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仕五朝的明朝內閣重臣

歷仕五朝的明朝內閣重臣

黃淮(1367~1449)字宗豫,號介庵,浙江永嘉(今鹿城區)人。父黃性,方國珍佔據溫州時,他遁跡逃避方國珍的偽任命。黃淮三十一歲考中洪武三十年丁丑(1397年三月)進士。授黃淮中書舍人,從而開始為官生涯。他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1397—1434)歷時三十八年(其中:自永樂十二年(1414)~永樂二十二年(1424)下詔獄十年;宣德二年(1427)八月初九准奏回溫州永嘉養疾~宣德七年(1432)秋入京,養疾五年)。為穩定當時政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其中永樂十二年(1414年)黃淮被漢王朱高煦誣陷,入北京詔獄十年。永樂廿二年甲辰(1424年)八月十五日,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十六日,黃淮釋出詔獄,官復原職。十七日,七任黃淮為通政司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

宣德二年(1427年)八月,引疾回鄉,居住在永嘉茶山南柳「壽徵庵」養病。而宣德七年、宣德九年兩次入覲,又先後繼續為明王朝效力了十七個月。黃淮為官謹慎踏實,治事果斷通達,忠於職守,史官贊評他:「神識洞明,健力峻拔,有古社稷臣之風」。

一、黃淮的才學

黃淮的學問淵博,學識深厚,精通經史性理之學,為培養教育仁、宣二帝、奉敕撰書等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永樂二年(1404年)四月初四,朱高熾立為皇太子。四月初五朱棣即任黃淮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輔導東宮太子。永樂六年十一月初十,朱棣敕諭右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黃淮、及楊榮、金幼孜等東宮官屬兼輔導皇太孫朱瞻基。朱瞻基時年九歲,所以黃淮亦是朱瞻基的啟蒙老師之一。《明史》本傳後有贊曰:「黃淮功在輔導」。因為輔導的是後來兩代候補繼任皇帝。

2、永樂二年甲申(1404年)正月廿六日,皇帝命解縉與黃淮為甲申科會試正、副主考官。該科中式舉人有472名之多,正統年間的吏部尚書王直、南京國子監祭酒陳敬宗等均是該科進士;宣德七年(1432)冬,黃淮入覲謝恩,朱瞻基賜留他在北京過春節。八年癸丑(1433年)二月初八,黃淮奉命為癸丑科主考官(副主考是王直)選拔出100名舉人進入殿試,曹鼐即該科狀元。黃淮這兩次參與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會試工作,雖然前後時隔三十來年,也是他一生中為穩定當時政局所作的兩個亮點。上述足以說明黃淮在穩定當時政權所起的作用以及洪熙、宣德兩朝經濟發展所起作用明顯、積極而肯定,並已經永載史冊。

3、永樂元年黃淮與解縉等奉敕撰《古今列女傳》,當年十二月初一日書成。頌揚以成就、謙遜、奉獻和貞潔聞名的婦女。永樂元年七月初一日,奉命與解縉等147人撰修《文獻大成》(即《永樂大典》的前身)成書於永樂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永樂九年十月十七日奉命重修《高皇帝實錄》,被任命為總裁官,黃淮承擔最重要的任務。

成書於永樂十四年丙申(1416)十二月十五日,有350卷之多的《歷代名臣奏議》則是黃淮、楊士奇等奉敕,經過多年編錄而成的,分六十六門,自商周以迄宋元的歷代典制沿革,政治得失之跡,搜羅較備。《四庫全書(《歷代名臣奏議》)提要》:「古今奏議之淵海也」。不過該書刻印裝訂成書之日,黃淮已被囚在北京錦衣獄中有兩年多時間了。

黃淮本人存世的著作《介庵集》十一卷。其中包括有永樂時黃淮在南京;洪熙、宣德初在北京為官時所撰的《退直稿》三卷372篇,計5.4萬字。多數是應制、與同僚酬和的文章。宣德七年冬(1432)、宣德九年(1434)春、正統元年(1436)春,三次赴北京的《入覲稿》兩卷161篇(首)計4萬字,也以與士大夫、官員酬和的文章為多。黃淮晚年在溫州茶山南柳壽徵庵生活的二十來年中,著有六卷176篇近11.7萬字,名為《歸田稿》(另外近年從地方文獻、許多姓氏的宗譜中發現黃淮的佚文計近2萬字)其中他對溫州永嘉、樂清、平陽、台州等附近縣治、縣學,及桃渚千戶所、義倉等所作的《記》:為親朋契友所撰的很多《墓志銘》《譜序》等,記敘了大量明代溫州的歷史信息。因此,黃淮《歸田稿》則是我們深入研究明代溫州文化的極其可靠文獻資料之一。

洪熙元年(1425年)乙巳五月初四,奉朱高熾敕參與纂修《太宗實錄》,被任命為總裁官。洪熙元年乙巳閏七月初八,奉朱瞻基敕參與纂修《太宗、仁宗(兩朝)實錄》,被任命為總裁官。

黃淮在宣德、正統年間曾纂修過《(正統)溫州府志》而且於1684年時還有殘本存世。

4、黃淮在文藝方面才華橫溢。而黃淮入詔獄的十年間所撰的《省愆集》兩卷,計2.8萬字,清乾隆四十三年六月被紀昀曉嵐、陸錫熊、孫士毅等輯入《欽定四庫全書》(1240/433~479)。《四庫全書總目》:「此集乃其系獄時所作,故以省愆為名。(黃淮)當患難幽憂之日,而和平溫厚無所怨尤,可謂不失風人之旨」《省愆集》文辭感人,正所謂「文章窮而後工」之作也。黃淮多才多藝,工詩文、品書畫。黃淮詩歌溫厚和平,具有明初典型的台閣體詩風。

二、黃淮的才幹

黃淮的辦事能力超強。他既年輕,又有才幹。黃淮的才幹在當時的官員中不可多得,史稱他「多才略,熟諳朝政」,對政事「多所獻替」, 黃淮對朝廷的貢獻,永樂頗為滿意,因此,多次獲得朱棣的稱讚。

1、建文四年壬午(1402)秋七月三日,剛奪得皇位的朱棣,「召黃淮問以時政,稱旨」即復翰林院侍書黃淮仍為中書舍人,八月初一命黃淮入直文淵閣,成為內廷的決策權力集團七成員之一。當時黃淮年僅三十五歲。從此得到朱棣的十二年多時間的重用,多次晉爵。黃淮在「靖難之役」中並無「功勛」,《明史》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黃淮本傳》:「成祖即位,召對稱旨。命與解縉常立御榻左備顧問。或至夜分,帝就寢猶賜坐榻前,語機密重務,悉預聞。」初時,黃淮尚是七品官員,被朱棣看中,常商討機密政務,可見朱棣重視並採納黃淮政見的程度。與解縉、胡廣、楊榮、金幼孜、楊士奇、胡儼七人先後進入內閣,黃淮在文淵閣專掌制敕。此為明代翰林官進入內閣之始。

2、黃淮先後曾經六次參與監國:永樂七年春朱棣北巡,黃淮奉命與蹇義、金忠、楊士奇輔導皇太子朱高熾監國;永樂八年二月朱棣北征;十一年二月朱棣再北巡;十二年春朱棣親征瓦剌,洪熙元年乙巳(1425)五月十二朱高熾在北京欽安殿駕崩,時皇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未回,朱高煦蓄謀奪位加緊行動,雖未能得逞,黃淮在北京協同監國,以致「憂危吐血」;宣德元年丙午(1426)八月朱瞻基親征其叔漢王朱高煦時,於八月初七敕諭黃淮、張本、黃福、李友直、金幼孜等文職官員,留守北京監國的史實,對穩定政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明史》黃淮本傳載,黃淮斷案、則疑案無怨;黃淮起草制定鈔法,則鈔法沒有弊端。可見,黃淮辦案和制定政策才幹超人。

4、《明史》黃淮本傳載,當時常有人告髮結黨謀逆,黃淮對皇上說:"洪武末年對此已有敕令禁止,不宜再處理。"吏部追論"靖難"兵起之時,在北方當官不馬上歸附的南方人,應當編列遣去戍邊。黃淮說:"如果這麼做,恐怕被人看作心胸狹窄。"皇上都聽從了。朱棣允奏,而不再追究,因而避免了一次政治風波。

三、黃淮的才識

黃淮的才識卓異,才略過人。黃淮為官謹慎踏實,治事果斷通達,忠於職守,朱棣曾對左右讚許曰:「黃淮論事如立高崗,無遠不見」史官贊評他:「神識洞明,健力峻拔,有古社稷臣之風」。

1、長沙李法良之亂。永樂八年,朱棣征戰在外時,長沙李法良謀反,皇太子朱高熾遣豐城侯李彬討伐,朱高煦故意說李彬不可用。黃淮及時識破漢王的陰謀,勸言朱高熾:「(李)彬老將,必能滅賊」,應立即迅速出兵,果然李彬很快擒獲了李法良,社會動亂迅速得到了平息。

2、漠北阿魯台事件。此外,漠北元主本雅失里部屬阿魯台歸款,請統一屬吐蕃諸部並要求明廷刻金作誓詞,磨其金酒中,使得諸酋長得以結盟。朝廷官員均認為可以,唯獨黃淮則稱:「他們勢力分開則易於管制,統一的話則很難做到了。」朱棣因此讚許道:「黃淮論事,如立高岡,無遠不見。」

3、當時朝議立太子事,黃淮請立嫡長子朱高熾,黃淮說:「立嫡以長,萬世王法」。儲君確立後,黃淮晉陞為左庶子兼侍讀。永樂五年,解縉被罷免,黃淮進右春坊大學士,次年與胡廣、金幼孜、楊榮、楊士奇共同輔導皇太孫朱瞻基。

4、西域僧人大寶法王來朝見,皇上將要刻玉印賜給他,先將璞拿給黃淮看。黃淮說:"朝廷賜給各番部的制敕,都用"敕命"和"廣運"二寶。現這塊玉比它們還大,這樣做不能示遠人、尊朝廷。"皇上讚賞地採納了他的意見。

黃淮在「靖難」後的明初政局中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他忠君愛親,對同僚有一份特殊的道義情誼;他是明初內閣最重要的人物,並且是內閣良好形象的維護者;因為在中央為官,加上黃淮做人低調,以致在溫州知名度不如108年之後的「後起之秀」張璁(1475~1539)閣老。黃淮先生是溫州古代不可多得的先賢,讓我們見賢思齊、見賢思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千古第一漢奸,此人的叛逃,直接導致忽必烈下定決心滅亡南宋王朝
耶律休哥的剋星,北宋戰神,開宋四大名將之一,配享太廟的名將
大明帝國十六位皇帝簡介
五大艷后之明朝海選皇后張嫣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嘉靖皇帝的內閣為什麼被稱為:青詞內閣?
明朝探秘:皇帝、宦官和內閣構成的「三足鼎立」的王朝
明朝內閣大臣如何看待同時代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明朝內閣首輔葉向高生平
明朝奇葩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奇葩內閣首輔連書120封辭職信
明朝內閣首輔楊廷和在歷史上的定位怎樣的
明朝內閣首輔,清朝首席軍機大臣,他們誰的權力更大?
明朝內閣首輔和古代丞相之間就差了一個太監!
為官五十年, 他被稱為明朝最能忍的內閣首輔!
明朝內閣首輔劉健簡介 劉健是怎麼死的?
英國:新內閣亮相唐寧街 特蕾莎·梅新政府現雛形
明朝第一才子,官拜內閣首輔,卻死在茫茫大雪之中
明末最可恨的漢奸,滿清第一任內閣宰相,策劃反間計,剷除袁崇煥
清朝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的後人有哪些
新聞分析:法國新內閣組成揭曉 馬克龍意在「一箭雙鵰」
五分鐘講完,明朝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四大內閣,誰更厲害?
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解縉」:官場如何化解和領導交流中的尷尬?
北洋風雲(三)段祺瑞組了一個古今中外難得一見的內閣
蔡英文執政太爛李登輝也不滿 傳「內閣」將改組 新「閣揆」已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