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比賽,穿上競速鞋就一定能跑快?
對於跑友來說,一雙好的跑鞋非常必要。跑鞋的合適與否不僅影響成績的發揮,同時也與運動損傷息息相關。
近兩年,可以看到馬拉松比賽中,越來越多的業餘跑友穿上了專業級別競速鞋。即使是馬拉松比賽隊伍後半部分的跑友,也要穿上世界頂級選手的同款跑鞋,可能是想讓自己的成績更快一點。
那麼,穿上競速鞋就一定能跑快嗎?
什麼是競速鞋?
目前大多數較專業的跑鞋品牌,都會根據不同用途對跑鞋進行分類,一般分為:緩衝減震型、穩定支撐型、控制型、競速型。
緩衝減震型、穩定支撐型、控制型跑鞋都具有一定的緩衝和保護功能,特別適合初學者或低水平、大體重跑者。
圖:Asics K23
競速鞋:這一類鞋通常為競速、追求卓越成績而特別設計,目的為專業運動員在比賽時最大程度發揮潛能取得好成績。重量輕、鞋底薄而硬、反應快是它最大的特點,同時也犧牲了緩衝性保護性。
圖:基梅托創紀錄(2014柏林,2:02:57)的跑鞋, Adidas adios boost 2
圖:基普喬格奪冠(2016倫敦,2:03:05)的跑鞋,耐克 zoom streak6
競速鞋是如何讓你跑快的
跑步的過程可以看做是人體在地面上每一個支撐點之間的轉換、移動。相鄰支撐點之間的距離就是步幅,轉換的節奏就是步頻,兩者決定了跑步速度。
鞋在地面的停留時間,是產生跑步速度的關鍵節點。如果停留時間越短,動作的時效性越高,對於提高跑速是越有利的。
緩衝性較好的鞋底往往厚、軟,反應速度慢,延長了停留時間。同時,鞋底緩衝、被擠壓的過程會損失很大一部分能量。而競速鞋由於鞋底薄而硬,不僅保證了一定的反應速度,也可以最大程度保證蹬地、扒地力量的發揮,有利於高速奔跑。
另外,競速鞋輕量的特點也保證了高速度。根據生物力學專家測定出的數據,跑鞋的重量每增加100克,體能消耗就會增加1%,因此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跑鞋越輕越有利於速度發揮。一般競速鞋(單只)的重量都不到200克。
所以,高水平運動員參加馬拉松比賽都穿競速鞋,因為鞋底薄、硬,穿上以後容易發力,也是高速度的需求。以全馬2小時25分為例,全程平均配速在3分30秒/公里以內。而很多普通跑友單跑1公里都跑不進3分30秒,這樣的速度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所以,高水平運動員都穿競速鞋也就不奇怪了。雖然,競速鞋的緩衝和保護性能不好,但由於高水平運動員力量素質和動作技術好,不需要太多的緩衝和保護。
為何說業餘跑友穿競速鞋要謹慎?
競速鞋雖然有利於跑出高速度,但反過來高速度也是穿競速鞋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要和運動能力相匹配。
水平較低的跑者沒有一定的跑速,蹬地力量不需要那麼大,再加上跑者本身動作技術的時效性差,鞋底在地面的停留時間太長,那麼太薄、太硬的鞋底不僅沒有幫助發力,還明顯增加了腳底的負擔,降低了舒適性,反而不利於水平發揮,可能讓你跑得更慢。
因為競速鞋的緩衝與支撐保護功能不是設計的初衷,這就對技術動作、力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技術不好(比如重心起伏大、跨大步、落地點「往前伸」造成剎車效應、腳跟重重著地等),或者力量不足,自身的緩衝能力很差,衝擊力直接傳遞到腳、踝、小腿、膝蓋,容易造成跟腱拉傷、脛骨骨膜炎、足底筋膜炎等損傷。這樣競速鞋就會比普通跑鞋帶來更大的傷害。
所以,競速鞋是需要以足夠速度為基礎,良好的力量和技術共同駕馭的。
跑鞋,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運動基礎差、穿的鞋保護性較強)造成了許多初級跑友自身的緩衝能力很弱,所以直接上手競速鞋明顯不合適,還是建議先穿保護性較好的緩衝型、穩定支撐型、控制型跑鞋開始入門。
另外,許多入門跑友跑姿不正的現象特別明顯,除了加強訓練外,也可以通過跑鞋幫助矯正:
穩定支撐型跑鞋一般適合輕微內翻的跑者(腳外側著地)。控制性跑鞋適合外翻(腳內側著地)跑者穿。
而當訓練年限延長,水平逐漸提高,技術提高並成型(全掌著地、落地輕、節奏快、動作向前性好),如果想創造好成績,就可以慢慢開始穿競速鞋。
最後提一點,擁有一雙更好、更合適的跑鞋,只是為了減少比賽中的負擔和不利因素,增加舒適性,為發揮實力提供良好的條件。而最終的成績,主要還是取決於實力,並不能靠跑鞋來提高。相反,實力與跑鞋不匹配,還可能讓你跑得更慢或損傷增加。
本文為98跑原創,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Essence
以下內容,點擊閱讀
跑的再多,永遠不夠
想要了解
更專業跑步訓練的乾貨指導
一切盡在9 8 跑
/ 更多跑步乾貨·關注98跑 /
※為什麼你跑了五小時體重卻沒變化?
※業餘跑友可以用HIIT代替跑步來減肥嗎?
※當你跑步的時候,要忘掉這些「神話」!
※找尋屬於自己的跑步樂趣
※好身材和汗水永遠成正比
TAG:98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