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榮:日本人為什麼尚武
馮學榮:日本人為什麼尚武
廣告商家請加小號:fhytbb
問:日本從戰國時代開始,就有尚武的傳統,倭兵在歷史上一向以驍勇著稱,明朝抗倭歷史留下來的文獻,也經常性地提到倭兵的勇猛,有進無退,戰死不投降,是倭兵的傳統,這個傳統似乎並不是在近代突然冒出來的,而是日本從古代就一直繼承下來的,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日本帝國1945年投降為止。武士在日本的地位,在近代以前長期居於第一位。這種尚武精神是不是日本特有的民族性?
答:討論問題從「民族性」入手其實最不靠譜,稍微懂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人在生物學意義上並沒有顯著區別,尤其是同一人種,在生物學上根本不存在什麼實質性的區別,一個中國人從兒童時期就被美國人養大,那麼他的性格行為傾向就是一個美國人(例如美國人收養的中國兒童),反過來一樣成立,一個日本人生下來就被中國人養大,那麼他的性格行為傾向就是一個中國人(例如戰後在東北的日本遺孤),說的更清楚一些,根本不存在什麼天生的「民族性」,一個特定人群的行為傾向,主要是由文化教育和社會制度所決定的。
問:也就是說,近代以前的日本人尚武,並不是因為日本人「骨子裡」天生尚武,而是因為當時日本的社會制度和文化教育尚武。
答:對,這就是問題的核心,古代日本社會的等級劃分,是「士農工商」,這裡的「士」,指的是「武士」,換句話說,武人在日本傳統社會的地位居於第一等。自古以來的日本,第一等人不是讀書人,也不是商人,更不是農民,而是「武士」。日本武士在日本國內是第一等的國民,是受人敬仰的,這就是日本尚武文化的根基。古代日本武士的培養,從小就十分殘忍。從他們小的時候,成年武士們就帶著小武士去觀摩殺頭,觀摩切腹,從小就給他們灌輸一種好勇鬥狠、視死如歸的思想。在古代日本有一種說法,叫做「好男兒不能死在病床上」,這是什麼意思呢?它是說:你是不是一個日本男兒?如果是,你就不要老死在病床上,老死在病床上是丟人的。那麼你應該死在哪裡呢?你應該死在戰場上。日本古代最有名的、質量最好的產品是什麼?就是日本刀,古時叫「倭刀」。為什麼是倭刀最好呢?因為日本民族尚武,最優秀的工匠,被市場配置到制刀行業去了。中國也有「士農工商」的社會分級,但中國的「士農工商」和日本的「士農工商」完全不同。中國「士農工商」裡面的「士」,指的是「文士」、「文官」、「文人」、「讀書人」、「詩人」。也就是說,在中國的傳統社會,第一等人不是武人,也不是農民,更不是商人,而是讀書人。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換句話來說,中國的傳統社會,是一個文人社會,而日本的傳統社會,是一個武人社會,這是主要的分水嶺。
問:近代以前日本的尚武文化和武士的上等地位,根源於什麼?
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日本沒有科舉制度,它是依靠武人來輔助統治者。與日本不同,中國有科舉制度。科舉制度使中國人變成了文人。而日本沒有科舉制度,所以他們保留了人的尚武本性。也就是說,問題不是日本人為什麼尚武,問題是中國人為什麼尚文。科舉制度是一種「學而優則仕」的制度,它告訴中國人:如果你想出人頭地,那麼你就應該進書房去、好好讀書,給我頭懸樑,錐刺股,參加科舉考試,考取了功名,就可以當官,輔助皇帝。我們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科舉制度,一個國家在引導什麼,它的國民就會變成什麼。古代中國就是通過這個科舉制度,引導全中國的精英去當讀書人、當文人了,寫詩作詞去了,這樣一來,整個中華民族,就成為了一個文人民族。我們看日本人尚武,覺得很奇怪,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人家反而覺得我們「尚文」很奇怪,其實中國人在歷史上也曾經尚武,隋唐以前中國人佩劍就比較時尚,後來推行了科舉制度,文人吃香了,武人就不再吃香了,尚武文化也就逐漸式微。
問:好象日本也仿照中國、實施過科舉制度?
答:的確。那是在唐朝的時候,日本曾經嘗試仿效唐朝在日本實行科舉制度,可是日本人很快就發現,科舉這個東西不符合日本的國情。為什麼呢?因為科舉制度是一種較為平等的考試制度,無論你出身多麼卑賤,只要你把書讀好了、把考試給通過了,你就可以進入上層社會。而當時的日本是一個有貴族傳統的社會,日本貴族的勢力非常龐大,此外,日本地方莊園主、豪強的勢力也很大。所以中國的科舉制度剛剛進入日本沒多久,就遭到了日本貴族的抵制,結果可想而知,沒實行多久,科舉就在日本廢了,不搞這個了。
問:那麼中國為什麼要實行科舉制度、鼓勵國民都去當文人呢?
答:我覺得這個跟皇帝要維護自己的皇權有關。中國的皇帝,向來是中央集權的皇帝,一人獨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全中國都是皇帝的。中國的皇帝是絕對的威權。擁有了這種絕對威權之後,皇帝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人民造反。人民會不會造反?怎樣才能防止人民造反?答案就是——科舉制度。它叫中國的精英都念書去、當文弱書生去。你們都當秀才了,我這個當皇帝的,就安全了。你比如說,唐太宗有一次去視察進士的考試院,他看到許多進士們魚貫而出,很得意的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這句話實際上就是說:「全中國的精英,都進我的圈套了,你們這些傻子,都上當了,我讓你們念書考科舉,就是讓你們遠離刀劍,遠離造反」——這就是科舉制度的實質——你們都受騙了,我搞一個九品文官制度出來,誘使你們都放下武器、都念書去了,皇帝就我一個人做,你們都給我打工,我可以高枕無憂了。
問:也就是說,科舉制度是中國皇帝維護社會穩定的一個法寶。
答:正是。古代的中國是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這樣的國家,和平和穩定是常態,農民暴#動是非常態。在一個中央集權、穩定是常態的國家,顯然要用文人來治國,因為不需要那麼多的武人。所以我們中國的王朝,其實常態是穩定的,只是偶爾遇到天災,農民吃不飽了,才起來造反。總之一句話,中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農耕國家,這樣的國家,既沒有尚武的基礎,也沒有尚武的必要。
問:這麼說,那麼日本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不是中央集權?
答:密碼就在這裡了。古代日本社會和中國社會,是截然不同的。古代中國是中央集權,皇帝獨大,不提倡老百姓尚武。而古代日本社會呢,日本天皇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弱勢皇帝,很多時候甚至就是一個傀儡。古代日本是一個封建國家,天皇是個虛的,在地方,則有著以貴族、大名、莊園領主、幕府將軍等地方勢力為主的封建割據,你稱王,我稱霸,各據一方,需要大量的武士來維持封建割據的社會形態,所以他們需要武人,他們需要尚武文化,以武治國。
問:我們說「日本人尚武」,是不是一個刻舟求劍的命題?
答:儘管日本從古代一直到近代,都是一個尚武的民族,但是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戰敗之後,日本民族的尚武之風被閹割了。日本投降短短一年之後,就公布了《日本國憲法》,也就是我們大家常說的「和平憲法」。這部憲法的最顯著特點是「和平主義」,它在《前言》部分就明確規定:這個憲法的主旨是要「消除因政府的行為而再次發生的戰禍」、「日本國民期望持久的和平」。這部憲法的第二章,就是叫做《放棄戰爭》,其中第九條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這一條實際上已經否定了尚武精神。此外還廢除了天皇、貴族、軍閥的權力。不但如此,還殺了一批戰犯,判處入獄的戰犯就更多了,而且還實施了「政教分離」,同時還剷除了被視為軍國主義經濟基礎的日本財閥,此外,還修改了日本中小學的教科書,將日本窮兵黷武的思想根源,整個都給剷除了。所以,七十年以來,就產生了現在的新日本人。所以現在的日本人和戰前的日本人是既然不同的兩類人,他們成長的土壤截然不同,在明治乃至昭和時代前期,願意為國捐軀的日本人是絕大多數,而近些年日本街頭隨機調查顯示,現在願意為國捐軀的日本青年人已經淪為了極少數。現在日本盛產草食男、宅男,花樣美男,這就是日本社會尚武文化逐漸式微的顯著標志。但值得注意的是:靖國神社仍然保存著軍國主義的火種,而且日本當今科學技術水平以及工業能力仍然不可小看,一旦迅速武裝起來,仍然是一個軍事強國。
※馮學榮:怎樣做一個不被洗腦的人
※馮學榮:武俠?他們欺騙了你的童年
※馮學榮:沒有企業家,包身工只能餓死
※零基礎無數學,你該怎樣學好經濟學
※錢正在變成紙,貧窮正在逐步逼近每個工薪族
TAG:馮學榮讀史 |
※馮學榮:日本人為什麼資助孫中山
※馮學榮:日本帝國滅亡啟示錄
※馮學榮:溥儀為什麼恨民國
※馮學榮:日本人是怎樣淪為侵略者的
※馮學榮:中華武俠的歷史真相
※訃告:馮學榮已經死了
※馮學榮:你被這些偽科學騙了嗎(2)
※馮學榮:日本為何深陷戰爭泥潭
※馮學榮:伊藤博文和李鴻章的馬關談話
※馮學榮:我為什麼瞧不起中國歷史學家
※馮學榮:伊藤博文和李鴻章的馬關談話(九)
※馮學榮:太平天國干王洪仁玕獄中供詞(1)
※馮學榮:你被這些偽科學騙了沒(1)
※馮學榮高端講座 《日本帝國的興亡與歷史啟示》
※馮學榮:和腦殘說話為什麼累
※馮學榮: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供詞
※馮學榮: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供詞
※馮學榮:客家人,太平天國與黃粱夢
※馮學榮:孫中山為何在美國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