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攝影 撰文:滕利明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是孕育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厚厚的黃土之下,成長在老哈河畔的集歌舞、說唱、儺戲於一體的民間藝術。澀啞的長調、神秘的舞姿穿越二百年歲月的時空,成為這片沖積平原上空不散的靈魂。


「呼圖格沁」也稱「好德歌沁」,蒙古語為「丑角」之意,因其帶有喜劇色彩的滑稽表演得名。隨著時代的發展,呼圖格沁已經由單一的求子文化向祈福文化轉變,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呼圖格沁」產生於清代嘉慶年間,世代口口相傳,連綿不斷,距今已有200年歷史,是一種集歌、舞、戲劇等多種元素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為敖漢旗所獨有,被專家稱為「蒙古族戲劇的起源」。


「呼圖格沁」在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六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薩力巴鄉一帶蒙漢雜居的村子裡演出。演員共6人,分別為阿日查干(白頭翁)、朋斯克(黑老頭、白頭翁義子)、曹門代(白頭翁妻子)、花日(白頭翁女兒)及孫悟空、豬八戒等組成,由男性扮演,穿特製服裝,戴特製面具,樂隊及伴唱者有10人左右。演員們表演時先跳吉祥的舞蹈、唱多年自編的地方歌曲,以滑稽幽默的語言、生動活潑的表演吸引觀眾。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相傳敖漢部落東遷到老哈河畔後一直風調雨順,後來發生了天災和瘟疫。有位叫嘎拉恩德的牧民到西天拜佛求方,彌勒佛告訴他,在阿爾泰山有位白頭翁能夠為你們免除災難。於是,嘎拉恩德前往阿爾泰山請來了白頭翁,從此,烏蘭召草原吉祥之光再次降臨。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這個文化帶是由大凌河、老哈河、西拉木倫河滋養孕育的,老哈河七拐八折奔流過敖漢旗這片厚厚的黃土地。八千年前興隆窪先人的黍米在這裡瘋長,五千年前紅山女神的玉佩在這裡發出耀眼的光芒,大遼已經遠去,但殘破的白塔依然守望著滄桑厚土。呼圖格沁就像沙地的檸條頑強地在這片土地上傳唱、遊走了二百年。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重要的環節是面具的製作,流程包括取土、塑泥模、糊面具、上彩、晾曬、打孔。每個環節都會說唱敬奉神靈的歌曲,有非常莊重的儀式,這些儀式即具有薩滿崇拜的影子又有喇嘛教「查瑪」的元素,充滿了神秘與古樸。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傳承人金生無比珍愛地手捧剛剛塑好的阿日查干(白頭翁)的泥模,一臉神秘的表情。白頭翁是呼圖格沁表演中的主要人物。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在泥模上糊層層白紙,待半干後取下進行晾曬,晾曬在老哈河畔的高台上,台下就是一望無垠的老哈河沖積平原。最後進行上色妝扮。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面具做好後會帶到廟裡請喇嘛念經加持,讓神靈的魂魄附在面具上。這也說明了蒙古草原由最早的薩滿圖騰崇拜到喇嘛教的過渡與融合。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從神殿走出後,這些面具有了神的力量,戴上與取下時候就會有莊重的儀式。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的表演舞台是敖漢旗薩力巴鄉附近的農村。場院、地頭、農家院都留下他們神秘的身影。有的時候驢馬羊都成了最好的觀眾。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每年正月都會去農戶家裡驅邪送福,大量的是農區的蒙古族家庭,也有少量的漢族家庭,表演形式有一些漢族秧歌的元素,所以有人稱為蒙古秧歌。其實它與秧歌有許多不同,比如進入農戶家中,農戶會焚香、擺蒙古果碟,儀式非常莊重。這是在街道上唱四個杭蓋的讚歌,歌詞大意是祝福村莊的四周都是美麗富饒的草原,草原上是遍野的牛羊。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表演中加入了孫悟空與豬八戒這兩個漢族角色,在去百姓家裡表演時,主人會用糖果引誘悟空去馬槽添草保佑牛、羊、馬不得瘟疫,這與孫悟空曾經是「弼馬溫」有關。主人會用大棗引誘八戒去豬槽子添食,祝福肥豬滿圈。游牧民族是不養豬的,豬是農耕民族的圖騰。這種現象更加佐證了呼圖格沁是農區蒙漢文化融合的產物。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加入了漢族秧歌的表演元素,雖然音樂伴奏簡單,但悟空與八戒的滑稽表演會吸引許多觀眾的注意。這是悟空表示不太情願去牛圈,動作表情非常滑稽有趣。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在敖漢旗薩力巴蒙古族自治鄉還是很注重牧業的發展,但200年來農業還是逐漸取代了牧業的領軍地位。呼圖格沁生存的還是蒙漢雜居的土壤,這個地方的蒙古族是農耕的牧民。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進入庭院後會進行室外驅邪祝福活動,這時主人在一旁肅立焚香鳴放炮竹。表演人員會跳起驅鬼的舞蹈,這種舞蹈動作近似喇嘛教的「查瑪」。有研究表明呼圖格沁產生初期,表演人員由許多廟裡出來的小喇嘛組成的,這些人會熟練地掌握「查瑪」舞蹈動作。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離別時演唱青鳥歌,原來離別也可以有那麼悲壯的儀式感。不經意間就會流露出海利王府宮廷娛樂的影子。 呼圖格沁的流傳與當地海利王府蒙古貴族的改良推廣有關,曾經一度成為蒙古宮廷新年娛樂的主要方式。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表演道具非常簡單,有時生活中的小物件也會為表演添彩。特別是悟空與八戒這兩個喜劇人物。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表演者會被主人用三柱聖香迎進屋裡熱情款待,八戒、悟空是不能進屋的,負責在門外警衛。白頭翁會領著黑頭翁、曹門岱、花日一起唱著祝福的歌,進行驅邪活動。一般會唱起豐收的讚歌,其他人隨著節奏進行和旋,沙啞的嗓門用蒙語描繪滿山的金黃,永遠拉不完的糧食等農家美景。 這一點說明此地誕生呼圖格沁的時候已經由游牧進入農耕時期。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當有的主人提出求子的願望時,白頭翁會唱著頌詞拔下一根鬍鬚系在銅錢上送給女主人,讓女主人揣在懷裡,表示第二年就能如願以償。此時,嘶啞神秘的歌聲久久不散。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臨行辭別,當演員唱起《青鳥歌》的時候,主人知道為他們祈福的客人要走了,就會極力挽留,提出至少讓白頭翁的妻子曹門岱留下來。這時候白頭翁與黑頭翁就會唱起《求情歌》,答謝主人的深情,請求主人不要挽留,他還要去去其他人家送福。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演出歸來,呼圖格沁出行的工具由最早的牛車換成了農用三輪,但二百多年的民風沒變,依然是那麼淳樸善良,這也成為敖漢旗一張靚麗的名片。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每天表演完畢,他們會把面具放到室內擺好,然後奉上祭品,大家輪流敬香,此為供神。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一千多年前,敖漢旗是大遼的文化和政治中心,這裡留下了三千多處古文化遺址,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九處之多,這個數量比有的省還多。特別是位於古寧昌路中心地帶的遼白塔深受人們的敬仰,是人們心中的守護神。每當正月十六的夜晚來臨,呼圖格沁的藝人們就會來到這裡進行祭佛塔、燒面具、送神活動。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在燒面具時會焚香唱頌詞,感謝神靈的庇護,願神靈一路平安回到阿爾泰山。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熊熊燃燒的火焰預示著來年的紅紅火火。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表演老藝人金生今年已經七十二歲,蒙古族農民。是一個農村文化堅守者,會製作、演奏四線胡。會唱近二十首蒙語呼圖格沁歌曲。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藝人表演的是高高在上的神靈,脫掉面具以後他們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農民。像扮演白頭翁的李福山已經六十四歲,平時是放了一百多隻羊的羊倌。他的兒子李海波是一名鏟車司機。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二零零八年金生、李福山獲得了自治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在敖漢旗文化局的支持下,烏蘭召村成立了呼圖格沁傳習所,金生、李福山收了一批新徒弟,讓這個古老的文化遺產有了傳下去的希望。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呼圖格沁傳承人:自左到右是金生、李福山、李福山的兒子李海波



蒙古戲劇的活化石「呼圖格沁」



這裡是海利王府舊址,昔日高聳威嚴的建築群雖然已經在文革中毀掉,但那段輝煌卻永遠留在了烏蘭召人們遠去的記憶里。冬去春來,李福山、金生又一次來到這片浸滿童年記憶的土地上撿拾殘磚斷瓦,準備雁鳴聲中的開犁。王府的殘牆依舊頑強地挺直腰桿,面對乍暖還寒的春風,訴說著人生的無常榮辱的更替。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滕利明 的精彩文章:

TAG:滕利明 |
您可能感興趣

意甲活化石,狼圖騰——托蒂
山西古代戲台,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的「活化石」
「明清建築的活化石」——丙安古鎮
茶歌,茶史的活化石
鱟,古老的生物活化石,堪稱海洋的遠古遺民
植物活化石——蘇鐵
植物界的「活化石」
研究動物進化重要的活化石:白氏鰓口文昌魚
與恐龍同行的遠古植物,如今是「國寶級活化石」!
褚時健與崖柏——商界傳奇活化石 vs 植物傳奇活化石
活化石之稱:文昌魚
紐西蘭國寶級美食,鮑魚界的活化石
海洋中的活化石——鱟
黑木耳竟然是食物中的「活化石」
崖柏:珍木收藏中的活化石
揭秘來自遠古的「活化石」藍色血液的神奇物種:鱟
致敬中國體育媒體的「活化石」:洪奶奶!
自然界中堪稱活化石的動物——紫蛙
針尖上的活化石,水族馬尾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