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非常挂念哪位技藝非凡工匠 曾寫御制詩提及?
核心提示:在雷金玉的碑文中還如實地記錄著這個故事。康熙的御制詩《暢春園記》里,也專門提起過有一位技藝非凡的工匠,他一直非常挂念。從這以後,雷金玉參與了西郊諸園的許多工程項目。
圓明園四十景之萬方安和,乾隆九年(1744年)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景韜/編撰,,原題:留在圓明園紅牆上的「樣式雷」
參與圓明園營建的六0朝皇帝和畫師們只是將現實和想像中的美麗付諸紙上,而具體的建造實施者則是宮廷中的御用建築公司——樣式房。這個御用建造機構的開創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樣式雷」家族。
雷金玉冒死安房梁
「樣式雷」祖籍江西永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第一代雷發達由江寧(南京)來到北京,到第七代雷廷昌在光緒末年逝世,雷家有七代為皇家進行宮殿、園囿、陵寢以及衙署、廟宇等設計和修建工程。因為雷家幾代都是清廷樣式房的掌案頭目人(用今天話說就是首席建築設計師),它被世人尊稱為「樣式雷」。
在民間流傳著一些傳說,試圖告訴人們:為什麼一個普通的工匠能夠一步登天,成為皇家建築的首席建築師。相傳故事發生在清朝皇宮的一次改造工程中,木匠出身的雷發達第一次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
說是康熙中葉重修太和殿,在工程基本接近竣工的時候,要舉行一個上樑的活動,這是很隆重的典禮,相當於我們現在奠基禮、剪綵那種感覺。
「上樑」儀式那天,康熙皇帝親臨太和殿,大家都非常緊張,到了上樑的關鍵時刻,可能是上樑的官員木工技術不好,脊檁安了半天,榫鉚總是合對不上。當時主持的工部官員都急壞了,因為這要是不成功,可能就要有人掉腦袋。最後,雷發達自告奮勇上去裝梁,但是他只是小小一個工匠,上去干這個活兒起碼也要有七品官職。他的上司死馬當作活馬醫,叫他換上七品官服。於是,雷發達袖子里裝著小斧頭,爬上去啪啪幾斧頭,技藝非凡,很輕鬆就裝上了。康熙看了之後,非常欣賞,當場就封七品官,當了樣式房的掌案。
歷史記錄中,太和殿曾經有過兩次重建,但第一次發生於康熙八年(1669年),此時雷家尚未來北京,第二次發生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此時雷發達去世已有兩年。也就是說,雷發達不可能參與太和殿的重建工作。太和殿里的驚險一幕實在太具有傳奇色彩,歷史學家為了考證這個故事,發現原來它是雷氏家族內的「移花接木」,故事的主角是雷發達的兒子雷金玉。
「上樑」也並非發生在紫禁城而是在暢春園。雷金玉隨父親北上京城後,也在宮裡當差做木匠,大約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雷金玉參與了暢春園正殿「九經三事殿」的工程。當時在上樑的時候,康熙見雷金玉很年輕,技藝也非凡,召見他談話,發現他才思敏捷,正好兩個人年齡也相當,康熙非常欣賞他,馬上封他為七品官,食七品俸,而且讓他掌管皇家的建築設計,就是樣式房。
至今,在雷金玉的碑文中還如實地記錄著這個故事。康熙的御制詩《暢春園記》里,也專門提起過有一位技藝非凡的工匠,他一直非常挂念。從這以後,雷金玉參與了西郊諸園的許多工程項目。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修圓明園,賜給當時一位親王,此間主持修建的就是雷金玉,而這位親王,就是後來繼承皇位的雍正帝。
制燙樣奇技差天下
雍正帝即位後,大規模擴建圓明園,此時年逾六旬的雷金玉,應召充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負責帶領樣式房的工匠,設計和製作殿台樓閣和園庭的畫樣、燙樣,指導施工,對圓明園的設計和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具體施工前,作為圓明園建築設計師的「樣式雷」首先要進行平面設計,畫出建築草圖——地盤樣,地盤樣上有亭台樓閣、庭院山石等建築圖例,也有橋樑、水流的布局走向。草圖經皇帝認可後,他們便要將圖上的建築景緻用具體的模型表現出來。
我國古代的建築工程最遲在漢代就有了圖樣,到隋朝時發展出以線條和結構相結合,在三維空間內研究建築設計的模型,「樣式雷」的貢獻就是將這一設計程序標準化、規範化,並命名為「燙樣」。所謂燙樣,就是指按照實物比例縮小、用草紙板、秫秸、油蠟和木料等材料加工製作的模型,因製作工藝中有一道熨燙工序,故稱燙樣。
作為清代皇家建築設計御用班底的樣式雷家族,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宮廷各項建築工程燙樣的製作者。在他們的妙手之中,平面的設計圖樣通過紙、秸桿和木頭等材料的組合變成了立體的微縮景觀。
遺留至今的樣式雷燙樣,從內容上看,主要有圓明園、萬春園、頤和園、北海、中南海、紫禁城、景山、天壇、清東陵等處,其中以同治年間重修圓明園時所做的燙樣為數最多,其中有我們熟悉的圓明園中的「勤政殿」、「萬方安和」、「廓然大公」等。這些燙樣都按比例製作,尺寸基本上是兩種。一種是分樣,一種是寸樣。如五分樣、寸樣、二寸樣、四寸樣至五寸樣等,即與建築尺寸比例分別屬1/200、1/100、1/50、1/25至1/20等。比例根據需要選擇,細緻到房
瓦、廊柱、門窗甚至室內陳設的桌椅屏風等,以便皇帝審樣時一看就明白,也方便建築時按比例原樣放大。燙樣的神奇也在於它的層疊性和靈活性,結構之間互不影響,各個建築細部有所聯繫又不失獨立。
圓明園施工過程中,欣逢雷金玉七旬正壽,雍正帝給予特殊的褒獎:命皇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親筆書寫「古稀」二字匾額,賜予雷金玉。雷金玉將此匾運回故鄉南京,懸掛於祖居大堂。
雍正七年(1729年)末,70歲的雷金玉去世,雍正除恩賞金銀外,還下旨令皇家驛站沿途照料運送靈柩返回南京安葬,皇帝所賜匾額供奉在雷氏故宅大堂。這在當時對建築師而言,是一種極高的榮譽。作為雷家世代執掌樣式房、主持皇家建築設計事務的創始人,在後來的雷氏宗譜世錄中,雷金玉被尊奉為雷氏家族遷居北京的支祖。
此後雷氏家族共有七代人接續持掌樣式房,其中以雷金玉的孫輩雷家璽最為出色,萬壽山、玉泉山、香山、避暑山莊等工程均出自他手。
和圓明園付之一炬一樣令人遺憾的是,燙樣工藝也隨著雷家的衰落而失傳,現在反映圓明園舊貌的燙樣,只剩下同治時擬修復圓明園時做的幾件。今天,我們只能從被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清東陵等清代皇家建築中,去暢想那個曾經也刻在圓明園紅牆上的名字——樣式雷。
刀客江湖 微信 570158985更多信息可關注微信公眾號wl570158985
※康熙非常挂念哪位技藝非凡工匠,曾寫御制詩提及?
※古代工匠為何難做官?
※忠誠無限·工匠精神:文物修復師李劍 心懷敬畏復原歷史
※中國銅鏡是工匠手制的工藝珍品
※鹽亭民間手工藝人杜廣周:堅守工匠精神 傳承雕刻技藝
※想不想知道愛馬仕工坊里的秘密?一隻包真的只有一個工匠?
※「工匠精神」不是只把技藝做到極致
※許江:藝術教育者要像工匠一樣勞作,像哲人一樣思考
※崇文書局史上的工匠精神
※傳承墨子工匠精神 培育現代幸福工匠
※宋代工匠造中國最大鑄銅佛像 構造精妙現代科技竟無法修復!
※傳統手工匠進職校:「師徒制」重喚「工匠精神」
※鎚子科技新品牌曝光:工匠變「明匠」?
※古代的工匠為什麼不能做官古代?
※太監系列:太監大工匠 複合型技師
※義大利工匠,純手工打磨迷你型小船,沒有粘合劑,健康環保
※中國古代的工匠為什麼不能做官?
※文化創意也需工匠精神
※這部良心動畫告訴你啥叫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