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眾網友談儒家文化的最大短板和缺欠!上

眾網友談儒家文化的最大短板和缺欠!上


眾網友談儒家文化的最大短板和缺欠!上



前文鏈接:儒家文化最大的短板和缺欠是什麼?

寫在前面的話: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財富。滋養了我們的生命和民族的精神。這是毋庸置疑的。但經過幾千年的流傳,其中一些私的因素也在放大和對我們的精神和思想產生了一些負面的作用。


老子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故曰:「大道廢,有仁義。」


意思是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物資財富的豐富,會逐步導致人們產生私慾和對名、利的追求,從而失去了人原有的、先天善良純真的本性。

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導致仁、義、禮、智、信的出現。


老子講的是出世間的道,目的是教「上士「如何通過修鍊,返本歸真,返回到人先天善良的本性。


孔子講的入世間的道,是做人的道理,目的是教「中士」如何遵循人應有的道德范,從而維持人類的道德,保持社會的安定。


網友們的討論對啟發我們的思考和學習非常重要。這裡轉錄,並有少量的回復。旨在同朋友們分享這些睿智的思考和深刻的發問。


網友「Nidhogg」說:

儒家的輕身為國、大公無私其實是為了約束上層統治者的私心。大公無私就是歷代先賢發現了在儒家「私」這一短板的時候,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家才提出來人要向這方面努力。


起初孔子提出來的儒家的道德規矩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就是一個類比,開始也是從家庭父子這個小環境最直接的統治關係處理方式開始。


儒者在事君王之前,就必須侍奉好自己的父母,然而走出家庭後個人也不能脫離父母的約束。在家族利益與國家利益衝突時,徇私(聽父母的)也就成了一個人最直接的反應。從邏輯上儒者也就走不出「私」這個桎梏。


唯一能讓儒者做出「大公無私」選擇的道德支持大概也只有儒者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師」,這裡的師指的是先賢訓導,只有它才能讓一個儒者在做出「大公無私」的選擇後,會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可是它還是沒能在邏輯上解釋好「公」與「私」的關係。


網友「小珠珠」說:

反思本民族文化的劣根才有進步的可能。儒家文化優勢明顯,短板也很明顯。一族之私是最大的劣根,還有保守,他不贊同創新,不贊同個人價值,把權威神聖化等等。總體與西方的普世價值觀比,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


西方以宗教文化為主,但他們很明白宗教的狹隘之處,所以精英階層在宗教之外形成的普世價值觀,能更好的修正不足。



眾網友談儒家文化的最大短板和缺欠!上


網友billy Y說:


儒家沒平等觀 天天講尊卑。


網友「代理宣傳部長」反對「billy Y」的意見:


請告訴我哪裡沒有等級?明著擺出來的等級總比隱藏的等級好。


從哪裡看出來儒家是從親情從個人利益為重的?我看到的都是以天下為己任,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


再說了,工業革命發生在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又不全是文化的原因,這個早已是共識。說實話你要甩這個鍋,儒家可不背。


筆者回復:沒有錯。哪裡都有等級的差別。但這裡主要是講儒家文化中小圈子價值觀和利益原則,缺乏更大範圍內的友愛和團結觀念。這是造成近代中國在世界上落後挨打的內在成因。


儒家是強調以天下為己任,但很多盡孝道的做法根本就不是把天下做己任的。比如根據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


如果是父母先後去世,這個官員就要定於憂五十四個月,整整四年半。大好時光守在荒山野地里,還談什麼以天下為己任?


西方工業革命確實不全是文化原因。但中國落後西方卻實實在在是儒家文化拖了民族前進的後腿。



眾網友談儒家文化的最大短板和缺欠!上



網友「若素shmily」說:


宗教只是一個信仰,如果戰事或紛爭不是因宗教問題發起,也不會有很明顯的「共同利益」,西方從文藝復興開始,強調的都是「人」,解放人性,發展個性,追求個人利益,反觀中國的文化對個人個性和利益強調則不夠,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奉獻」,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奉獻。


筆者回復:只要是人,都會有私心,都會有小集團的利益和本民族的利益。所以,只要人類存在,紛爭和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宗教的存在,教人向善,大大地延緩了戰爭的發生。


支持好朋友後面的意見。


網友「休伯里安」說:


不敢苟同。如果說宗教和儒家尚可一比,法治和儒家則完全不具有可比性。西方法治之所以成立就是因為承認了人人有私心,而儒家之所以沒有最後走向法治就是以小團體,家族,國家的意志代替了個人的意志。


從根子上講儒家是不承認個人意志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就是這個意思。


筆者回復:西方人承認人人有私心,敢於面對私。中國人人人學聖人,卻把私心藏起來。這可能也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網友「阿斗的野望」說:


儒家厚古薄今,而缺乏侵略性。像別的什麼佛教啊、基督教啊、伊斯蘭教啊,要麼叫你堅持正法不疑,要麼告訴你不信我就是傻,反正除我這個法門其他都是歪理。儒家講究的是和而不同,所以你隨便質疑,你說這樣怎麼和人家比啊?


筆者回復:佛教和基督教都有善良的因素在,都是叫人做好人。因為講有神明的存在,人就會心懷戒懼。


網友「日蓮半徒」說:


儒教最大的短板是厚古薄今,表述時態永遠是過去時,忽視事物是不斷發展的,動不動就講三代之治如何如何,而事實上原始社會還能比信息時代更先進生活水平更高生產力更發達?


網友「名字太長我改改」回復「日蓮半徒」:總結教訓才能更好地發展,一個人壽命不過幾十年,難道比得過老祖宗幾千年經驗總結么?


讀史使人明智,無論社會怎樣發展,客觀的道理是不變的,而這些道理恰恰是我們生存最需要的。當然儒教文化不能全部都信,畢竟很多東西是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那就考驗你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能力了。


網友「名字太長我改改」說:


儒家文化並不是一種宗教,與宗教文化還是有根本區別的。並且說真的,這種文化的影響在古代幾乎全部取決於執政者的態度,很悲觀的說,只不過是執政者的統治工具。在這個開放又融合并且講究客觀現實的時代,儒家文化將會展現出其獨特的適用性。


筆者回復:完全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在國際經濟發展的大舞台上,有私心和不合作的一面就暴露出來了。


網友「木槿花西月錦繡」說:


什麼文化都有自己的短板,解釋的不夠細緻,太籠統,沒有解釋到核心問題,比如中庸之道、禮樂制度、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對人性束縛和壓抑以及對婦女一些近乎殘酷的封建束。



眾網友談儒家文化的最大短板和缺欠!上



網友「一路V向南」說:


儒家文化的一個前提就是把君王和父母設定為非常理性無私英明並且高尚的人,所以不需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只需要聽從命令就行了,所以也就造成了中國人沒有批判性思維,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沒有質疑精神。


反正我是旗幟鮮明的反對自己的孩子學習國學的,只有等他成年了以後,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了再去學習國學。在這之前應該先進行西方的通識教育。


筆者回復:國學還是要學的,但是也得有突破儒家文化的價值觀,這樣才能改造儒家文化所帶來的私。


網友「素黛」說:


個人看法,卧冰求鯉算是愚孝,還是覺得不適合灌輸給兒童。


網友「佚人」回復「素黛」:此言差矣,我們需要的是這樣的精神,如果只是原模原樣的照抄,那麼就說明你沒有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


網友「素黛」回復「佚人」:所以如何巧妙的在教育中把這種事物深層次的精神傳達出來是值得思考的。


筆者回復:同意「素黛」朋友的說法。確實存在這個問題。從保護兒童的角度來說,兒童的健康和性命其實更重要。


網友「蒼宇輪轉心縱虛」說:


這個弊端可以一言以蔽之,即「私」,在自私的基礎上聯合起來侵略他國,西方的自由即是「私」的最根本體現。


中國中央集權是不可能變的,現在也是,民主專政,思想依靠民族精神(極端則變成了法西斯)維護,儒家文化倒是很好地發揚了民族精神,尤其是在近代。


儒家文化的弊端也是相對的,一開始的時候儒家文化可沒像程朱理學那麼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很合實際,正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另外,儒家文化從血緣開始,可以換個詞叫「感恩」,愚孝只是少數,總體對於中華民族發展是絕對有利的。



眾網友談儒家文化的最大短板和缺欠!上



網友「再見哈尼」說:


所謂的儒家文化是在不斷發現,不斷迎合統治階層的利益的。就孔子最初的想法來說,核心就是「仁」,並沒有脫離人性。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儒家文化越來越強調人的道德完美性,越來越背離人性本身的「惡」。只有最高的標準榜樣,沒有下限,就沒有懲罰。


總之,我的意見就是,儒家背離人性本真。西方宗教,在我看來,同我國的儒家文化一樣,都是統治階級御下的工具。我國之所以同西方在清代出現如此大的差距,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是一個強大的農業國家,商業落後(相比較西方整體而言),人們安土重遷,流動性小。人們缺乏溝通交流,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不願冒險,安於本土,吃苦耐勞的民族特性。


網友「傑林森」說:


不敢苟同博主對西方宗教的評價——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那是基督教或天主教最鼎盛的時期。近代歐美國家的發展,恰恰來源於文藝復興對教權的挑戰。


筆者回復:西方的宗教在中世紀時期是被皇權所借用,但是在後來宗教已經恢復了它教化民眾的本來面目。勸人向善,讓人有心法。


網友「呂子鳳」說: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往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的觀點恰恰和筆者相反,儒家是很有時代和社會責任感的,親親是人類最普遍的感情,由親親推廣到他人,才是真正的儒家。


先顧自己再顧天下,我不知道你是從哪本儒家典籍讀到的,大學裡是這樣說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我的理解是先修鍊自己,包括自己的品德和才能,等自己有了更大的能力,就一定要去幫助他人。我覺得這是很順理成章的,自己沒有德行才能的人如何能去幫助他人呢?


筆者回復:說的非常好。不過達到上述那樣的標準,那得是聖人才可以。


所以聖人才極為稀缺,幾千年中國也只出了一個聖人,叫孔子。另外一個孟子,還達不到聖人的標準,被稱為亞聖。


按聖人的標準去教化民眾和約束自己,是正確的和需要的。但不能流於口號和說教。比如說,儒家的教育,兒童從小孝敬父母,全部表現在日常的行為上,而尊敬和愛護他人的父母,都只是表現在口頭上和文字表達上。這樣的親疏就有私的存在。


西方家庭在孩子出生時,就讓孩子接受教堂的洗禮。每周一次的去教堂做禮拜雷打不動。孩子從小接受的就是宗教對心靈全方位的影響,家族和親情之私自然要淡化很多。這是事實。


網友「杳渺星河月半輪」說:


意識是不能決定物質的。還得看經濟。


筆者回復:中國近代經濟落後於西方,正是由於意識出了問題。


網友「溪水清」說:


不同意筆者的觀點,私心和儒學或宗教沒直接關係。


社會的進步發展與物質基礎和精神自由有關係。西方的文化把人當人,從希臘神話和繪畫可以看出。中國文化把人當工具,人性壓抑自然就沒有創造性。


筆者回復:西方文化恰恰是由宗教思想做基礎的。怎麼能說沒有關係呢?你翻開西方文學經典作品看一下就會有體會到,宗教思想和力量是影響西方人重要的因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生葵花寶典 的精彩文章:

儒家文化最大的短板和缺欠是什麼?
《道德經》真的被誤傳了二千年嗎?
中國本土為什麼沒有宗教產生?
《道德經》里的二十四個大智慧 下
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是怎麼來的?

TAG:人生葵花寶典 |

您可能感興趣

眾網友談儒家文化的最大短板和缺欠!下
儒家文化最大的短板和缺欠是什麼?
學會帶著一種缺欠來生活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缺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