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稱帝前,為何得名「沛公」?
漢高祖劉邦稱帝前,為何得名「沛公」?
文/晏建懷
自從呂雉到莽莽森森的芒碭山中尋到丈夫劉邦後,劉邦也感激於妻子的艱難苦楚,就在群山中找了一個幽谷,闢地築室,暫時安居於此,也免了妻兒的奔波勞頓和相思之苦。
當時,陳勝起兵舉事不久,東征西討,烽火燎原,各地起義呈風起雲湧之勢。而在秦治下的郡縣,很多當地百姓殺掉郡守縣令,以響應陳勝義軍。而陳勝起兵的蘄縣,與沛縣相距不遠,沛縣令既怕百姓舉事殺己,又怕陳勝提兵來襲,便有心向陳勝主動投降,因此他找來蕭何和曹參商議。
蕭何曹參覺得不妥,說您作為秦吏,代國守城,若降盜賊,如何服眾?搞得不好還會激起兵變。還不如招集在外逃亡之士,增添兵甲,加強守備,此為上策。縣令覺得在理,依計而行。蕭何又建議說,劉邦素有人望,如果赦免其罪,召回使用,劉邦定然感激不盡,則足能以一擋百。縣令覺得也有道理,就安排攀噲,讓他出面去召回劉邦。
為何選攀噲?原來,攀噲與劉邦是姨夫關係,也即連襟,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媭。樊噲也是沛縣人,出身貧苦家庭,早年以屠狗為業,劉邦好酒也好狗肉,經常到樊噲那吃蹭吃,久而久之,兩人成了狐朋狗友。樊噲當然知道劉邦去處,便徑直往芒碭山,在劉邦的安樂窩找到他,轉達了縣令赦免他,並請他回去守土衛家之意。劉邦在此半年多,正不知接下來如何是好,縣令正好給他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何樂而不歸?他便帶著之前的壯士和在此收納的英雄近百人,一路滔滔就往沛縣趕。
隊伍剛至中途,卻見蕭何與曹參一路跌跌撞撞奔來,問何故?蕭何說,開始我二人本來想請你回來,共圖大事,也做通了縣令的工作,不想後來縣令有所覺察,懷疑我們叫你回來會奪城殺令,他便讓人關閉城門,全城追捕我二人,將要誅殺。我二人趕緊爬出城牆,聞風而逃,一路尋你們而來了,現在已到了箭在弦上的關鍵時刻,不如索性拿下沛縣。
劉邦一聽,正中下懷,一路往沛縣走,一路商量討論。到達城門下,城門緊閉,蕭何建議說,城中百姓,不服縣令者眾多,不如投書入城,勸那些好事者殺掉縣令,揭竿而起。於是,蕭何寫下一書曰:「天下苦秦久矣。(又是這一句)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意思是如今諸侯並起,肯定要來攻擊沛縣,不如殺掉縣令,改立子弟中有威望者,以響應諸侯,則能保證家人平安。
劉邦看後說,寫得好。他把信綁在箭上,到城下喊道,城上各位兄弟,請閱此信,可保全城老小。說畢,把箭射到城樓上。守卒們紛紛取信來讀,一傳十十傳百,守卒們和城中父老對劉邦的話深信不疑,他們一窩蜂跑到縣衙,竟然把縣令真的給做了,然後打開城門,迎接劉邦隊伍進城。
劉邦不費一兵一卒,就奪取了沛縣,可見開張大吉。不過,這一大幫人,總得有個頭。大家推薦就邦為沛令。劉邦謙虛地說,今天下大亂,英雄輩出,如果稍稍處置不當,便會前功盡棄。舉大事,在下能力有限,還是請大家另擇高人吧。又有人推薦蕭何與曹參,他們均推辭,力舉劉邦。劉邦還想推辭,有人在人群中喊話說,劉季你就別推辭了,我們占卜過,只有跟著你,才能成大事,得富貴。劉邦遂不再推辭。
於是,大家推舉劉邦為頭,立為沛公。然後,選擇良辰吉日,沛公舉行就職儀式,祭祀黃帝、蚩尤,特製赤色旗幟,殺牲祭旗,掛滿全城。作完就職演講後,劉邦封蕭何為丞,曹參為中涓(內侍),樊噲為舍人,夏侯嬰為太僕,任敖為門客。封官完畢,劉邦又在沛縣及周圍招兵買馬,收兵二三千人,安排蕭何、曹參、樊噲、夏侯嬰眾文武,集結兵馬,進攻胡陵、方與二縣。然而,出兵不久,劉邦母親病故,劉邦便召回眾人,回到豐鄉,先守孝,再說。這一年,劉邦四十八歲。
※給孩子披一件隱形的斗篷,讓長著眼睛的子彈都無計可施
※富二代薛蟠為什麼粉絲多?原因有些見不得人
※王安石因變法而失去了愛子,改革為何屢屢演成死活之爭?
※劉邦落草,呂雉入獄,最後是誰出手相救?
※宋朝的西平王是誰?他憑什麼同皇帝反覆叫板?
TAG:帝國的臉譜 |
※漢高祖劉邦是如何號召百姓成為沛公的?
※北方黑帝!漢高祖劉邦曾自稱黑帝!
※這些帝王愛「男寵」,漢高祖劉邦和漢武帝劉徹都在列……
※為什麼民間總是喜歡歌頌西楚霸王項羽,貶低漢高祖劉邦?
※劉邦稱帝後,為何對大哥耿耿於懷?
※漢惠帝劉盈踩在漢高祖劉邦頭上,大臣們怎麼說?
※大漢朝的高祖皇帝劉邦為什麼殺功臣
※英雄論:西楚霸王得美人,沛公劉邦得天下
※漢惠帝劉盈怎麼會踩在漢高祖劉邦頭上?
※漢高祖劉邦的將軍,賜安漢後世尊為神
※漢武帝能賜死鉤弋夫人,為何漢高祖劉邦不直接殺了呂后?
※漢高祖劉邦及劉邦兒子簡介 劉邦殺功臣的原因
※楚漢傳奇故事:漢高祖劉邦為何認「龍」做父?
※他原是劉邦的「黑道大哥」,後成漢高祖「小弟」,被封為王
※漢高祖劉邦與漢宣帝劉詢,都是不懂愛的男人
※呂氏家族遭到誅殺後,為何呂后還有與漢高祖劉邦合葬?
※真正的漢高祖——劉邦
※用了它,漢高祖劉邦甚喜
※為什麼我不喜歡的劉邦當了皇帝漢高祖,而項羽卻自刎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