fredric Brown)這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寥寥數字便把時間長河中的宏闊宇宙予以無窮可能。層出的續寫雖然只揭露出諸多可能中最易想像的場景,不過其中世界末日、外星生物入侵、地球移民等想法已然令人嘆為觀止,而對它續寫的熱度仍未下降。


未知的和未來的事物或許永遠不對現在的我們敞開,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心嚮往之,想像未來與未知的最可靠依據便是已經存在的事物,諸如物質、社會、理論等科學知識。而這種依據一定科學事實對未來和未知進行想像的行為,必然要藉助不同的載體實現,文學、繪畫、電影等是其重要且廣為人知的表現形式,而這期間亦包含著「科幻藝術」。

科幻藝術:腦洞大開的大冒險


克里斯·弗斯為阿西莫夫《基地》繪製的封面


故事從星空講起


依據科學,自然也受限於時代的科學水平,科幻藝術的表現方式與主題也如此隨科學進步而發展。從對月球的好奇到對人性的拷問,從純文字作品到聲光影的結合,科幻藝術承載著人類累積的經驗認識和不變的驚異好奇向我們走來。而文學則在科幻藝術誕生之初伴隨人類走過一段曲折的路途。

仰望星空,讚美、敬畏而後思考,這片遙遠且神秘的領域是古人開始科學研究與想像的地方。古希臘人對宇宙構成的學說林林總總,原子、氣甚至愛與恨都被著書立傳,第歐根尼(Diogenēs)還留下一篇《修黎之北的漫遊》,描述一群人從北極登上月球的故事。這時的人們對世界有著豐富的想像,只不過相關的科學根據在現在看來過於薄弱,無論是嚴肅的學說或是由其發散而出的創作都沒能挨過考驗,卻開啟了新的起點。


中國古老的志怪故事、西方的宗教傳說都算是人類最初的想像,不過神仙、天使、狐女、惡魔之類顯然距離科學太遠,但藉助他們,太空漫遊、時光穿梭等後來科幻中的重要主題已經有所顯現,這些故事都包含著人們對世界的好奇與研究。

科幻藝術:腦洞大開的大冒險



斯特拉克的最知名的行為作品之一《手臂上的耳朵》

文字的時空之旅


中世紀的神學統治把科學踩在腳下,同時阻擋神話向科幻邁進。大批科學家的「殉道」換來了現代科學的起步,神學語境被打破,隨著哥白尼、牛頓等人的發現,工業革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科幻文學也開始真正閃耀光亮。1818年瑪麗·雪萊(Mary Shelly)的《弗蘭肯坦斯》通常被當做第一部科幻小說,這個被人熟知的故事,講述科學家弗蘭肯斯坦將不同人體器官拼合成形,並利用雷電使其擁有生命,從而創造出「科學怪人」。怪人因醜陋與奇異遭受了排斥,他懇請弗蘭肯斯坦為他創造一位妻子,如此他便可以隱居,但弗蘭肯斯坦為了使其滅絕而拒絕了他的要求。怪人因此憤怒而屠殺人類,弗蘭肯斯坦失去了對怪人的絕對控制,餘生都在和怪人做著搏鬥。

科幻藝術:腦洞大開的大冒險



格倫·布朗挪用克里斯·弗斯的作品《裝飾性絕望(為伊恩·柯蒂斯而作)》

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現代科幻文學的特點:在已知的科學知識上進行誇張想像,而這種想像更多的指向一種發問而非先前單純的研究。在這裡我們能看到科幻的主題已經有所拓展,除了之前對太空的著迷,新物種擴充了新的內容,之後的機器人、克隆人或是與太空相結合的外星生物,都可以歸為這一類型,而這些不斷翻新的物種也將最後的問題指向人類:究竟何而為人。


關於未來的想像無疑也是科幻的一大主題,從17世紀未來題材出現伊始,對幾百幾千年後生活方式的幻想不計其數,不少小說中「預言」的物件都已成為現實,「科幻三部曲」作者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有時甚至被稱作「預言家」。

科幻藝術:腦洞大開的大冒險


衛·鮑伊的《Starman》封面


當然,單純發明創造的工作更適合科學家,而通過對未來的幻想映射反思當下,則是科幻文學更強大的力量。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時間機器》中首次涉及了時光穿梭:在公元802701年,長期的發達科技使統治階級退化為智力體力均低下的「埃洛伊人」,而被統治階級則演變成嗜血成性在夜晚覓食的「莫洛克人」,最終人吃人的故事終結了所有文明。同樣在《當睡者醒來時》中,威爾斯筆下的主人公看到200年後的世界無比糟糕,而作者寫道「這篇故事所描繪的大都市正是資本主義勝利的噩夢。」科技、制度、道德,不僅是人類,人類創造的一切也都是被想像放大巡視的對象。


我們不難發現,時間、空間、他者是科幻文學的主題,這三條線性所構建的多維空間幾乎涵括了我們經驗所及的全部,小至日常用品的沿革、大至星際戰爭的史詩,都在框架內運行自如。不過就像前文所言,即使指向星空的最深處、時光軸的最彼端,優秀的科幻文學作品始終關涉人類自身,所有發散出去的構想最終仍回歸至自我反思。唯有如此,科幻文學才不至淪為科學的輔佐材料,或單純博人眼球的讀物。


發展到我們當今的時代,科學技術可謂超越人類以往的想像:服務型機器人的使用、虛擬現實設備的開疆擴土,甚至不久前引力波的證實,都把人類的思考維度和生活方式升級革新。而科幻文學早已發展成熟,體系和流派(軟科幻、硬科幻)也日益清晰,科幻文學無疑面對著更廣闊的世界。而回望國內,劉慈欣的《三體》榮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為中國科幻文學打開了一扇窗,而今年8月郝景芳《北京摺疊》亦收穫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再次讓中國讀者對自己身邊的科幻文學充滿期待與信心。


藝術家的科學夢


文學以其獨特的優勢在科幻領域保持著長久的統治地位,藝術自身形式的拓展同樣影響著科幻藝術的表現形式,不過一開始大多數仍舊以文學為基礎。60年代,科幻美術主要局限為科幻雜誌與小說的封面與插畫繪圖,金屬色與誇張造型是其特點,70年代科幻美術才逐漸與主流接軌。克里斯·弗斯(Chris Foss)開創出一種獨特的繪畫技術,他用氣動噴槍代替硬筆賦予畫面以真實的銹色。弗斯為大量科幻文學繪製圖畫,由他創作的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基地》封面廣受好評,而由於並非科幻文學擁躉,弗斯經常在未閱讀原著的情況下進行繪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科幻美術的獨立性。弗斯專長於畫碩大的太空飛船,奇異的造型與紛繁色彩製造著迷離與壓抑之感。2000年得到透納獎提名的英國藝術家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一副畫作《裝飾性絕望(為伊恩·柯蒂斯而作)》中挪用了弗斯的圖像,他將弗斯的作品變得更具魅惑力。


而澳大利亞藝術家斯特拉克(Stelarc)則走在了更前端,從60年代開始,受英國科幻電視劇《神秘博士》中賽博人(Cyberman)啟發的斯特拉克,開始了一系列行為表演——這些表演大都與身體改造相關。斯特拉克曾在右臂上附著第三隻機械手,並通過六條腿的空氣動力行走假肢擴展活動能力,還將自己的軀體連至網路,通過「肌肉模擬系統」遠程激活。斯特拉克另一大膽的構想是《手臂上的耳朵》(Ear on Arm),利用外科手術在手臂上「移植培育」一隻新的耳朵,並與可穿戴運算系統和語音辨識系統相配合,若觀者對著耳朵說話或藉由文字輸入,便可通過廣播設備在特定場域傳出;這件「作品」連同藝術家本人曾於2013年在台灣美術館展出,引發不少討論之聲。斯特拉克的這些前衛舉動使他被稱作「半機械藝術家」,但他的嘗試未曾停止,2011年在動態藝術博覽會(Kinetica Art Fair)上,斯特拉克以全息投影般的形象出現,讓觀眾不得不懷疑自己究竟身處在怎樣的時空之中。


流行文化之旗


除此,傳播廣泛的流行文化也沒有避開科幻的熱潮,以科幻風格一舉成名的要數英國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鮑伊的歌曲在歌詞上構想了大量科幻故事,《Starman》講述了善良的外星人期待訪問地球,《Space Oddity》則是關於迷失在太空的宇航員湯姆上校。配合迷幻音樂的,同樣還有超前的專輯封面,比利時藝術家Guy Peelleart為鮑伊《Diamond Dogs》創作的封面就把歌手本人扭曲誇張化,彷彿外星生物。鮑伊甚至以外星人「Ziggy」的身份出現,前衛的造型與舞台表演模糊著現實與想像的界限。


當今,能把音畫相結合的電影,無疑成了科幻藝術的主力,越發強大的特效技術更是衝擊著視覺想像力。《星際迷航》系列已走過50年,影片中的道具、模型等也藉此時機進行展覽;《黑客帝國》系列甚至成為哲學分析的案例;《2001太空漫遊》依舊為人津津樂道。科幻在電影這一年輕藝術形式中的表現我們將在下文進一步了解,而同樣彙集音畫的舞台劇上,也出現了科幻的身影。被搬上舞台的《三體》叫好聲一片,大型機械感裝置延伸著舞台,變幻莫測的燈光營造迷幻之感,科幻與劇目的罕見結合擴充著彼此的可能性。


21世紀,我們已經生活在過去的科幻作品之中,有些成就已經達成,大部分情節還未能上演。雖說十年是科幻作品的一個周期,眼看著科技發展之迅,這個周期或許會越來越短。不過是否能成真並不重要,對世界認識的越多,隨之而來的未知也相應增加,而對人類自身的思考越多,隨之而來的困惑似乎也會俱增。科幻藝術不是未來的答案,但它這樣奇妙、無拘束、蘊含著人類共同的命運,無法不令人神往。閉上眼,下一秒或許就是22世紀。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典藏·今藝術》10月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 的精彩文章:

虛實之間:虛擬現實與藝術激蕩而生的火花

TAG:典藏 |

您可能感興趣

腦洞大開的影子藝術
腦洞大開,十大科幻電影排行
大開腦洞的四個科幻故事
腦洞大開的奇幻插畫
大開腦洞的五個科幻故事
腦洞大開的藝術家,創造出影子的藝術
紙張上的藝術,腦洞大開!
《寄生大腦》腦洞大開 挑戰倫理科技雙難題
納粹德國的黑科技武器,腦洞大開的產物
腦洞大開,9部科幻小說幫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10位腦洞大開的科幻概念藝術家
腦洞大開的 偽科學假說大賽
藝術家腦洞大開的街頭作品
近期科幻大片雲集 那些腦洞大開的科技產品是否被實現?
腦洞大開的插畫
5部細思極恐的科幻片,大開腦洞
9部名氣不大 卻能讓你腦洞大開的高分科幻電影
國產片沒有輕科幻土壤?中國科幻電影何時能腦洞大開
直擊:納粹德國的黑科技武器,腦洞大開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