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阿姜查禪師:我們真正的家

阿姜查禪師:我們真正的家

阿姜查,泰國東北著名的法師.生於西元1918年,1992年元月圓寂.少年時即剃髮,年二十始受戒成為比丘。年輕時,他研究過基礎的佛法、戒律以及經典。稍後,他在森林苦行的傳統下,接受一些當地禪定大師的指導,修習禪定。他依苦行僧的傳統方式生活達數年之久,他睡在樹林、山洞、墓地,並曾和本世紀最著名、最偉大的禪師阿姜 滿度過一段很短,但具有開悟性的時光。行腳多年之後,有人請他到家鄉附近的一座濃密森林定居。這座森林當時沒有人居住,並且以眼鏡蛇、老虎、鬼魅聞名,因此,如他所說,是苦行僧理想的修行場所。


後來因為愈來愈多的僧俗四眾來和他一起共住,接受他得指導,因而以阿姜 查為中心,形成了巴篷寺。現在他得別院已遍及泰國的山林,以及英國、紐西蘭、澳洲、瑞士等地,由其弟子教授佛法。他的教導方式簡明,含意卻深遠.他善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實意,令弟子們開解,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的西方人從他受教.


阿姜查在世時,他經常會告訴弟子們:」……長久以來,你們是那麼的平靜安詳,而這就是最好的方法.我走了之後,單純地遵照我的教導去修行,就好像我仍然在你們的面前一樣!」

阿姜查禪師:我們真正的家



阿姜查禪師


阿姜查禪師:我們真正的家

釋果燈:阿姜查《我們真正的歸宿》讀書會


阿姜查禪師:我們真正的歸宿


針對一位臨終的老人、她的家人與看護者們的一段開示


現在請下定決心,恭敬地聞法。當我在說話時,注意我的話,就如佛陀本人正坐在你面前一樣。閉上眼睛,讓自己保持舒適,安定你的心,讓它專註一點。謙虛地允許智慧、實相與清凈三寶安住於你的心中,以此向圓滿的覺者致敬。


即是佛陀 也無法避免死亡

今天我沒有帶任何物品來送你,只有「法」——世尊的教導。你應該了解,即使擁有廣大福德的佛陀,也無法避免身體的死亡。當他年老時,他交出身體,放下沉重的包袱。現在,你也必須學會對依賴多年的身體感到滿足,你應該覺得它已經夠了。


想想你已使用了很久的器皿——杯子、碟子與盤子等,當你初次得到它們時,它們是如此光亮潔凈,如今在長期使用之後,已開始陳舊。有些破了,有些不見了,剩下的也都磨損了,它們已不復昔日的光采,而這正是它們的本質。


你的身體也是如此,從出生那天起就一直在變化,經過童年、青少年,現在到了老年,你必須接受這事實。佛陀說一切諸行,無論是內在的或外在,都是無自性的,它們的本質就是變化。請清楚地思惟這實相。


躺在這裡逐步毀壞的臭皮囊,是真實法。這身體的事實是「真實法」,是佛陀無盡的教導,他教導我們思惟這點,並了解它的本質,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保持身體平靜。佛陀教導我們,應確保只有身體被囚禁,別讓心也跟它一起被禁錮。


現在你的身體開始走下坡,並隨著年齡逐步惡化,別抗拒,但也別讓心跟著沉淪。讓心超然獨立,藉由了解事物實相,給心能量。佛陀教導我們,這是身體的本質,法爾如是。一旦有生,就會有老、病與死,你正在見證這偉大的實相。以智慧觀察身體,並了解這點。

若你的房子淹水或焚毀,讓那威脅只及於房子。若有水災,別讓它淹到心;若有火災,也別讓它燒到心。就讓外在的房子被淹沒或焚毀。現在,是該讓心放下貪著的時候了。


你已活得頗久了,眼睛看過形形色色,耳朵聽過許多聲音,你經歷過各種經驗,而這一切都只是經驗而已。你曾吃過許多食物,而美食就只是美食,壞味道就只是壞味道,如此而已。若眼睛看見美麗的外貌,它就只是美麗的外貌,醜陋只是醜陋;耳朵聽到悅耳動聽的聲音,它就只是如此而已,刺耳的雜訊也是如此。


一切隨因緣在變化 你還想怎麼樣?


佛陀說無論貧或富、老或少、人或動物,在這世上沒有任何生命能永遠維持在一種狀態上。一切事物都得經歷變化與耗損,這是個無可奈何的生命實相。

不過,佛陀說我們能做的就是觀察身與心,以便了解它們的無自性,了解它們既非「我」,也非「我的」,它們只是暫時存在而已。就如你的房子,只是在名義上屬於你,你無法帶著它到任何地方去。你的財富、資產與家庭也是如此——它們只是在名稱上屬於你而已,並非真是你的;它們屬於自然。


這實相不只適用於你而已,每個人的情況都一樣——甚至包括佛陀與聖弟子們。他們只有一點和我們不同,他們接受事物的實相,了解「法而如是」的道理。


因此,佛陀要求我們徹底觀察這身體,從腳底到頭頂,再從頭頂到腳底,反覆觀察。看看這身體,你看到什麼?有任何東西是原本清凈的嗎?你能找到任何不變的實體嗎?整個身體都在穩定地衰退。


佛陀教導我們,要了解它並不屬於我們所以。身體變得如此是很自然的,因為一切都隨因緣在變化,你還想要它怎麼樣呢?事實上身體老化並沒有錯,不是身體造成痛苦,而是你錯誤的想法。當以錯誤的方式看事情時,你就會有困惑。


就如河水自然往低處流,那是它的本質。若人站在河岸,希望河水能往高處流,那是痴心妄想。無論到哪裡,愚蠢的想法都會讓他們的心得不到平靜,他們會痛苦,是因為邪見,那些想法違背自然。若他們持有正見就會了解,水一定是往低處流,除非了解並接受這事實,否則他們就會感到困惑與沮喪。


讓呼吸成為 唯一的所緣


河水一定往低處流,就如你的身體。你的身體曾年輕過,現在衰老,並緩步邁向死亡,別想會有任何奇蹟,那是你無力改變的事。佛陀告訴我們,看清事物的實相,然後放下你對它們的執著,將放下的感覺當作你的避難所。持續禪修,即使感到筋疲力盡也要持續,讓心和呼吸在一起。先深呼吸幾次,然後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並念Bud-dho讓這修行持續。你愈感到筋疲力盡,禪定就應愈微細與集中,如此你才能對付任何生起的疼痛感。當開始感到疲倦時,暫時中止一切念頭,讓心自行重整,然後再回來注意呼吸,只要持續在心裡末念Bud-dho、Bud-dho……。


放下外在的一切,別挂念子女與親屬;別執著任何東西,只是放下。讓心集中於一點,安住在呼吸上,讓呼吸成為你唯一認知的所緣,持續專註,直到心變得愈來愈微細,直到感覺已無關緊要,且內心變得非常清楚與覺醒為止。然後,所有的疼痛感都會逐漸自然消失。


觀察入息與出息,就如它們是來拜訪你的親戚。當親戚離開時,你跟著他們出去,並看著他們離開,你一直看到他們離開視線,才回到門裡。我們觀察呼吸的方式也是如此,若呼吸很粗重,知道它很粗重;若它很微細,知道它很微細。當它變得愈來愈微細時,持續跟著它,在此同時要使內心覺醒。


最後,呼吸會完全消失,只剩下清醒的感覺,這就稱為「見佛」。我們所具有清晰與覺醒的覺性,就稱為「佛」 (Buddho)——覺知者,或覺醒者、光明者,這就是以智慧洞見,和佛陀相遇與共住。去世的只是歷史上的佛陀,真實的佛陀——清晰而光明的覺知者,今日仍可以被體驗與達到。若確實達到它,心就和佛合而為一。


除了覺知之外 放下一切


因此,放下吧!除了覺知之外,放下一切,別被禪修期間心裡的影像或聲音愚弄。放下它們,別執著任何東西,只要在「一境性」中保持覺知。無須擔心過去或未來,只要靜止,就會達到不進、不退與不住的境界,那裡沒有任何貪愛或執著。為什麼?因為沒有自我,沒有「我」和「我的」,一切都沒有。佛陀教導要如此空掉一切,別執著任何東西。覺知,覺知之後,放下。


覺悟「法」,就是解脫生死輪迴之道,是我們必須獨自完成的工作。因此,你要嘗試放下與了解教法,專精於思惟,別擔心家庭,此刻他們就是他們,未來他們也會和你一樣,這世上沒有人能逃脫這命運。佛陀教導我們放下虛妄的事物,若放下一切,你就會看見實相;若放不下,你就看不見。事實就是如此,對世上的每個人來說都一樣。因此,別執著任何東西。


若你發現自己在想,那也無所謂,只是要明智地想,別愚昧地想。若想的是子女,要以智慧而非無明去想。無論心轉向什麼,都以智慧去想它,清楚覺知它的本質。若以智慧去覺知事情,就會放下它,而不會有痛苦。這時,心是光明、喜悅與平靜的,是專註與統一的。現在可以幫助與支持你的,就是你的呼吸。


這是你自己的工作,沒有任何人可以代勞。讓別人去做他們的事,你有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無須背負家庭。無牽無掛地放下一切,這會讓心安定,你現在唯一的任務就是集中心,讓它平靜下來。將其他的事都留給別人,色、聲、香、味——全都留給別人去關心。


拋開一切,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你的職責。無論心中出現什麼,不管是怕痛、怕死、挂念別人或任何其他事,對它說:「別來煩我!你不再是我所關心的事。」當你看見那些「法」生起時,只要持續如此地告訴自己。


真正的家 是內在的平靜


「法」這字是指什麼呢?所有的東西都是「法」,沒有任何東西不是「法」。那麼「世間」呢?世間是此刻正在煩擾你的心境。「這些人會怎麼做?我走了之後誰來照顧他們?你們會怎麼處理?」這些就是「世間」,甚至只是生起怕死或怕痛的念頭也是世間。


拋開世間!世間就是如此。若你讓它主宰意識,心就會變得模糊不清,看不清楚自己。因此,無論心中出現什麼,都只要說:「這不關我的事。它是無常、苦與無我的。」


想像活很久,將會讓你很痛苦;但想像很快或立即就會死,也不對,那也是苦,不是嗎?諸行並不屬於我們,它們遵循自己的自然法則。對於身體會變成怎樣,你是莫可奈何的,只能稍微美化它,讓它暫時看起來漂亮一點,就如少女們塗口紅與留指甲,但人一衰老,大家的處境都相同。身體就是如此,無法讓人稱心如意。然而,你可以改進與美化的是這顆心。


任何人都可以蓋木頭或磚頭房子,但佛陀說,那種家並非我們真正的家,它只是名義上歸屬我們,它是世間的家,得遵循世間的方式。


我們真正的家,是內在的平靜。外在與物質的家可能很漂亮,但它並不平靜,充滿種種憂慮,因此並非真正的家。它對我們而言是外在的,遲早必須放棄它,它不是能永久居住的地方,因此它並非真正屬於我們,它屬於世間。


身體也是如此,我們將它當作自己,當成「我」或「我的」,但事實上,它完全不是如此,它只是另一個世間的家。身體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遵循它的自然軌跡,現在它衰老、生病,你無法禁止它,它就是如此。希望它有所不同,就如希望鴨子會變成雞。


當了解那是不可能時——鴨就是鴨,雞就是雞,身體一定會衰老與死,你就會得到勇氣與活力。無論你多麼希望青春永駐,它就是辦不到。


一出生 就註定死亡


佛陀說: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諸行指的是身與心,它們是無常與不穩定的,存在之後就會消失,有生就有滅,不過每個人卻都希望它們是永恆的,這是很愚蠢的。看看呼吸,有進就有出,那是它的本質,它必須如此。入息與出息必須輪替,一定要有變化。


諸行透過變化而存在,你無法阻止它。試想,你能吐氣而不吸氣嗎?這樣的感覺會好嗎?或你能只吸氣而不吐氣嗎?我們希望事物永恆,但辦不到,那是不可能的。一旦吸進來,就一定得呼出去,當它出去後,又會再回來,那很自然,不是嗎?


出生之後,我們就會變老,然後死亡,這是再自然與正常不過的。那是因為諸行已完成它們的工作,入息與出息如此輪替,所以人類今日才能依然存在這裡。


我們一出生,就註定要死亡,生和死是痛一件事。就如一棵樹,有根有枝,你無法只有其中一個而無另一個。看到人們對死亡如此哀傷與恐懼,對於出生則興高采烈,會覺得有點好笑,沒人能看清楚這點。


我認為若你真的想哭,最好是在有人出生時哭。生即死,死即生;枝即根,根即枝。若你一定要哭,就對著根哭,對著生哭。仔細看:若沒有生,就不會死。你能了解這點嗎?


不要太擔心,只要想:「法爾如是。」這是你的工作,你的職責。現在沒人能幫你,你的家庭與財產也幫不上忙,唯一能幫你的就是正知。


因此,別再猶豫了。放下,拋開一切!


世上找不到平靜之處 除非回到真正的家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漸漸離你而去。你能看見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嗎?看看頭髮,當你年輕時,是多麼烏黑亮麗,現在已脫落,它正在消逝。過去你有明亮的雙眸,而今逐漸衰弱,你的視線變得模糊不清。當時機一到,你的器官就開始離開,因為這不是它們的家。


當你幼年時,牙齒健康而堅固,現在它們搖搖欲墜,可能你早已裝上假牙。你的眼、耳、鼻與舌等都在試圖離開,因為這不是它們的家。你無法打造一個永遠健康的家,你只能短暫停留,然後就必須離開。好比房客,以衰弱的眼睛,注視他那間簡陋的小房子,他的牙齒 不再堅固,眼睛不再明亮,身體已不再健康,所有東西都在離開。


因此,你無須擔心任何事,因為這並非你真正的家,它只是個暫時的避難所。既然來到這世上,就應思惟它的本質,每件事都正在準備離開。看看你的身體,有什麼還抱持著它的原樣嗎?皮膚仍如過去嗎?頭髮呢?它們都不同了,不是嗎?


所有的東西都到哪裡去了呢?這是事物的本質,它就是如此。當時間一到,諸行就會各行其道。在這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值得信賴——它只是混亂、麻煩、歡樂與痛苦無盡的循環,永無平靜。


當沒有真正的家時,我們就如漫無目標的旅人四處漂泊,在一處短暫停留後,就再度啟程。除非回到我們真正的家,否則不會感到自在,就如離鄉的旅人,只有回到家時,他才能真正感到放鬆與平靜。


在這世上,無法找到真正平靜的地方。無論貧窮或富有、成人或小孩,都得不到平靜;不止教育程度低的人沒有平靜,受高等教育的人也是如此。任何地方都沒有平靜,那是世間的本質。不只財產很少的人痛苦,財產很多的人也同樣痛苦。年老苦、年輕苦、富有苦、貧窮也苦——一切皆苦。


只要還未見到實相我們就仍未回家


當你如此思惟,就會看見無常與苦。事物為何會無常與苦呢?因為它們都是無我的。


包括你這生病的身體與覺知病痛的心,都稱為「法」。凡是無形的思想、感受與認識,都稱為「名法」;受病痛所苦的身體則稱為「色法」,物質與非物質都是「法」。


因此,我們與「法」同在,我們活在「法」中,我們就是「法」。其實,只有「法」持續生滅。每個剎那我們都在出生與死亡,法爾如是。


關於世尊,我們應如此想,只要他的說法有多真實,他就有多值得尊敬。即使從未修行,只要我們看見事物的實相,就看見他教導的「法」。反之,雖然我們知道教法,並加以研究與修行,但只要還未見到實相,我們就仍未回家。


持續放下直到心抵達平靜


因此,請了解這點。一切人或生物都在準備離開,大限一到,都必須各奔前程,無論富人、窮人、年輕人或老人,都一定得經歷這變遷。


當你了解這世間的實相時,就會覺得它是個無聊的地方。當你明白沒有真實與固定不變的事物可供依賴時,就會對這世間感到厭倦而不抱幻想。不抱幻想並非指嫌惡,心是清楚的,它了解這事實是無可挽回的,是世間的實相。如此覺知後,你就能放下貪著,以不卑不亢的心放下,透過智慧,看見諸行變化的本質,而得到平靜——諸行無常。


無常即是佛,若我們真的看見無常法,就會看見無常的長性:從童年到老年持續地轉變,這無常性與變易性是恆常不變的。若如此觀察,心就會很自在,當你如此思惟時,就會認為它們很無聊,而不會對它們抱有任何幻想,對世間欲樂的喜好就會消失。你將會了解,若擁有得多,則必須拋開的就多;若擁有得少,則必須拋開的就少。財富就只是財富,長壽就只是長壽,它們並沒有任何特別。


重點在於,我們應照著佛陀教導的方式去做,建立自己的家,使用我向你介紹的方法去建設它,建立你自己的家。放下,持續放下,直到心抵達不進、不退與不住的平靜為止。歡樂與痛苦都不是你的家,兩者都會衰退與消逝。


佛陀了解,一切諸行都是無常的,因此,教導我們放下對它們的貪著。當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我們別無選擇,都得撒手。所以在此之前,先把事情放下不是比較好嗎?它們只是我們所背負的重擔,為何不現在就將負擔放下?放下,請放鬆!讓你的家人來照顧你。


「法」的價值是永恆的讓你永遠受用不盡


照顧病患會增長善與福德,給人機會的病患,不應增添他們的麻煩。若有疼痛或其他問題要讓他們知道,並保持心理健康。照顧病患者應讓自己的內心充滿溫暖與和善,別陷入瞋恚中,這是你們回報他們的機會。從出生、童年到長大成人,你們一直都依賴父母,今天能在這裡,都是因為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你們虧欠他們的實在太多了。


今天所有子女與親屬都聚集在此,看到母親如何變成你們的小孩,從前你們是她的小孩,現在她變成你們的小孩,她愈來愈老。直到她再度成為小孩為止。她的記憶力衰退、視力模糊,且耳朵也失靈。有時她的話顛三倒四,別讓它擾亂你們。


照顧病患的你們一定也要知道如何放下,別堅持己見,要尊重她的意思。當小孩不聽話時,有時父母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維持和樂的氣氛。現在母親就如那個小孩,她的記憶與知覺都混淆了,有時會叫錯你們的名字,或想要盤子卻請你們拿杯子,這很正常,別因它而心煩意亂。


病人應記住照顧者的仁慈,他們耐心地承擔苦受。在你們自己的心地上用功,別讓心散亂,且別增加照顧者的負擔,讓善德與仁慈充滿那些那些照顧者的心。別憎惡那些令人厭惡的工作,如清理痰液、尿液與排泄物等。盡你們所能,家中的每個人都應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你們只有一個母親。她給你們生命,她曾是你們的導師、良醫與護士——她曾是你們的一切。她善盡父母的職責,將你們撫養長大,與你們分享她的財富,並讓你們成為她的繼承人。所以,佛陀教導要知恩與報恩,這兩者是互補的。若父母睏乏、生病或有難,我們都應該盡全力幫助他們,這就是知恩與報恩,是維繫世間的美德。它能使家庭免於破碎,而獲得穩定與和諧。


今天,在你生病的時刻,我帶來一份「法」的禮物。我沒有任何物質上的東西可以獻給你,在這間屋子裡,似乎已有許多那樣的東西。因此,我給你「法」,它的價值是永恆的,讓你永遠受用不盡。收到它之後,你可以隨意將它轉贈給其他更多的人,它永遠不會減少,那是實相的本質。


我很高興能帶給你這份「法」的禮物,並希望它能給你對抗痛苦的力量。


[注釋]


法(dhamma):現象或心境。請參考名法(nama-dhamma)、真實法(sacca-dhamma)、有為法(sankhata dhamma)、戒法(sila-dhamma)、世間法(worldly dhammas)。


傳統上於葬禮唱頌的偈子。

阿姜查禪師:我們真正的家



釋果燈:阿姜查《我們真正的歸宿》讀書會


阿姜查(Ajahn Chah Phothiyan, 1918-1992),是當代泰國最受尊崇的禪師之一。他在受學六年正規的寺院教育以後,便開始尋師訪道的修行旅程。起初,他追隨數位寮語系統的禪師,過著傳統的叢林苦行生活。1948年,他參訪泰國最具影響力的頭陀行者阿迦曼(Ajahn Mun, 1870-1949)。阿迦曼對他說:「如果看到在內心生起的每件事物,當下便是真正的修行之道。」這句話使阿姜查茅塞頓開,得到了決定性的啟發。往後幾年,阿姜查經常在野獸出沒的森林或墳場中修行,以便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並洞察生命的真諦。


1954年,他受邀回故鄉弘法,追隨他的弟子愈來愈多,巴蓬寺及其分院就這樣一座座地被建立起來。1992年,阿姜查與世長辭。他的葬禮有近百萬人參加,其中包含泰王和泰後。今日,他的影響遍及全球,有兩百多座分支寺院,擁有許多國際知名的傑出弟子。


阿姜查生前所開示的法語,陸續被弟子們記錄下來,首先翻為英文,隨後又譯成中文,在台灣流通很廣。到目前為止,有關的阿姜查開示,幾已全部譯成中文,如:《我們真正的歸宿》、《以法為贈禮》、《森林裡的一棵樹》、《為何我們生於此》、《靜止的流水》、《寧靜的森林水池》、《心靈的資糧》、《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定、慧》等。


阿姜查出身泰國佛教,受過巴利語系佛教的洗禮,他的開示自然充滿無常、苦、空、無我和緣起中道等典型的《阿含》教義,以及嚴持律法、勤習念處的南傳道風。儘管如此,他所開示的法義,相當活潑開放、圓融而富於彈性,不像一般錫、緬禪師那麼保守。(以上參如石法師〈阿姜查語錄之止觀解析與禪宗會通〉)


阿姜查的開示語中,最經典的、最動人心旌的,往往不是長篇大論的理論分析,而是雋永的比喻,貼切易懂,又直搗凡夫最難以接受的盲點。人性的弱點,在阿姜查的法眼裡,毫無躲藏的空間,偏偏又如此窘迫無奈,在阿姜查的法語開示中,一再地被「溫柔」觀照,說到底,看得穿,就是我們必須先徹徹底底承認凡夫身體里,充滿了毒蛇、污穢,凡夫的心可笑得像只猴子,整天攀東緣西,還把東西當作寶貝!


阿姜查的修行方法特色之一,就是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作起來比登天還難,這是因為我們拒絕對自我殘忍,不願面對自我的真面目,天天東閃西躲,還給自我無數的理由。不過,藉由讀書會的分享和同學間的互相規勸,每個人都具有阿姜查的法眼,可以互相幫助看清彼此,面對真相,面對問題的癥結,如此一來,那個沒有三毒(貪瞋痴)的凡夫,就無法再寄生於自我的觀念,從而逐漸接受平凡,接受不圓滿,接受因果的公平性,在雜染的煩惱挫折中,體會生命過程的清凈甘醇。

阿姜查禪師:我們真正的家


阿姜查禪師:我們真正的家 點擊播放 GIF/28K



光明佛壇【gmfotan】


已有50餘萬關注讀者,是免費的公益佛學、修行、傳播正能量的悲智佛學平台。讓您天天親近佛菩薩,學習善知識,積累福報,讓生命充滿慈悲與智慧!請搜索本平台總目錄,也可以通過「查看歷史消息」檢索。


以下是近期讀者閱讀或轉發最多文章:


【1126】法師讀誦《心經》(一)


【1125】佛說輪迴


【1124】南懷瑾:參話頭


【1123】佛說吃虧取捨


【1122】星雲大師:受菩薩戒 等同獲博士學位


【1121】佛陀教誡居家修持指南


【1120】祖師達摩聖誕日,重溫達摩經典語錄


【1119】明天達摩祖師聖誕紀念日


【1118】佛教的「六和敬」


【1117】星雲大師:藥師佛與阿彌陀佛有衝突嗎


【1116】大虛法師:附體的真相


【1115】恭迎藥師佛聖誕,傾聽星雲大師開示


【1114】明天恭迎五福臨門藥師佛聖誕


【1113】圖說藥師佛十二葯叉大將及神奇靈驗


【1112】佛說放下


【1111】佛說藥師佛法門功德利益


【1110】如何禮佛燒香


【1109】電視片《打蛇吃蛇變蛇人》《農婦治癒蛇放生後獲報恩》


【1108】神奇大悲水


【1107】聖嚴法師 :開悟的條件


【1106】電視片:《禪修》三集


【1105】宣化上人句句詳解大悲咒(上)


【1104】觀音出家日 細說六大觀音菩薩


【1103】明日恭迎觀音菩薩出家日


【1102】本周讀經 《大悲咒》


【1101】南懷瑾:《金剛經》精華大智慧40句


【1100】怎樣精進修行


【1099】精美《金剛經》桌面圖


【1098】頗瓦法


【1097】佛教看邪淫的危害


【1096】星雲大師:讀誦《金剛經》好處很多很多


【1095】佛教看生死


【1094】重陽節 共同持誦《佛說父母恩重經》聆聽高僧開示


【1093】明天重陽節 聽聽佛陀說孝道


【1092】佛教說業障


【1091】樓宇烈:佛教真正的內涵


【1090】《夫妻與因果》《什麼樣的男人造就什麼樣的妻子》


【1089】今天弘一大師圓寂紀念日 重溫大師經典法語集


【1088】明天弘一大師圓寂紀念日,緬懷大師偉岸一生


【1087】佛教看福報


【1086】憨山大師的參學悟道記


【1085】佛教看超度


【1084】沈家楨:學習《金剛經》的真正用途


【1083】佛教看抑鬱症


【1082】南懷瑾:《金剛經說什麼》(一)


【1081】本周讀經 《金剛經》


【1080】索達吉堪布:持誦《心經》的人有大福德


【1079】佛教看忍辱


【1078】太虛大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


【1077】今天燃燈佛聖誕 祈願眾生皆能悟道成佛


【1076】明日 恭迎燃燈佛聖誕


【1075】今天 中國佛教八宗之祖:鳩摩羅什大師圓寂紀念日


【1074】正確誦經 獲福無量


【1073】佛教看懺悔


【1072】伏藏與伏藏大師


【1071】南懷瑾:學佛誤區「嘴在學佛,心在學魔」


【1070】團圓中秋節 共慶月光菩薩聖誕日


【1069】農曆八月十五 恭迎月光菩薩聖誕


【1068】佛教看布施


【1067】動畫《佛說阿彌陀經》


【1066】佛教看財富


【1065】解讀《菩提道次第廣論》


【1064】明-憨山大師《圓覺經》直解(上)


【1063】佛教說魔


【1062】佛教看命運


【1061】逆緣,應對與改變


【1060】十集動畫《阿彌陀佛的故事》1-3 集


【1059】聖嚴法師: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1058】覺知禪(上篇)


【1057】佛法不是探討今生來世、神秘、鬼神的


【1056】辟穀的利與弊


【1055】今天地藏菩薩聖誕 祈願三界眾生早日得度


【1054】明天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


【1053】近代禪宗泰斗虛雲大師聖誕紀念日


【1052】南懷瑾:修行在智慧,不要自認為在行善


【1051】佛馱跋陀羅尊者畫傳


【1050】恭迎「佛陀第二」龍樹菩薩聖誕日


【1049】明天恭迎龍樹菩薩聖誕


【1048】一念通三世 開悟方能知


【1047】附體、感應與神通


【1046】星雲大師:《人生就是放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佛壇 的精彩文章:

禪宗話頭玄機
祖師達摩聖誕日,重溫達摩經典語錄1120期
南懷瑾:藥師佛法門
藥師法門是速得成佛的法門
夢參長老講解金剛經(一)

TAG:光明佛壇 |

您可能感興趣

阿姜查禪師:真正皈依處即在自己的心
阿姜查尊者:讀讀你自己 而不是書
並非危言聳聽!阿姜查:你的頭髮皮膚也是「禪」
阿姜查禪師,我們可能至死都見不到「法」
阿姜查:不捨棄你的好惡 就不算真正地精進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當你允許心輕鬆自在時,它就會靜下來
阿姜查:3種方法幫你集中注意力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覺知者」只是客觀觀察生死的過程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我們不斷地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來回
冷峻的慰藉-阿姜查的僧侶面對疾病和死亡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研讀心所,對斷除貪、嗔、痴無益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停止愛與恨,就能超越痛苦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不知戒條就難免違犯
阿姜查-修行之難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