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道之士,應當承擔起複興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

修道之士,應當承擔起複興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

修道之士,應當承擔起複興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



學過世界歷史的人都知道,在古代,被當今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有四個:印度,埃及,巴比倫和中國。經過幾千年歷史的大浪淘沙,其他幾個古國文明要麼衰落了,要麼消亡了,唯獨中國文明長盛不衰!

從有文字記載的軒轅黃帝時代開始,中國已經擁有將近5000年文明歷史,其間朝代更迭,家國幾度喪於外邦,但是中華民族的文明並沒有割裂,文化沒有斷層,民族之靈魂永存,原因何在?在於中華民族有深厚的根底。那就是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民族文化的積澱。


上世紀中葉,我國著名愛國主義文學家魯迅先生有過這樣一句論斷:「中華民族的根底全在道教!」他所講的這個根底不是指國家物質基礎,而是指民族文化底蘊。


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形成了思想文化的大爆炸時代,儒、道、墨、法諸子百家學說粉墨登場。經過實踐的檢驗,歷史最終選擇了儒道兩家思想進行傳承,也正是這兩家思想相互融合後形成了影響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根基,教育和熏陶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祖先。正是這些思想文化的熏陶,形成影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的道德觀和倫理觀,培植養成了上善若水的民族性格。


當然,影響中華文明形成的還有佛教和佛家思想,但從中國與包括其發源地印度在內的外國佛教相比較看,中國佛教文化受儒道兩家影響頗深,可以說,雖然佛教是外來宗教,但由於傳入中國的年代較早,中國佛教文化主要還是在以儒道文化為主流的中土文化土壤上成長起來的,通過吸收、融合,其骨髓里早已經更換成中土文明,只是在外形上保留著古印度佛教的皮毛。

應當解釋一下的是「中華民族」這個專有名詞,形成的時間不太長,我們國家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在人口組成上以漢族為主。在抗戰以前,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戰爭,按歷史學的說法是內鬥。多數時期中原地區政權(朝廷)是以漢族為主的,由於在中原地區生活的其他少數民族,有著對漢文化的認同,民族特性也受到漢文化的感染。對於出賣民族利益的人我們才稱之為漢奸。日寇的大舉入侵,促使我們56個團結民族一致,形成了,團結一致的中華民族。在之後近百年的時間內,我國一直堅持平等的民族宗教政策,可以說,中華民族,是一個以漢族為主要人口組成,以漢文化為文化基石的組合民族。這個組合民族深受儒釋道三家文化和思想的影響,有著共同的道德觀、善觀惡、是非觀、羞恥觀,同樣擁有上善若水的民族性格。


個人生命的接力,依託血緣,以遺傳基因為載體進行傳承,父母各自將自己的一半基因遺傳給子女。民族生命的接力,是依託民族文化來傳承的。原始社會初期,各部落是沒有物質積累的,有的只是在與自然抗爭,求得生存的經驗積累,在不斷的勞動過程中形成的對宇宙和大自然的膚淺認識,在沒有形成文字時,靠口口相傳,靠身教意會。這些就是上一代留給後代的寶貴財富。


一個國家的滅亡或者是因為外族入侵、或因為內部起義等武力導致的,但這只是政治集團的更替,未必能引起民族的滅亡。民族的消亡也不是說整個民族人口的集體死亡。而是整個民族喪失了自己的靈魂,本民族的民族精神解體、文化斷層。作為國家形式的巴比倫、古埃及等不存在了,但承載他們的那塊土地還在,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子孫後代都絕滅了,我們之所以說,他們民族滅亡,是其文明消失了,他們在外族佔領後喪失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修道之士,應當承擔起複興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


佛教有一個基本問題:「我未生時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道教也有類似的問題:「誰是本我,誰是次我」。整個人類都在思考——我是誰?


據說,幾年前,我國一位主要國家領導人在出訪時,被一位外國記者堵住,問「你是什麼?你是什麼人?你是中國人,拿什麼證明你是中國人?是你的國籍、血統、衣著、皮膚?」這位領導一時沒反應過來,似乎答非所問。未等到我們的領導人回答完,記者開始了他的演講。他給我們這位領導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義和拳運動時期,我的祖父,正好在北京傳教。面對一大群群情激奮的反對洋教、焚燒教堂、驅趕牧師的民族精神捍衛者,最後躲進了當時的道教白雲觀,慌亂中幸得一位平時最不起眼的老道長拿出自己的服裝披在我祖父身上,挽救了性命。


在之後的日子裡,老道長的言行深深的影響和教育了我祖父,我祖父也因此明白了:一個民族的民族文化是整個民族的靈魂,是其賴以產生信仰的根基,也是這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源泉,是整個民族在幾千年與自然相適應,求生存過程中形成的,是其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長期影響形成的。


不要試圖毀滅他民族的文化根基,尊重他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學習他民族文明之所長,和平共處,才是人類共榮共存的宇宙法則!我祖父因此離開中國,放棄了在中國的傳教之路,也學會了尊重和理解他民族。回國後,他老人家一直教育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明,熱愛和平,要多學習多了解中華歷史和文化。


所以,今天能證明您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龍的傳人的,不是您的國籍、不是您的職務、不是您的血統、更不是您的衣著。是您從小受到的民族文化的熏陶,是您接受和認同的民族精神和信仰。」聽完記者的講話,我們的這位領導人深受感觸,回國後接連召開了幾次座談會(統一戰線的,文化戰線的、宗教領域的都有)專門討論怎樣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

對於那位老道長開示外國傳教士的觀點,我有深刻認同,一個民族的精神和信仰是基於這個民族的文化而產生的,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在這個民族長期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下產生的,中原人主要以農耕為主要生存方式,農耕最需要穩定的環境,因而中原文化最容易形成謙恭,忍讓,愛好和平和以德報怨的儒釋道思想文化。


以前,許多少數民族以游牧為主,耳濡目染的是動物間的弱肉強食、或多或少養成了略奪習性。而現在生存環境改變了,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觀念也與中原民族認同了。


幾年前我國領導人訪日,從出訪前的各大媒體的 「中日建交之後的破冰之旅」 等輿論宣傳看,是對改善中日關係抱有很大希望的。


但從該領導人回國後,全國各大電視台連續幾個月播出的抗日大片證實了魯迅筆下「中華民族的「阿Q精神」的存在,也不難讓人猜想到此次訪日的結果。中日之間的積怨,有了近千年的歷史,自明朝中期開始,我國東南沿海就一直苦於倭寇為患,抗日戰爭期間,更是血流成河,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未有一次武力加諸於日本。中日之間的結怨,豈是幾句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能化解的!

崇尚以德報怨的中華民族愛好和平,主動向日本示好,本無可厚非。但已經崛起的中國,沒有必要向誰乞求和平。中日之間的矛盾,最根本的是民族文化的差異引起的民族精神差異,民族觀念的不同。軍國主義的死灰殘餘是影響日本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毒瘤。日本幾任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極大的傷害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人民的感情。


在我們腦海最深處,不勞而獲,搶奪他人都是十分可恥的。但是,在日本的軍國主義看來,只要是為了本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搶奪並不是可恥的。在他們大和民族看來,靖國神社裡面供奉的強盜們,都是為他們民族生存和發展做出過貢獻的。這一羞恥觀念的差異,是日本獨特的歷史環境和生存方式形成的。在古代,由於日本孤懸海中,有限的土地和資源根本滿足不了本國人民的生產和發展需求,而世界貿易秩序還沒有形成,因此,不得不結伴在周邊國家打劫,漸漸地,大和民族的部分人也開始認同這種強盜行徑,日本也因此成為武士道精神的土壤,軍國主義形成也是必然的。


武士道精神自然成為了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支柱,在我們看來,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是在為軍國主義招魂,在他們看來,是在祭奠他們的民族英雄。這就是民族文化的差異,導致的民族精神的差異。由於千百年來,依靠武力掠奪東南亞沿海所獲得的巨大利益,日本就像一支偷腥了嘴的野貓,要想他在短時期放棄對周邊國家的惦記是不可能的。因此,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一直把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中國當成他夢寐以求的燒餅。中國成為了他當然的假想敵。


民族文化因生存方式而形成,也會因生存方式的改變而改變,由於當今世界貿易秩序日益完善,日本因資源問題引起的生存危機,完全可以通過運用他們的智慧和雙手,通過加工和貿易來解決。我們更願意看到大和民族,忘記不勞而獲的「甜頭」,在世界人民愛好和平的感召下,能與全世界人民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引起民族文化消亡的大敵,未必是外民族武力的入侵,而是外來垃圾文化的入侵,外來信仰的洗腦。我國宋王朝的滅亡,就是很好的例證。蒙古鐵蹄,踏遍了中原每一寸土地,作為國家形式的南宋漢人政權瓦解了,但並沒有引起漢文化的消亡。相反的,處於統治者身份的蒙古貴族在博大精深的漢文化面前,成了乖乖的學生,在政治體制上照搬中原王朝的格式,重開科舉,設置官吏。在思想文化上推行了儒家的忠孝仁義,在信仰上依賴道教和佛教,以致在近百年之後被趕出中原時,反而被漢文化徹底洗了腦,「長生天」成了蒙古人的口頭禪。


記得電視劇 《康熙王朝》中有句台詞,康熙的數學老師,那位外國傳教士剛想對他宣講西方教義時,康熙用極為嚴厲的口氣回敬了他,對他說:「朕請你來是要你教授西方先進科學的,不是教你為朕洗腦的」充分表現出了康熙這位歷史明君的聰明睿智。


和蒙古亡宋有著本質的區別,近代日本的入侵可不僅僅是武力入侵,他們推行的所謂大東亞共榮非常重視文化的移植,一方面大量掠奪我國的文物和文化資源,另一方面,在日佔區強制推行日語和大和民族文化、鼓吹其武士道精神,他們是要從根本上亡我民族。


現階段我國實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外來宗教在內的五大宗教形成了和平共處的格局,怎樣排斥外來宗教是不可的。要想保護和弘揚我們本民族的文化,只能通過不但強化道教自身,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的純潔性的前提下,有選擇的吸收外來文化和外來信仰的長處。


道教奉老子為祖,以《道德經》為教典,是道家學派的嫡傳,在傳承過程中,兼收並蓄,融百家之長,其中包括了儒家倡導的忠、孝、仁、義、理、智、信等精髓理念,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許多高道,或做人天教主(張道陵、王重陽等)、或為帝王師(邱祖、李泌等),直接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或為良醫(石杏林、孫思邈、催真人等)懸壺濟世、或為賢臣(劉伯溫等)治理天下、或為當今物理化學之鼻祖(抱朴子),開創了世界文明的先河;或鑽研術數八卦,以二進位計數,形成了賴以發明計算機的理論基礎。歷史上道教成為了傳承中華文明的中流砥柱,所以才有魯迅先生精闢的論斷。


因此,當代道士,作為儒道學派的嫡系傳人,在弘揚民族文化,倡導民族精神上,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修道之士,應當承擔起複興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疆道教中心 的精彩文章:

時運不濟多因布施不夠
關於道教的請神開光
道教對盛唐詩歌起到了怎樣的影響?
神聖的道家精神生活
《道德經》中的智慧

TAG:新疆道教中心 |

您可能感興趣

文化復興民族崛起,當代愛國傳道士
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精髓,文化傳承任重而道遠,你豈能不知?
是誰創立的?三皇之首,中華民族古老的傳承信仰
民族英雄瞿式耜為復興明朝做了怎樣的事情?
他是民族之驕傲,是英雄之典範
民族英雄楊靖宇是如何犧牲的?
如何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真正實行民族復興?
抗戰英雄,國民黨共產黨都尊敬的烈士,民族楷模
陳寅恪說,華夏民族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對此趙光義最有發言權
袁崇煥是清朝偽造的民族英雄嗎?
語文老教師傾心整理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民族文化的基石不能丟!
戲子當道,英雄落淚,沒有信仰的民族之悲哀!
帶你認識真正的宋朝!民族歷史上的功臣!中國的驕傲!
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孝文帝改革的歷史背景:北魏試圖緩和民族矛盾
傳喜法師: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是文化的復興、道德次序的復興
劉邦:大漢民族的始作俑者
民族英雄文天祥大義凜然的愛國情懷
民族文化的另一種傳承方式,民族風的春裝帶你感受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