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倫敦訪談實錄:讓他開始寫科幻的,竟是英國作家?
文|倪望真
微信公眾號|英國光華書店
關注"朱潔Juliet"
一個旅居英國、漸赴遠方的寫手聯盟
2016年10月15日
南岸中心
倫敦文學周
懷著激動與景仰的心情,我近距離見到了當今中國最炙手可熱的科幻作家劉慈欣。他的作品《三體》在中國銷量過百萬,還獲得了2015年雨果獎最佳小說獎。在《三體》被翻譯成了各國語言後,大劉更是在全世界掀起了中國科幻的熱浪。
今年的倫敦文學周以「生活在未來」為主題,邀請到了兩位著名中國作家劉慈欣與郭小櫓對談。
談科幻啟蒙:《地心遊記》講述的不是真事?
主持人:您是怎樣對科幻發生興趣的?
劉慈欣:中國的科幻小說在清朝末年就出現了,一些知名人士如梁啟超等就寫過科幻小說。但是一直到50年代,中國才大量出版科幻小說。
我讀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是儒勒·凡爾納的《地心遊記》。在文革期間,這可是一部不怎麼被提倡的作品。凡爾納的文筆很寫實,所以當我第一次讀時,還以為他講述的是真實的事件(觀眾笑)。所以當父親告訴我,這些很神奇的,似乎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竟然是一個作家憑空想像出來的,我十分震撼,也因此對科幻小說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說,我絕對是中國第一代科幻迷。
讓劉慈欣開始寫科幻的,竟是英國作家?
主持人:您出生在一個山西的一個礦工家庭,之前是電力工程師。您是如何走上科幻寫作的道路的?
劉慈欣:我成為一個科幻作者,和英國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的,因為真正促使我由一個科幻迷變成一個科幻作家的人,就是英國作者阿瑟·克拉克。他的作品《2001太空漫遊》,讓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讓我第一次感受到,科幻小說可以擁有如此廣闊的視野,去描述廣大宇宙和渺小人類之間的關係。從此我就嘗試著去寫科幻小說了。
也許是了解到了劉慈欣的阿瑟·克拉克情結,西班牙最大的文學節目電視台Pagina 2特地把對大劉的採訪安排在了一家按照《2001太空漫遊》場景布置的酒店裡,可謂是用心良苦。大劉在歐洲的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談中西科幻小說:共性遠大於差異
主持人:你的作品是受西方影響多,還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更多?中西科幻有什麼區別?
劉慈欣: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科幻小說在中國是一個百分百的舶來品。在中國古老的文化里是沒有科學幻想的因素的。曾經有人牽強附會地把中國古代的一些幻想文學,如《西遊記》,當作中國古代的科幻小說;或者把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當作最早的機器人。但是這些東西和現代科幻小說有本質不同,它們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所以像我們現在的科幻作家,肯定是受到了西方科幻的影響成長起來的。雖然我不說英語,但是一直在讀西方的科幻小說,這種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我想說,中西科幻小說之間的共同點遠大於差異。在科幻小說中人類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這是其他文學中沒有的現象。當主流文學著重於描述人類的不同時,科幻小說著重的是人類的共同點。這也是為什麼科幻小說能夠跨越國界,受到這麼多人的歡迎。
但是東西方科幻的差異仍然存在。舉例說,一個很大的差異是西方科幻有很深的基督教文化背景。在西方科幻中的一些題材,如生命克隆技術,會被西方讀者認為是很重大的事情,因為人類在做一些上帝才做的事。但是在中國的科幻界,讀者們會認為這些科學突破和別的領域的科學突破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另外一點也是我常常舉的例子,西方的文化有強烈的末日觀念,但是中華文化從本質上看,它是沒有末日觀念的,它的時間是無限平滑地向前延伸的。以前的中國科幻小說,從其從晚清誕生到現在,對於人類未來及宇宙都持樂觀態度,鮮有西方小說中末日的觀念。然而最近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就如我自己的小說《三體》就是一部末日題材的作品,這確實是受到了世界科幻的影響。
談科幻文學與主流文學的區別:
未來並不只有一個
主持人: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主流文學裡難以表達的,但卻能在科幻文學中表達?
劉慈欣:當然有。這就是為什麼科幻文學存在的原因。比起主流的現實文學,科幻是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問題的。在科幻小說的潛意識中,時間走向未來有多種可能可以排列。至於回答哪些可能性可以變為現實,這不是科幻小說的任務。像這樣的思維方式在現實主義文學中是沒有的。因為在現實主義文學中,時間線只有一條,歷史只有一次,命運只有一個。
科幻小說另一個功能是,它試圖在最宏大的宇宙和最渺小的人類之間建立起一種關係。這種關係不是一種哲學的,形而上的關係。宇宙的變化和人類命運的變化都是息息相關的。科幻小說試圖想像這種變化與關係的各種可能性。在現實主義文學中,它所塑造的文學形象主要是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但是在科幻小說中,可以把一個世界、一個種族作為一個單個的個體。
談中國讀者:
他們不但關心現實,也會抬頭看看星空
主持人:今年的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獲得者是一位叫郝景芳的中國作者。她的小說《北京摺疊》,描述了一個不同階層的北京,隨著時間的變換,在不同的空間里摺疊又打開。雖是科幻小說,但更像一個反映著中國社會現實的故事。在您的小說中,也用了文革武鬥作為背景。這個背景,是對中國社會的評論?還是對全人類的評論?
劉慈欣:科幻小說可以用現實文學沒有的角度去批判和反映現實。在中國也有很多優秀的科幻作家用科幻來批判現實,但是我個人,我是因為喜歡科幻,成長為科幻作家,反映與批判現實不是我的主要目的。在《三體》中以文革為背景,是因為故事情節需要女主人公徹底絕望。如果要在近代找出這樣一個時間點,那只有文革。
很多人問我,中國科幻如何反應中國現實?你如果觀察,會得出一個令人吃驚的結論:那些用科幻批判現實的作品在中國的反響並不大。《三體》的第一部離現實最近,第二部遠一些,第三步跟現實完全沒有關係。但是銷售是倒過來的:第三部賣得最好,第二部次之,第三部最差。所以真正的現實是:反映現實的科幻並不受到歡迎,科幻越遠離中國現實,越受歡迎。這個取向表現出中國年輕一代讀者思維方式的深刻變化。中國這個古老的民族,年輕一代的人不但對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感興趣,他們也開始關注星空中的事。我覺得這個思維方式對於中國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
談創作靈感:
坐車時想到的一個問題,讓他寫出了一部巨著
讀者:您的創作靈感通常都是在哪裡獲得的?
劉慈欣:《三體》是一部將近90萬字的小說,它不可能只有一個靈感。它像一個種子一樣在我腦子裡慢慢發芽。但是三體的第一個靈感在哪兒我是很清楚的。
那天,我在車上讀一本關於三體問題的書。這個問題十分簡單,三個質點,在沒有外力,只有自身引力影響的基礎上作運動,你無法預測它們會怎樣運動。這十分令人震驚,如果連這麼簡單的問題我們都沒法預測,我們如何解釋和面對這豐富多彩的世界?科學又是多麼地蒼白無力?後來當車停下來的時候,我想,如果這三個質點是三顆恆星的話,那麼在這三顆恆星中的那顆行星,會擁有什麼樣的命運?這個想法是這部作品最初的種子。
太陽的運行之所以沒有規律,是因為我們的世界中有三顆太陽,它們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做著無法預測的三體運動。當我們的行星圍繞著其中一顆太陽做穩定運行時,就是恆紀元;當另外一顆或兩顆太陽運行到一定距離內,其引力會將行星從它圍繞的太陽邊奪走,使其在三顆太陽的引力範圍內游移不定時,就是亂紀元;一段不確定的時間後,我們的行星再一次被某一顆太陽捕獲,暫時建立穩定的軌道,恆紀元就又開始了。這是一場宇宙橄欖球賽,運動員是三顆太陽,我們的世界就是球!
——劉慈欣《三體》
談《三體》創作遺憾
讀者:您下一本書什麼時候出?對於《三體》的創作有沒有什麼遺憾?
劉慈欣:一個人如果要認真寫,一輩子可能寫不出幾本書。《三體》如同我的孩子,縱使有缺陷,也已經成形,只能讓它帶著缺陷存在。遺憾是肯定有的,比如在第一部里,我傾倒了太多成塊的理論,雖然在英文版里有所改進,但問題仍然存在。我覺得這本書的優點和缺點同樣鮮明。
朱潔Juliet
BBC中文網專欄作家。
「一個旅居英國、漸赴遠方的寫手聯盟」
關注請長按下圖,關注或加盟
TAG:朱潔Juliet |
※實錄:留學英國,我為啥選擇小鎮?
※實錄!美國逼庫爾德女人談判,自由軍殺光了她們!
※讀者實錄:我就是現實中的陳俊生,不同的是前妻依然還愛我
※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就南海問題在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演講答問實錄
※國外政要們有趣瞬間實錄:卡扎菲最霸氣,英拉笑得最開心!
※中國詭實錄:其實他是善良的鬼
※中緬邊境實錄:炮聲隆隆,國旗就是最好的保護神!
※傳播藝術美,耕作五小田——書法家柏軍連老師採訪實錄
※韓文小百科:「K社韓文小百科」這句髒話有些厲害!來自《肅宗實錄》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讀者實錄:離婚女人,自立之前還是少回娘家吧,都是淚!
※讀者實錄:都說她是好老婆,「家有賢妻」背後全是我的淚
※諮詢實錄:家人之間能好好說話嗎
※對印反擊!陰法唐將軍訪談實錄,澄清歷史謎題
※讀者實錄:我跟羅子君的前半生一樣,不同的是,我堅決不離婚
※讀者實錄:和前任複合,婚禮在即,為何總感覺自己像第三者?
※日軍侵佔華北實錄:原來真正的鬼子是這樣的!
※漫畫詭實錄:父愛偉大
※俄羅斯墓地通靈實錄,顛覆你的世界觀!
※明星機場尬拍實錄!是梁靜茹給了他們勇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