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魏冊封皇后必走的一道奇特程序

北魏冊封皇后必走的一道奇特程序

北魏時,宮廷內有一個奇特的風俗,即「手鑄金人」。每逢冊立皇后,候選人必須在眾目睽睽下「手鑄金人」,用以占卜吉凶,窺探天意,以「手鑄金人」的成敗決定冊立與否,成則立,不成則不立,然後再選一人走這道程序。對此,《北史》后妃傳序雲,「魏故事,將立皇后必令手鑄金人,以成者為吉,否則不得立也。」不少妃嬪,雖眾望所歸,萬事俱備,志在必得,與皇后之位僅一步之遙,但在「手鑄金人」這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只能接受無緣皇后的命運。



北魏冊封皇后必走的一道奇特程序


關於皇后冊立行「手鑄金人」一事,《魏書?皇后列傳》記載的頗為詳實,「道武皇后慕容氏,寶之季女也。中山平,入充掖庭,得幸。左丞相衛王儀等奏請立皇后,帝從群臣議,令後鑄金人,成,乃立之,告於郊廟。……道武宣穆皇后(追謚)劉氏,劉眷女也。登國初,納為夫人,生華陰公主,後生太宗。後專理內事,寵待有加,以鑄金人不成,故不得登後位。……明元昭哀皇后(追謚)姚氏,姚興女也,輿封西平長公主。太宗以後禮納之,後為夫人。後以鑄金人不成,未升尊位,然帝寵幸之,出入居處,禮秩如後焉。……」


從史料記載來看,不論接受「手鑄金人」占卜的妃嬪出身如此,是否得寵,是否生子,是否賢能,只要過不了「手鑄金人」這一關,即便再怎麼受皇帝寵愛,即便死後可追謚為皇后,但生前登不上後位。沒辦法,這是北魏故事,是拓跋氏皇族定下的死規矩,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使是皇上也無權插手和干涉。


金人,其材質並不一定是黃金,通常為黃銅,即銅鎏金像。所謂「手鑄金人」,應該是工匠們將一切鑄造工序都準備齊全的情況下,由被定為候選人的准皇后在工匠的協助下將銅液灌入模具。這個流程看起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則很容易出問題。其一,面對冊立大事,當事人容易緊張,心理素質不容易過關;其二,鑄造銅像需所有參與人員齊心協力,一人出了差錯,可能導致全盤皆輸;其三,可能會有人從中作梗,故意使絆子,做手腳。不管過程如何,最後以結果確定立與不立,所以很多妃嬪在這上面栽了跟頭。


手鑄金人,並非北魏首創。說起「手鑄金人」占卜的淵源,從現存史料中可以找到很多線索。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漢書?霍去病傳》載,「收(匈奴)休屠祭天金人」;《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國》載,「世傳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史記索隱》載,「韋昭雲:『作金人以為祭天主。』崔浩雲:『胡祭,以金人為主」,等等。

秦始皇鑄十二金人,除了收天下兵器,防止民眾造反,也與其迷信有關,《漢書?五行志》載,「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臨洮。天戒若曰,勿大為夷狄之行,將受其禍。是歲始皇初並六國,反喜以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匈奴單于鑄金人,是為了祭天;漢明帝夢金人,則與佛教有關。可見,金人是最早匈奴人用來祭天用的,匈奴人迷信天地鬼神,故把偶像當做天地鬼神的化身而予以崇拜,後來,隨著佛教的傳播和影響,金人與宗教信仰也漸漸聯繫起來,正如《魏書?釋老志》所載,漢武帝得到休屠王祭天金人後,以為大神,供於甘泉宮,「金人率長丈余,不祭祀,但燒香禮拜而已,此則佛道流通之漸也」。


那麼,北魏為什麼要通過「手鑄金人」確定皇后呢?她們所鑄的金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是自己的模樣,還是他人的模樣?


說到「手鑄金人」,必須提到一個人,即冉閔,冉魏政權的創建者。據《晉書?慕容儁載記》記載,東晉永和六年(350年),冉閔稱帝時曾「鑄金為己象,壞而不成」,前燕皇帝慕容儁則「欣於閔鑄形之不成也,必欲審之」,得知冉閔不具備當皇帝的「天命」後,才信心滿滿地發兵滅掉冉魏。從記載來看,鮮卑人慕容儁和漢人冉閔都對「手鑄金人」非常重視,兩國都有鑄像占卜的習俗。由此可知,在北魏(386年—557年)建國前,中國北方已有「手鑄金人」之事。冉閔雖是漢族人,但他自小生活在羯族人圈子裡,而羯族又屬匈奴別部,曾為匈奴人效過力,與匈奴有一定淵源。應該說,冉閔鑄像占卜的習俗是從匈奴族、匈奴別部羯族那裡學來的,源於匈奴人傳統的「祭天金人」。早在五胡亂華時,這個迷信習俗由匈奴人引入中國北方,並漸漸演變為一種通過鑄造金人用以占卜的手段,是包括匈奴、羯、鮮卑等在內的北方許多少數民族普遍流行的一種風俗。


北魏拓跋氏是鮮卑族的一支,其前身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沒有多少科學文化知識,故對宗教、祭祀等迷信非常熱衷,佔據中原後,便效仿其他曾佔據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遺留下來的以「手鑄金人」占卜吉凶、窺探天意向背的方式,漸漸將「手鑄金人」發揚光大並廣泛用於冊立皇后事宜,清代史學家趙翼也認為「此又在元魏之前,則不始於魏矣。蓋本北俗故事,至拓跋而益尚之也」(《廿二史札記》)。從冉閔「鑄金為己象」以及後來「(爾朱)榮遂鑄金為己像」(《北史》)的史料記載來看,北魏冊立皇后時,也應當是讓准皇后「鑄金為己像」,即比著自己的樣子鑄造銅像,如果連自己的銅像都鑄不好,就沒資格當皇后。


其實,正如冉閔「鑄金為己象」,在北魏,「手鑄金人」不單純是冊立皇后時才用這種方法,權臣覬覦王位者也往往鑄像以驗天意,想當皇帝也要「手鑄金人」,鑄成了,就能得到認可,鑄不成,則就此打消念頭。

北魏武泰元年(528年),大都督爾朱榮在發動「河陰事變」,溺死胡太后及幼主,並殺諸王、高官等兩千餘人後,掌握北魏大權,有問鼎皇位的念頭,可惜「榮遂鑄金為己像,數四不成」,讓他萬念俱灰,心情沮喪,以至於「精神恍惚,不自支持」,雖手握軍權,但經「卜占,言今時人事未可」(《北史》),故沒敢當皇帝。隨後,爾朱榮立一個傀儡皇帝,並讓幾個候選人「以銅鑄高祖及咸陽王禧等六王子孫像,成者當奉為主,惟庄帝獨就」(《魏書?爾朱榮傳》)。高祖,即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咸陽王禧,即拓跋宏的弟弟元禧;庄帝,即魏孝庄帝元子攸。這次「手鑄金人」比賽,元子攸獲勝,成為皇帝,後來設計將爾朱榮殺死。


北魏之後,漢人政權也有「手鑄金人」之事,如北齊。高洋是個鮮卑化了的漢人,在繼父兄執掌東魏實權後,想廢掉皇帝自立,就是通過「手鑄金人」占卜後才動手的,「齊高洋欲僭位,群臣皆意以為不可,鑄像卜之,一寫而成,遂決意僭號」(《廿二史札記》)。隋唐之後,新興起的契丹族政權也有鑄金人的例子,一雲「及帝崩,所置人戶、府庫、錢粟,穹廬中置小氈殿,帝及后妃皆鑄金像納焉。節辰、忌日、朔望皆致祭於穹廬之前」(《遼史?禮志》);又雲「覆玉人異。鑄金像全。極麗而已。俔妹之然。義昭配地。號峻齊天……」(《全遼文?聖宗仁德皇后哀冊》)。與冉魏、北魏、北齊時期「手鑄金人」相比,遼代鑄造金像已不是用來占卜吉凶、窺探天意了,而是用於紀念和祭祀。(劉秉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明朝著名美男,一年官升六級,卻因一怪癖招來殺身之禍
十五歲放牛娃,偶然當了皇帝,每天仍要叩拜一個小人物
這個皇帝以仁愛著稱,但看到臣子這份奏疏時,瞬間咆哮了
任性小皇帝逆天了!逼母,辱父,甚至往父皇陵園中潑糞
此人屢遭崇禎貶斥,英勇抗清被殺,乾隆贊他是一代完人

TAG:劉秉光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冊封皇后最多的皇帝——前趙昭武帝劉聰
總覺得宮裡少一個皇后?盤點歷史上冊封皇后最多的四位皇帝
楊玉環為何一直只是貴妃而不封皇后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宮廷秘史:咸豐帝原配妻子,十八歲去世,死後為追封皇后
她是清史上唯一被封皇后卻不系皇帝謚號的女人,一切只因一個誤會
史上好色皇帝強佔兒媳,也曾是痴情皇帝,原配死後再不封皇后
她先封太子妃,再封皇后,又當皇太后,最後卻成了公主
她是齊王李元吉寵妃,玄武門之變後唯有她存活差點被唐太宗封皇后
本是齊王李元吉寵妃,玄武門之變後存活下來,差點被李世民封皇后
她與貂蟬齊名、連生兩女不被冊封皇后、因名字霸氣成經典遊戲角色
母儀天下命帶桃花,被封皇后又做了兩代王妃人生如開掛
史上冊封皇后最多的皇帝:在位八年,冊封了11位皇后!
被漢武帝相中,產下孩子被封皇后,卻因被誣陷香消玉殞
被封皇后第二天就死了,康熙宣布不再立後,原因令人心疼
武惠妃死後按皇后體制安葬,為何生前不封皇后,千年石槨揭開謎底
她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女人,臨死都不得見她一面,被兒子追封皇后!
衛青親姐美艷無雙被封皇后,因何突然失寵被武帝滅門!
她曾是李元吉寵妃,玄武門之變後唯有她存活差點被李世民封皇后
母以子貴,死後追封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