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長教你一個方法,學會百脈調暢、天人合一!

道長教你一個方法,學會百脈調暢、天人合一!

百脈調暢、天人合一的秘密

道長教你一個方法,學會百脈調暢、天人合一!


內容導讀


據黃帝內經,百脈調暢最佳起居時間是清晨3:00-5:00,《寅時》血氣流注於肺,稱為「手太陰肺經」。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時過敏性鼻炎及咳嗽、氣喘易發作;有些醫師認為嚴重氣喘患者,應在此時起床服藥,治療效果會更好,且宜吃補肺飲食,如燕窩、銀耳等。


如果經常此時咳嗽,驚醒,可能是肺和呼吸道有問題了,要注意!

1


早上5:00-7:00


大腸經,吃蔬果排便順,《卯時》血氣流注於大腸,稱為「手陽明大腸經」,此時最適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熱滑腸最好的時間就是此時,由於有助大腸經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時,最好多吃高纖蔬菜及水果。建議早餐吃些香蕉,橘子,蘋果類的帶酸性,高纖維的果蔬。


2


早上7:00-9:00

胃經,一定要吃早餐,《辰時》血氣流注於胃,稱為「足陽明胃經」。陽明經是多氣多血之經,此時人體的胃腸消化吸收最強,是營養能輸送到各器官滋養臟腑的最佳時刻,這也是早餐在中醫里很重要的因素。


注意,各個器官得到滋養的原料來自早餐,所以別?待自己的五臟六腑啦,吃些有營養的。


3


早上9:00-11:00


脾經,禁食辛辣刺激,《巳時》血氣流注於脾臟,稱為「足太陰脾經」,此時是人體氣血最旺時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熱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傷胃敗脾,即使是脾虛者進行補養,都要很小心。

4


中午11:00-下午1:00


心經,適度午睡佳,《午時》氣血流注於心經,稱「手少陰心經」,專家提醒,很多人說中午不宜劇烈運動,就是擔心在心經氣血充盈時,造成血脈運行紊亂,血不歸經,因此應適度休息,但午睡不宜過久。


午餐別吃太多,否則血液都去胃部幫助消化,心臟就缺血了,這也解釋了為何午飯吃的太飽會感覺心慌氣短了。

5


下午1:00-3:00


小腸經,腸胃要休息,《未時》血氣流注於小腸,稱為「手太陽小腸經」,此時是小腸經進行清、濁及吸收的時刻,營養吸收到體內,濁物送到大腸待消化及排除體外;未時過後腸胃開始休息,此後的晚餐時間含蛋白質和脂肪、澱粉類食物要少量攝取,否則易在體內累積。


6


下午3:00-5:00


膀胱經,多喝水利排泄,《申時》血氣流注於膀胱,此為「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為腎之腑,兩者均屬水,因此這段時間要多補充水分,有助膀胱排除體內廢物,以促進泌尿系統的代謝。


應該這個時候沖些茶,烏龍或普洱最適合減肥人群,你會發現小便多了,而且氣味重,其實是在把體內的油脂,廢渣,毒物排出去!


7


下午5:00-7:00


腎經,工作完畢多休息,《酉時》血氣流注於腎經,稱為「足少陰腎經」,腎經是人體協調陰陽能量的經脈,也是維持體內水液平衡的主要經絡,由於此時是工作完畢需稍事休息之時,因此不宜過勞。


8


晚上7:00-9:00


心包經,晚餐別太豐盛,《戌時》血氣流至心包經,稱為「手厥陰心包經」,在中醫來說,心包經主瀉、主血,因此若晚餐吃得太豐盛,易生亢熱而致胸中煩悶、噁心,因此建議晚餐不宜過膩,餐後要休息,運動以散步的方式最好。


9


晚上9:00-11:00


三焦經,少喝水,《亥時》氣血流至三焦經,稱為「手少陽三焦經」,掌管人體諸氣通往各臟腑,是為人體血氣運行的要道,特別是人體上肢,以及排水的腎臟均屬三焦經掌管範疇;此時陰盛,要安五臟以利睡眠,注意睡眠時不要特別壓迫到某側的手部,容易水腫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


10


深夜11:00~1:00


膽經,勿熬夜,《子時》血氣流注於膽,稱為「足少陽膽經」,此時天地磁場最強,膽經會引導人體陽氣下降,是身體進入休養及修復的開始;熬夜會致膽火上逆,引發失眠、頭痛、憂愁易思等多種神經癥狀,因此宜多休養。


別貪看電視,上網,你又不是總理,你又不日理萬機,洗洗睡吧!


11


凌晨1:00~3:00


肝經,愉快入眠佳,《丑時》血氣流注於肝,稱為「足厥陰肝經」,本經有疏利三焦,通調水道的作用,且由於肝膽互為表裡,相互影響,休息才能使血迴流滋養肝,否則就不利肝臟排毒功能。肝經具有調節全身的血液疏導全身,使氣血調和,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過度壓抑致氣血不暢。


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5: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則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


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慈悲心,從禪定中生出來的。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


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上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


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應該學習內觀,這是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一是通過這裡所介紹的補充氣血的方法,二是通過靜坐打通氣機),病情才會顯現出來。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這個時候要沉住氣,堅定心來不斷強化、來增加自己的氣血。 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饑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游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靜養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齊放下,自己渾身如融化,不許用一毫氣力,好像沒有這個身子相似。呼吸順其自然,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蕩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入,此病之起因。


凡人慾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干,水干則地損。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人病可分兩種。


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藥物就會立即見效。


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麼葯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風寒陰陽暑濕,在在皆可使人致病。萬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虛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衛力,如衣食住等等。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富人多逸,故多氣惱。貧人多勞,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衛力富,則精氣神之抵抗力弱。保衛力弱,則抵抗力強。


大病初癒,切忌理髮洗足沐浴,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欲調精氣神,當拒絕擾亂之賊。欲杜此賊,當先攝心。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欲求開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學靜坐。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


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心過勞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


子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午時屬心,此時可靜坐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鬱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第二以藥石、按摩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


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連。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濟,則蒸氣內發。各部機體運動,可求得健康。此可於舌上察知。舌無水則不活,故活字以三點水加舌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大仙宮 的精彩文章:

141歲藥王孫思邈的13個簡單易行的養生秘笈!
中醫:失眠,夜抑鬱……
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
道教精髓《道教三字經》,讓你快速全面了解道教!

TAG:黃大仙宮 |

您可能感興趣

灸百會,通全身!百會穴可調動人體百脈!
肝臟養不好會惹一身病!肝氣通、百脈通,學會最簡單的保健方法
灸透這個穴,即可打通全身百脈!90%的人還不知道
一天做好三件事,不怕疾病找上門!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
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夏天做到這三招有奇效!
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夏天做到這三招有奇效
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把握好時間一天養生才算完成
肝氣通、百脈通,最簡單的肝臟保健方法大集合
我只是想找一個沒有你的地方——濟南百脈海源機械杯·夏時光詩歌大賽作品展-優秀獎作品之二
夏季一日3步曲: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
道長告訴你每天如何養生,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
淺析中醫肺朝百脈和肺潮百脈的區別
如何找準會陰穴 此脈才動,百脈俱通
轉角遇見她:百脈泉邊的曠世才女李清照
百脈根的養護方式
臍通百脈,溫熱葯貼臍後,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
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夏季養生三件大事,不可不知!
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
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養生從這三件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