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尾海戰經過

馬尾海戰經過

馬江海戰(又稱馬尾海戰)是中法戰爭中的一場海上戰役。該戰起於法國為控制台灣海峽,命遠東艦隊中國海分艦隊司令孤拔率領艦隊突襲位在福州馬尾的福建水師,殲滅福建水師半數戰艦,並摧毀馬尾造船廠、沿岸炮台等海防設施,徹底癱瘓福建沿海的海上武力,順利達成法軍預定的戰略目標。

起因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福建水師被命駐守上海,以防範法軍攻來,不久因得知法艦即將前來,遂南下返回馬尾。7月12日,法國海艦隊8艘戰艦抵達閩江江口,停泊在羅星塔,封鎖港口外海,而清軍水師則有揚武號、伏波號等13艘戰艦以及幾十艘裝滿燃料的戎克船與之對峙。然而主掌水師的船政大臣何如璋、海防事宜大臣張佩綸卻試圖避戰,故福建船政水師始終退守港口,未發動任何攻擊。

雙方戰備與戰場

1878年法國為了保護其遠東殖民地以及和其他列強爭奪遠東地區的利益,組建了「中國及日本海域分艦隊」,司令為準將杜白蕾,繼任梅依。 1883年6月,法國任命孤拔上校組建「法國東京分艦隊」,並為他增派了1艘鐵甲艦、1艘二級巡洋艦、4艘炮艦及2艘二級魚雷艇,使這支分艦隊的艦艇總數達到25艘。1884年4月利士比接任中國分艦隊司令。1884年8月29日,法國將中國與「東京」分艦隊合并,組成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副司令利士比。艦隊共有5艘鐵甲艦、15艘巡洋艦以及其他艦船共35艘,官兵4300人。

法國遠東艦隊有10艘,總噸位約15,000噸,裝備火炮77門,而福建船政水師雖有11艘現代化艦挺,配上數十艘木造船艦,但總噸位僅11,550餘噸,裝備火炮240餘門。且福建船政水師的軍艦大都採用立式蒸汽機,機器在水線之上,護甲又沉重,極易被擊中,裝備的火炮又基本都是前膛炮,既沒有速度,威力、射速又都不如法國軍艦裝備的後膛炮,更為不利的是,法國艦隊還裝備了當時的新式武器——機關炮、魚雷,軍事力量對比懸殊。

閩江下游,從福州東南烏龍江與南台江匯合處,至入海口的一段的俗稱馬江,又名馬尾。建有著名的馬尾港,是福建水師的基地,也是重要的通商口岸。馬尾港距離省城福州僅百里,又是福建的重要屏障。此外馬尾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造船廠與海軍學校所在地。

戰爭過程

1884年8月22日,法國海軍部長命令中國海艦隊司令孤拔攻擊清朝水師,摧毀福建沿岸海防設施。孤拔率領旗艦貝亞德號鐵甲艦、伏耳達號等十三艘軍艦開進灣,法軍將在23日開戰,之後張佩綸則不向軍方通知此事使得清軍沒有任何準備。清軍則備有十一艘外國艦艇(但質量遠不如法軍),和十一艘軍用帆船。集中在馬尾港,並部署兩艘商船永保號與琛雲號協防,上面各載有七百名清兵。

8月23日下午一點四十五分,離最後期限還有十五分鐘時張佩綸派去小艇要求延期,已經在擔心清軍偷襲中熬了很久的法軍誤認為是桿雷艇,於是開火。法艦野貓號立刻炮轟羅星塔附近的7艘清軍軍艦,其中清軍戰艦振威號隨擊發炮回擊,但不久附近兩艘戰艦濟雲號與飛雲號中彈著火而沉沒。隨後,法艦魚雷艇46號發動突襲,擊沉清軍旗艦揚武號,但船身也遭炮擊受損。這時孤拔換乘伏耳達號率領四艘戰艦駛入江口從後包抄福建水師,擊退伏波號與藝新號,隨即攻擊馬尾船政局,而清軍最先開炮的振威號因承受過多炮擊,終於在試圖衝撞德斯坦號時被該鑒快炮擊中船輪與鍋爐沉沒。這時清軍僅剩戰艦福星號陷入法艦包圍,一番血戰後被魚雷艇45號摧毀螺旋槳而沉毀。

下午兩點八分,清軍小炮艦福勝號從羅星塔處偷襲法鑒後方但皆未擊中目標,隨即被法艦迪蓋-吐安號擊沉。兩點二十五分,被猛烈炮擊的馬尾船政局船塢因附近埋藏地雷被擊中而炸毀,裡頭停泊的三艘單桅船漂出港外,其中一艘撞到羅星塔附近沙洲上的火藥庫,引發大爆炸,造成搭乘木船作戰的清軍死傷慘重,而附近十二艘戰艦試圖前來支援,卻紛紛遭法艦炮擊,無法突破。下午五點左右,福建水師幾乎全滅,而陸上的各炮台也在法艦強大火力下紛紛失守,於是清軍派數艘載滿燃料的戎克船衝撞法艦,但全被法軍擊沉。至此清軍水師已無反擊之力,而清軍主帥張佩綸與何如璋則早在開戰不久便棄艦逃跑。

8月24日至26日,法軍艦隊開始攻擊田螺灣與閩安沿岸的清軍炮台,群龍無首的守軍見法艦後紛紛棄守,不戰而逃。8月26日,孤拔率領8艘軍艦停泊館頭,炮轟金牌炮台和長門炮台,前者遭法艦擊毀,後者曾以哈乞開斯機關炮反擊,但卻遭到法軍陸戰隊襲擊,隨後遭法艦迪蓋-吐安號摧毀。

這時清軍福州一帶的海防設施已全被催毀,剩餘的福建水師船艦則逃往舟山群島躲避法艦。而法軍中國海艦隊則停留至8月29日,與東京灣艦隊正式合并為遠東艦隊後才離開閩江江口,駛往台灣。

影響

該戰役中福建水師損失慘重,不但主要船艦在該戰役中被擊毀,剩下的戰艦也在日後法軍追擊下陸續被法艦擊沉或被迫自沉,乃至於全軍覆沒,中國東南沿海與台灣海峽海權拱手讓給法軍。而法方參戰的中國海艦隊在該年8月29日與東京灣艦隊合并,東向攻打台灣,並在佔領基隆奪取該地煤礦,作為封鎖台灣海峽的動力來源。這使得法軍得以封鎖台灣,佔領澎湖,甚至北上威脅北京的清朝政府,迫使其與法國重起談判。

中法戰爭後,有鑒於此戰教訓,清朝更重視沿海海防,自馬江海戰後,在馬尾加強了防禦;在閩江口,在琅岐島建立金牌炮台,並在其對岸建造長門炮台;在閩江兩岸之間還有天險南北龜島,在兩島各設立了兩門240mm大口徑阿姆斯特朗岸防要塞炮,三門80mm格魯申式速射炮斥資購買國外戰艦。同時籌組當時亞洲最大的艦隊北洋水師。另一方面,日本海軍將官東鄉平八郎於該戰後不久參訪法艦,並隨艦隊前往基隆、廈門等地考察戰況。有人認為,日後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伊東佑亨率領日本海軍大敗北洋水師的過程也受到法軍的啟發。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鎮南關之役經過
漢傳佛教發展過程
八國聯軍之役
庚子新政經過
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后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法戰爭之馬尾海戰始末 馬尾海戰的歷史影響及教訓
中法馬尾海戰133周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