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州雙管樂

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州雙管樂

展開大連地圖


在瓦房店南部有一座復州古城。作為遼南半島曾經的政治經濟中心,這裡的人文景觀獨具異彩,復州雙管便是這眾多民間藝術之一。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昔日紅極一時的復州雙管卻在百年以後開始了「孤獨前行」。作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遭遇有些落寞,它的前途令人擔憂——

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州雙管樂



管樂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起於何朝何代,史書和典籍尚無完整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單管和雙管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其歷史應該可以追溯得更為久遠。至於復州雙管樂產生的時間,則要近了許多。據復州雙管樂老藝人喬忠新介紹,這雙管大約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由山東傳過來的,至今約有200多年的歷史。


1621年後金軍隊佔領復州衛,當地居民死傷逃亡所剩無幾。順治十年,清政府頒布遼東招民墾荒獎勵條例,由山東的登州府和萊州府招民來遼東墾耕,大批的山東移民進入遼東,也帶來了雙管及其演奏藝術。

由於雙管音色粗獷、高亢、深沉,非常適合道觀、廟宇中念經和做法事的音樂伴奏,雙管傳入後,首先被道觀和廟宇的道士和和尚學會,成為道教和佛教音樂活動中的主要伴奏樂器。

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州雙管樂



由於雙管即能傳遞粗獷高亢的音色,又含有細膩委婉的特點,傳入伊始,就受到復州百姓的喜愛。很多民間藝人向道士、和尚學習吹奏雙管技術,並把它同嗩吶、笙、牛角、二胡、四弦等樂器合在一起演奏,達到良好的效果。


從此,雙管便在復州民間廣泛流傳開來,不但成為宗教祭祀活動的主要伴奏樂器,也成為民間婚喪嫁娶和各種喜慶活動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伴奏樂器。

喬忠新告訴我們,清末民初直到9.18事變,瓦房店地區會吹奏雙管的藝人不下百人,並湧現出大批年輕、技藝全面的藝人。其中的代表人、喬忠新的師父刁登科曾受到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的接見。

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州雙管樂



「不同的材料吹出的雙管樂音質也不同,」據喬忠新老人介紹,製作雙管的材料以紫檀木和鐵梨木為最佳。做法是先將一根紅木截成兩根,長短皆為6寸,用手鑽鑽出直眼,修理內膛後,用手鑽在外面每隻管鑽8個孔,再用圓銼和板銼把外形和孔磨平磨光,最後按上哨片,即成雙管。


喬忠新說,吹奏姿勢的是否正確,對吹奏效果的好壞和水平的提高快慢有很大影響。雙管吹奏分立式和坐式兩種。站立時身體應向正前方,二目平視,挺胸收腹,自然放鬆。坐式兩腳分開成八字形,「不能把右腿壓在左腿,這樣易失去平衡,妨礙吹奏。」

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州雙管樂



隨著時代的發展,解放後,外來的和新的藝術形式應運而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讓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失去了市場,民間藝人依靠吹雙管難以維持生計,不得不改行干別的工作。


為了能讓更多年輕人學習雙管,喬忠新收徒弟是不收學費的,可復州雙管樂的主要是唱白活和婚殤嫁娶活動的,年輕人根本不感興趣,目前跟隨喬忠新學習雙管的也只有六七個人,還不經常來上課,古老的民間藝術後繼乏人。

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州雙管樂



如今,復州雙管樂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細數這200多年,復州雙管樂由傳入、發展、高潮到逐漸沒落,彷彿它的聲音由細膩到粗獷,再到高亢,然後轉為委婉、纏綿,最後到低沉,這是一首發人深思的雙管樂,更是一首縈繞心間讓人不忍落淚的雙管樂。


-END-


版權信息


圖文內容源於網路


主播|薏心


如轉載請聯繫聽游後台


微信號:tingyou8888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游 的精彩文章:

故宮野史系列之一:除了前朝的興衰榮辱,還有月夜下的古宅深院
北獅之宗——徐水舞獅
被封殺的廬山四大奇事
雲南阿昌族舞蹈「蹬窩羅」:舞場「鬼見愁」

TAG:聽游 |

您可能感興趣

非物質文化遺產瑰寶
「七寶燒」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陵目連戲_非物質文化遺產
迓鼓_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潮文化的靈魂
華佗五禽戲_非物質文化遺產
抬花杠_非物質文化遺產
面具陽戲_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內畫壺
北泉板凳龍_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碭山酥梨膏
走進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項目工地
皮影戲——寶貴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棲霞八卦鼓舞_非物質文化遺產
藝谷匯: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大名硯之澄泥硯
傀儡戲_非物質文化遺產
法雅節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班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哪些?
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親授於你
頂碗_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