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東北人民來說,「姑娘」首先是一種水果!
「悟空,為師錯怪你啦,我中土的無花果原是沒有蟲的。你這就隨為師上路,去往西天取經吧。」
「師父有命,徒兒敢不遵從?待俺老孫收拾點路上吃的零嘴就走!」
「什麼零嘴?」
「姑娘。」
緊箍咒念起來的分隔線
秋風漸起,市面上多了一種「穿了一層衣服」的小圓果子。常有罹患自然缺失症的顧客問曰:「這啥呀?」而攤販則帶著不知其所以然的微笑答曰:「姑娘!」
不要追問是哪兩個字,他答不上來的。
不止國內,波士頓市場上也有這「姑娘」。圖片:eatyourtarteout.com
姑娘的名字
關於「姑娘」這個名字,李時珍做過考據:「蓋姑娘乃瓜囊之訛,古者瓜姑同音,娘囊之音亦相近耳。」但這是個孤證,看起來不太靠譜,只能姑妄聽之。唯一類似的描述是朱橚的《救荒本草》:「姑娘菜……結房如囊,似野西瓜。」這也是這個名稱最早的記載。
你也許見過熟透的「姑娘」。圖片:suggest-keywords.com
大概是覺得吃姑娘不太好意思,很多人在讀這個詞的時候會加上很強的兒化音,變成「姑蔫兒」甚至「姑鳥兒」,寫下來還會畫蛇添足加個草字頭以示是種植物。關於後一種讀法我聽過一個民間的解釋:會吃的人,能嘬盡果肉而保持果皮完整,然後以果皮為笛吹出咕嘰咕嘰的鳥叫。我小時候舌頭靈活性不行(後來練過,周圍也沒有口活逆天的小朋友,總之是沒見過有人能實現,所以也不大信。
(AI註:本文在物種日曆發布後引起撫順籍的活兒姐Luna大怒:「誰說吹不響!就你不行!」可見還是有此一說的。)
姑娘的花。圖片:wikimediacommons
姑娘的屬名
上大學以後,憑著特別的果實形象,我很快就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里翻到了姑娘的正式中文名——茄科酸漿屬(Physalis L.)幾種植物的統稱。這個屬的特徵是花萼在果期增大成囊狀,把漿果完全地包裹在裡面,屬名遂來自希臘文的「氣泡」一詞。
包裹漿果的,是花萼。圖片:naturallivingideas.com
Physalis是我最早記住的幾個拉丁學名之一,我還知道它的花語是「虛偽」……我說這個並不是想展示自己還有小清新的一面,作為一名狂熱的高達迷,怎能忘記代號サイサリス的RX-78GP02A?UC0083年11月10日,阿納貝爾·家兔卡多駕駛著這顆酸漿突入地球聯邦軍的閱艦式,並射出了藏在機體里的漿果——mk82核彈,續寫了「所羅門的噩夢」的傳奇。
姑娘到底是什麼?
扯遠了,回到植物上來。
酸漿屬大約有75-90個物種,絕大多數的都來自美洲,其中至少有46個是墨西哥特有種。
圖片:freecancerfightinginfo.com
並非所有的酸漿都能吃,而栽培最為廣泛、市場上最常見的種類是燈籠果P. peruviana,原產哥倫比亞、厄瓜多和秘魯的高海拔地區。這個種的果實成熟時是黃色的,燈籠的外衣在上市時通常已經有些枯萎,狀如草紙。剝去花萼,讓漿果在齒間爆開,口感類似小番茄而略堅韌,味道卻更接近草莓或菠蘿,有時還帶有一層奶油味。這個種大約在明朝末年引入中國,由於能夠耐受乾旱貧瘠,很快就傳播到各地乃至逸為野生。和P. peruviana差不多同時傳入中國的還有親緣關係很近的毛酸漿P. pubescens,形態上很難和前者區別,大家知道它也能吃就好了。
而今市面上所謂「東北姑娘」,大抵都是燈籠果的栽培品種,有些是現代陸續引進的。根據顏色或來源,東北人把這類果子稱為黃姑娘或洋姑娘。大概在19世紀初,黃姑娘被引種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這裡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半個世紀以後,這種植物出現在英國本土,並得到了一個Cape gooseberry的名字。大家一定還記得gooseberry本來指的是醋栗,巧合的是,「燈籠果」這個名稱在中國東北指的也是醋栗,只不過醋栗是實心燈籠,而黃姑娘是空心燈籠。
燈籠和醋栗都像燈籠,只不過是空心的。圖片:commons.wikimedia
東北有個紅姑娘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東北同學要不樂意了:「俺們zei噶自古以來就有姑娘啊你憑什麼說是外國來的你想咋地?」別急,中國確實有土生土長的姑娘,不過不是黃姑娘,而是紅姑娘——酸漿P. alkekengi以及它的變種掛金燈var.francheti(順便說我對這種靠有毛沒毛分的變種不大看得上)。酸漿的自然分布區從南歐到東亞,中國大多數省份都能看到這位紅姑娘的倩影。
紅姑娘。圖片:pinterest.com
顧名思義,紅姑娘的外衣和肉體都是紅色的,囊狀宿萼的體積也比黃姑娘大得多,成熟時非常顯眼,因而也被當做觀賞植物栽培。李時珍寫道:「燕京野果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含赤子如珠,酸甘可食,盈盈繞砌,與翠草同芳,亦自可愛。」由於果實在植株上停留的時間很長,深秋時節宿萼的葉肉部分提前凋落,只剩網狀的葉脈籠罩著果實,亦頗堪賞玩。
漸變的過程。圖片:flowerpicturegallery.com
就是這樣的。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在中國,紅姑娘只是一種野果,小時候偶爾能見到農人采來售賣,現在據說有商業化栽培了,但規模不大。鄰國日本倒是有一些和酸漿有關的文化傳統。由於酸漿的宿萼形似燈籠,在盂蘭盆節上被當做引導死者靈魂的提燈,人們遂用整個果枝來裝飾節日的精靈棚。從江戶時代起,日本有了「四萬六千日」的傳統,認為在這一天參拜觀音能獲得四萬六千倍的功德。這個傳統結合了愛宕神社的「功德日在神前服下酸漿的果實可以根治腹痛」的傳說,最終誕生了今天東京淺草寺的酸漿節(ほおずき市)。每年7月9日到10日,大約會有60萬人參加淺草寺的慶典,大家都會在寺廟門口的市集購買酸漿果枝作為祭禮。這大概是最大規模的紅姑娘銷售活動吧,價格還不便宜呢。
東京淺草寺四萬六千日酸漿節。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吃貨們,當心
並非所有的酸漿屬植物都能吃。中國有分布的種里,苦蘵[zhí]P. angulata長得和黃姑娘很像,只是果實略小。我嘗過它的果實,麻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熟透,建議大家不要嘗試。說起來苦蘵這個名字本來指的是酸漿的小苗,李時珍說「酸漿、苦蘵,一種二物也。但大者為酸漿,小者為苦蘵,以此為別」,不知道是不是誤用在了果實較小的P. angulata上。這也是個原產美洲的種,歸化於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不知道何時傳入中國的。
和酸漿略相似的植物還有假酸漿Nicandra physalodes,花藍色、萼筒不完全合生而有高聳的棱,可以與酸漿區分。假酸漿的果實不能吃,但種子可以用來製作冰粉,因而有「冰粉草」的別稱。
假酸漿。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姑娘雖然好吃,畢竟是茄科植物,全株含有毒生物鹼。不僅是根莖葉不能吃,未成熟的果實也不要往嘴裡放。以前出野外的時候,曾經有嚮導酒後喪失辨別力、吃了幾顆未成熟的紅姑娘而食物中毒被送去醫院的,吾輩喜愛野果的吃貨當深以為戒。
※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諾貝爾化學獎飆車了!
※我果然老了!現在的孩子,都是這樣理解警告標識的了?
※新科諾獎得主,很牛X是嗎?他爹才是大魔王啊!
※你望眼欲穿的秋日盛宴背後,是大閘蟹跨越兩年的等待……
※科普:什麼是拓撲?什麼是相變?
TAG:果殼網 |
※東北婆婆給我做的美食,第一道看完就讓我無奈,這東西誰吃過
※你對東北最大的誤解,就是東北人都說一樣的東北話
※東北人這樣吃水果,南方人認為是有病?難道東北沒有新鮮水果?
※中國有一少數民族,一鄰國稱:那是我們祖先,東北也是我們的!
※民國時東北有一個土匪,張作霖也怕他三分,若他在後來東北不會丟
※宋佳又雙叒叕戀愛了!原來這個東北妞喜歡的一直都是這一款…
※東北你關哥,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男人?!
※豬一樣的東北虎,我一定是到了假的東北虎園!
※蘇聯出兵東北,是來消滅鬼子還是是來撿便宜的?
※有人說東北三省是滿族的嫁妝,這句話為什麼不對!
※我不叫王八犢子,雖然我是來自東北的鱉
※福原愛當媽了!敢不敢賭小小愛將來是東北腔還是台灣腔?
※南方婆婆每天給做這些南方菜,我這個東北媳婦一吃就停不下來
※東北人說這個菜是茄醬,你知道是什麼嗎?
※原來「傻狍子」比想像中更傻,來自東北的二貨
※東北有個果子被稱為「姑娘」女人堅持吃一個月,給你意想不到驚喜
※婆婆從大東北帶來的這個,太珍貴了,吃一次要想一整年!
※日本為何總是覬覦我們東北?一首民謠揭示答案,俄國人更有野心
※慈禧最奢華的兩道菜,一道讓東北虎差點滅絕,一道至今無人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