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鄉隆盛:明治政府的功臣如何成了叛臣

西鄉隆盛:明治政府的功臣如何成了叛臣

西鄉隆盛:歷史上真實的「最後的武士」


東京的上野公園有尊雕像,是一位踩著木屐的胖大叔,牽著一隻獵犬。大叔就像是某個清早出門遛狗的鄰居,模樣普通得很。他叫西鄉隆盛,曾是明治政府的陸軍大將、近衛軍都督。西鄉很愛狗,1873年下野後,他回到老家薩摩(今鹿兒島縣),常常帶著小獵犬外出打獵。當地許多武士子弟,血氣方剛,游手無業,可能引發動亂,於是西鄉創立私學校,把他們編入學籍,以期約束。可是延長學習時間還是不能解決武士子弟的就業難題。因為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是待業者太多。


江戶時代實行兵農分離,只有武士能從軍,作為回報,武士有權獲得一小塊土地上的收成,賴以謀生。明治維新推行徵兵制,服役大門向龐大的庶民階層敞開。自此從軍路上人滿為患,武士子弟空有一身本領,卻沒了昔日的用武之地。1876年新政府又出台了兩項法令,一是廢刀令,一是金祿公債證書條例。帶刀本是武士的的特權,廢刀令意在廢除武士特權,消除其與平民的身份差別;第二項法令是政府用公債購買武士的知行地,看似兩平交易,實際上因為公債貶值得厲害,武士失去了糊口的土地。生活上走投無路,榮耀也被剝奪,武士們被激怒了。

1877年1月20日,西鄉隆盛在一個叫小根占的地方狩獵時,得知了私學校的學生襲擊火藥庫的消息——他原是想用學校約束武士子弟,沒想到,學校卻成了暴動的火源。也有說法稱,是東京方面派刺客暗殺他,西鄉心灰意冷,憤而起兵。又說,西鄉聽到暴動的消息後長嘆一聲,頗有些英雄的無奈與落寞。在湯姆?克魯斯和渡邊謙主演的電影《最後的武士》中,就把西鄉隆盛塑造成沒落武士階級的同情者和舊時代的遺民。為此電影特地設計了一幕:西鄉隆盛率領騎馬武士沖向機關槍。其實西鄉隆盛是維新志士,與老鄉大久保利通和長州藩(今廣島縣)出身的木戶孝允合稱「維新三傑」。薩摩藩也是最早引進西方武器、軍制的地方。戊辰戰爭中,西鄉隆盛就已經率領近代化的薩摩軍四處奮戰。另外,為武士們憤恨的徵兵制,也是西鄉聯合長州藩的山縣有朋推行的。所以,電影中的西鄉隆盛與歷史真實的人物極不相符。


9月6日,離起兵已過了八個月,西鄉隆盛被圍困在鹿兒島的城山。23日,他收到老同事山縣有朋的信,山縣時任政府軍的參軍,是實際上的總指揮,信中山縣有朋勸西鄉自殺,以儘早結束這場有害國家的內戰。西鄉沒有回信。次日凌晨,他與身邊的四十餘名武士向政府軍發起攻擊。西鄉腿部和腹部中彈,「可以了,到此為止吧」,西鄉喊道,隨後正襟跪座,朝天皇所在的東京方向拜禮,身邊副將斬下其首。上午9時戰鬥結束,天降大雨。


明治政府的功臣如何成了叛臣


這場內戰現在叫「西南戰爭」,當時稱作「西討」。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遠在東北的仙台樹起一座紀念碑,題作「西討戰死之碑」。碑文寫道:

明治十季十一月十四日,天子親臨於東京招魂社,祭西討戰歿將士。宮城縣舊仙台藩人列名壇上者一百四十二矣。初,明治元年大政復古,仙台藩以僻在東陬,不明悉事情,誤抗王師。天恩廣大,宥罪自新,闔藩慚悔,感激思報效久矣。十年二月鹿兒島逆徒大舉東上,圍熊本鎮台,勢頗猖獗。事聞,天子赫怒,遣諸軍討之,且募兵於諸縣,我舊藩人踴躍競起,屬於陸軍、警視諸隊。鏖戰於肥後,奮伐於薩摩,轉斗於大隅、日向、豐後,至九月勘定。其間二十有餘旬,大小百餘戰,經寒涉屬,馳騁險阻,炮雷彈雨,不少沮撓,前者已斃,後者益奮。嗚呼!其凶魁殄滅,□□發揚,雖以天子威靈、諸將士智勇,抑我舊藩人亦與有力焉。而戰死者之烈尤昭昭矣。於是乎,舊垢洗盪,俯仰無愧,可謂快事也哉。


西討戰死之碑

西鄉隆盛:明治政府的功臣如何成了叛臣



宮城縣在「廢藩置縣」前是仙台藩。西鄉隆盛叛亂後,仙檯子弟踴躍參加政府軍,在戰場上也是奮勇殺敵,犧牲一百四十二人。戰後鄉人打算立碑紀念戰死者,這一行動得到中央政府支持,陸軍大將兼元老院議長熾仁親王親自撰寫碑額。熾仁親王出身「有栖川宮」,是天皇宗室。這支家系始於1625年,至熾仁親王已經傳了九代。看過堺雅人和宮崎葵主演的大河劇《篤姬》的讀者大概會記得,熾仁親王原本與明治天皇的姑姑和宮訂有婚約,但為了緩解江戶末年朝廷與幕府的緊張關係,和宮最終嫁給了幕府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有人說是因為奪妻之恨,所以熾仁親王在倒幕運動中甚為活躍。西南戰爭時,他又擔任征討大都督。戰爭勝利後由這位前任長官為仙台人題寫碑額、褒獎忠誠,再合適不過了。但是這次題額行動的意義還不止如此。

碑文中說「明治元年大政復古」,仙台藩「誤抗王師」,指的是戊辰戰爭。1868年,即明治元年,熾仁親王任東征大總督,西鄉隆盛任下參謀(參謀一職由公卿出任,實際指揮者是下參謀),親率薩摩藩弟子,與幕府軍作戰。江戶幕府與明治政府對立,仙台藩和薩摩藩也分別站在幕府和明治政府陣營,各居領袖地位。仙台人成了抗拒王師的逆徒,薩摩人倒是戡亂之王師。


1868年5月,以仙台藩為首的陸奧和出羽地區各藩結成奧羽列藩同盟,仙台藩主伊達慶邦出任總督。隨後同盟發布文告,稱要清君(明治天皇)側,剷除薩摩和長州藩。早在當年2月,明治政府就成立了東征大總督府,熾仁親王出任總督,其下西鄉隆盛統率薩摩軍作戰。薩摩與仙台之間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白河城。該城附近有一座關口,名叫白河關,是由關東進入東北的交通要道。此役西鄉隆盛沒有親赴戰場,指揮薩摩軍的是一位名叫伊地知正治的藩士,戰鬥中兩軍陣亡達1000餘人,而整個戊辰戰爭期間,仙台藩戰死1000人,此役竟去其半,可見戰鬥之慘烈,最後以仙台藩的失敗告終。9月仙台藩投降。作為頑抗王師的懲罰,仙台藩的領地由62萬石削減至28萬石,鄉居武士被勒令務農,城居家臣被削去士籍,生活頓時無著落,於是藩主自己掏腰包,向新政府申請去開發北海道,以此救濟忠心耿耿的家臣們。


薩摩一方則在戰後掌握政府和軍隊的半壁江山。後世稱明治時期的政治為「藩閥政治」,因為政權主要被長州和薩摩藩士壟斷,西鄉隆盛是其中佼佼者。軍隊也有「長州陸軍、薩摩海軍」的說法,意思是陸、海軍分別被這兩藩把持。此消彼長,仙台人一定是憤懣不平,可是除了逆來順受又有什麼法子呢?誰讓自己頂著抗拒王師的「反革命」帽子呢?


十年過去了。1877年2月的一天,仙台人突然聽到一個消息,明治政府的大功臣,西鄉隆盛竟然領著薩摩人造反了!而政府正在仙台徵兵平叛。機會來了。為洗刷污名,並向那些兇狠的薩摩人復仇,仙台人像碑文寫的那樣,「舊藩人踴躍競起,屬於陸軍、警視諸隊」,「經寒涉屬,馳騁險阻,炮雷彈雨,不少沮撓,前者已斃,後者益奮」。十年前仙台「誤抗王師」,那場戰爭(戊辰戰爭)又稱「東北戰爭」,十年後薩摩人造反,這場戰爭即「西南戰爭」,兩次戰爭都在9月的秋雨中慘兮兮地結束。


這一次仙台人贏了。為他們書寫紀念碑的還是那位十年前勘定仙台叛亂的熾仁親王。「相逢一笑泯恩仇」,一方碑石標誌了仙台與中央政府的和解。像每一個立功的子孫那樣,仙台人也想著榮及父祖。在友好親切的氣氛中,仙台人覺得可以順勢悼念下自己的父祖了。這年10月,仙台人在舊藩主伊達家的祖廟瑞鳳寺里又樹了一塊碑。董其事者是「版籍奉還」前的最後一位藩主、當時任藩知事的伊達宗基。他也是1868年對抗王師的老藩主伊達慶邦的第四子。宗基在碑文中寫道:

戊辰之亂,仙台士民為本藩致命四方者無慮一千人矣。今建一碑於祖廟之側以吊其魂。冥冥之中庶乎其有所慰焉。

西鄉隆盛:明治政府的功臣如何成了叛臣



前仙台藩主伊達宗基所建弔魂碑

開頭那句「戊辰之亂」的稱呼十分惹人注目。眾所周知,明治政府取得戊辰戰爭的勝利,此役奠定了新政府成立的基礎,而且此役以王師討不庭,稱之為「戊辰之討」亦無不妥,但仙台人極為大膽地直呼為「亂」。但聯繫立碑時的時局和氣氛,稱之為「戊辰之亂」也在情理之中。戊辰戰敗,仙台人遭到嚴厲的懲戒,心中自有一股不平之氣,可因為是戰敗者,在政治壓力下,鬱積十年,不敢吐露。而今乘平叛立功之青雲,仙台與中央政府又處在友好的氣氛下,仙台人直率地吐露心聲。明治政府一方因為受惠於人,且考慮到大亂後全國應該和氣一團,也索性不與之較了。不過,戰敗的薩摩人卻沒有得到寬恕。西鄉隆盛戰敗後,投降的薩摩軍以叛國罪被分別投入全國各地的監獄。關押在仙台的有305人,其中有西鄉隆盛的叔叔椎原國干。這些囚犯被安排從事墾荒、築港等繁重勞動,有十三人瘐死獄中,埋葬在鹿兒島縣人墓地,如今只剩下七座墓碑。查看墓碑上所刻卒年,除椎原國乾等一二人外,其餘都死於三十歲之前。惡劣的監獄環境、繁重的勞動加上內心的鬱結,這些人過早地離世了。看似一團和氣下,其實既有戰勝者無所顧忌地吐露心聲,也有失敗者埋骨荒草,無語向黃昏。

西鄉隆盛:明治政府的功臣如何成了叛臣



鹿兒島縣人墓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海峽兩岸共寫史書何以可能:從分歧走向共識
亞太最大少兒文化展下周揭幕,《哈利·波特8》中文版將首發
中國海洋核安全「守護者」:正開展全球海洋輻射監測網路建設
北川降生不足1公斤雙胞胎,巨額醫療費讓父母面臨痛苦選擇
二胎媽媽在午夜列車上產子,車上唯一的醫護人員是實習生……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兇狠的蒙古人為何甘心臣服於滿清政府?
袁世凱如何成為北洋政府的領袖:行賄滿族高層,鎮壓革命黨人
暴虐前的陽光柏林,希特朗的納粹政府
宋景詩起義意義: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腐敗統治
海賊王:這個七武海成為世界政府的兵器,是革命家龍授意的?
雲南貢山縣獨龍江鄉政府:「全鄉禁酒令」還在徵求意見階段
北洋新軍,是清政府的,還是袁世凱的?
法國政府為什麼授予馬雲「榮譽軍團勳章」?
明政府如何收復安南?
海賊王,在世界政府眼裡,山治和索隆為何威脅性很高?
泰國政府跟最大佛寺動真格了:強拆寺廟違規建築!
敘利亞政府軍成功解圍代爾祖爾市 敘總統表示祝賀
反政府武裝伊斯蘭黨領導人「回家」:阿富汗能否再現和平曙光?
滿清政府腸子都悔青:辛苦建立的晚清新軍,卻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縣政府房子如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軍閥劉文輝如此重視教育!
明朝政府遼東三餉對國家的影響是什麼?
國家級的貧困縣,建豪華清真寺,地方政府的領導難辭其咎!
為植樹砍森林:當印度政府的「還林」政策成為一場鬧劇
草根的逆袭:黄巢的叛将成功转型为政府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