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60年,中國佛學院發展是怎樣的歷程?聽學誠為您道來!

60年,中國佛學院發展是怎樣的歷程?聽學誠為您道來!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所全國性高等佛學院,中國佛學院與近現代佛學院既有一脈相承的聯繫,又體現出突出的時代特徵。佛學院從建立之初便匯聚了全中國最優秀的佛教資源,獲得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因此不僅承載著佛教界近百年的理想與希望,也寄託了一種國家理想。由此,中國佛學院開闢了中國佛教教育歷史的新紀元,也擔負起特殊的社會使命——不僅要為佛教事業培養優秀的後繼人才,弘揚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同時肩負著對國家安定和民族統一的社會責任,對中華文化傳承光大的歷史責任,以及對世界和平促進維護的國際責任。這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貫穿著中國佛學院六十年來努力前行的每一步,同時也提醒我們每一位佛學院的建設者和參與者:只有始終不忘與國家民族命運相連與時代發展同步、與世界大勢呼應,才能讓佛學院的發展充滿生命力和廣闊前景。


從傳統中新生


1956年—1966年

60年,中國佛學院發展是怎樣的歷程?聽學誠為您道來!



佛教理想與國家願景的共鳴


建國初期,全國上下百廢待興。整合佛教、釐清思想、統一組織、培養人才成為新中國佛教的當務之急。與此同時,年輕的人民共和國也需要社會各階層人士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內促發展、外結邦交。國家安定建設的需要和佛教恢複發展的需要在新中國的熱土上相互共鳴,直接推動了中國佛教協會和中國佛學院的相繼成立。

早在1952年中國佛教協會開始籌備時期,培養佛教人才、開辦佛學院的設想就已經被納入議事日程。經過各方努力和認真籌備,1956年9月28日,中國佛學院終於在北京法源寺正式成立,並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這所劃時代的佛學院,是新中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生動體現,也是國家對佛教界特殊社會作用的肯定和期許。佛學院的建立承載著國家安定團結、文化交流、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景。從佛學院誕生伊始,中國佛學院的命運就和中國佛教的命運以及我們國家的命運聯成了一體。深切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認識中國佛學院在中國佛教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更真實地感受到佛學院應擔負的社會責任。


時代風貌與傳統底蘊的交融


中國佛學院首任院長喜饒嘉措大師在開學致辭中強調:「這樣規模宏大的佛學院,自中國有佛學院以來,是從未有過的。這樣的佛學院得以創辦成立、正式開學,標誌著中國佛教的重興。」


這座「從未有過」的佛學院從學校選址、師資力量、學僧來源到課程設置,都彙集了當時全國最優秀的佛教資源,其「國家級」的規模的確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學院落戶北京千年古剎法源寺,其悠久的歷史、清雅的環境、豐富的文物為佛學院營造了安寧純凈的學修環境。佛學院從院長到老師,都是近現代中國佛教界頗具影響力的碩學名德。院長喜饒嘉措是藏傳佛教高僧,青年時期即獲得拉然巴格西學位,並完整校勘《甘珠爾》大藏經,成為西藏學術界泰斗。大師還是有名的「愛國老人」,為和平解放西藏、維護國家統一作出過重大貢獻。


在大師雲集的殊勝因緣下,中國佛學院確立了繼承傳統、適應時代的辦學宗旨——培養能發揮佛教優良傳統的僧伽人才,堅持愛國愛教的辦學方針和學修並重的辦學原則,擔負起傳承弘揚佛教、維護國家團結統一及促進國際友好往來的使命。新時代的佛學院繼承發揚了中國佛教的三大優良傳統:農禪並重、學術研究和國際友好交流。

1966年到1979年,中國佛學院的教學工作全面停頓,各項發展陷入了曲折的低谷。歷史又一次教誡我們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佛教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系在一起,沒有國家的安定團結,便不可能有佛教的健康發展。


佛教教育現代征程的重新發軔


1980年—2000年

60年,中國佛學院發展是怎樣的歷程?聽學誠為您道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佛學院迎來了萬象更新的春天,中國佛教教育的現代化進程也開始重新發軔。1980年4、5月份,鑒真大師像從日本回國巡展,這一勝事因緣不僅直接促成了法源寺的修繕恢復,而且重聚了流散各地的中青年僧伽,對時代因緣極為敏感的趙朴老遂向中央提議恢復中國佛學院,由此開啟了中國佛學院建設和中國佛教教育的新時代。


1980年7月,中國佛學院正式恢復並重新開始招生。1982年,四年制本科班恢復。1986年,三年制研究班恢復。中國佛學院還陸續將優秀學僧選派到日本、斯里蘭卡、韓國等國留學深造。在中國佛學院的引領帶動下,全國各地紛紛組建成立地方佛學院,在較短時間內初步形成了一個高中低銜接、覆蓋全國的佛教教育體系,為我國佛教事業的恢複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人才培養是佛教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佛學院更肩負著引領中國佛教教育的示範作用,因此對於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把握就顯得十分關鍵。1992年,趙朴老在《在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指出當代佛教教育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在指導思想和教學、管理工作中對學與修的關係掌握、解決得不夠好,這是一些學僧信仰淡化、戒律鬆弛、畢業後離教還俗,不能在佛教事業中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原因……經過我們會裡研究,我們提出『學修一體化,學僧生活叢林化』,要把學與修有機地結合統一起來。」此後,「學修一體化,學僧生活叢林化」確立成為中國佛學院的核心辦學理念。通過堅持上殿、過堂、誦戒、坐禪等叢林規制,堅定學僧的信仰,陶冶宗教情操,培養提升僧格。


比如,在學科設置上,本科課程分兩大部分:佛學課和文化課,佛學課程包括了漢傳佛教的各宗各派;文化課則包括中外歷史、中西哲學、古代漢語、外語(英、日、梵、巴)、書法、計算機等各種課程。比如,在學風建設方面,恪守趙朴老提出的「知恩報恩」的校訓,努力營造和合、精進、嚴謹、奉獻的純正校風。法尊法師、趙朴老等高僧大德的品行如春風霽月,觀之忘俗,親之神怡;十世班禪大師多次來佛學院視察,對大家熱情勉勵、親切關懷;白光老法師收集廢舊報紙裁剪裝訂成冊,發給同學們練習書法,事無巨細之中,都折射出佛學院師長們培養後繼人才的良苦用心。

1980年—2000年,是中國佛教振衰起敝、自強不息的復興時期,以趙朴老為代表的中國佛學院建設者,從三寶黯然、僧才離散的佛教教育荒漠狀態,將佛學院建設成引領全國佛教教育的現代佛學院,為21世紀的中國佛教培養出一大批中堅力量,可謂貢獻卓著、影響深遠。


新世紀開闢出新氣象


2001年—2016年

60年,中國佛學院發展是怎樣的歷程?聽學誠為您道來!



進入21世紀,佛教發展的時空因緣發生很大變化。時代因緣的變化,國家宗教政策也日益開明、完善。200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確定了新世紀中國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和任務,宗教事業發展迎來了新世紀的新起點;2004年,《宗教事務條例》正式頒布;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將中國佛教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彰顯於世界;2016年4月,在時隔15年再次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宗教工作寄予厚望,並明確表示要為宗教團體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這一切都推動著佛教積极參与社會、服務社會,更加主動地擔負起傳播中國佛教及傳統文化的使命,同時將自身建設引向更加規範化、制度化的現代模式。中國的佛教教育由此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佛學院的發展也在新世紀呈現出種種新氣象。


新校舍建設描繪佛學院的未來藍圖


中國佛學院新校舍是中央支持改善全國性宗教團體和部分宗教院校辦公辦學條件建設項目的重要部分,也成為中國佛教協會「兩個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從確定選址到征地再到總體規劃設計、專家論證等環節,佛學院新校舍項目歷經十幾年之久,牽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也獲得了從國務院、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到北京市一致的支持。它充分體現出國家對佛教院校建設和佛教界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寄予了對佛教現代價值和積極社會作用的認可、期許,也為中國佛學院的未來描繪了無限廣闊的發展藍圖,預示著中國佛學院的發展將進入一個飛躍的時代。


教制、學制建設加速佛學院的制度化步伐


2012年11月5日,國家宗教事務局公布了《宗教院校教師資格認定和職稱評審聘任辦法(試行)》和《宗教院校學位授予辦法(試行)》(「兩個辦法」),並於2013年1月1日起實施。「兩個辦法」的公布實施,對於切實加強中國特色宗教院校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加強和創新宗教院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佛學院被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院校貫徹落實「兩個辦法」的唯一試點院校,並明確要求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全國佛教院校中推廣。


2014年7月,中國佛學院舉行了首批教師資格證書頒發儀式及碩士學位授予儀式。2014年11月,中國佛學院首屆博士研究生入學典禮在佛學院禮堂舉行。此次博士研究生招生,標誌著中國佛學院開始自主培養博士生,完備了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制體系。2015年6月,中國佛學院2015屆本科班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隆重舉行。這是中國佛教教育史上首批學士學位的授予,也是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次正式授予宗教院校學士學位,因此具有劃時代及里程碑的意義,同時也開啟了中國佛學院教育事業的新篇章。


文化建設、國際交流提升佛學院的社會影響


2008年4月,全國首屆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在中國佛學院舉行,帶動了全國佛教界研習經典、闡揚正信的良好風氣。至今,全國講經交流會已連續舉辦八年,並於2015年升級為「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發展為涵蓋三大語系佛教,融交流、示範、研討、培訓、巡講為一體的綜合性佛教系列活動。中國佛學院歷年來一直積极參与講經交流會,通過這個文化交流和人才培養的殊勝平台,發現、培養、鍛煉了不少青年人才。與此同時,佛學院的學術研究事業也邁上了新台階。2010年2月,中國佛學院增設研究部,工作內容包括教研、立項研究佛學課題、整理中國現當代佛學研究成果、相關叢書和院刊的編輯出版及發行工作等。此外,佛學院師生還更廣泛地參與各種對外友好交流活動。


2001—2016年,中國佛學院走過了新世紀的第一個十五年。十五年來的中國佛學院,在全院師生的熱情奉獻中,已茁壯成長為根底深厚、花果累累、壯志凌雲的佛教大樹,不斷為社會帶來蔭涼,為世界送去芬芳。


本文系獨家原創,任何媒介轉載須註明來自微信號「統戰新語(tongzhanxinyu)」,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點擊下列標題,查看精彩內容


徵稿動員令


開門搞統戰,新語大家辦。從即日起,歡迎各路達人踴躍投稿,統戰時評、學習感悟、人物新風、典故新知、詩詞漫畫……小編的要求就12個字——聚焦統戰、文風清新、正向引領。


投稿請發至tongzhanxinyu@sina.com,並附個人基本情況介紹。


您的新語,我們的家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統戰新語 的精彩文章:

向趙朴初學佛
毛主席:這個和尚懂辯證法

TAG:統戰新語 |

您可能感興趣

赫希曼:50年來影響最大的發展經濟學家
你心目中,生物醫學10年後會有怎樣的發展?
戰國05:魏國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康熙那麼愛學數學,為什麼沒有迎來科學大發展
周桂鈿:國學發展的正道
原來張國榮在20年前就已看透電視發展,我們的哥哥呀
這個發展中國家?在遙感衛星領域的發展,比中國發展還早10年
你想知道女生Bra的100年發展史嗎?
中國30年地鐵發展史,都在這兒了
人類的身體內竟然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器官」,解剖學發展100多年後又有新發現!
徐若瑄拚命學習英文,網友:是為了到國外發展吧?
周桂鈿國學發展的正道
國產彈射座椅的發展之路:50多年來,我們從未放棄
愛因斯坦說,這畫家可讓人類發展歷程提前50年!
中國30年地鐵發展史,外國設計師畫出來了
儒學的發展歷程
自行車歸來:它在中國經歷了怎樣的百年發展
英國200年發展,中國用了20年,而這不出名小國,只用了2年
50億年的人類發展遐想,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