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二人兩代為君,皆是忘恩負義人
中國人向來是講誠信的,人們都說「一諾千金」,重信甚於重利。尤其是在天真淳樸的春秋時期,多有守信重義而不顧生者。孔子說過,民無信不立,可見即便對於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說,沒有信義都不能立於天地之間,何況一國之君?為君為王者,身在其位,更應該為天下表率。
在這方面有代表性的事件莫過於「桐葉封弟」,說是周成王還年幼的時候和弟弟叔虞玩,摘了片桐葉剪成圭狀送給弟弟,說:「我把這個封給你了。」說完玩完兩個人估計都沒當回事。這事被當時的攝政周公旦知道了,就去問周成王準備把叔虞封到什麼地方。周成王反而嚇了一跳,說我跟他玩呢你別當真啊!周公就語重心長地說:「天子無戲言。」於是周成王只能正式把叔虞封為唐國的諸侯,之後叔虞的兒子改國號為晉,春秋的晉國由此而來。這件事歷來被認為是當權者謹言慎行、言而有信的典範性事件。誰知道四百年之後,叔虞的後代里,竟然出了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的白眼狼。
公元前656年,晉國發生了「驪姬之亂」,時任晉國國君的晉獻公逼死了自己的太子申生,又把申生的兩個兄弟兄弟重耳和夷吾趕出了晉國。重耳和夷吾一個向東一個向西,開始了苦逼的流亡生涯。夷吾逃到秦晉之間的一個小國梁國,安下身來。不久之後他還順手娶了梁國國君的女兒為妻,生下了一子一女,過上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但夷吾想要的畢竟不是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他一心一意想著的,還是能回晉國繼位為侯。所以他一直密切關注著晉國內的動向,等待著機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死後僅兩個月,晉國大臣就在重臣里克和邳鄭的帶領下,殺掉了新君奚齊一家子,然後商量另立新君。這時候擺在他們面前的,其實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重耳,要麼夷吾。里克等人就首先派人去迎接重耳回國。此時重耳在翟國,他敏銳地感覺到現在時機還不成熟,就謝絕了里克的好意。里克只好再派人去梁國請夷吾歸晉。
天亮了!夷吾看著來使,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不過他還是多長了個心眼,在收拾行李回家之間多做了些準備工作。當時晉國朝堂里克是群臣之首,周邊國家裡數西邊秦國國力最強,於是夷吾先開了兩張空頭支票:
首先,他派人告訴當時秦國國君秦穆公,說如果能在秦國的保護下回國,他願將晉國黃河之西的五座城池割讓給秦國。
其次,他又派人告訴里克,如果里克能真迎立他為國君(意思是不再改變主意迎立其他公子),那麼他將會將汾陽城封給里克。
在美好的許諾下,三方很快就達成了共識。於是秦穆公派兵護送,里克誠心接納,夷吾很快就回到了晉國,繼位為晉惠公。大家都很開心,然而緊接著,大家又變得很失望。
晉惠公登位後,就像突然失憶了一樣,隻字不提汾陽城封地事,相反地,還逐漸奪取了里克的權力。里克是個聰明人,他雖然不滿但也沒有抱怨。但他可能沒意識到,因為當初他的本意是迎立重耳,所以他在惠公潛意識裡已經屬於敵對方那一邊了。最終,就在惠公歸國的同年,他派人對里克說:「沒有你,我當不了國君,但你也殺害了兩位國君一個大夫,作你的君主我感到好難啊!」里克馬上明白了惠公的意思,悲憤交加,無奈地伏劍自殺了。
對於曾保護自己入國的秦國,惠公一樣來了個翻臉不認人。當初承諾繼位後割讓河西五城給秦國,現在越想越覺得肉疼。在並不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他選擇了背信棄義。於是他派人到秦國去,向秦穆公道了個歉,然後就明目張胆地耍了賴,一寸土地都沒有讓秦國得到。
秦穆公的感情頓時受到了一萬點傷害。如果換成別的國君,大概已經操刀子上了,但穆公畢竟是個有度量的君主,他覺得為這事打一架有些划不來,便忍下了這口氣。然而秦穆公沒有想到,這只是個開始。
晉惠公繼位的第四年(前647年),晉國發生了大饑荒,惠公考慮向別的國家借些糧食,度過災年再說。結果他想了一大圈,只有秦國離得最近,還是婚姻之國,是最適合借糧的對象。這下就尷尬了!前不久剛做出那種傷感情的事,現在又要上門求人家幫忙,這臉怎麼拉得下來?但吃飯問題畢竟是關係到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沒辦法,惠公只好厚著臉皮,派人去秦國借糧。
秦國朝堂上就此展開了討論。很多秦臣都反對借糧給晉國,但是秦國的賢臣百里奚、蹇叔、公孫枝等說:「天災流行,各國都可能發生,救助災荒,是國家應盡的道義。應該借。」這個時候,秦穆公再次體現出作為一名明君的素質,說:「得罪我的是晉君,和晉國的百姓沒有關係。我不忍以晉君的原因讓百姓挨餓。」於是派了大量的船隻運載糧食,從秦國都城至晉國都城運糧的船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
第二年,秦國大荒,晉國反而大豐收。秦穆公高興地說:「幸虧去年借給晉國糧食了,今年也該他還咱們了。」派人去晉國借糧。理論上說這不能算是借,應該說是晉國還糧食。按說一借一還天經地義,哪怕不考慮秦國以前的好處,這個糧食無論如何是不能不還的。
但晉惠公就是這麼的不走尋常路,他明確表態:不借。因為他老覺得秦國是在打晉國土地的主意,心想我不管給不給你糧食,只要不給你土地,那友誼的小船還是要翻,那我還給你糧幹啥?更有甚者,晉惠公不僅不還糧,反而準備趁著秦國饑荒,聯合梁國攻打秦國。
人之忘恩負義、恩將仇報、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有過於此的嗎?
這事兒是真不能忍了。第二年,秦穆公就率軍大舉進攻晉國,晉惠公被迫迎戰。戰爭的過程是曲折的,但結局是美好的,正義終究戰勝了不義——晉軍戰敗,晉惠公被秦人俘虜。晉惠公被秦國關押了兩個月,還差點被秦穆公殺了祭天。最後秦國出於國家利益考慮才留了他一條性命,條件是割讓河西五城,並且留太子在秦國做人質。晉惠公雖然還是很肉疼,但不得不一一答應。
就這樣,晉國的太子留在秦國當了人質。這個太子是誰呢?就是晉惠公當年落難在梁國時生的兒子,取名叫圉。秦穆公這時候氣也消了,他看著將來會繼位為晉君的太子圉,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覺得有必要籠絡一下,於是不僅好吃好喝招待著,還將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秦穆公還是打算和將來的晉國保持友好關係。
但太子圉似乎沒這個想法。過了沒幾年,晉惠公得了重病,這下太子圉急壞了。他倒不是擔心他老爹,他是害怕由於他不在晉國,他爹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於是他思前想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跑!他也沒跟老丈人打招呼,找了個機會一個人偷偷溜回了晉國,把妻子懷贏單獨留在了秦國。
他跑得倒是挺及時的,跑回去第二年(前637年)晉惠公就掛了,太子圉順利成為了晉國新君,是為晉懷公。但他不告而別這件事本來就幹得很不地道,繼位為君以後,又根本沒有和秦國改善關係的舉措。你說你不認老丈人也就罷了,老婆總得認吧?不,他對妻子懷贏也是不聞不問,連派人送個信都沒有。
一句話,就是我跟秦國沒關係。秦穆公的好意,又打了水漂。
話說回來秦穆公為什麼要幾次三番地幫晉惠公父子呢?他當然不是個濫好人,他這麼做是有原因的。第一個原因,是雙方有親戚關係。秦穆公早年娶了夷吾的姐姐為夫人,也就是說他是晉惠公的姐夫。姐夫幫小舅子,自然也算是天經地義。但更重要的,是因為秦穆公非常需要和晉國的友好關係。秦國成為諸侯國的時間比較晚,又地處西夷,長期跟西方少數民族打交道,歷來不為中原諸侯所認可。中原諸侯開會結盟的時候,都不帶他玩的。這讓秦國很失落,於是很積極地想跟中原的小朋友們搞好關係,而近鄰的晉國,自然就成為了秦穆公此一時期主要結好的對象。另外,秦穆公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也試圖通過扶持晉國國君的方式,來展示秦國的力量,不僅可以獲取土地,還能進一步獲得中原各諸侯國的認可。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基本上也都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的。只可惜他遇到了晉惠公這對奇葩父子,所以才白費了許多的好心。
不過秦穆公鬱悶歸鬱悶,之前的工作總不能真的白做啊。於是他找到了流落在外的晉公子重耳,再次把重耳扶持上了晉國國君的位置,趕跑了晉懷公。在此之後,秦晉兩國終於才有了一段真正睦鄰友好的時光。
文/帶非魚,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西遊 | 修行也得拼爹娘
※鳥盡弓藏:呂雉殺功臣比劉邦狠
※《西遊記》中修行也得拼爹娘
※漢化成就了北魏也滅亡了北魏
※段子中的北洋:有關軍人不得不說的故事
TAG:歷史百家爭鳴 |
※嫂子幫他奪侄子的皇位他卻忘恩負義喜歡別人,發動叛亂又被他殺害
※這個忘恩負義的女人害了宋江一輩子,她比潘金蓮還要可惡
※一個老婦人攔住朱元璋,大罵他忘恩負義,得知身份後,立馬賠禮
※某些人的嘴臉太無恥!詹皇為他放棄史上唯一,他忘恩負義羞辱老詹
※青澀而憂鬱的趙王子,你並非忘恩負義之人 「偷笑」
※父母過度溺愛孩子,可能使孩子成為不懂感恩、忘恩負義的人
※罵周星馳忘恩負義是人渣?這段金像獎獲獎感言說明了他的為人!
※一代才子納蘭容若,生前好友卻在身後忘恩負義
※小叔子結婚我包五萬紅包,他當著眾人罵我忘恩負義,我拿起錢走人
※他是漢人卻忘恩負義,他父親曾被南宋將領所救,他卻親手滅了南宋
※忘恩負義,天人也會嫌棄
※《西遊記》是楊潔永遠的痛,因師徒四人忘恩負義,葬禮上他痛哭!
※TVB前男藝人,人紅後「忘恩負義」,嫌棄表姐給他丟臉遭控訴!
※《西遊記》是楊潔永遠的痛,因師徒四人忘恩負義,葬禮上他哭的最慘!
※明朝最小人,被狀元郎救了一命,卻忘恩負義……
※令人心寒:資助他十年,他卻忘恩負義
※他人間蒸發三十年,親戚說他忘恩負義,發明一技術震懾世界
※《西遊記》是楊潔永遠的痛,師徒四人忘恩負義,葬禮上他哭的最慘
※民間故事:神鳥幫助人財兩旺,忘恩負義人財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