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文景好書,不只腦袋裡的怪東西
廣見聞,開心智,樂人生。這裡是《深港書評》。
前幾天
我們陸續給大家推薦了不同出版社的好書
也送出了各種小福利
今天,我們為大家換種口味——
推薦一波世紀文景的好書
希望你們會喜歡
其中,《我腦袋裡的怪東西》已經入圍了
2016」年度十大好書「複選50種書目呢
恭喜文景!
聽說明天是」雙11「
好書那麼多,「書蟲們」可要hold著點哦
《我腦袋裡的怪東西》
[土耳其] 奧爾罕·帕慕克 著
陳竹冰 譯
2016年1月 出版
「讓一千萬人聚集在伊斯坦布爾的東西是生計、利益和賬單,但只有一樣東西支撐著這茫茫人海中的人們,那就是愛。」
暌違六年,帕慕克以一部厚達600頁的小說重新回到讀者面前,這是帕慕克第一次將他的主人公設定為遠離自己生活方式的底層人民,一個來自窮鄉僻壤到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謀生的小販——麥夫魯特,一個窮困、天真、正派,有時幼稚,但懂得真愛的缽扎小販。故事講述麥夫魯特的人生、 冒險、幻想和他的朋友們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幅通過眾人視角描繪的 1969—2012年間伊斯坦布爾生活的畫卷。
西方媒體盛讚「斬獲諾獎之後還能寫出自己的最佳作品,帕慕克就是這樣的大師。」 《華爾街日報》評論說:「帕慕克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社會政治激蕩這一大背景下小人物們的日常。麥夫魯特這個角色以及帕慕克筆下的伊斯坦布爾都令人難以忘懷。」
從貴族到小販,他一生都在書寫這座城市。
一個作家能有多眷戀自己的故鄉?看奧爾罕·帕慕克就知道了,幾乎所有作品的背景都發生在伊斯坦布爾。這位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說:
「
伊斯坦布爾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我依附於這個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2008年,長篇小說《純真博物館》(土耳其版)出版,這本厚厚的書講述了1970年的伊斯坦布爾,一對身份差距懸殊的戀人「想愛卻不得」的故事。
2012年,一座「真正的」純真博物館在帕慕克的努力下在伊斯坦布爾「重現」,這才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根據小說設計的博物館。全世界的讀者只要拿著《純真博物館》(任何版本均可),就可以免費參觀。此後的近十年時光,除了諾頓演講集《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帕慕克沒有寫出任何一部小說。沒有人知道他下一本寫什麼,很正常地,有人猜測這位諾獎作家也陷入了尷尬的「荒蕪」期。
奧爾罕·帕慕克 / 攝影師 Hakan Ezilmez
2014年,帕慕克新作《我腦袋裡的怪東西》(土耳其版)終於出版,2016年,中文版也將面世。這次,主角是伊斯坦布爾的街頭小販。這是帕慕克寫給家鄉伊斯坦布爾的一封情書。
麥夫魯特,一個窮困、天真、正派,有時幼稚,但懂得真愛的缽(bo)扎(zha)小販。跟隨父親從小村莊來到大城市伊斯坦布爾闖生活。他有信仰但不極端,他少年時也衝動叛逆,逃課、看黃片,在簡陋的屋裡手淫。結婚以後,他是個好丈夫,好父親,好友人。他勤奮地每晚沿街叫賣缽扎,想致富,卻沒能像自己的親戚那樣得到老天的眷顧;他做過各種營生,賣酸奶、冰激凌,賣鷹嘴豆雞肉飯,因為固執的天真沒能在賺錢的機會得到財富;在親戚婚禮上,他對一個有著「泉水般清澈」眼睛的美麗姑娘一見鍾情,花三年時間給她寫情書,卻陰差陽錯娶了女孩的姐姐。即使在晚年,他最終和當初一見鍾情的姑娘結了婚,但最後才真正明白,誰才是他最愛的女人。
《我腦袋裡的怪東西》腰封圖 / 帕慕克 繪製
在伊斯坦布爾生活的43年(1969—2012年間),麥夫魯特見證了這個城市的發展,新移民的不斷湧入、城市遭到的毀壞以及日常生活的變遷。半個世紀時光流走,他也從一個12歲的青澀少年,變成55歲的老人,但從鄉村到城市所經過的大半生,他一直遵從著腦袋裡的怪東西的指引:他的賣飯小推車被城管收走,他去要回時發現小推車已被拆解,政府辦事員讓他從其他被收上來的小推車裡挑一輛拿走,即使有更新更好的,他還是堅持:「我要我自己的車。」麥夫魯特常常做這種「犯傻的」行為,讓身邊的家人朋友都覺得他「古怪」、「古板」。
《我腦袋裡的怪東西》插圖
這像是一部人生「悲劇」,小販麥夫魯特在大城市裡無可奈何,苦苦掙扎生存。他像我們身邊的兄弟,與無數在大城市中(北上廣深)飄蕩的底層一樣,日子艱辛,想著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但這一天能否到來,永遠不知道。
《我腦袋裡的怪東西》插圖 / 帕慕克 繪製
帕慕克本人從小出身大家族,生活環境優渥,以往作品中的人物也大多出身貴族、中產階層(像是《我的名字叫紅》里的國王蘇丹、畫家、大臣;《純真博物館》里的凱末爾少爺)。而《我腦袋裡的怪東西》中出現的角色,大多是形形色色走街串巷的「小人物」,之所以時隔多年才推出新作,很大一個原因是帕慕克花了大量時間採訪了生活在底層的街頭小販:有賣缽扎(當地一種由小米發酵的傳統飲料)的、賣貽貝的、賣烤肉丸、賣雜貨的人,手記布滿了整個創作筆記本。
《我腦袋裡的怪東西》腰封圖-藍色清真寺 / 帕慕克 繪製
讀過《我的名字叫紅》的讀者,都能夠理解帕慕克的多聲部寫法,他從不局限於平鋪直敘地由一種人稱來講述整個故事,而是時常變換講述故事的人稱,同一件事分別由不同的人來講述,這才有趣迷人。《我腦袋裡的怪東西》也是這樣,多個聲音同時亮相。當麥夫魯特妻子得知丈夫當年那一封封情意綿綿的情書本意並不是寫給自己時,帕慕克特意讓三個涉及此事的角色來依次講這件事,每個人心裡微妙的想法都躍然紙上。
《我腦袋裡的怪東西》插圖 / 帕慕克 繪製
能在獲得諾貝爾獎後依然認認真真地講故事、寫小說,新作品還能被評論家一致盛讚、讀者追捧喜愛、市場暢銷,就像帕慕克自己說的,「諾貝爾獎不是退休獎」,而他,也將會繼續執著於寫作伊斯坦布爾,無論美醜,這都是他的故鄉。
2016文景好書
1.《小說藥丸》
[英]埃拉?伯紹德,蘇珊?埃爾德金 著,汪芃 譯
2016年9月 出版
由多年小說閱讀經驗+書目治療臨床經驗+兩千年文學史中的珍貴藥材煉製而成的小說藥丸
人生疑難雜症全收錄,另類文學診療手冊
對症下藥,一盒起效,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2.《斯通納》
[美]約翰·威廉斯 著,楊向榮 譯
2016年1月 出版
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
蒙塵50年後回歸大眾視野的文學經典。
3.《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
王明珂 著
2016年4月 出版
著名歷史人類學家王明珂重磅新作
一套剖析歷史、現實與偏見的方法;通過循序漸進、啟發式引導,提升讀者認識表相與本相的能力
4.《東亞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啟超》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主編,[日]狹間直樹/主講,高瑩瑩 譯
2016年6月 出版
享譽國際的中國近現代史學者,當代日本梁啟超研究、京都學派的領路人
以精細的文本比較,描畫梁啟超深受明治日本影響的歷史情境
重估梁啟超在近代東亞文明圈形成與發展及內部互動中的地位
5.《大國大城》
陸銘 著
2016年7月 出版
著名經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教授 陸銘 2016最新力作
以通俗的經濟學知識解剖我們對社會問題的固化認知
反成見、聚共識!發展大城市才能解決中國的城市化問題
6.《王國與權力》
[美]蓋伊·特立斯 著,張峰 唐霄峰 譯
2016年7月 出版
新新聞主義之父蓋伊?特立斯 掘地三尺深挖《紐約時報》內幕
每個名字、場景、故事,句句屬實
7.《我們都是食人族》
[法]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 著,廖惠瑛 譯
2016年8月 出版
現代最偉大的人類學家 列維—斯特勞斯 寫給普通讀者的小書
以異域經驗觀照本地現實,以人類學家之眼理解當代文化
8.《東京本屋》
[日]吉井忍 著
2016年8月
總有一盞書店的燈光,等待溫暖人心
《四季便當》作者吉井忍最新力作
六年走訪、十家書店、一位選書師、一位一人出版社
9.《星際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檔案》
[美]卡爾·薩根 等 著
楊鵬 譯
2016年9月 出版
大名鼎鼎、堪稱科學家模範的卡爾薩根,帶領NASA「旅行者」號原班工作團隊撰寫,披露人類寄給外星生命的第一份地球檔案的全部內容
我們是誰,我們如何存在?星際唱片是人類交給宇宙的第一份答案
社科新知、文藝新潮
※記者節,帶你認識「戰地玫瑰」張翠容
※百種好書誕生記&「年度十大好書」組委會更正說明
※一個人愛什麼,就死在什麼上
※《書人肆記》:書界大佬們背後的故事
※托尼·朱特與20世紀的歷史
TAG:深港書評 |
※我腦袋裡的怪東西——2016年我喜歡的10本書
※東漢也有個「侯亮平」,保住了自己的腦袋,還救出1000多人!
※東漢有個侯亮平,他的一句話保住了自己的腦袋,還救1000多人
※男子在腦袋上紋了一隻貓咪,50%的萌50%的羨慕!
※直擊腦袋被打掉一半的美國大叔,獲賠5800萬美元!
※M16搶榴彈射進腦袋裡沒爆是啥感覺?最高每分鐘37000轉
※在180度的世界,腦袋旋轉180度才能存活
※降價到2000元還是沒人買,這部手機讓庫克腦袋都大了
※1分鐘踢自己腦袋134次,尼泊爾男子破奇葩紀錄
※NO.188 滿腦袋創意
※4個月的小寶寶腦袋長扁了,每天要帶23小時的頭盔
※直擊美國大叔腦袋被打掉了一半,獲賠5800萬美元,你覺得值么?
※武則天墓61個石人:為何一夜間腦袋全沒了?還死了80萬人
※攝影記錄:清朝最後一個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了30多個人的腦袋
※美國男孩只有20%的腦袋,奇蹟般地活到了2歲
※男子飛機上鬧事遭酒瓶砸腦袋,被罰170萬還判20年
※腦袋一熱,我們拼出一雙大H橙色NB 997.5
※尼泊爾男子1分鐘踢自己腦袋134次,厲害了我的哥
※敗家的傻老爺們,3000買了兩盆系魚川真柏小老樁,腦袋被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