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鶴鵬:特朗普會「復仇」科學嗎?
11月9日,特朗普贏得第45屆總統大選。來源:Fox News,攝影:John Locher
撰文 | 賈鶴鵬(康奈爾大學博士候選人)
責編|李曉明
從來沒有一次美國大選像現今這次能如此廣泛地引發中國民眾的關心。大嘴巴特朗普對整個體制的挑戰也讓關注此事的國人不斷收穫戲劇性情節,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體的助力對此也功不可沒。
既然是挑戰體制,作為高度體制化的科學,自然也會成為特朗普陣營挑戰的對象。而絕大多數科學家又向來是民主黨的粉絲(雖然很多青年學者是從桑德斯陣營轉投而來),且他們相信特朗普不過是來湊熱鬧。於是當特朗普當選的消息被證實,科學界似乎亂了陣腳,科學家們紛紛在推特上留言,擔心特朗普當局會削減科研預算、逆轉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扼殺幹細胞等生命科學研究。自然,也有不少即將畢業的博士生、面臨出站的博後擔心更加難以找到工作。
這些擔心當然都有道理,但如果分清競選中的特朗普和當政後的特朗普;區分總統特朗普先生和特朗普政府(Trump Administration甚至可以更加廣泛,因為國會兩院都在共和黨手裡);辨別科學界自身的核心利益和被作為自由派知識分子(liberal)意識形態工具的科學;以及考慮到科學的國際競爭與合作,最終的實際情況可能不會如預期那麼糟糕。至少可以打包票的是,絕不會出現特朗普政府因為科學界不投自己的票而進行報復的情況。要分析這個問題,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看看特朗普與科學的愛恨情仇。
1. 特朗普與科學的「過節」
Nature雜誌在今年7月的對特朗普與希拉里科學態度的報道
因為特朗普的大嘴巴,在競選中他早早地被打上了反科學的標籤。如Nature雜誌在今年7月的報道中,就用了特朗普與希拉里在科學問題上代表兩個世界(world apart)這樣的標題。不用問,當然是希拉里的科學世界更加美妙。
不過且慢。如果細看特朗普的科學言論,我們發現少得出奇。在競選前幾乎沒有。在參選過程中主要是聲稱氣候變化科學結論是「中國人的陰謀」,並認同早就被科學界駁斥的「接種疫苗導致孤獨症」的說辭。除此之外幾乎就難以看到他的明顯立場。就連科學界與保守勢力爭議最為激烈的進化論和胚胎幹細胞研究,特朗普也沒有做過任何公開評述。
是特朗普科學素質不高么?我們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不需要因為討好科學界而故作科學上正確,反正科學界從來不是共和黨的票倉。真實的情況很可能是,科學的議題在特朗普繁忙的思想世界中實在占不到多少空間。而就氣候變化發言,則因為這一議題在美國社會的分歧實在太大。Pew媒體研究所和耶魯大學多年來連續進行的美國公眾對氣候變化議題的態度調查表明,不論科學界和奧巴馬政府如何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或科普全球變暖的科學結論,美國公眾中始終有35%-40%的人群拒絕相信。這些人的主要特徵就是白人、中老年人、中西部地區居民,雖然不乏受過高等教育者,但總體上以大學本科以下學歷為主。這不就是共和黨選民的基本盤么?
接種疫苗導致孤獨症雖然早就被主流科學界駁斥,但其在民間的信徒仍大有人在,乃至筆者在康奈爾大學的同事,至今仍然在研究公眾對此聲明的態度,這足以說明其民間影響力之大。以選票為第一要務的精明商人特朗普,相信也會對此有所考量。
既然特朗普的科學話語如此寥寥,何以被早早地貼上了「反科學」的標籤呢?除了大嘴巴這種習慣天生不討思維縝密的科學家群體的喜歡外,近年來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在各種議題上形成的日漸判若分明的兩極化傾向,很多都與科學有關。如氣候變化、墮胎權利與胚胎幹細胞、同性戀與艾滋病權益保護等,這自然也包括爭議持久不衰的進化論議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著名科學專欄作家穆尼(Chris Mooney)在小布希時代出版了《共和黨對科學的戰爭》,一時成為了超級暢銷書。而這樣的暢銷書的結果,就是讓兩黨民眾對爭議性科學問題表現出來的態度更加極化。
《共和黨對科學的戰爭》這樣的暢銷書讓兩黨民眾對爭議性科學問題表現出來的態度更加極化。
2. 特朗普幫與基礎科研的命運
特朗普雖然在進化論和胚胎幹細胞等議題上沒有表態,但他的副總統競選搭檔彭斯多次公開拒絕相信進化論,且聲稱胚胎幹細胞研究有違倫理,這是否會顛覆奧巴馬時代對此類研究的開放態度呢?在布希政府長期禁止聯邦資金資助胚胎幹細胞研究後,奧巴馬上台做出的最早一批行政命令,就包括解禁此類研究。
誠然,彭斯的態度非常鮮明,但特朗普的其他幕僚並沒有表現出對科學斬釘截鐵的抵制。很有可能競爭本屆國務卿人選的上屆美國總統候選人、前聯邦眾議員議長金里奇在科學問題上的態度就比較曖昧。據《科學》雜誌2012年的報道,他一方面反對氣候變化的科學結論,聲稱胚胎幹細胞研究有違倫理,另一方面則反覆讚美科學對美國的意義,並於1990年代末,在其眾議長位置上,支持柯林頓政府將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經費倍增。金里奇也大力支持美國探索外太空,多次強調自己是一個資深天文學粉絲。
實際上,不論是彭斯還是金里奇,還是特朗普本人,都沒有公開全面質疑科學。但與此同時,科學也並沒有被置於他們議事日程上的優先位置。這就導致了他們在科學問題上經常因為競選的需要作表裡不一的陳述。這不像民主黨人,後者既得益於科教界是其基本票倉,又因為科學為其自由派意識形態(如支持墮胎、承認同性戀婚姻和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等綠色立場)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民主黨這些旗幟鮮明的科學粉映照下,共和黨人才格外顯得與科學格格不入。
那麼共和黨政治家這種對科學曖昧並視之為「末節」的態度對科學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也許現在作出判斷為時尚早,但我們可以沿著一些原則性方向進行思考。這些原則就是,特朗普政府不會對科學全面「宣戰」;它對作為意識形態的科學的打壓要遠勝過對科學本身的處理;對科學的政策要充分服從於共和黨總體的意識形態和經濟政策。
如果結合特朗普在其他領域的表述,並對比特朗普與小布希的背景和風格,根據上述原則,我們大致可以推斷特朗普新政府對科學可能採取如下舉措。
首先是聯邦科研預算勢必在共和黨保守主義支配下的小政府理念的支持下,與其他聯邦社會開支共同被適當壓縮或凍結其增長,但不會受到格外「關照」。試想,特朗普高舉減稅大旗,又要壓縮開支,肯定沒有理由哪怕是維持現在的聯邦科研預算的溫和增長。但特朗普和盟友也犯不著因為科學家不投他們的票而施加報復。
其次,對胚胎幹細胞等倫理爭議比較大的領域,不排除特朗普政府效仿小布希,凍結聯邦預算資助,但這一點應該不會成為其任期內的優先政策選項。特朗普是一個商人,其執政初期重點肯定是圍繞著更能產生影響的領域。這與奧巴馬急於通過解禁幹細胞研究來樹立自己的進步形象,或與小布希要高調禁止幹細胞研究資助來凸顯自己的保守基督教立場(小布希競選首任總統任期時,正是反覆強調自己年輕時遊手好閒,而突然被上帝感召而洗心革面)不同。
特朗普對科學界可能採取的這兩方面舉措,當然會對科學研究有負面影響。但也不宜高估實際的影響。如在布希政府時一樣,幹細胞研究的聯邦預算被封殺後,該領域的科學家仍然可以在支持這些研究的州政府、尤其是民主黨人控制的美國科教最發達的兩大州—加州和紐約州—獲得相當的支持。中國科研的崛起也會有助於這些受禁領域得到資金支持。如今在中國高校中,以千人計劃、青年千人計劃或省級人才計劃長聘的外籍科學家已經越來越多,特朗普政府的禁令,可能為中國輸送更多這方面的人才。
對於非敏感領域的科研,預算削減當然是一個大問題。對美國最直接的影響是由於很多實驗室難以擴張,大量博士、博後找到長聘教職的機會會相應減少。但也要看到,如今的博士、博士後供過於求,與過去將近20年的聯邦政府科研預算增加、尤其是NIH的科研經費倍增密不可分。須知,科研經費增加需要有人幹活,於是大量的博士獎學金、博士後職位被創造出來,但學術機構的長聘崗位則難以相應增加。如果把科研當成一個市場,那市場參與者雖然痛苦,但終究也會做出調整。這正如同當年冷戰結束,美國大量物理學博士找不到學術工作一樣(因為物理學的大量科研經費是美國軍方提供的,冷戰結束後軍方對此的需求急劇減小)。
第三,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雖然幾乎除了前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之外的所有特朗普班子都不承認氣候變化的科學結論,但有關氣候變化的基礎科研應該不會被干涉。即便小布希政府如此反對氣候變化的結論,他當政時美國科學家仍然做出了大量突破性的有關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這些研究直接被應用於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1997,正值布希政府當政時)和第五次科學評估。像其他成熟社會一樣,美國科學界早已經奠定了自己獨立、專業的地位。政府對具體科研的干涉會成為笑柄,料想精明的特朗普不會如此。
必應(Bing)搜索提供的特朗普態度指數
3. 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厄運與曙光
但在氣候變化的基礎科研之外,幾乎可以確認的是,人類應對全球變暖的努力肯定會因為特朗普及執政聯盟的態度而受挫。與在胚胎幹細胞等「末節」議題不同,特朗普等人拒絕相信氣候變化科學結論、聲稱這是「中國人的陰謀」和美國應該退出去年達成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議》則不僅僅是逞一時之勇。反對應對氣候變化與共和黨的保守主義意識形態、共和黨的基本經濟政策和他們所依賴的基本盤選民都息息相關。所以此處的懸念不是別的而是特朗普會多快做出行動。但即便如此,我們下面也要分析,特朗普政策雖然有害,但對於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整體事業,不一定會產生致命的殺傷力。
首先還要簡要回顧一下共和黨人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恩怨情仇。在1960、70年代的環保主義運動推動下,彼時長期執政的民主黨政府制定了大量限制企業破壞環境的政策。在給美國帶來青山綠水的同時,這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製造業,導致製造業的外遷。里根政府執政後,逆轉了這種趨勢,大力限制美國環保署的權力,並催生了環境保守主義的發展。而後者正是現在反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勢力。他們長期以來以環境管制扼殺企業活力和奪走工人飯碗為理由,贏得美國藍領階層的廣泛支持。由於美國常規環境問題大都得以解決,雙方的焦點就隨著氣候變化議題的升溫而聚焦在這個領域。前述的眾多研究表明,美國人口中35%左右的人長期拒絕相信氣候變化科學結論,與保守勢力的宣傳密不可分。
在這種情況下,氣候變化問題日益成為兩黨政治對立的顯性議題。可以預料,特朗普在這一問題上應該會逆轉奧巴馬政府大力支持減排的政策。但據Science和Nature雜誌的報道,美國政府是否退出《巴黎協定》還有很多法律程序要走,在四年內應該不能立刻做到這一點。
但特朗普也可以通過總統行政命令的做法,迅速顛覆奧巴馬的清潔能源政策。也可以通過限制美國環保署的執法權力,來減弱清潔能源政策的實施效果。此外不得不提的,還包括目前空缺一位大法官的聯邦最高法院的角色。目前多個保守的州政府在最高法院中起訴奧巴馬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出台清潔能源政策違憲。一旦特朗普在共和黨人控制的參眾兩院支持下,任命一位極端保守的大法官,最高法院將決定性地為保守勢力所把持。其結果是奧巴馬行政當局的減排命令會被判決無效。
雖然特朗普政府勢必阻撓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但經過科學界與企業界多年的努力,加上奧巴馬政府8年來的大力支持,美國低碳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今年早些時候,已經有風電場報出了在不需要財政補貼的情況下比傳統火電更低的上網電價。特斯拉的純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更是一度出現供不應求(對於其低端車型,聯邦免稅是一個因素,但對於高端的S車型,稅收補貼方面的影響因素很小)。只要擁有了市場競爭力,新能源產業不會因此一蹶不振。
由於應對氣候變化與自由派意識形態密切相關,不排除在特朗普上台後,自由派會發起比支持希拉里更廣泛、更有力的遊說和提升公眾意識活動,在反制特朗普的同時自保。此外中國日益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發揮領導者角色,也會對美國構成強大的競爭,讓特朗普政府忌憚於拿低碳事業「開刀」。
當然,不論是確保受爭議科學領域能繼續開展研究,還是保持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積極行動,這都需要科學家與社會各界一起努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沒有理由為特朗普當政預設一個針對科學的悲觀結局。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王鴻飛:紀念一位未曾謀面卻驟然而去的學妹
※給特朗普的六節科學課、北大嘗試取消領導行政級別
※劉敏:熱愛海洋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天體自轉也會混沌?
※當孩子用《變形金剛》問倒了你,該怎樣做?
TAG:知識分子 |
※想建長城?特朗普應學學嘉靖皇帝
※英媒:克里姆林宮呼籲特朗普和普京會晤
※特朗普變橫 普京會「拋棄」阿薩德嗎?
※特朗普:普京會更喜歡柯林頓勝選
※馬克龍挖特朗普牆角:「邀美國科學家們赴法!」
※梅德韋傑夫指責特朗普「羞辱」俄羅斯
※唐納德·特朗普與梅蘭娜·特朗普
※社評:羅德曼又去朝鮮,特朗普會領情嗎
※全球政要祝賀特朗普勝選:普京大帝和杜特爾特趕先!
※菲律賓與俄海軍「秀恩愛」:催促特朗普儘快「招安」?
※特朗普訪沙特:跳劍舞、戴獎章
※馬克龍撇開特朗普與普京、默克爾和波羅申科討論烏克蘭問題!
※肢體語言專家:梅拉尼婭-特朗普和黛安娜王妃很像
※邁克·羅傑斯將出任FBI新局長,他會「忠誠於」特朗普嗎?
※環球觀察:奧巴馬夫婦與特朗普的白宮茶敘會聊些啥?
※施瓦辛格和史泰龍和特朗普什麼關係?
※@科學家特朗普:只有我才能復興科學
※倫敦橋恐襲 特朗普發推批評倫敦穆斯林市長:停止政治正確
※唐納德特朗普的太空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