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按播放鍵收聽

頓教是立足於真心,所有見地和修法都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教下往往採取否定的態度,以此解除無明,解除迷惑。而頓教則採取肯定的手法,直接幫助我們體認佛性。從漢傳佛教的傳統來看,與頓教一脈淵源極深。其重要依據典籍,如《涅槃經》《楞伽經》《金剛經》等,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影響至今不衰。


《涅槃經》中,提出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思想。關於此,還有一段為人樂道的典故。《涅槃經》的翻譯,除已經佚失的《梵般泥洹經》(後漢支婁迦讖譯)、《大般涅槃經》(曹魏安法賢譯)、《大般泥洹經》(吳支謙譯),現存最早的是法顯所譯的六卷本《大般泥洹經》,其中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在於身中,無量煩惱悉除滅已,佛便明顯,除一闡提」之說。


當時有位義學高僧道生大師,乃羅什門下四聖之一,他仔細分析經文後,認為此經翻譯尚不完整,主張一闡提人皆可成佛。這個觀點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被群起而攻之,認為他離經叛道。道生大師在長安無法立足,來到蘇州虎丘。據傳,他曾聚石為徒,論及闡提亦有佛性時,群石頻頻點頭。這就有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美談。


此後不久,大本《涅槃經》傳入,印證了生公的觀點,大眾無不服膺。生公即於廬山開講「涅槃」,窮理盡妙。直到生公去世,仍有許多弟子紹承師說,專弘涅槃,使涅槃學從此盛行。

梁武帝時,達摩祖師東來,開宗傳禪,以四卷《楞伽》印心,並以此經授慧可:「我觀漢地,唯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此外,還有《圓覺經》、《楞嚴經》等如來藏系經典的弘揚,為禪宗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更多分享·法寶結緣


微信·jiqunfashi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群法師 的精彩文章:

佛教是悲觀主義嗎?
佛法的核心之道——解脫
迷惑是苦,覺醒是樂
這個三無不簡單
學佛也需要一個共同認可的標準

TAG:濟群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