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政府時期是教育的「黃金」時代?

北洋政府時期是教育的「黃金」時代?

微信ID


EYEONHISTORY

北洋政府時期是教育的「黃金」時代?


清末,天津北洋工藝學堂學生在上機械課。北洋工藝學堂1903年由袁世凱創辦,後改名為直隸高等工業學堂。


文|王月


人才難得,而他已經等待太久

1927年6月2日,在頤和園魚藻軒,王國維拖著一根長長的辮子,吸完一根煙後,他躍身頭朝下扎入水中,自沉而死。


事後,人們在他內衣口袋內發現遺書,遺書中寫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短短數言,卻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猜測。


王國維之死,有人說是一個時代的背影,也有人說這是一個時代的問號。其中因由,難以深究,但多半要落在遺書中這個「變」字上。


同樣是1927年,新時代的象徵、新文化運動的旗手胡適,正在享受他意氣風發、名滿天下的日子。這年初,「我們的朋友胡適之」由英國赴美國,在紐約、費城等地遊歷並演講,並向母校哥倫比亞大學補交了博士論文。然而此前他頂著博士的頭銜已有十年。


十年前,新文化運動正在國內迅猛展開。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幾篇文章,倡導文學革命,一時名聲大噪,以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也慕名聘請他當教授。胡適便決定立即回國。他離開紐約,以洋翰林(博士)的身份出現在國內文化界和北京大學的講壇上。

胡適博士學位的問題,便成為傳說中的學術八卦。究竟是胡適隱瞞了自己尚未獲得博士學位的事實,還是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蔡元培為了讓胡適進入北大不惜幫其偽造學歷。


畢竟,類似的事情,蔡元培已經做過了。1916年12月26日,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發布命令,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當天上午,蔡元培到西河沿的中西旅館走訪陳獨秀,勸說陳獨秀到北京大學就任文科學長。


當天沒有談妥,蔡元培便天天過來,有時來得早,陳獨秀還沒起床,他便拿著凳子坐在房門口等候。陳獨秀被蔡元培的誠意感動,決定舉家遷往北京,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


然而,擔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陳獨秀並不夠資格。雖然陳獨秀一生5次東渡日本,但他從沒有接受過日本全日制普通大學的學歷教育。他沒有學位頭銜,也從來沒有在大學裡教過書。但蔡元培卻在陳獨秀的履歷上寫道: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曾任蕪湖安徽公學教務長、安徽高等學校校長。


蔡元培為了保證陳獨秀能順利擔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不惜為其偽造學歷。其中原因,也無非是人才難得,而他已經等待太久。

教授是「中堂」,學生是「老爺」


1912年1月,中華民國宣告成立。蔡元培擔任首任教育總長。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學制。


清末遺留下來的「壬寅學制」和之後更詳細、更完備的「癸卯學制」,都存在著重大問題——幾乎完全是抄襲日本學制而來,女子教育毫無地位,而在課程的設置上,按照中學為體,保存國粹的原則,規定各級學堂必須把讀經科和中國文學科列為重點的必修課,其目的就是「保存聖教」、「鞏固國本」。


對於蔡元培而言,學制改學堂為學校,廢除尊孔讀經,取消進士出身獎勵,確定婦女的受教育權利和男女同校制度,這些都不算太難。但是完全否定「中體西用」這個一直沿用的文化觀念,並打造一整套借鑒歐美的先進教育模式,卻十分困難。

蔡元培面臨的問題是,國內教育界風氣未開,時機未到。而當時留學歐美的學生尚未歸國,缺乏人才。他只能等。


蔡元培為什麼要捨棄日本學制,借鑒歐美學制呢?以北大為例,1917年之前,北大實行的是日本的年級制,一學年要學習若干課程,都是必修課。這種年級制的缺點顯而易見——平均化。


哪怕你單科成績再優秀,只要有幾門課程不及格,就要全部複習,全部考過才行。這樣學生就沒法發展個性,自由地鑽研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最終便興味索然,有的學生在教室中瞌睡,有的看閑書,有的乾脆曠課。


到後來,蔡元培被任命為北大校長的時候,北大被戲稱為「賭窟」和「探艷團」。學生不把北大當作是學習研究的地方,而是當作他們升官發財的踏腳石。


教授也大多來自官場,只論官階大小,不論學問。教授被稱為「中堂」或「大人」;學生們則被稱為「老爺」。教授和學生們大多聲名狼藉,要麼賭博,要麼嫖妓。


蔡元培此來,便是抱著整頓北京大學的決心。整頓從文科做起,從聘請文科學長開始。在上海創辦《新青年》、發時代之先聲的陳獨秀,在蔡元培看來,「是一員闖將,是影響最大、也是最能打開局面的人。」


陳獨秀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後,胡適、沈尹默、章士釗、錢玄同等先後加入進來,開始對北京大學文科進行改革和整頓。而蔡元培也在教育部召集的在京各高校代表會議上就提出廢除年級制,採取選科制議案,並決定由北大試行。


選科制仿效美國辦法,學生除完成必修課外,可以自由選課,既可聽本系老師的課,也可去別系聽課,還可以與教師自由商討學理。在北京大學文科各系聽課的,既有經過入學考試的正式生,也有經發證註冊的旁聽生。


而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也轉移到了北京,「文學革命、思想自由的風氣,遂大流行。」


「老頑固」辜鴻銘最佩服的卻是蔡先生


不過,蔡元培大刀闊斧地改革,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他堅持「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原則。堅持舊文學的黃侃在課堂上大罵倡導新文學的師弟錢玄同「有辱師門」;有著「性博士」之稱的張競生則提倡「情人制」「外婚制」;拖著長辮子的辜鴻銘不買胡適的賬,嘲諷胡適不配當老師,還和劉師培一起主張恢復帝制,但蔡元培還能容得下他們,並且絕無門戶之見。


北大教員們偶爾有刻薄言論,他也不以為侮。蔡元培有一次跟錢玄同聊天,錢玄同突然問蔡元培:「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寫得很好的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寫得這樣蹩腳,怎麼能夠考得翰林?」蔡元培微微一笑,說:「我也不知道,大概因為那時正風行黃山谷字體的緣故吧!」


不過,看誰都不順眼的辜鴻銘,卻不會說蔡元培的壞話。1919年「五四」運動發生後,蔡元培向當局提交辭職信,教授們集體挽留校長,辜鴻銘積極響應,但是他的理由卻讓人哭笑不得,他說:「校長是我們學校的皇帝,非得挽留不可。」


其中因由,辜鴻銘在課堂上對學生們講過:「中國只有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是我。因為蔡先生點了翰林之後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現在還是革命;我呢?自從跟張文襄(張之洞)做了前清的官員以後,到現在還是保皇。」


1892年,蔡元培25歲,高中進士,被點為翰林院庶吉士。要知道,進士點中翰林意味著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封妻蔭子都順理成章了——清朝的殿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督、巡撫等袞袞大員絕大多數出身翰林。但他卻要革命。

北洋政府時期是教育的「黃金」時代?



1921年8月,蔡元培率中國教育代表團在美國檀香山合影。


早年蔡元培相信刺殺救國,組織過暗殺團、禦侮會,他自學化學,對照簡易炸彈製作說明書,居然製造出了炸彈。據說吳樾用於刺殺出洋五大臣的炸彈,就出自蔡元培、陳獨秀之手。後來,他的校長辦公室里,不僅有文房四寶,還陳列著炸彈。


蔡元培在北大,也是繼續革命,他在北大實踐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教育,以期實現學生的健全人格,從而避免傳統封建教育對個性的壓抑。只有像他這樣經歷了私塾教育和科舉考試的人,才深知傳統教育的弊病。


不過,北洋時期能誕生這麼多位大師,恐怕也要歸功於這複雜的教育背景——幼時既受過舊式私塾教育,又受過早期西式啟蒙學堂教育,其後還接受過近代大學教育,這樣的人以後不會再有了。


有人一心守舊但更多人在努力創新


不過,哪怕是蔡元培再有人格魅力,一直以清朝遺老自居的王國維對於去北大任教這件事,始終猶豫不決。作為孜孜治學之人,北大是個很好的平台,但是新文化運動的風潮又讓他困惑不安。


1917年,胡適、周作人等一批新人受聘北大之際,蔡元培就通過王國維的舊時同窗、時任北大教員的馬衡邀請王國維來北大任教。


王國維跟好友商議後,還是覺得「我輩乃永抱悲觀者,則殊覺無謂」,就以害怕搬家為借口,婉拒了北大的邀請。後來他勉強答應當通信導師,仍留在上海,也不肯接受北大的薪金。


直到被遜帝溥儀任命為「南書房行走」,王國維這才舉家遷往北京。後來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出宮。王國維引為奇恥大辱,憤而與羅振玉等前清遺老相約投金水河殉清,因阻於家人而未果。


王國維一心守「舊」,但當時的整個中國是朝著「新」去的。因為此時作為中樞的北洋政府無法有效統治整個中國,內部也一度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因此對教育界的控制非常有限。


原來的儒學思想已經失去了正統地位,政府又無力樹立一種新的正統教育思想,各種新的教育思想層出不窮,反而形成了近代中國教育史上罕見的百家爭鳴局面。


因為欠薪,魯迅結束了他14年的公務員生涯


北洋政府的軍閥混戰耗盡了國庫資源,所以,教育界的欠薪問題,幾乎無處不有。


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明確規定:「初小、師範、高等師範免收學費,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15%,在省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25%,在市、縣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35%,其依法設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產業,應予保障。」


但雖然有規定,實際上卻沒法執行。地方軍閥動輒截留稅款,教育經費就很難準時撥下。以南京為例,北洋政府時期,南京公立學校的教育經費缺額就在每年20萬以上。


1912年2月,魯迅接受蔡元培的邀請,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僉事,級別相當於現在的正處級,每年工資650元。當時看起來不少了,但是積欠薪資成了常有之事,即便發薪也常是打折發給。


所以到了1922年,北洋政府已經欠了魯迅差不多5000塊,這可是一筆巨款。魯迅就只能靠兼職和稿費過日子,隔三差五去政府討薪,到後來實在要不到,1926年夏天,魯迅只好辭職不幹。


而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李大釗,因為要領導北京教師的索薪運動(由於教育經費短缺,教育部門拖欠了教職工三個月的工資,各個學校都無法正常運轉),就沒有參加中共一大。


北洋時期,國庫尚無法滿足僅有幾所國立大學的運營。所以幾所國立大學也是偏科嚴重,雖然人文學科出了很多大師,但比較「費錢」的理工科,就基本沒什麼發展。


相比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就更得不到重視。舉例言之,相比大學教師,中小學教職員工資實在太低。當時南京市的小學,校長月薪24元至32元。教員薪水至多22元,少的只有9元,甚至比不上一個搬運工人的薪水。


不過,北洋政府的政策還是比較靈活。既然沒錢辦大學,那就鼓勵私人辦大學。既可以彌補公立大學之不足,又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北洋政府時期是教育的「黃金」時代?



中國大學的法科學生在鄭親王府的殿堂內教學實習。20世紀20年代,北京鄭親王府為中國大學校舍。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出現了兩次興辦私立大學的熱潮,前後誕生了40多所私立大學。但因為北洋政府無力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大多數私立大學的辦學水平低劣,有的甚至借辦學斂財。


但幸運的是,還是有一批認真辦學的私立大學脫穎而出,如嚴范孫、張伯苓創辦的南開大學,陳嘉庚斥資創辦的廈門大學,張謇創辦的南通大學,以及光華大學、中法大學、廣州大學等等,這些學校也成為日後中國著名的大學。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成語中的家風故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英國皇家賽馬會——最奢侈的賽馬會
入戲太深!那些「佯狂」的古人
少爺犯了錯,老爺為啥總是要「請家法」?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成都市分會成立
是誰出賣了曼德拉?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宋金時期:鈞瓷的時代特徵
隋唐五代時期的思想文化教育
孔祥熙與抗戰時期的財政金融
明代崇禎時期青花瓷的時代特徵
海賊王新時代是最強的海賊時代?其實舊時代才是最鼎盛的時期!
為什麼佛教在南北朝時期盛行?
南北朝時期政治介紹
最民主的時代,北洋時期主政的那些巨頭們
北宋是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嗎?
抗戰時期汪偽統治區的留日教育
秦憲公時期的宮廷政變
中國上古時期的胎教!
亞女王時期的一種社會時尚
明朝時期的教育是這樣的
秦漢時期的經濟和文化
金正日與金正恩時期「兄妹政治」的差異
北洋政府時期「富二代」敗家子乾的那些事兒
【老照片】北洋政府時期,在北京混的洋人軍隊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奇葩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