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和七下西洋僅一步之遙,為何放棄並從海洋撤離?

鄭和七下西洋僅一步之遙,為何放棄並從海洋撤離?

15世紀初,明朝的永樂皇帝資助了幾次偉大的海上遠征。其影響如此深遠,以至於有歷史學家相信水手辛巴達的故事就源出於此。



鄭和七下西洋僅一步之遙,為何放棄並從海洋撤離?


這些中國船建造於巨大的干船塢中,裝飾有珍貴的金屬,使用了各種歐洲一個世紀後才出現的技術創新—雙層船體、水密艙、防鏽釘、機械式艙底水泵—它是那個時代的奇蹟。


船隊指揮官鄭和的旗艦,長逾300英尺(約為91.4米),寬150英尺(約為45.7米),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木製船。記錄稱它有9根桅杆。鄭和的大艦隊共有317艘船隻,即使在今天這個數字也相當驚人。當時歐洲歷史上最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也只有137艘艦船;其體量最大者也僅為「鄭和」號的一半。



鄭和七下西洋僅一步之遙,為何放棄並從海洋撤離?


鄭和(1371-1433),明朝太監,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出自一個通常不會為中國歷史增輝的群體。出生在偏遠地區的他,魁梧強壯得驚人,1381年,在元朝負隅頑抗明軍的最後階段,當時還是孩童的鄭和被明軍俘虜了。落入明軍手中的敵方男童,一般會被去勢。閹人鄭和被安排進明宮廷當內侍,因聰慧、能幹而贏得聲譽。最能說明鄭和善於捕捉機會的,是他支持了皇叔從侄子手中奪取皇權的政變。篡位者登基為永樂皇帝。鄭和則成為了皇帝最信任的心腹之一。當雄心勃勃的君主打算展開一系列海上遠征時,他讓自己最寵信的太監來擔任統領。


鄭和的大航海1405年開始,1433年結束,他曾橫渡印度洋,最遠到達非洲南部。


永樂皇帝認為這是向四方展示帝王威權的方式,收效也相當理想。七次航海途中,鄭和船隊在蘇門答臘制服了一塊中國人控制的、為非作歹的飛地;在爪哇島干預了當地內戰;攻佔了斯里蘭卡,並將俘獲的國王帶回國;還在蘇門答臘剿滅了海盜。


即使劍未出鞘,鄭和的船隊也在政治上完勝,它們令每位異邦統治者都望而生畏。然而遠航沒有繼續下去,它成為了政治內鬥的犧牲品,一派官員支持它,而另一派則攻訐其花費龐大,試圖搞掉前面那派人。繼承皇位的太子站在了反對他父親政策的一方,他在登基當日就廢止了盛大的海上探險。最終,鄭和所有的航海記錄幾乎都被封鎖了。直到19世紀,中國都沒有再派船駛出國界。

為慶祝2008年奧運會,中國展出了按原比例還原的鄭和旗艦模型。在原船建成6個世紀後,其船體之大依然令人嘆為觀止。


許多研究者認為,中斷航海是中國社會思想嚴重偏狹、僵化的象徵。



鄭和七下西洋僅一步之遙,為何放棄並從海洋撤離?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永樂皇帝等。

「為什麼中國沒有再多花一點兒力氣,繞到非洲南端,進入大西洋呢?」蘭德斯在《國富國窮》中這麼問。


蘭德斯的回答是:「中國人缺乏視野、重點,以及最重要的,好奇心。」


受制於儒家思想、自傲而自滿的中國是「一個不積極的改進者和一個糟糕的學習者」。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歷史學家埃里克?瓊斯(Eric Jones)在關於西方如何攫取政治主導地位的論著《歐洲奇蹟》(The European Miracle)中,也類似地將中國拒絕海外冒險歸咎於「空洞的文化優越感」和「過度的自我關注」。


在鄭和之後的這個帝國「從海洋撤離,變得只關心內部」。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政治學家約翰?A. 霍爾(John A. Hall)在《權力與自由:西方崛起的原因與後果》(Powers and Libertie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Rise of the West)中稱,中國「困在同一個階段超過兩千年,相比之下,歐洲卻像跨欄冠軍一樣前進」。


充滿了創業精神的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和英國,將僵化的中國拖入到外部世界的粗糙與混亂中。


其他學者並不認同將中國描述為被動者的形象。他們也不相信終止航海的行為就能證明中國文化缺乏好奇心或驅動力。這些作者寫道,無論鄭和航行多遠,他都沒有遇到比他祖國更富強的國家。從技術上來說,中國已經遙遙領先歐亞大陸上的其他地區,異邦能提供給它的只有原材料而已,但得到這些根本無須派龐大的船隊遠航千里。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政治學家傑克?戈德斯通(Jack Goldstone)觀察到,朝廷完全可以派鄭和跨過非洲,抵達歐洲。但帝國終止了長途航海活動,「原因和美國停止送宇航員登月一樣:那裡沒有東西能證明值得為此支付如此大的成本」。


然而在更大的範疇上,問題依然存在。鄭和下西洋只是更長久、更重要的趨勢中的一個例外。



鄭和七下西洋僅一步之遙,為何放棄並從海洋撤離?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在明代(1368~1644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京城的朝廷都頒布法令,嚴禁私人從事海上貿易。永樂皇帝和其他幾位皇帝曾開放海禁,但只是特例;作為一項法律,明王朝始終在鉗制海外開發與交流。禁令相當嚴苛,1525年朝廷甚至命令沿海官員銷毀所有私人的出海船隻。


在今天看來,與終止航海一樣令人不解的是形勢的逆轉。毀船令下達50年之後,另一位皇帝又改變了路線。儘管朝中官僚並不樂於支持,但新一代中國船隻還是駛入了大海。不久後,明朝被捲入了全球性的交流網路。頃刻之間,中國的經濟與歐洲(一個曾被認為太窮而不足掛齒的地方)和美洲(一個帝王還不知其存在的地方)牽連了起來。


朝廷一直擔憂不受限制的貿易會導致秩序崩亂。事實上,它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的確發生了。


摘自書籍《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美] 查爾斯?曼恩(著),中信集團出版社授權合作稿,全網首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梁啟超堅決反對推翻清朝,為何反被清政府嚴懲抓拿?
這兩位有漢人血統的清皇子,靠什麼得兄長雍正的重用
支持洋務運動的張之洞,為何突然反水殺害上千自立軍

TAG:歷史品讀 |

您可能感興趣

海洋竟然是「漏」的!海洋里的水都到哪去了?
地球上的海洋從何而來?
解放軍從近海殺向遠洋,一帶一路海洋守護者升級揭秘!
上古海洋四大猛獸,都是海洋霸主,當然鄧氏魚第一
海賊王,海洋不屈者?這五種果實無懼海洋!
海洋千姿百態的海光到底是因何而起?
跟隨《海洋奇緣》去南太平洋,看那些美如畫的熱帶海島吧!
置身花的海洋,流連忘返!
逃離熱浪,一起跳入海洋世界裡吧
滾滾濃煙下的地下海洋:海衛一帶來的無限潛能!
如果說火星上曾有過海洋,那它為何又消失了?
霍金再發恐怖警告,地球海洋沸騰,天空下硫酸雨,但這靠譜嗎?
傑克船長的海洋寶藏,可遠遠不止電影中那些……
水還是山?「凍結」海洋的瞬間震撼之美
肅寧人的馬拉松之夢,從菜鳥到大俠,從獻縣到雄安,從陸地到海洋…
「揚波大海,走向深藍」 ——拯救海洋,不止步於今日
再過幾天,北京這些地方將變成紫色的海洋!
乾貨!六一親子游,帶你暢遊長隆海洋度假區
世界上最深的海洋,珠穆朗瑪峰扔進去,山頂都露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