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心理|自從有了手機,別的都是將就,所以我就一個人過了

心理|自從有了手機,別的都是將就,所以我就一個人過了

題圖來源:《天使愛美麗》

社交網路與各類科技產品的發展,是否促成了年輕人選擇獨居的現狀?

知友|暗涌

社交網路與各類科技產品——尤其是手機——對我們的影響是巨大且深遠的。一方面,它們是便利我們生活的工具,另一方面,這種工具也反過來塑造人。

這可不僅僅是促成年輕人選擇獨居那麼簡單。

心理學家雪莉 · 特克爾在她的著作《群體性孤獨》中探討了社交網路、移動通信技術和社會性機器人等現代科技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我總結歸納了她的論述,認為社交網路與各類科技產品的發展不僅改變了我們面對他人的方式,也改變了面對自我的方式。

1. 分配精力的方式

聽老師講課覺得沒意思,就拿起手機刷貼吧;

蹲坑也要掏出手機刷一刷,刷了半年便秘了;

朋友小聚吃個飯,沒動幾筷子就都抱住了手機,以至於產生了一種新的禮儀:朋友聚會時把手機摞到一塊,誰忍不住想看要先喝一杯酒才行。

手機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體驗:我們的時間不僅沒有因為手機電腦等工具減少,反而變多了——
首先,那些無聊的、碎片化的時光被利用起來了。

通過手機,我們充分地利用了時間,有效地分配了精力。我們想和朋友們待在一起,但我們只關心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如果他們碰巧聊起一些我們不知道的話題,我們就能打開手機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度過這段「垃圾時間」。

其次,社交網路、手機、電腦等工具讓我們獲得了「多任務處理」能力。

我們可以一邊開會一邊刷知乎,一邊工作一邊聊微信,甚至是一邊教育孩子要少玩手機少玩電腦,一邊忙著搶紅包。


但與此同時,減少的是我們對活生生的人的關注。

一群人明明在聚會,一家人明明在一起,卻都一頭扎進手機里,每個人都想高效利用時間,卻導致群體的沉寂。

特克爾教授稱之為「群體性孤獨」。

高效分配精力的需求,讓我們更願意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裡,選擇獨居也變得更容易。

2. 印象整飾的方式

1996 年夏天,特克爾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見到了幾位極客。他們的背包內裝有電腦和無線電發射器,口袋內裝鍵盤,眼鏡框上夾著數碼顯示屏,皮下植入了機械和晶元。

其中一個人告訴特克爾,他原來很害羞,但現在藉助設備,他可以在和人打交道時更好地記住別人的名字,迅速回憶起之前和別人相遇的情形,大大增強了社交能力和適應能力。

極客小哥需要設備輔助記住人名和情景,這可以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我們都有控制他人對自己形成各種印象的需求,這就是印象整飾。

無論是與誰打交道,我們都希望向對方展現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但現實生活很艱難,人際關係充滿風險,擁有和維護人際關係往往伴隨挫折、痛苦、反省與成長。

但現在不同了,科技給了我們更好的方式。過年了,可以編一條拜年簡訊,措辭恰當朗朗上口,給人以文采飛揚的印象。

這樣就避免了上門拜年說錯了話,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自己感受更深:現在跟人說事我更喜歡發微信,我可以字斟句酌,並且一點「發送」,別人收到的就是代表我最好狀態的消息,我可以給對方留下很好的印象。相比之下,我不希望在電話里語無倫次,磕磕巴巴。

就印象整飾的角度來看,線下不如線上,電話不如消息,我們能更好地給他人留下好印象。如果面對面交談,我們該怎麼處理結巴的、詞不達意的、面紅耳赤的窘態?但這就是一個悖論——如果不去練習,不去在挫折、痛苦中反省、成長,又怎麼能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長此以往,對印象整飾的執念會讓我們會逐漸更願意避開他人。

獨居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3. 處理關係的方式

都知道豪豬取暖的故事:

一群豪豬在寒冷的冬天擠在一起取暖,但是,身上的刺毛讓它們不得不分散開。嚴寒又把它們聚在一起,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經過幾番的聚散,它們發現,最好是彼此保待一定距離。

每個人都是一頭豪豬,取暖的需求讓我們彼此靠近,身上的刺又讓我們彼此遠離。

這就是我們的脆弱之處:我們不願意獨自一人,但也害怕親密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度」很難把握,我們不知道怎樣恰當地表示好感,禮貌地表示拒絕,尋求自我舒適還能不破壞彼此關係。

但社交網路和現代通信技術似乎給我們指出一條明路:通過這些工具,我們能找到和別人保持聯繫的感覺,並且可以舒服地控制這種聯繫。

平時見了女生都要紅臉的人能在微信上大膽搭訕,如果女生不想回復,大可以說一聲「我去洗澡了」而不需要撕破臉。

依賴於技術,我們可以不打擾別人,也可以不被人打擾,當我們習慣了跟人保持這樣較低的捲入程度的時候,獨居貌似更合胃口。

4. 應對孤獨的方式

人是社會性動物,當我們獨自一人時,哪怕只有幾秒鐘,都會感到焦慮。

假如我們耐不住獨自一人的寂寞,我們會轉而與他人接觸。但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另一種應對孤獨的方式:營造「我不是一個人」的錯覺。

技術的發展使得總有人傾聽我們——朋友圈的讀者,微博的粉絲,知乎的吃瓜群眾,或者小冰和 Siri。依靠社交網路我們可以百分百排除獨處的焦慮,於是我們說服自己獨居挺好的。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技術給我們提供了連接彼此的方法,但是如果我們一定要通過技術排遣獨處的焦慮,就會陷入以下循環:



  • 獨自一人,感到焦慮,需要用與別人的聯繫證明自己的存在

  • 玩手機,刷朋友圈,刷存在感,孤單的焦慮得到緩解

  • 但此時「他人」只是「人形自走點贊機」,沒有真正欣賞他人的價值

  • 更加不能體會人際關係,感到更加孤獨

用技術應對孤獨,無異於飲鴆止渴。

怎麼辦?

人的自主性不能被工具所束縛。特克爾教授提出了三條建議:

1. 與電子設備、與他人、與自我建立更加有自我意識的關係。

電子設備只是工具,而不是寄託;他人是我們生命中值得認真對待的另一個個體,而不是人形自走點贊機;我就是我,自我的存在不需要靠刷存在感維持。

2. 把獨處當做一件好事,學會獨處。

獨處是自我反省的機會。當我們獨自一人並感到焦慮時,要學會運用自我的力量處理這種情緒。這也許很難,但在不斷探索中,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獨處方式。

3. 學會交流,學會聆聽。

技術可能讓我們的交流變得更和諧,但與此同時交流變得更少、更表面。嘗試著放下手機,在現實生活中多與別人交談,更多地傾聽彼此,卸下心防,展現真實的自我,這是自我暴露不可缺少的一環。

學會應該更多地關注我們身邊的人。全神貫注的關注,哪怕只有一小會,也強過心不在焉地相伴一整天。

技術試圖重新定義人們的聯繫——例如我們怎樣關心別人和關心自己,但它也給了我們機會來確認我們的價值觀和發展方向。

交流,關注,傾聽,在自我反思中成長,這是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的必經之路。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知乎日報 App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自從有了它們,就再也沒有我安慰不了的人了
自從養了貓,上廁所你就不再是一個人了
自從梳了這個髮型,我就美得跟別人不一樣!
自從有了它,別說貓了,狗我都敢懟!
自從有了它,以前敷的面膜都變成了將就
自從有了它,我再也沒有拖過地!
自從有了娃,我的錢包就再也沒胖過!
自從有了這幾件,做懶人都可以做個時髦的懶人
自從有了手機,就再也沒用過日曆,直到遇見了她!
搞笑:自從我有了車,女友對我的態度就不一樣了
自從有了PS,再也不相信這個世界了?
自從給家裡的泰迪裝上了這個,他就再也不能為所欲為
自從我換了這個屏保,老婆再也沒有碰過我的手機,男人好好看看
別再拿自己的嘴唇不當回事了,也許是病變的前兆,自從我學會這幾招,都能當半個醫生了
自從有了這些省心的搭配,再也沒人吐槽過我的衣品,反而讚不絕口
自從有了一個小狗狗之後,就一直這樣的養著,結果有太多的狗來了
自從知道了減肥的這些規則,我就再也么有胖過了
自從給家裡的狗剃了毛,它到現在都沒理我,我錯了!
自從養了狗以後,它過的到是很舒坦,我卻累成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