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海,「萬里石塘」的海圖記錄 ——《海國聞見錄·四海總圖》

南海,「萬里石塘」的海圖記錄 ——《海國聞見錄·四海總圖》

古代中國沒有「南海四島」的概念,但有「萬里石塘」的概念。最晚在漢代,中國人對南海中的礁嶼和淺灘就有了命名,如「漲海崎頭」。南宋趙汝適在《諸蕃志序》中說:「暇日閱《諸蕃圖》,有所謂石床(即石塘)、長沙之險,交洋、竺嶼之限。」這是最早提出有關南海界限的記載。

古代中國最早開發並劃入版圖的是海南島,因為它離大陸大近了,離徐聞只有三十多里。所以,海南島一直被當作中國大陸的一部分,也長期被看作是大陸的最南端。海南島至少在宋代就繪入了中國版圖。中國最古老的全國版圖《禹跡圖》《華夷圖》上,就畫出了海南島,但沒有台灣,更不包括其它海島。

今天的三亞,古代的涯州,在宋代已有《吉陽軍圖經》(三亞)記載,可惜書已失傳。明代又有《崖州志略》,但也失傳。現今存世的即康熙七年(1668年)知州張擢士編《崖州志》是關於「天涯海角」的最重要的史料。

古代中國的南部疆界,漢代只提東西界,不提南界,北界與北方民族拉據。《元史·天文志》記載,元朝疆界「東極高麗,西至滇池,南逾珠崖,北抵雲朔」。元朝的「南逾珠崖」已「逾」明代的「南至瓊崖」。

在中國以往的學術論著中,通常是這樣描述南海諸島在古代中國版圖中的歷史變遷。

元代地圖上已有了「石塘」的標註。如,元至正四年(1344年)的《南台按治三省十道圖》,即在南海的位置上以圓圈註記了「石塘」。這是目前所能見到的中國古代地圖中最早描繪「石塘」的地圖。此外,忽必烈的遠征船隊打爪哇時,其航行記錄記載了船隊經過「七洲洋」(西沙群島)和「萬里石塘」。也就是說,在文字記錄中,元代已開始將南海諸島明確區分為幾個島群。

晚明茅元儀的《武備志》所刊《鄭和航海圖》,記錄了「石塘」、「萬生石塘嶼」和「石星石塘」。按三者位置關係及所使用的符號形狀、大小,學者們考證:西邊的「石塘」,繪的是西沙群島,東南方的「萬生石塘嶼」即中沙群島。東邊的「石星石塘」,即東沙群島。

雖然,受書版圖的限制,島嶼皆一字排開。地理位置,嚴重失真。但《鄭和航海圖》已經將「南海諸島」,明確劃分成了3個群島,這也是歷史性的進步。

而在《明代東西洋航海圖》上,更是完整描繪並標註出了南海四島。即:東沙:「南澳氣」;西沙:「七州」(繪在瓊州旁);中沙:「萬里長灘」;南沙:「萬里石塘」;這樣明確、完整地在海圖上標註南海四島沙,是以前能看到的明代海圖中,所沒有過的。此圖,還以文字在中沙「萬里長灘」旁註記:「似船帆樣」;在南沙「萬里石塘旁」註記:「嶼紅色」,並繪出紅色的山形。這樣準確地描繪島與沙的形態,也是以往能見到的明代海圖中所沒有的。它比《鄭和航海圖》多了一個南沙島「萬里石塘」,同時,在經緯度的關係上,四島的關係也更接近於現代地圖。

清代的南海諸島的海圖描繪,較為著名的有陳倫炯所撰《海國聞見錄》中附圖《四海總圖》。陳倫炯關注海洋是受了父親的影響,其父陳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從靖海侯施烺平定台灣。烺又使搜捕餘黨,出入東西洋五年。敘功授職,官至廣東副都統。陳倫炯少從其父,熟聞海道形勢。及襲父蔭,復由侍衛歷任澎湖副將、台灣鎮總兵官,移廣東高雷廉、江南崇明、狼山諸鎮,又為浙江寧波水師提督,皆濱海之地。故以平生聞見,著《海國聞見錄》。

《海國聞見錄》刊印於雍正八年(1730年),上卷記八篇,曰《天下沿海形勢錄》,曰《東洋記》,曰《東南洋記》,曰《南洋記》,曰《小西洋記》,曰《大西洋記》,曰《昆屯記》,曰《南澳氣記》。下捲圖六幅,曰《四海總圖》,曰《沿海全圖》,曰《台灣圖》,曰《台灣後山圖》,曰《澎湖圖》,曰《瓊州圖》。

《海國聞見錄》的《四海總圖》,是清代關於南海諸島的重要地圖,它清楚地把南海諸島分為四個群島,且明確標繪有四大群島的地名和位置。東沙群島為「氣沙頭」,西沙群島為「七洲洋」,南沙群島為「石塘」,中沙群島為「長沙」。更為重要的是在他的著作中,還以詳細的文字記述,對南海諸島島群的分布、海洋特徵、潮汐變化、更路和風向,以及航行和飛鳥的關係,作了較詳細的記錄。

其後關於南海諸島的海圖,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嘉慶三年(1798年)的《盛朝七省沿海圖》等,其繪製方法均與《四海總圖》相似。此後,魏源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定成的《海國圖志》卷三《東南洋沿海各國圖》,光緒二十年(1894年)馬冠群的《中外輿地叢鈔》中《東南洋沿海島岸國圖》等著作,都把南海諸島列入中國版圖。

至清末,南海諸島在官方印行的政區地圖上反映得更加具體。光緒三十年(1904年)吳長發重訂印行的《大清天下中華各省州縣廳地理全圖》中,所繪「萬里長沙」包括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萬里石塘」則包括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圖中把它們劃為中國的一個府,並用雙線方格形圖例表示為廣東省屬內的府級政區單位。

中國在南海諸島派遣水師、巡視海疆至遲始於宋代。由宋仁宗「御序」、集賢校理曾公亮撰著的《武經總要》,是一部具有很高權威性的文獻。宋太祖在開寶四年(公元907年)平定南漢劉倀後,建立了巡海水師,巡管南海海面,《武經總要》對此有詳細記載:「命王師出戍,置巡海水師營壘……從屯門山用東風西南行,七日至九乳羅洲」,「九乳羅洲」即今西沙群島。至明清兩代,把南海諸島納入海防範圍、在南海行使軍事守衛的職責,已經逐步形成制度。明朝設立巡海備倭官和海南衛、清朝設立崖州協水師營,先後負責海疆巡視,巡視範圍從西沙群島延展到南沙群島海域。此外,水師在執行巡海防務的同時,還負責朝貢護送、海難救助等任務。

雖然,「南海四島」的概念是個現代概念,但它是從南海「石塘」或「萬里石塘」,一步步演進而來。至少,明清以來的重要海圖都充分說明中國人是最早發現、開發和利用南海諸島,而且也是最早繪製南海地圖、最早命名南海諸島的唯一國家。

南海,「萬里石塘」的海圖記錄 ——《海國聞見錄·四海總圖》

圖:《四海總圖》,此圖為《海國聞見錄》一書的附圖,是清代關於南海諸島的重要地圖,它清楚地把南海諸島分為四個群島,明確標繪有四大群島的地名和位置。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梁二平的海洋 的精彩文章:

清廷冊封琉球航海圖——《針路圖》
清廷多次冊封琉球國 ——《琉球國全圖》
早期的台灣海道圖
最精細的台灣地圖——乾隆《台灣輿圖》
最大的台灣地圖——《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

TAG:梁二平的海洋 |

您可能感興趣

南京近郊好去處,石塘竹海-悠遊旅遊網
石塘路村:密雲首險 鸚鵡石崖
房山聖蓮山的聖米石塘
石塘竹海,水是碧綠的,像翡翠,夾岸高山,翠竹密布,鬱鬱蔥蔥
浙江石塘:一個美到被稱為「畫中鎮」的漁村
石塘古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值得一去的地方
因為對這片海的深愛,她帶著中醫理療在石塘海島上……
石塘鎮,蔥籠疊翠,峰巒逶迤的群山環抱著古鎮
一方石塘,萬畝竹擁,四面環山、丘壑連綿,好似一幅極美的畫
石塘林,第四紀時期多次火山噴發後岩漿流淌形成的地質遺迹
去溫嶺石塘吃海鮮;結果真的吃到「扶牆走」;你敢去嗎?
固始有個石塘村……
農民建房意外挖出清末不腐屍,趕進度扔進石塘被刑拘
農民建房時意外挖出清末不腐屍,因趕進度扔進石塘,結果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