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宋代起,從事書畫藝術的文人士大夫越來越多,印章在書畫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篆刻作品,在書畫中的使用目的已不局限於徵信了,還為加強書畫作品的整體美感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人們在鑒藏和創作書畫作品時,對所用的印章非常講究其藝術性,這促使了有見識的藝術家開始從事這一領域的創作。元代以後,隨著奏刀的石章被大量使用,好此者越益見多。同時,原來在印章創作中佔次要地位的閑章,逐漸成為印人創作的重要對象之一,使印章的創作進入了新階段。在眾多印人的努力下。繼承傳統,怒拘泥於傳統,充分表現藝術個性,有建樹的篆刻家接踵產生,篆刻藝術越發光輝了。由於多種因素的催化,元、明、清時期的印章藝術繼秦、漢之後出現了又一高峰。

趙孟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別署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為宋太祖之子趙德芳之後,官任元代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他是一位傑出的書畫家,篆書有一定的造詣,對印學很有研究,曾譜錄古印為《印史》一書。他不滿當時不重視六書和不講究書法的印風。於是,親自設計印稿,印文用變形的玉助篆,線條粗細變化微妙而不強烈,筆勢圓潤流動,有回朱文之稱;布局疏密有致,突出空靈,布排印文或連邊或不連邊,重書法意趣,不事破殘,非常妍美;製作一般假手於工匠。

趙孟頫的印章一洗唐、宋以來的舊習,開闢了一種新面目,不只為後人效法,並為明清篆刻開了一條創新道路的風氣。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文彭

文彭(1498-1573 ),字壽承,號三橋,曾任兩京國子監博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是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徵明的長子,自幼繼承家學,致力於詩文、書法、繪畫和篆刻的創作.他印章作品的布局,一般樸實平德,不喜造作,重視印文的結構,除了用具有增損現象的繆篆,也用圓轉自如的小篆.他是明清流派印章的開山鼻祖,其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中被後人視為金科玉律。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何震

何震(約1530-一州約1604),字主臣,又字長卿,號雪漁,譽源(明代屬安徽徽州,今屬江西)人。他曾久居南京,與文彭結為師友之交。他早期刻印受文彭影響,後來他廣泛取法,卓然成家,與文彭齊名,稱雄印壇。他的印作,結構簡潔,印文圓潤娩麗,行氣收縱自如,整體結構勻落平衡,不失空靈之感。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朱簡

朱簡,生卒不祥,活動於明末,字修能,好崎臣,後更名聞,安徽休寧人,居黃山.朱簡工詩,究心文字學,精古篆,曾花14年時間成《印品》一書,又有《印經》、《印章要論》、《印書》、《修能印譜》等著作。他布局印章,用筆方整簡質、筆畫草率而帶動勢的草篆,布排印文淳樸松靈,書意筆趣昂然於疏朗之間。白文一般緊湊而逼邊,朱文一般蕭疏寬淡。朱簡首創以切刀法刻印,用刀痕迹明顯,極富立體感。朱簡的印章,不蹈時尚,於風靡一時的何震之外別開了蹊徑。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汪關

汪關,生卒不祥,活動於明末,原名東陽,字叔,後得一漢銅印「汪關」,以此該名,安徽欲縣人,居住婁東(今江蘇太倉)。少年酷愛古文字,家中收藏銅印二百方,後因落泊,大多失散。他的刻印風格後人稱為「婁東派」,著有《寶印齋印式》。汪關刻印,精研和力追漢人,因此布局盡得漢印平穩、端方、謹嚴、·莊重等特點,但形式和手法頗多。他將古印中的銹斑借鑒套用到朱文中去,補救布局中平板之失;又以爛銅印的破殘去調節布局中的朱白關係和重心。汪關用刀與文彭、何震完全不同,善用沖刀法,刀法工整秀逸、朴茂、穩練。汪關印章,雖然以胎息古法為主,卻影響了後來的很多印家。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程邃

程邃(1605-1691),字穆倩,一字朽民,號垢區,又號全野道人,江東布衣,安徽欲縣人,曾居南京10年,後移居揚州。他所刻印章,後人稱之為徽派。他的白文印,布局取法漢印,印文為繆篆,轉折處方中帶圓,圓中帶方,不露圭角,疏密盡從真率中出。朱文印一般用古璽形式,寬邊細文,印文用鐘鼎文結構,布排離奇錯落。他刻印雖也以沖刀代筆,卻能參以披削之法,首先探索了多種刀法治印,使作品凝重渾厚。程邃的印風影響了皖派的鄧石如。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丁敬

丁敬(1695-1765),字敬身,號硯林、龍泓山人等,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無心科舉,隱市賣酒,愛好金石文字,精鑒別,富收藏,工詩文,善書法,畫梅、蘭、竹、水仙自成面目,著有《武林金石錄》、《龍漲山人印譜》等書。他刻印,主要宗法秦漢,力矯世俗嬌柔嫵媚之失,自樹一幟,為浙派開山祖。丁敬布局印章,變化多端,時出新意,印文嚴謹平實,整齊勻稱,疏密自然,結構簡約質樸,開一代風氣。他的印章面目多樣,刀法變化很多,為後人開了一條新路。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鄧石如

鄧石如(1743-1805),初名淡,字石如,後以字行,改字頑伯,又因居皖公山下,自好完白山人,另外還有完白、古洗子、龍山樵長等別署,祖籍江西都陽,後遷居安徽懷寧。他曾不分晝夜寒暑苦學書法、篆刻八年,精四體書,時人譽為「當代第一」。其篆刻也卓然成家,自成體系,世人稱為「鄧派」或「皖派」。他的印章,自然多變,致力於書法意趣,後人評為「印從書出」。白文印計白當黑,計黑當白,求 「密不容針,寬可走馬」的效果;朱文印重視整體的構成,注重行氣,舒展筆畫,以筆勢來調節疏密。他第一個創造性地將各種風貌的篆書及碑額參入印中,使印章呈現淳厚酣暢的筆墨感,用刀取法程邃,而沖刀披削的手法更為純熟豐富,用刀已達到隨心所欲的境地。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吳熙載

吳熙載(1799--1874),字讓之,亦作鑲之,並以字行,別號晚學居士,江蘇儀徵人,晚年居泰州。他是書家包世臣的弟子,因此又將齋室取名為「師慎軒」。他對文字學有很深研究,精通金石考證,善書法繪畫,篆書體態修長,尤為秀美。篆刻在取法鄧石如的基礎上加以發展,最終破藩籬而成一家,印文結體舒展,筆勢飄逸,流動感極強,不事增損,朱白疏密極為自然,布排中蘊書趣筆意,瀟洒之態一掃前人嚴實之風。他著有《吳讓之印譜》、《師慎軒印譜》、《晉銅鼓齋印存》等,其篆刻藝術在晚清產生了巨大影響,啟迪了吳昌碩、黃牧甫等大家。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徐三庚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號井壘,別署金壘道人、金壘山民、餘糧生等,浙江上虞人,游寓多地,胃藝為生。善幕刻金石文字,工書法,篆書取法《天發神截碑》,自成面目,著有《金壘山民印存》、《金壘印掂》、《似漁室印譜》等。他印章,早期宗法浙派,中年著重於書體的變化,筆畫婀娜多姿,人譽 「吳帶當風」,印文結體舒展取勢,布排突出「寬可走嗎,密不容針」,增強疏密對比,用刀生辣道勁,鋒穎顯露,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徐三庚的印章,由於過分誇張,結果喪失了自然和質樸的情趣,歷來雖有褒貶不同評價,但畢竟開創了一種有影響的風氣,在印學史上仍佔有一定的地位。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趙之謙

趙之謙(1829-1884),字益甫,又字為叔,別號冷君,號三鐵、又號悲庵、無悶、梅等,浙江會秘(今紹興)人。工詩文,善碑帖考證,究心六書,自出機抒,著有《二金碟堂印譜》等。他的印章,初學浙派及皖派,後印外求印,廣采博納,自成一家。刀法善取勢,有筆意;印文取秦詔、漢鏡、泉布、碑額等文字的結構,字體為之一新,或方整而不失「就形」之古法,或舒展筆勢而在皖派的基礎上加以發揮,朱白疏密的構成均不同於時俗。後世的齊白石、黃牧甫等深受其影響。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吳昌碩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蒼石、倉石、昌石,號朴巢、擊廬、擊道人、苦鐵、大聾等,七十以後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早年遊學蘇杭間,晚年定居上海,曾任過一個月的安吉縣令。書工篆、隸、行草,石鼓文最見功力,凝練老辣,平中寓奇。畫精花卉,色彩濃郁,富金石氣。著有《朴巢印存》、《蒼石齋篆印》、《齊雲館印譜》、《篆雲軒印存》、《鐵函山館印存》等。印章布局,初學浙、皖,復宗兩周和秦、漢,後來印文參以石鼓、磚瓦、碑喝、封泥等文字的特點,突出書趣筆意,總體借鑒封泥結構,以破殘和連邊之法調節多方面的關係。布排印文,朴茂勁健,能縱能收,虛實相生,貌似亂頭粗服,其實匠心獨運,盡得力於其書法根基。他的用刀基本功紮實,又會變通,將帶削的刀法與沖刀法合二為一,再參以石鼓文及漢磚瓦壁之趣,形成自己獨特的刀法。他用刀比其他印家又多了一道修飾工序,他追求封泥、瓦壁渾樸高古,班駁蒼茫的金石意趣,常常對印的邊角、邊框和白文的留紅處,施以敲擊、磨刮等手段,雖然他的修飾已超出鐫刻的範圍,但因修飾得法而產生一揮而就的藝術效果。吳昌碩的篆刻,一掃前人舊習,為近代印學發展開拓了一條新的道路。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黃士陵

黃士陵(1849-1908),字牧甫,又作牧父、號倦叟、息游巢主等,安徽黔縣人。究心金石文字,對金文的變化極有心得。畫工花卉,尤善用西畫法畫彝器圖形,色彩濃重。書法於魏碑和箱書最見功力,用筆勁挺,書風明快。著有《黃牧甫印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印譜》等。印章布局,初學浙派、吳讓之、鄧石如、趙之謙,後參宗漢法,融會而自成面目;印文得益於漢金文,勁健而變化多端;布排重書趣,險中求平穩,以趣見長;整體構成,完整而不喜破殘,線條不求粗細上的統一,疏密不事勻稱,極富率真之趣。用刀善以薄刃直衝,鋒銳挺勁,光潔妍美,主張不去角,不修飾愈見精神。因用刀甚豎,輕行取勢,故線條的起止處常露尖挺的刀痕。其印章,看似平直。其實變化無窮。黃士陵的篆刻,在印學式上別樹一幟,對嶺南派印學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齊白石

齊白石(1863-1957),名璜,小名阿芝,字萍生,號白石、白石翁,又號借山一翁、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久居北京。工詩、善書、精畫,水墨淋漓,形神皆得。印章布局,早年師法丁敬,繼宗兩漢和趙之謙,後變法印文,參《三公山碑》、《天發神截碑》,筆勢縱橫奔放,勁挺自然,大有信手之趣;布排重視疏密,筆畫穿插,大膽並筆,於不整齊中求氣勢;總體構成,將多字作一字處理,緊湊而渾然一體,邊框效防封泥,往往借邊為印文筆畫。其用刀淋漓痛快,爽朗鏗鏘。其單刀由於執刀的向右傾斜,刃部偏左,所以線條右光左毛,光的一邊鋒棱顯露,毛的一邊參差剝落,很有對比感。他的用刀氣勢縱橫,很有個性。齊白石的印章,與前人全不相同,將吳昌碩以意為之的創作法推向了高峰,為現代印學開了一代風氣。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學篆刻之《篆刻印文源流》
學篆刻之《印章的習作與創作》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 篆刻藝術 欣賞
學篆刻之《篆刻印文源流》
黃牧甫篆刻藝術欣賞
黃牧甫 篆刻藝術欣賞
齊白石 篆刻藝術欣賞
篆刻藝術鑒賞——古代銅鏡鏡銘:歷史、詩歌與哲學
小林斗庵的篆刻藝術
白石老人篆刻藝術欣賞
劉江《篆刻藝術賞析》:篆刻有道 道不易
趙之謙篆刻欣賞
天香魂《賞牡丹》,枕霞舊友史湘云:篆刻藝術作品欣賞
書畫家李俊邑:方寸之間展現篆刻藝術
學篆刻之《印章的習作與創作》
詩書畫印皆為大家的天才藝術家趙之謙的篆刻藝術鑒賞
「西泠印社」篆刻書法藝術之美
吳讓之書法篆刻作品欣賞
吉欣璋、譜石篆刻藝術作品展示鑒賞
藝術:篆刻-方寸之間見精神
印章篆刻:能使壽山石唱歌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