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下半年,死亡、寒冬、冰雪充滿著整個斯大林格勒。雙方在這場戰役共計一百萬人死亡,有蘇聯人、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德國人。德國第六軍團26萬人,9萬1千人被圍,戰後僅6千人活著回到德國
1942年8月,德軍推進到斯大林格勒(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背景:1、斯大林格勒是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若德軍攻佔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灣。
參加構建城防工事的斯大林格勒居民(上圖,來源encyclopedia.mil.ru),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背景:2、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是蘇聯糧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產區。如果德軍佔領這一地區,蘇聯就會失去這些戰爭所需要的重要資源
斯大林格勒戰役示意圖(上圖)。雙方參戰兵力對比:蘇軍參戰兵力超過110萬人,武器裝備包括火炮15501門、坦克1463輛、飛機1115架。德軍總兵力達100萬人,武器裝備包括10290門火炮,675輛坦克,1216架飛機。
守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聯第62集團軍指揮所(來源encyclopedia.mil.ru),從左向右:集團軍參謀長克雷洛夫少將,集團軍司令崔科夫中將,軍事委員會委員古羅夫中將,第13近衛師師長羅季姆采夫少將。
1942年8月德軍渡過頓河(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結局使蘇德戰場戰略形勢發生了有利於蘇聯的急劇變化,蘇軍乘勝收復大量失地。德國最強大的1個集團軍和其3個盟國集團軍被消滅。美國總統羅斯福稱斯大林格勒是「同盟國反侵略戰爭的轉折點。」
1942年8月,德軍推進到斯大林格勒(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希特勒稱,如果不能取得邁科普及格羅茲尼的石油,我必須結束這場戰爭。如果沒有高加索地區的石油,蘇聯戰爭機器難以運轉。因此希特勒作出同時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決定。
蘇軍堅守斯大林格勒(上圖,來源encyclopedia.mil.ru),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斯大林格勒地區的蘇軍,採取緊急措施堅守陣地,7月28日,斯大林發布了著名的第227號命令,「不準後退一步!」
8月22日,德第12裝甲師移動到斯大林格勒(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1942年夏,德軍開始向斯大林格勒推進。德軍總參謀長約德爾宣布,高加索的命運將取決於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
蘇軍戰鬥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上圖,來源www.pbs.org)。蘇軍防禦階段戰役,是整個戰役最為艱苦的階段。俄國人拚命抵抗讓德軍束手無策,德軍團長威廉?霍夫曼在日記中寫到「他們不是人,而是某種鋼鐵鑄成的東西。」
德軍向斯大林格勒推進,遠處為為3號突擊炮(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3號突擊炮是二戰時期德國比較出名的一種突擊炮,該炮採用panzer III型坦克底盤,安裝備1門75毫米 L/43火炮。
1942年8月,德軍轟炸斯大林格勒(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戰役初期,里希特霍芬男爵指揮的德國空軍第4航空隊對斯大林格勒進行的猛烈轟炸中展開,該航空隊在1942年夏季及秋季時是全世界最強大的航空隊。
蘇聯高炮還擊(上圖,來源ww2today.com)。最初防守斯大林格勒之責任便落在第1077高射炮兵團身上,該團主要由年輕及沒有受過射擊地面目標訓練的女性自願者組成。
1942年8月,德國轟炸機拍攝的斯大林格勒(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德軍戰機將數千噸炸彈傾瀉入斯大林格勒,該市很快就變成一片廢墟。
德軍轟炸斯大林格勒,上圖為德軍Bf-109戰機(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德軍在8月23日的一次大規模空襲,將斯大林格勒大片土地變成廢墟和燒成斷垣殘壁,在捷爾任斯基地區百分之九十的住宅被破壞。
為粉碎蘇軍的抵抗,德國空軍第4航空隊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攝影師Opitz)對位於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內之蘇聯陣地進行轟炸。
與德軍頑強巷戰的蘇軍(上圖,來源encyclopedia.mil.ru),早在7月31日,德軍統帥部就被迫將坦克第4集團軍從高加索方向調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其先頭部隊於8月2日進逼科捷和尼科夫斯基鎮,形成了從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的直接威脅
蘇軍堅守斯大林格勒(上圖,來源ww2today.com),至9月14日,德軍從城北突入市區,與蘇第62集團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雙方逐街逐樓逐屋反覆爭奪。
戰鬥在紅十月工廠附近的蘇軍(上圖,來源encyclopedia.mil.ru),斯大林格勒變成了一片瓦礫場,城中80%的居住區被摧毀。在滿是瓦礫和廢墟的城中,蘇聯第62集團軍頑強抵抗,在城中的每條街道,每座樓房,每家工廠內都發生了激烈的槍戰。
持PPsh41衝鋒槍的蘇軍在廢墟中堅守(上圖,來源encyclopedia.mil.ru)。斯大林親自下令,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守該城。每一座房屋,只要有蘇聯軍人,哪怕只有一個人,也要成為敵人攻不破的堡壘。
1942年10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一家工廠(上圖,來源ww2today.com)。蘇軍用最直接的面對面的白刃戰,在近戰、巷戰、肉搏戰中,用無數的炮灰修葺著廢墟中的斯大林格勒防線中的每一處缺口,始終沒有讓德國人攻陷這座用斯大林的意志澆築起來的城市。
堅守在廢墟中的蘇聯紅軍(上圖,來源encyclopedia.mil.ru),斯大林格勒工業區修建在丘陵中,建築物用鋼筋混凝土澆築或用石頭砌成。德軍的推進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來衡量。
德軍PAK-38反坦克火炮發射(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這種火炮可在914米距離上穿透著角為30度、厚度為50.8毫米厚的裝甲板,隨著角度的增大,穿甲厚度還將會大幅度增加。這種火炮的外廓非常低矮,整個炮位很難被發現。
德軍接近一輛被廢棄的蘇聯T-34坦克(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T-34/76坦克全重32噸,乘員4人,主武器為一門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為兩挺7.62毫米DP/DT機槍,最大行程468公里,裝甲厚18-60毫米。
戰鬥在斯大林格勒的蘇軍狙擊手(上圖,來源ww2today.com)。德軍逐屋戰鬥,從地面和地下的廢墟中找路前進,兩軍交戰激烈程度僅有一牆之隔,連對方的呼吸聲都清楚可聞,所以也被稱為「老鼠戰爭」。一名德軍說「即使我們佔領了廚房,仍然需要在客廳進行戰鬥。」
1942年10月,德軍用MG34機槍對隱藏的蘇軍狙擊手開火(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蘇聯的「老鼠戰爭」鑽進德軍機械戰爭的軟肋。靠著斯大林格勒的城市廢墟,德國人在聚集數十萬重兵,連續打了近半年,但除了收穫了超過60萬的蘇軍屍骸外,卻沒有爭取到戰略的主動權。
德國的戰地攝影師與德國軍官,1942年10月(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經歷過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德軍軍官在日記里寫道:「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個殺人爐灶……這裡的街道不再是用米來計算,而是用屍體來計算。」
持PPsh41衝鋒槍的蘇軍(上圖,來源encyclopedia.mil.ru)。PPSh-41衝鋒槍是二戰中蘇軍的制式武器,共生產超過600萬支。該槍射速900發/分,使用71發彈鼓,這使蘇軍在近距離上取得無法比擬的火力優勢。
在斯大林格勒廢墟中戰鬥的蘇聯軍隊。1942年9月2日(上圖,來源encyclopedia.mil.ru)。
11月2日,在工廠廢墟中的德389步兵師(上圖,來源德國聯邦檔案館)。德軍一位叫德爾的軍官在《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寫到:「敵我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甚至為爭奪一堵牆、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