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小事兩則』

郭子儀的姑爺侍郎趙縱,曾經讓韓干畫過一幅畫像,大家都稱讚畫得好。後來,他又請周昉畫像。韓、周都是當時最有名氣的畫家。一次,郭令公將這兩張畫像並放在一塊兒,讓人們評品優劣,誰也評定不出來。正趕上他女兒趙夫人回來探親,令公問:這兩副像畫的是誰?趙夫人回答說:是我的趙郎君子。郭令公問:哪幅畫像最象?趙夫人答:兩幅畫像都很象。但是,後一幅最好。郭令公問:為什麼這樣說呢?趙夫人答:前一幅畫像只是趙郎的容貌畫得象,後一幅神態、表情、說笑的姿態都畫出來了。郭令公問:後一幅是誰畫的?有人回答說:是周昉畫的。當天定出兩幅畫像的優劣後,郭子儀讓人給周昉送去錦彩幾百疋,以表謝意。


唐朝人周昉,字景玄,是京都地區人。官任節度使後,繼續好字,在繪畫方面,他將所有的技藝都學到手了。他交往於達官貴人之間,是位高貴的公子哥。周昉的哥哥周晧擅長騎馬射箭,曾隨同大將哥舒翰遠征吐蕃(今西藏)收回石堡城,因戰功歸來後官授執金吾,掌管京都的治安。當時,唐德宗正修章敬寺,召見周晧說:周愛卿,你的弟弟周昉擅長繪畫,我想請他畫章敬寺神像,請你告訴他。過了一些天,德宗又讓周晧請了一次,周昉才開始畫。最初畫出來的神像,周昉將它象屏風一樣地放在寺院里,整個京都的人都可以去看。章敬寺就在皇宮門前,不論是賢良的人,還是愚魯的人,都去看畫像。有的人說畫得好,有的人說畫得不好。有人挑出毛病來,周昉隨時進行修改。歷經一個多月,評論好壞的人沒有了,人們都讚歎這幅神像畫得太好了!最後,畫完稿了,在當時世上數第一。


『人物簡介』


周昉(生卒不詳),字仲朗,又字景玄,京兆(今陝西西安)人。主要活動於公元763~804年(唐代宗和德宗時期),出身顯貴,先後官越州、宣州長史。工仕女,初學張萱而加以寫生變化,多寫貴族婦女,所作優遊閑適,容貌豐腴,衣著華麗,用筆勁簡,色彩柔艷,為當時宮廷、士大夫所重,稱絕一時。好屬文,能書。畫佛像,神態端嚴,時稱神品。其繪撲蝶名播中外,畫鞍馬、鳥獸、草木,時人學之者甚多,程儀、高雲、衛憲皆其弟子。他是中唐時期繼吳道子之後而起的重要人物畫家,早年效仿過張萱,後來加以變化,別創一體,有「周家樣」之稱。傳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圖》卷、《揮扇仕女圖》卷、《調琴啜茗圖》卷等。

且焚上一爐清香、沏上一壺好茶,來細細品味。


『作品賞析』






【名稱】簪花仕女圖


【年代】唐


【作者】周昉

【現狀】現於遼寧省博物館


【尺寸】46cm x 180cm


【材質】絹本 設色


《簪花仕女圖》,用筆樸實。氣韻古雅。 描寫貴族婦女春夏之交賞花遊園的情景,畫面描繪仕女們的閑適生活。這幅畫上共繪就6位豐頰厚體的貴婦,她們打扮艷麗入時,雲髻高聳,頂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臉上又暈染娥眉,衣飾華麗,身著低胸長裙,外罩薄紗,顯出半透明的質感,是中晚唐以後典型的貴婦形象。貴婦的臉上、手上罩染的白粉,千年而下,仍然給人膚若凝脂、粉妝玉琢的細膩感覺。尤其是紗衣透體和肌肉豐腴的描繪,表現了畫家勾線、賦色的高超技巧。全畫光彩照人,仕女們神態安閑,或戲犬、或漫步、或賞花、或拈蝶,在庭院中閑散地消磨著時光。

全圖分為四段,分別描寫婦女們採花、看花、漫步和戲犬的情形。本卷右起首處,一名貴婦手執拂塵,與左側婦人一同戲狗,動作輕柔,曼妙生姿。其餘則表現出漫不經心的慵懶神色,彷彿即便是再有趣的東西也不會引起她們的興緻。她們雖然形體豐肥,但從其垂弧的肩頸和纖細的手腕看,仍可顯出貴族婦女柔弱的風致。在這頗為連貫的場面中,畫家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她們雍容華貴的儀態。畫面變化雖然不大:,但富有生活情味。正如北宋蘇軾《周昉畫美人歌》所云:「深宮美人百不知,飲酒食肉事遊戲。」這正是《簪花仕女圖》卷的絕妙寫照,一個個貴婦雖裝扮得花團錦簇,有濃麗豐肥之態,但仍掩飾不住精神生活的空虛和她們幽怨、鬱悶的情緒。


全圖的構圖採取平鋪列繪的方式,人物線條簡勁圓渾而有力,設色濃艷富貴而不俗,卷首與卷尾中的宮女均作回首顧盼寵物的姿態,將通卷的人物活動收攏歸一。宮女們的紗衣長裙和花髻是當時的盛裝,高髻時興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髮的襯托下,顯得雅潔、明麗。人物的描法以遊絲描為主,行筆輕細柔媚,勻力平和,特別是在色彩的輔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紗羅和肌膚的質感。畫家在手臂上的輕紗敷染淡色,深於露膚而淡於紗,恰到好處地再現了滑如凝脂的肌膚和透明的薄紗,傳達出柔和、恬靜的美感。


此卷傳為周昉真跡,一說系晚唐之作,亦有論作五代畫跡。作者畫四嬪妃和兩侍女,作逗犬、執扇、持花、弄蝶之狀,以主大從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這是中古時期人物畫常用的表現手法。畫中的犬、鶴和辛夷花表明了人物活動是在春意盎然的宮苑。現從出土的大批中、晚唐時期的陶俑來看,畫中仕女的服飾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女性時裝文化。畫和俑的造型都呈現出同一種審美取向和精神面貌。


唐代肖像畫極為發達,周昉畫仕女外,亦善寫照。他在肖像畫上之所以能取得卓越成就,關鍵在於他善於觀察人物複雜的性格,能夠生動入微地表達出人物的精神特徵。此卷背景極其簡括,仕女、白鶴、狗等幾乎作等距離安排,畫後僅以辛夷花點綴。畫面的意境、情調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形象和神態地刻畫表現出來。正是因為對人物傳神地刻畫,才較為細膩地揭示出宮女的心理活動,使得這幅畫真正鮮活起來,成為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不朽之作。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名稱】揮扇仕女圖


【年代】唐


【作者】周昉


【現狀】現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尺寸】33.7cm x 204.8cm


【材質】絹本 設色


這是一幅描寫唐代宮廷婦女生活的佳作,全卷所畫人物共計十三人,分為五個自然段落。


此圖描繪了13位頭挽高髻、細目圓面、長裙曳地的妃嬪和宮女形象。全幅以橫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種活動:執扇慵坐、解囊抽琴、對鏡理妝、綉案做工、揮扇閑憩等。作者注意畫面橫向疏密、鬆緊的韻律變化,縱向高低錯落的層次變化,從而使得畫面結構井然有序,並避免了構圖上的單調呆板。圖中色彩豐富,以紅色為主,兼有青、灰、紫、綠等各色。冷暖色調相互映襯,顯現出人物肌膚的細嫩和衣料的華貴。衣紋線條近鐵線描,圓潤秀勁,富有力度和柔韌性,較準確地勾畫出了人物的種種體態。


起首第一段為「揮扇」,凡四人:一位戴玉蓮冠的妃子按紈扇慵坐,其右一女官紫袍束帶,兩手橫扇,另有兩女持梳洗用具侍立於左側。第二段為「端琴」,凡兩人:一拖髻者抱琴至,另一垂鬟女子在協同解囊抽琴。第三段為「臨鏡」,凡兩人:一戴唐巾人持鏡卻立,一姬擁髻對鏡,衣錦燦若。第四段為「圍綉」,凡三人:其中一姬持團扇,倚綉床,支頤有倦態,兩女對綉,第五段為「閑憩」,凡兩人:一妃妝者背坐揮小紈扇,引頸遠眺,另一姬倚桐凝佇,茫然出神。五個段落似離還合,從不同的側面,刻畫了人物在不同場景中的各種心理狀態。


在畫中,作者通過對嬪妃的生活的描繪,表達出她們寂寞、沉悶、空虛、無聊、幽恨暗生的心情。畫面結構井然,線條秀勁細麗,賦色柔麗多姿,艷而不俗。


引首清高宗弘曆題「猗蘭清畫」四字。鈐明韓世能 「韓世能印」、「韓仲子氏」、「世能」,清梁清標「蕉林書屋」、「蕉林居士」、「蕉林考藏」,清高宗弘曆「古希天子」、「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乾隆鑒賞」等鑒藏印,共31方。

周昉 《簪花仕女圖》



調






【名稱】調琴啜茗圖


【年代】唐


【作者】周昉


【現狀】現於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


【尺寸】75.3cm x 28cm


【材質】絹本 設色


此圖又名《彈琴仕女圖》,圖中共畫五人,中間三人為宮中貴,一人於石上調琴,另兩位一邊啜茗,一邊側耳靜聽琴聲。兩側侍者,一人手端茶托,一人執茶杯。人物神念嫻靜端莊。人物組合有坐有立,疏密得體,富有變化。畫三位坐在庭院里的貴婦在兩個女僕的伺候下彈琴、品茶、聽樂,表現了貴族婦女閑散恬靜的享樂生活。圖中繪有桂花樹和梧桐樹,寓意秋日已至。貴婦們似乎已預感到花季過後面臨的將是凋零。調琴和啜茗的婦人肩上的披紗滑落下來,顯示出她們慵懶寂寞和睡意惺忪的頹唐之態。


全卷構圖鬆散,與人物的精神狀態合拍。人物組合雖不及張萱之作緊湊,但作者通過人物目光的視點巧妙地集中在坐於邊角的調琴者身上,使全幅構圖呈外松內緊之狀。卷首與卷尾的空白十分局促,疑是被後人裁去少許。


畫中的人物線條以遊絲描為主,並滲入了一些鐵線描,在迴轉流暢的遊絲描里平添了幾分剛挺和方硬之跡,設色偏於勻淡,衣著全無紋飾,當有素雅之感。人物造型繼續保持了豐肥體厚的時代特色,姿態輕柔,特別是女性的手指刻畫得十分柔美、生動,但諸女的神情和臉形流於程式化,缺乏個性。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先生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周昉 《簪花仕女圖》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繪畫、音樂、書法、詩文、斫琴、裝置、行為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北京師大、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美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周昉 《簪花仕女圖》



《虛鈴》 尺八吹奏:郭關道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閑話尺八
張伯駒與潘素:相知相守,佳人如期
「文人四藝」是指哪四藝?
歷代名家臨《聖教序》
妝匣譜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雲廬·文化‖楊仁愷:唐人《簪花仕女圖》研究
揭秘遼博鎮館之寶:簪花仕女圖
唐代《簪花仕女圖》與日本女人一切盡在不言中
圖文教程:《簪花仕女圖》局部設色步驟示範
仿國風工筆畫後期作品:簪花仕女圖
世人眼中大唐風範的《簪花仕女圖》竟不是唐代的作品!
簪花雅裳 繚綾
玉簪花:瑤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遺簪幻作花
花卉:玉簪花的栽培方法
揭傒斯在詩文領域的成就清麗婉約「如美女簪花」
戴花的男人們:明代男子的簪花癖好
簪花雅色 唐·遼三彩
宋朝男人為什麼酷愛簪花?
簪花之尚與愛花之人:風流才子唐寅
玉簪花開 潔白如雪
唐朝男人更時尚:才子簪花武士刺青
簪花的男人們:美麗新時尚
玉簪花如何養護?
玉簪花作為一種觀花觀葉植物,夜間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