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勾踐滅吳幕後的重要「推手」竟然是孔子高徒………

勾踐滅吳幕後的重要「推手」竟然是孔子高徒………

勾踐滅吳幕後的重要「推手」竟然是孔子高徒………



(圖)孔子(公元前544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說孔子無意中竟然幫了勾踐滅吳復國,這還得從齊國攻打魯國談起。


春秋時,齊國大夫田常總想著要在齊國搞政變,但是又懼怕齊國的四大家族「高、國、鮑、晏」的勢力,於是就想通過使齊國打仗來消耗掉齊國的兵力,他首先選中了攻打魯國。魯國是孔子的老家,孔子一聽說強大的齊國要攻打魯國,就茶飯不思了,喋喋不休地對學生們嘮叨:「哎呀,魯國是我美麗的家鄉啊,那裡還有我父母的墳墓呢,力量強大的齊國只要一出兵,魯國肯定就會滅亡了,這可怎麼辦才好呢?你們都是我的高徒——怎麼還不出來幫我想想辦法?」弟子們看不下去了, 「(師)有事,弟子服其勞。」只好紛紛表忠心,請求去幫助魯國抵擋齊國的進攻。勇敢的子路、子張、公孫龍等等躍躍欲試,但孔子心中有數,都沒有同意他們,而是拿眼睛瞟准了端木子貢。其實,「知徒莫若師」,孔子的心裡早就有最佳人選了。「子貢請行,孔子許之。」


「春秋無義戰」。如果魯國不是孔子的故鄉,孔子也不是那麼熱愛家鄉不擔憂故鄉魯國存亡的話,子貢就不會出來干預齊國攻打魯國的鳥事了,這一干預不打緊,可就把個吳國給「廢」了,喂「肥」了越國——稱了霸。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子貢利口巧辯」, 有著「不讓其師」的高超演說技巧和外交能力。於是,子貢領著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師命」先後到了齊國、吳國、越國、晉國這四個國家穿梭遊說,以如簧巧舌搞外交活動,到處挑撥,按如今的話來說叫「諜中諜」。在這一系列的外交攻關活動中,子貢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演說才能,引禍水於他人,使得四國國君對他的利害分析深信不疑,並紛紛採納他的主張。所以,由本來的齊國要攻打魯國這一簡單的小範圍事件,一變而發展成為波瀾洶湧的規模性「局部戰爭」——齊國開始放棄攻打弱小的魯國為攻打實力頗強的吳國,而吳王按照子貢的策劃也傾盡舉國兵力迎擊齊國,當吳國打敗齊國後,貪心地又攻打晉國,但晉國已經被子貢提醒暗示過了的,早就準備好精兵嚴陣以待了——所以,吳王被晉國軍隊擊潰。

勾踐滅吳幕後的重要「推手」竟然是孔子高徒………



(圖)勾踐卧薪嘗膽


這時,「卧薪嘗膽」待時已久的越王勾踐「釜底抽薪」 ,抓住時機,猛烈從後方攻打兵馬已空、國力虛耗的吳國,吳王帶領疲勞的將士火速返回與越軍交戰,三戰三敗,越國軍隊長驅直入吳國,殺死了吳王夫差。至此,戰爭平息,魯國安然無恙。——在《史記?仲尼弟子傳列》中,司馬遷對這件事有著極其詳細而精彩的記載,末後,總了一句說:「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具體而言就是:「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


歷史總在進步,當時人的見解應該是很局限很促狹的,只要保存了自己的國家就萬事大吉了,管他別人家裡怎麼亂呢!——當時的孔子恐怕就是這麼想的!要說事前儒聖孔子一點不知道他的學生子貢移禍他人的「救魯」計謀,那是騙人的鬼話——《史記》里沒有涉及這一點,也許,這就是歷古以來的「為賢者諱」吧。

偶然事件往往也會改變歷史進程。越王勾踐之所以能順利消滅吳國,孔子於無意中是幫了大忙立了頭功的!——這個小插曲,孔子也許沒想到吧,因為他老人家對勾踐的印象並不好。


原標題:孔子無意中幫勾踐滅吳


*作者:李曉巧,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秘史 的精彩文章:

當寵妃打死宮女後,乾隆帝為何龍顏大怒?
越來越多的夫妻新婚之夜為何不圓房
潘金蓮成為「蕩婦」背後的「七大」推手
女性婚後必須把握好的三個正確定位

TAG:魚羊秘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越王勾踐滅吳的幕後,是孔子師徒給他們下的套
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後來怎麼樣了?
西施在勾踐滅掉吳國後去了哪裡?
越王勾踐滅吳之後的歷史
西施為幫越王勾踐滅吳付出心血,助越王復仇成功後,她也人間蒸發
為幫勾踐滅吳,不惜賣老婆之人,也能成為天下商人之標杆
此人被稱為「商人鼻祖」,曾幫助勾踐滅掉宿敵,最後與西施私奔
越王勾踐滅吳後為何能以「小國之君」成就霸主之業
八卦史記90:勾踐滅吳 原來和孔子有關
揭秘范蠡:歷盡千辛萬苦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國
勾踐滅吳 原來和孔子有關(八卦史記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