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年復一年的北京設計周,真的是為了推廣設計嗎?

這年復一年的北京設計周,真的是為了推廣設計嗎?




全面發展或許意味著全面平庸,或者比「平庸」還要糟糕。


聯動十三五。解決城市難點問題。復興北京內城。改造胡同。提升低能耗中小型文化產業。關注冬奧創意設計。突出中華文化元素。推動製造業轉型。拉動消費增長。推動文博產品營銷。引入義大利家居廠商。實現家庭產品智能化。強調技術倫理。加強區塊合作。推動承德旅遊。




當這一堆任務擺在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昱東的案頭時,北京設計周變成了一種古怪的存在。



鑒於這些只是王昱東描述中比較強調的部分,這個活動的複雜程度可能超過全世界任何一個設計周的設定。




政府總是想包辦一切。每年年底,下一年的設計周籌備方案就得完成,而與今年「設計『2020』」的年度主題掛鉤的,是十三五的運行周期。這些複雜的議程,是為了配合首都疏解功能以及迎接 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



「這不僅是給組委會定的目標,而是包括所有參與到設計周中的人,大家一起通過今年的活動,給這五年定一個目標。」王昱東對《好奇心日報》說。




從 9 月 23 日開始到 10 月 7 日,一共 500 個「項目」,按照 Design in Beijing、Design for Beijing 和 Design by Beijing 的方針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在街頭和樓宇里。




而為了和拉動消費增長相結合,今年的北京國際設計周第一次和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合作,也第一次「允許商業類項目進入」,在設計周的活動上售賣產品。



如果你對上面的敘述感到眼花繚亂,那就恰好印證了北京國際設計周有多複雜。




地理上,它幾乎覆蓋了整個北京城,還在天津、河北等地開設了分會場。活動的功能劃分,有展覽、集市、設計論壇、學術交流會、講座、貿易交易會與獎項評比等。而被諸如米蘭設計周等其他城市的設計周活動列為主體的創意設計,混雜在各種各樣的目標之中。



所以這個叫做設計周的活動,到底是要做什麼?




這樣的困惑,在我正式開始北京國際設計周之旅之前就產生了。官網上顯示的北京設計之旅地圖,被密密麻麻的紅色坐標擠得滿滿當當,讓完整感受整個設計周活動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北京設計周設計之旅地圖局部(來源:北京國際設計周官網)



最終,我捨棄了絕大多數活動,選擇了每年與普通觀眾聯繫最緊密的「設計之旅」,又在每年最火熱的大柵欄社區花了最多的時間。北京坊加上胡同區,整個大柵欄設計社區幾乎涵蓋了設計周主辦方需要去實現的所有主要目標:城市規劃、舊院改造、傳統文化再生、科技創新、生活消費品展銷以及各類創意設計。而這塊區域是每年北京國際設計周活動中,被默認為最有活力與創造力的一個分區。









誰在決定白塔寺的未來?




「白塔寺再生計劃」在 2015 年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就已經推出,它想要做的是對白塔寺附近的區域進行改造。




「現在在說首都疏解功能,北京市政府搬到了通州,一些文化產業類,包括影視製作、一些後期,原來在內城發展的,都往外遷。那麼城裡的拿什麼來填充?這成了一個比較重要的話題。」王昱東說。在這個背景下,白塔寺項目以舊城改造概念設計為主要內容,但至於來參觀的人能領略多少,那就不好說了。



宮門口菜市場門外



在今年,一個叫做「世界學院」的項目設置在了在宮門口菜市場。大部分展品就和過去擺菜一樣,一件件被擺在菜場兩邊的檯子上。有一些展台牽了一些閃著紫色、藍色的霓虹燈管,還有一個小小的攤位,在賣這次設計周白塔寺活動的一些周邊。





位於宮門口菜市場的世界學院(來源:ELLEDECO)



展出的內容五花八門。比如一個由中央美院學生設計的電話亭,被裝扮成了蜜蜂狀,據介紹是對舊電話亭的改造。一個叫「摺疊胡同」的木製裝置,以北京胡同的馬扎為靈感,各個部分可以比較隨意地摺疊。一個由設計師 Casper Notenboom 設計的旅行包,可以容納很多物品,它的附近還放著一個救生圈,不過至於這個救生圈是用來幹嘛的,策展人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說明。



蜜蜂電話亭(來源:白塔寺再生計劃官網)



有一些位置用來展示央美學生的設計作品,它的對面,擺的是一些院校對於城市改造的研究成果。有些內容以全英文的形式密密麻麻擠在一起,讓人看得吃力。現場一個中年男子盯著英文介紹看了一眼,然後看了看身邊的老外,就轉頭和他的同伴說:「這些都是給外國人看的。」




在展區的另一側還有一個位置隱蔽的小廳,中間沒有給出引導標示。小庭展出的是白塔寺院落更新國際方案的幾個徵集作品。每一個改造項目的說明文字以及效果圖被滿滿地印在一面面展板上,從天花板上長長地掛下來,或許是因為準備時間倉促,有好幾個展台還空著,白色的檯面上卻已貼上了「請勿觸摸」之類的標識。




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宮門口菜市場已經廢棄兩年,而展覽兩天就布置停當。為了這次設計周活動,菜市場的門面掛上了幾面色彩鮮艷的巨大條幅。幾乎每一個路過的居民,都會在門口停下來,望里張望兩眼,不過只有少數幾個人,會遲疑著拉開布簾走進去。









勸業場,誰來展示傳統文化?




勸業場這一個展區里,涵蓋了廢物利用、前沿技術、傳統文化的展示與再創造等各種話題。




家居品牌本土創造展出了用建築廢材打造的「磚造」與「管道造」系列傢具。設計工作室 DB Workshop 將自己工作室的一部分搬到了現場,為觀眾展示 3D 列印技術。整個四樓,被劃為「百年瑰寶 京彩瓷魂」的展區。而剩下的展位,都被劃歸到「心中勢」這一主題之下,所做的是對傳統中國文化進行的新詮釋。




儘管面對的是同一主題,不同參展人的理解存在不少差異。




銀飾品牌全愛工匠,主打銀飾手作體驗。他們的展位就是一個微縮的實體店,擺著一台台金工機器與製成的銀飾品。想要參與現場銀飾品製作的觀眾,需繳一定納製作費,費用從 299 元到 799 元不等。




現場的工作人員趙晨告訴我:「策展人段妍玲小姐與我們的品牌創始人是朋友。當時他們在策劃『新中勢』的時候,就想到了我們。因為我們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新的演繹,讓傳統文化得到了新的傳承。」



全愛工匠現場布展圖



理設計工作室,被邀請來對老字號藥店同仁堂做一個創新。於是,他們開了一家「不可能藥店」。在牆上貼滿了現代人的病症,比如「求贊若渴」、「裝備先行」、「急性雞湯中毒」等。而中藥店中的一些好玩的中草藥名稱如「急性子」、「益智仁」等被借用過來,改成了治癒這些現代病症的新藥方。




他們說:「我們二樓整個展覽,都是去探討與老字號的結合。具體做什麼,就不一定了,有的是宣傳老字號,以品牌為主。」




整個工作室七名成員想做的,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不是以商業盈利為目的」,而是「去發現社會中的問題」:「我們可以創造性地找到一個不一樣的視角,來呼籲一些觀點,這是我們和一些設計師和工作室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我們不會去做包裝,做可以直接可以賣的東西。我們的重點是,我們要思考問題,要解決問題。」




對比其他正正經經擺著實體的中式服裝、傢具、染布、紙張等物件的展位,他們的確是最另類的一個。



理設計工作室的「不可能藥店」



而在許多觀眾的眼中,勸業場中的這些展位並不只具有展覽功能。




在本土創造的「糞造」系列前,一位留著白色長鬍須的大爺停留了很久。他對這些用青藏高原氂牛糞與昆崙山礦磷土製作而成的「糞造」傢具很感興趣,伸手摸了摸一口碗,又把它拿起來端詳了一陣,問創始人周正:「這個碗不錯,賣多少錢?」




不少參展商還擺出了微店和淘寶店的二維碼牌。現場也有許多觀眾在展廳里轉悠一圈後,會掏出手機,開始掃這些二維碼。儘管不是現場銷售,但這些自帶展銷性質的展位,似乎更好地呼應了王昱東所提的「拉動消費增長」的目標。





在勸業場展出的一家包裝紙品牌展台


勸業場內部的一家服裝品牌展廳








楊梅竹斜街,設計熱點,還是旅遊景點?




27 號是今年北京國際設計周大柵欄設計社區對公眾開放的第一天。除去昨晚參觀的勸業場與北京坊 W2 館,以楊梅竹斜街為核心的大柵欄胡同區以及北京坊新開的 W1、W7、E1 和 E2 館,都在一天的行程安排內。




楊梅竹斜街一帶,是整個北京國際設計周比較老牌的展區。與昨天參觀的白塔寺街區不同,楊梅竹斜街整體更為整潔,地面鋪上了整齊的地磚,沿街的門面被牽牛花等植物裝飾著,打破了暗色調胡同區的沉悶。




或許是因為從 2011 年就開始舉辦設計周活動,這塊區域似乎已經不需要和白塔寺那樣,在街道兩邊掛滿彩旗,去提醒人們這個設計周的存在。參展人只是在門口貼上一張設計周標識,觀眾對照著地圖,就可以找到這些散落在不同院落中的展位。




因為是第一天,又是人流較少的工作日,有不少展廳都還在布置,有些直接鎖上了門,不對公眾開放。




已經開放的展廳,或許是為了與這片區域胡同改造的背景相呼應,有不少都涉及了城市規劃與舊城改造的主題。




王昱東說:「每年組委會會接到許多項目,會根據不同的分區做匹配。」而不同分區也有申報項目的自主權,只是需要得到設計周組委會的批示通過。




台灣女生陳冠雲的「聽見大柵欄」,試圖通過聲音研究,來探討如何在大柵欄的舊城改造中更好地打造聲音景觀。她的展廳不到十平米,三面牆上都掛著一幅幅耳機,可以讓參觀者去聽不同的聲音。不過她說,展廳布置得很匆忙,有些設備也沒完全準備好,今天看到的這些展品有些是昨晚才弄好的。但主辦方似乎很淡定,「昨天一個志願者過來,看到我們什麼都沒弄,也沒說什麼就走了。」




中央美院建築系新一屆畢業生的畢業作品展,被安排在一片十分寬敞的展示區內。十名畢業生的十個作品,所討論的都是對大柵欄區域內舊時寺院空間的改造。




也有不少展廳在談傳統文化,改造金屬活字印刷模式、邀請荷蘭藝術家創作景德鎮瓷器、用料器工藝製作首飾、開始傳統手工藝人的工作坊……




穿梭在胡同里的,基本都是年輕人和老外,一隊由當地居委會組織的老年參觀團混在其中顯得格外醒目。




這些大爺大媽有不少是居委會的成員,穿著鮮紅色大褂,在志願者的帶領下,走街串巷。隨行的還有三名攝影師和攝像師,一路跟拍。一名志願者負責為這些老人講解每個廳的主題,另外有兩名志願者拿著紙筆,每參觀完一處,就詢問並記錄下老人們的感受。



大柵欄設計社區胡同里的一角



老人們一邊參觀,一邊熱絡地交流著。他們喜歡觀察展廳的房子:「這裡以前是用來當廚房的吧,你看那牆都不好了。」或者穿過展廳,探頭去看旁邊的私宅:「這不是那誰誰誰家的房子嗎?」




在一個名為「開源胡同」的展廳里,他們停留了一會兒。聽說掛在牆上的 ipad 正在做直播,展廳里發生的一切能被世界各地觀看直播的觀眾看到。這些老人顯得挺興奮,揮著手,隔著小小的屏幕和直播用戶們打招呼。




不過,並不是每一個當地住戶都如此興緻高昂。一位住在楊梅竹斜街上的老大爺,看到我拿著地圖找路,就上來嘮嗑:「你和我說說,這設計周都設計些什麼啊?」不等我回答,他就自己接過了話,一邊說一邊擺手:「找不回來啦!過去的東西都找不回來啦!」




之後遇到的一小隊人力車夫,對掏出手機朝著他們拍照的參觀者顯得有些不滿,其中一個嘀咕著:「照照照,看到什麼都要照……」




整塊胡同區,由於房屋產權的問題,沒法圈出一片區域進行集中的展示。但這次參展的項目整體風格比較一致,思路清晰地走完全程並不是太難。









北京坊,小商品市場?




作為新開的展示區域,大柵欄社區在北京坊注入了不少心力。與胡同區放養的風格完全不同,北京坊的展廳被集中式地安排在幾棟相鄰的樓房裡,展區內也隨處可見身穿制服的志願者。




儘管迷路的可能性很小,但在不同主題的展廳中心生迷茫的可能性很大。




以位於中部的勸業場為起點,右手側的 E1 館在做「兩岸家傳珠寶設計展」,布展風格與博物館或者商場一樓珠寶首飾攤位的布置形式比較接近。這也是設計周第一次展示珠寶設計,王昱東表示「因為今年珠寶在北京第一次正式納入文化創意產業」。




緊鄰著珠寶展館的 E2 館,僅一層的展廳就同時擺下了服裝、傢具、首飾和茶具等展位,每個展位的面積都不大。一進門,就能看到央美建築師設計的 3D 列印首飾,這些銀飾被放置在玻璃罩中,每一個物件旁都貼上了價位牌。緊鄰著的央美創客推出的服裝,在衣架上整整齊齊地掛著,通過圖片或許能找到逛商場的熟悉感。




根據王昱東的解釋,這些展品屬於此次設計周第一次允入的「加盟板塊」「商業類產品」。他說:「國家現在在實體商業的振興、拉動消費方面有很多的壓力。即使像北京這樣的城市,也有很大壓力。所以今年允許商業性項目,只要品質過關,我們是允許進入的。」



E2 館的 3D 列印銀飾






E2 館的內部布置



在勸業場的左側,W1 館展出的「官廳公共藝術小鎮項目」,涉及的是與 2022 年冬奧會的配套設施建設相關的話題。昨晚已參觀過的 W2 館,其主題又是城市規劃與 VR 技術。




風格最混搭的是距離稍遠的 W7 館。單層樓的展廳雖僅有五個展位,但每一個都在談論不同的話題。香蕉魚書店在展獨立出版書,Uncover 在展潮服,poOtsh 推出了設計古怪的抱枕,炊煙移動食堂在做食物銷售,而兩個法國設計師開的 TangRoulou 在展兒童唐裝。



W7 館局部



紐約設計周主任愛德華·霍奇安,曾將設計周定性為「排憂解難」式的存在:「紐約設計周本身並不生產設計,而是將設計作為一個品牌進行輸出。我們提供了一個平台,幫助對接雙向選擇的設計師和受眾,可以說這個平台就是他們的『保護傘』。」而他認為,舉辦設計周的意義,就是在於「教育人們設計是怎樣改變生活」的。




理論上,一個設計周的確應該承擔多種角色:展示設計的前沿思考、為公眾普及設計知識,但更重要的是,是推動更多設計師曝光,並找到合適的合作關係。王主任案頭那堆難題里,很少有和這三項相關的部分。在政府的規划下,設計已經成了一把鑰匙,在各種各樣的鎖眼裡都試上一試。




沒有鎖會因為這把鑰匙打開的。




題圖:china-sd





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如何「以貌取人」?




喬布斯離開五年了,他促成的改變哪些留了下來?哪些沒有?





機會?氛圍?為什麼一些人更願意在大城市裡生活? | 好奇心大調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人們對這個行業的普遍誤解是,要有創意」| 創意人說
長假第 7 天,現充們來試試「子彈日記」
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如何「以貌取人」?
懸空轉動的花盆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國張恩和設計師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時候去世了。
難怪日本設計這麼6,原來百年前就有這樣的設計雜誌!
設計點不在多,做了兩年紗裙,獲得英國年度新銳!
這裡的橋,設計一個比一個大膽~
這些逆天的設計,每個成年人都想要!
你們愛的周杰倫、五月天的唱片都是他設計的……
為了過個中國的雞年,這些世界各地的設計師也是夠拼的
看到北京霧霾如此大,一個新加坡設計師用6年時間,打造了一款口罩
毛澤東年輕時期和解放以後髮型差距為什麼這麼大,誰設計的?
這個日曆戳一下,一天就過去了|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五個人合謀設計殺害了岳飛,已在墓前長跪了千年
5㎡的餐廳這樣設計,美上天了!
五一,設計北京走起!
時裝周設計節扎堆,倫敦每年最藝術的一周就在眼前!
如果這個設計師來做月餅!
在這麼多設計逆天的商場里都買過東西,設計師原來是他!
拿下今年日本設計界最重要大獎的竟是這麼一張圖!
設計師花了5年時間,做出了這樣一件逆天的飛機模型
這位日本設計師真的做到了「妙筆生花」美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