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學化學教科書中的「學而時習之」
編研一體,學術立社,此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作為具有出版資質的國家級課程教材研究單位堅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請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終獲批准(課題批號:10&ZD095),數百名編輯人員與國內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者共預其事,廓清百年教科書發展之軌跡,探尋近代以來吾國中小學課程、教材演變之規律。2015年,該課題順利結項,學術成果將陸續整理推出,以饗公眾。
孔子把學習的過程劃分為學、思、習、行四個階段,其中「習」有溫習、練習、實習的意思。我們都知道他主張「學而時習之」,把「習」看作是掌握知識的重要環節,可以「溫故而知新」。用來「習」的材料和形式多種多樣,「習題」則是通過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習者進行「習」的過程。化學教科書中的習題,是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科書里要有一些習題」,這是我們現在普遍的認識。然而靜下心來想想,這種設置是教科書出現的時候就同時出現的嗎?它在教科書出現的一百年之間有什麼特點和變化呢?
何時出現?數量如何變?
我國中學化學教科書最早在清朝末年間出現。前十年,那些對教科書的出版有一定指導意義的章程、規定等,沒有說明教師要在授課之後需給學生提供怎樣的練習。相應的,教科書中也沒有與知識內容對應的練習題。翻閱同時期的物理教科書、生物教科書,我們同樣沒有發現練習題。可見,在早期新式教科書剛剛出現的十年間,教育工作者並沒有將練習題視為教科書的必要組成部分。
這個時候,距近代化學傳入我國已有近半個世紀,而我國中學的化學課程剛剛起步,仍然處於摸索模仿時期。很長一段時間教科書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框架都源於日本、美國等較為成熟的教材。二十世紀初,美國教育界已經逐漸將心理學應用於教育領域,影響較大。化學教科書的內容組成和表現形式也開始變得多樣化,並且逐漸明確了練習題對於學生鞏固新知具有的重要意義,將習題納入教課書中,視為教科書的組成部分。
受國際教育理念變化的影響,我國也在1919年出版的《新制化學教本》一書中開始出現了習題。這個時期正處於我國教育改革,特別注重了教學原則和方法的改革。1923年頒布的《新學制課程綱要》中在高中必修科學課程的「內容及方法」部分,首次提出「或將全章要點舉出發問,使學生回答」。於是,各種版本的教科書開始逐步響應課程綱要的要求。例如,1929年出版的《新時代高級中學教科書化學》就在「編輯大意」中明確指出:「本書篇末附有計算問題集,務令學生演習,至複習問題,則有教師隨時舉問,茲不累舉」。
《新制化學教本》,中華書局1919年版
此後教材的編寫者受教育理念變革的影響,對教科書的框架結構進行不斷地調整,並逐步增加練習題數量。習題的數量在這一百年間總體上呈現增加的趨勢,三十年代教科書中的習題數量一共大約一百道,四十年代二百六十多道,六十年代三百多道,八十年代四百多道,到了2004年版的教科書中習題的數量已經增長到近六百道了。這當中,五十年代的教科書中習題的數量較為特殊且突出,達到了近一千道,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直接翻譯前蘇聯的中學化學教科書,他們的教科書的特點之一就是練習充沛,所以在習題數量上與之前的日譯和自編教科書變化較大。而之後的教科書採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專家團隊來編寫,在習題數量上又做了進一步調整,以符合我國自身的教學特點。
教科書中習題數量的增長,可以簡單地反應出「習題」在教科書中已經受到了相當的重視。不少文獻當中「習題」已經成為評價教科書的重要指標。當然,習題選編的優劣遠不能單從習題數量上得出結論。
位置安排如何變?
教科書中的習題對教學到底有什麼影響?位置的安排應該注意什麼?教師可以通過習題的完成情況,獲得教學信息的反饋,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優化教學方法;學生可以通過習題的訓練,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體驗知識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另外,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指出了遺忘的進程是不均勻的,遵循「先快後慢」的原則,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這樣看來,教科書習題的出現要及時,位置要便於對知識進行鞏固練習。
然而,教科書的編寫者並不是一開始就意識到習題位置應該如何安排才算合理。二十年代擁有習題的教科書《新時代高中教科書化學》《民國新教科書化學》等,基本是將全部習題編排為一章,安排在了全書較後面的位置。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學開始在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以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為主,一大批教育工作者開始著手組織研究並編寫出版了「以兒童身心發展為主」的教科書。之後教科書體系逐漸系統、穩定而規範。習題也已經成為教科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前,大多版本的化學教科書都是以章為單元,習題則出現在相應章或篇之後。
《新時代高級中學教科書·化學》,商務印書館1929年版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編寫理念、編寫團隊等的變化,教科書的體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對知識的劃分單位出現了「節」。「節」的劃分配合了課堂教學的課時,不同於之前「章」的劃分,它對教師教學的節奏與進程起到了指導與調節的作用,課本知識被劃分得更為細緻和均勻。原來章後的習題開始被分散在更少的知識點(即每節知識)之後,以便學生更加及時地進行檢測、複習與鞏固。之後,1996年版的教科書在正文中加入「討論」欄目,2004版教科書設置了多個不同欄目。這些欄目中多是對剛學知識點設置的思考題。因此,習題的位置更加分散且靠前,滲入在了正文當中。這樣的安排,使練習題參與到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拓寬了習題的功能。
內容形式如何變?
從教科書中習題的問題,可以看出編寫人員的意圖,他想讓學生進行什麼樣的思維活動。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輕鬆地找到答案來作答的,我們叫這類題目為「回憶型」問題;學生僅看這一節的文字敘述找不出來答案,必須結合其他章節,或者其他學科,甚至生活經驗等來推理解決並回答的題目,我們叫它們「應用型」問題。很明顯,兩種題目的比例應該適當,其中應用型的問題開放性更大,綜合更強,學生的思維活動也更能得到鍛煉。一百年間,中學化學教科書里的習題是從較多的「回憶型」問題逐步轉變為以「應用型」問題為主的習題體系。到最近2004年改版的教科書中習題則更加弱化「回憶型」問題,增加了開放性更大的「應用型」問題。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實際,調查、諮詢或進行實驗,最終解決化學問題。
從表達形式來看,習題也有很多種類。不同類型的習題對鞏固知識、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有不同的作用。這一百年里,化學教科書里習題的題目類型也隨著時間不斷豐富,開發出了新的題型,最早僅有單一的計算題,之後加入了問答題,八十年代後又加入了客觀性較強的判斷、填空、選擇題。新課程改革後,增加了思考題、討論題、實踐題、實驗推理題、家庭小實驗和閱資料題等開放題的比例。
二十世紀初教科書中製取氧氣的插圖
此外,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學科,強調科學性和探究性,「過程與方法」也是學習的重要內容。所以,在設置習題的時候也要考慮化學學科的這種特點。習題的問題逐漸重視化學特色,從單純對知識點的考察逐步開始重視學生關於「過程與方法」的能力有否提升。
中學化學教科書後的習題在這一百年間,從無到有,由少到多,逐步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對習題發展過程的審視,讓我們靜心去思考了教科書中習題的價值。我們只有將教科書中的習題設計得更加好,才能讓學生能真正體會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文/鍾曉媛 供職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編輯室)
「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學術隨筆
※韓少功:好小說要「始於情感,終於人物」
※薛慶國:用詩歌,他想超越詩歌——阿多尼斯訪談錄
※白謙慎談中國學術:太注重項目制
※諾獎得主、普利策獎得主,10位大咖約談上海書展
※《金瓶梅》,我看到的是一部美食百科全書
TAG:中華讀書報 |
※美國人學的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歷史是什麼樣的?
※美國學者批美國歷史教科書:學生學得越多就越愚蠢
※科學啟蒙必備《比爾教科學》,大孩子的科學盛宴!
※教科書中也有不科學?
※中國學生數學太厲害,英國決定用中國數學教科書!
※見證日本中學歷史教科書
※中國史學的西「體」中用——新式歷史教科書和中國近代歷史觀之改變
※丁寶書與清末蒙學中國歷史教科書
※英國將改用中國數學教科書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植物的葉》一課一練
※美國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對中國歷史的介紹(漢譯)
※中國有一位老先生:編寫了一本奇書,日本學校將它作為教科書學習
※荒誕的韓國歷史教科書:統治中國上千年,曾經殖民過全世界
※讀何新《通篇偽史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天涯網友問答
※考古發現與民族認同——以民國時期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心
※中國科學家發現大陸破裂新模式 有望寫入教科書
※世錦賽中林丹的步法,可以當做教科書來學習
※不可講?羞於講?──百年中學生物教科書中「人的生殖」
※今天要介紹一位茶學大師所著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