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口述歷史為什麼重要?

口述歷史為什麼重要?

11月11日下午,「口述歷史國際周」暨第二屆「口述歷史在中國」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舉行,在口述歷史國際周期間,傳媒大學口述史中心將陸續舉辦國內外口述歷史專家講座、口述歷史國際研習營、「口述歷史+」國際海報展、第二屆「口述歷史在中國」學術研討會以及口述歷史年度影像作品展映等一系列相關的活動。與此同時,由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首席記者張鈞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述林1:戰爭陰雲下的年輕人》以及《口述歷史在中國(第一輯):多元視角與運用》也於11月與廣大讀者見面。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部長段鵬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以及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崔永元等均到場參加開幕式。


口述歷史究竟是什麼?在當下中國討論口述歷史有何意義?在進行口述歷史的理論和實踐是我們又應該注意些什麼?針對上述問題,各位嘉賓在開幕上上進行了發言和討論。


口述歷史為什麼重要?


《述林1:戰爭陰雲下的年輕人》書封



口述歷史在中國成為了一項社會文化運動

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口述史,他表示口述史作為一門科學也許是新生事物,但實際上這種形式古已有之。在歷史剛開始的時候,全人類的歷史無一例外的都是口述史。中國古代的《尚書》是口述體,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也是口述體,《論語》其實也是孔子的口述。口述史學的歷史不是很長,但卻對中國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中國雖然號稱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歷史學傳統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但是中國的歷史學傳統——特別是在最近的六七十年里——一直有一個與其他國家不同的、也跟自身傳統不同的一個地方。


錢文忠認為這個獨特之處就是在中國只存在一種歷史,一種記載,一種解釋。歷史在中國語境下是單數的。這種單調歷史的形成有其原因,但錢文忠認為放在世界範圍內來看,這種情況是可悲的。歷史應該是多元的,是複數的,是有多種角度的,有多種敘述方式和生命體驗,因而最終也應該有各種不同的呈現樣式。錢文忠說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單數歷史之後,中國的歷史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邊,有很多重大的事件沒有得到記錄,有很多人沒有發聲的機會,也就意味著我們有一段歷史,不是空白的,而是被填滿的,被一種統一的歷史填滿。這比空白更可怕。與此同時又很多歷史我們被迫遺忘了,有意無意地遺忘了,或主動或被動地沒有被記錄下來。」


在這樣一個集體遺忘的、單調歷史的背景下,錢文忠認為在今日之中國提及、討論口述歷史,跟別的國家的口述史學不一樣。口述歷史在中國成為了一項社會文化運動。既然是運動就不僅僅是單純的學院活動,而是特別需要公信力,需要龐大的隊伍來予以支持。


最後錢文忠表示:「任何人都希望尋找真實,真實不一定尋找得到,但是卻可以無窮地去接近真實。在無窮接近真實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會明白,其實口述史學關乎一個人,關乎一個家族,關乎一個民族,關乎一個國家,關乎一種文化,甚至於關乎整個人類。人類就是在不斷接近真實的過程當中再提升自己,這個提升也許像人提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提起來,離開大地一樣。看似不可能,看似荒誕,但是無論如何拎著頭髮以後,它就會讓我們頭皮發麻,也會讓我們頭腦清醒,而頭腦清醒就是口述史學最大的功德。」



口述歷史為什麼重要?

《口述歷史在中國(第一輯):多元視角與運用》書封



口述歷史的實踐是理解上一代的重要窗口,是對人文素養的培育


現代口述歷史先驅、英國社會學家保羅·湯普森(Paul Thompson)教授則結合自身研究經驗,提出了幾點口述歷史及其教育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湯普森教授說,首先口述歷史給了孩子們、學生們,或者說年輕人,一個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的機會。「對於年輕人,對小孩子而言,很難想像我們是如何度過一段時間的。尤其是在中國,對1949年以前的歷史或者是『文革』的歷史,我們能夠通過上一輩的敘述,能夠對這段歷史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這是非常重要的 。」


第二點湯普森認為口述歷史對於代際之間的溝通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讓我們彼此都加深對對方的了解。

第三,口述歷史在人文意義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人們能夠通過口述歷史去學習如何傾聽,如何提問,如何去切身體會他人的感受時,也就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綜合人文素養。


第四,從技術層面來說,在學習口述歷史的實踐中,人們能夠運用很多技術,例如錄音和錄像設備,檔案儲存設備以及網頁和網站的管理等等,這些從廣義上來說,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五,口述歷史項目能夠在傾聽和理解上一代的過程中,對家庭凝聚力和社區凝聚力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第六,湯普森認為在口述歷史的實踐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人們不能僅僅停留在那些抽象的、高度凝練的歷史事實和歷史記錄,而不去親身體會這些歷史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會產生怎樣實際的影響。親身去進行口述歷史相關的實踐和學習,能夠讓人們對於歷史有更加切身的感悟。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系的托馬斯·戈德(Thomas Gold)教授則分享了三個從事口述史研究的心得。第一,對意料之外的情況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抓住機會,進行研究。第二,是要多站在訪談對象的角度,從他們的觀點來了解他們對世界,對社會,對自己聲音的看法。在做研究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的框架和概念放在他人身上,在提問時盡量少用專業術語,一定要了解他人是怎麼樣看怎麼想的,一定要傾聽他們自己的聲音。 第三,是要時刻反思,反思你、自己的角色,自己的人生觀,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思路,自己做出研究。



口述歷史為什麼重要?


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展覽館。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對口述歷史上癮,像我一樣願意抱著它們睡覺」


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的負責人崔永元則不談理論,反而從個人的經驗和記憶的角度,用一個小故事說明口述歷史的重要性:「我很小的時候就特崇拜我父親,因為他參加過很多戰役,渡江戰役、廣西剿匪,他一個胳膊負過三次傷,敬禮都是反著敬的,從小就給我講了很多戰爭的故事。等我做起口述歷史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我說:『兒子做口述歷史,連父親都沒訪過』。於是我就委託同事到家裡訪我的父親,非常遺憾,他那時候開始有點老年痴呆了,已經什麼都不記得了。到了去年父親連我都不認識了,現在他不認識家裡每一個人。」「由此我想到這可能是一個個人的經歷,一個兒子不太知道父親的經歷、也沒法兒準確地描述他父親的經歷。如果往大了說,我們這個民族的每一個人是不是能描述這個國家的經歷?人民的經歷?如果我們這些經歷全都描述不出來,我覺得我們就是苟且地活著,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兒來的。」


對於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崔永元希望這裡不光是一個學術聖地,還是孩子們的樂園。「我們這個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裡所有的場所都是免費的,歡迎大家到這裡來做活動。雖然現在查資料這塊不是特別方便,數據化還沒有完成,但我們會加緊加快。我們希望這個地方成為一個樂園,一個學術天地,這樣下去,慢慢的就會有更多的人知道口述歷史是怎麼回事,然後可能就會熱愛它,研究它,可能就會上癮,就像我一樣願意抱著它們睡覺。」(文/傅適野)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美國右翼的憤怒和哀傷:並不愛特朗普但被希拉里放棄
南通大學:用NgAgo有新發現 但根本不是基因編輯
《百年張家》所思:擁有「資本」的人是社會變革的中堅力量
帕慕克:想成為畫家卻成了作家
當我們看畫時,我們看些什麼?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重要而獨特的歷史地位——山西歷史文化述要
海賊王最重要的歷史文本,關係它的秘密你看懂了多少?
雅俗共賞:歷史是什麼?人們為什麼喜歡看歷史?
歷史丨秦軍為什麼那麼強?
重慶的戰略歷史!這才是它為直轄市的原因!
老虎凳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淵源?
隋煬帝為什麼被歷史黑的怎麼慘?
以史為鑒:盤點那些歷史人物所犯的重大錯誤
印度歷史為什麼是一部「被入侵史」?
歷史中的「四川」究竟怎麼來的?這兩個字又是什麼意思
父親和丈夫哪個重要?歷史上有人回答了這個問題
清朝錯失了哪八次重要的歷史機遇?
解密歷史:我們為什麼叫「漢 族」?
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要銘記歷史?
為紂王翻案!歷史棺材板定論,為什麼紂王和項羽的待遇差那麼多?
短袖毛衣什麼時候穿,這個歷史難題我終於解決了!
歷史的「標準答案」是怎麼來的?
現代史的另類講述:人的歷史?機器的歷史?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場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