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大愛莫如慈悲 你懂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嗎?

大愛莫如慈悲 你懂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嗎?

作者簡介:


鍾昌斌,巴山文化研究會會長。長期致力於地方文化的研究,先後受邀參加一系列中國地方學、道文化等許多大型學術徵文和研討活動,一批研究成果獲獎。


《道德經》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脈源和思想精髓,字裡行間無不凝結著老子對「善道」文化的深刻闡釋,它由追求「善道」,教授「善德」,倡導「善行」,巧妙地構建起了中國最早的善文化體系。

文/鍾昌斌


老子是中華文化的巨人,他撰寫的《道德經》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脈源和思想精髓,以其內容博大精深、玄奧無極、涵括百家、包容萬物,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在5200來字的著作中,從上篇的前端第2章直接開始,到下篇末篇第81章結束,幾乎全文每篇每章,字裡行間無不凝結著老子對「善道」文化的深刻闡釋。通讀全文,在這篇中華文化的巨著里,我們隨處都可欣賞到老子關於「善道」文化思想所閃耀的光芒,毫無疑問,「善道」文化屬於《道德經》的重點思想。更為神奇的是,這篇著作竟使用了多達52個「善」字,近乎每100個字都在用「善」做題,篇篇都在深刻地講述善的思想,處處都在傳授善的方法,句句都在推廣善的行為。這篇由追求「善道」,教授「善德」,倡導「善行」,巧妙地構建起了中國最早的善文化體系。

大愛莫如慈悲 你懂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嗎?


老子是中華文化的巨人(資料圖)


一、圍繞「善道」與「善德」,主張「道法自然」,全力構築起了「上善」的理論系統


《道德經》第34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明確告訴我們,「道」無處不在,「善道」是道的一種重要的外在形態,老子是如何壘築他的善道思想理論系統的呢?


(一)運用比擬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善」的起源


在《道德經》中,「善道」佔據無比重要的分量,甚至可以說,《道德經》是中華文化中一部最系統闡述「善道」學說並散發著耀眼光輝經典。圍繞「善」的起源問題,老子運用比擬的手法,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首先,他從「善道」形成的因果關係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善」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它的本質可以用辯證法去認知。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一論述清楚的告訴人們,善與惡是相比較而顯現出來,沒有「惡」就不會出現「善」。


其次,老子從「善」與「惡」的差別問題進行了比較。老子認為善與惡並不存在很大的差距,「善道」的出現只不過是由於那些不明道的人為了一己之私,依靠智巧才出現這種現象,這在全文的論述中隨處都能發現,第20章「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就是例證。


第三,他從善與惡的轉化問題進行了論證。他認為「善」與「惡」之間只有淺淺的溝溪,他們會相互轉化,把握好其中的度是確保善惡趨穩的關鍵,第58章「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論說的就是這樣的思考。由此可見,擅長運用比擬的手法論說思想的老子,在闡釋了「善道」文化起源問題你也使用的淋漓盡致。

大愛莫如慈悲 你懂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嗎?


善道在《道德經》中佔有重要分量(資料圖)


(二)運用追溯的思考,深入分析了「善」、「被迫」產生的根由


老子是卓越的社會學家,《道德經》在論述「善道」文化產生的問題時,讓人能夠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第18章提出,「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就是說,人們本來應該你我平等,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彼此仁愛,共同享受社會資源,但是,由於這些天經地義的事被那些奸詐虛偽、陰謀欺騙的人破壞,社會上才瀰漫著爾虞我詐的風氣,因此,仁義孝慈補救社會的「善」文化不得已出現了。


在老子看來,一個處處叫嚷仁義道德、善良真誠的社會,往往是這個社會缺失仁義道德、善良真誠的社會。可見,善與不善是社會失道之後出現了社會不公而「被迫」滋生出來的社會現象,正是因為出現這樣的社會問題,「不知常,妄作,凶」(第18章)的問題才會屢禁不止。

(三)依靠認真尋覓的態度,深度闡釋了「善」概念


第15章指出,「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在這裡,老子雖然沒有對「善」是什麼進行直接的定義,但他還是巧妙地對人與「善」相關聯的行為表象進行了描述,認為「善道」深奧難以理解,這也說明給「善」一個確切的定義多麼困難。雖然「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但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第21章),老子作為一位偉大的觀察家,它的一系列精闢的論點,幾乎都來自於對自然觀察,關於對「善道」解釋,同樣從他生活的自然界尋找到了答案。


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在這裡,老子不僅用水定義「善」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他還以玄妙的「七善」宏論,高度概括出「水」與世無爭的高尚品格,讓人們形象地了解了「善」的定位,明白了「善」的特點,也讓人們深入的懂得了「善」的內在規律,「上善若水」因此成了中華文化的一個標誌性符號。這裡用水喻「道」思考,堪稱為學術史將難以言狀的概念更形象詮釋的絕唱。


(四)運用列舉的方法,深切的說明了「善」的強大功能


老子認為,「善」的表現形式具有層級多樣化特點。第17章說「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這裡雖然論述的是關於最高統治者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高低,但內在隱含著民眾對統治者關於「善道」處理社會問題的一個層級分類。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這在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等等,這些儘管沒有直接論說關於「善」的問題,但在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他對「善」的認知,特別是「善」的層次觀點都清楚地體現了出來。

大愛莫如慈悲 你懂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嗎?



善的表現形式具有層級多樣化特點(資料圖)


1、「善道」具有護佑自保的特徵


在老子看來,「善道」必須遵循「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第77章)這個天道,第9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就是說財富滿滿不行善,不僅難以守住,甚至可能招致災禍。第50章指出「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凶虎,入軍不被甲兵,凶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第55章還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由此可見,「善行」在人們的生存過程中呈現出多麼神奇的威力。


2、「善道」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方式


在老子看來,用「善」來消除社會不公,讓百姓衣食無憂,是治理國家的好方法。第3章「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這樣就能達到「為無為,則無不治」。老子還認為,用「善治」這種方式治理國家,不僅能培育人,成就人,而且還有利於國家走上人旺國強的你發展道路,第7章「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就是這種思考。


3、「善道」具有無限的社會能量


第35章「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但如果你「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由此可見,「善道」在社會生活中的強大魅力。當然,只能是「夫唯道,善貸且成」(第41章),這一切只屬於「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這樣得道之人(第13章)。


二、圍繞「善地」與「善淵」,推崇「以正治國」,逐步建立起了「德善」的方法系統


《道德經》第8章,老子把具有「善」與「不爭」品格的水相比擬,推崇它「不爭」的品質,描述它「無尤」的境界,他以水的「善」性為參考,逐步壘砌起了獨具特色的「德善」的思維方法論的體系。

大愛莫如慈悲 你懂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嗎?



老子把具有「善」與水相比擬(資料圖)


(一)推崇處下不爭,把甘居幽下視為「德善」的重要方式


老子分析問題,處處都運用辯證法的思維方式。在如何「德善」的方法論問題上,他獨闢蹊徑,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規律,走出了一條處下不爭為特色的「德善」路徑。


在老子看來,「善」就意味著「處下」,「處下」蘊含著「善」。 他認為「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第39章),就是說,一切尊貴高上,都是以卑下為依託,沒有卑下就沒有尊貴。為了讓人們懂得「處下」的好處,老子一方面列舉「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第66章)這樣突出「處下」的現實例證,另一方面還深入分析了「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的內在根源(第42章),樹立起了善於「處下」成功典型,為百姓學習「德善」方法提供了經驗。


為了讓人更好地掌握這一方法,老子還就如何「處下」的規律上進行了論述。第77章「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2章「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老子認為「善」是一個物態不斷減損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精神逐步得到擴充的過程,這種物態減損就是安居卑下、棲身於「眾人」不願處的位置的表現,自然,這也就是「德善」的方式方法。懂得了至善法則,就能步入「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第73章)的善道。由於人們掌握了處下不爭的「善道」方法,「民之難治」的問題就得到解決,國強民富就成為可能。


(二)主張心思沉靜,把具有純潔明凈的心態看做「德善」的核心要素


老子認為「善行」不應該存在內在的動機。他曾明確告訴人們,「善行」要如同水一樣具有點滴的積累,寬廣的胸襟,處下成其深,為細終成大,「利萬物」而無欲。第27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第77章「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就論述的這個道理。老子覺得「行善」表現出某種欲求,那善將不善。


老子主張修上德、善德、淳德。他認為「仁義禮智信」是「上德」的子系統,是道德滑坡的產物,是後天有為的東西。他主張「仁義禮智信」的修養需要通過層次性、遞進式的提升,這樣才能修鍊成上德上善。因此,他立足於「無為而無以為」,按照「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第49章)處理善道,也只有這樣才算是「德善」。同時,老子還在第62章指出,「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告訴人們掌握了「善道」方法,於人於己都是有利的。所有這一切提醒人們,具備心思沉靜的素養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德善」和核心要素。

大愛莫如慈悲 你懂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嗎?



是否滋潤萬物是「德善」的外在形態(資料圖)


(三)柔弱處上,把是否滋潤萬物當成「德善」的外在形態


老子認為,世上只有最柔弱的東西才能穿透最堅硬的東西,空虛無形之物才能進入沒有空隙的東西之中,「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第43章),在這裡,老子通過對自然界柔弱之物具有的強大力量論述,有力地證明了他的「柔弱處上」的論點。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再一次系統清晰地告訴人們,守弱才是成就自我基本路徑,是「德善」的基本方法


老子多次提到人的善和柔弱的水。郭店楚簡中出土的一篇出自老子的一篇短文:「太一生水;水返輔太一,是以成天;天返輔太一,是以成地」,可以看出,老子認為水是繼太一(道)之後的生成天地萬物的本源,體現在它滋養萬物而任由萬物取捨的柔弱與卑下。在老子的概念中,強大而又柔弱、崇高而又卑下,它們作為相對立的概念,但老子始終倡導「人法地」,推崇守弱去強,這是因為守柔預示著進步。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這裡老子不僅列舉了堅守柔弱的優勢,同時,他還告訴人們守弱也是「長生」的基本形態。由此說明,懂得了「守弱」也就是「德善」,「德善」有利於進步。


三、圍繞「善能」與「善仁」,強調「無以生為」,積極推動「善處」的實踐行為系統建設


老子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理論家,他還是一位把自己構建起來的理論積極付諸於行動的實踐者,正是由於他不斷致力於「善道」理論的構建於提升,才創造性建立起了「善道」思想行為理論體系建設,老子的「善行」行為學說應該是「善道」理論的奇葩。


(一)在善行的養成方面,主張「修鍊」


老子推崇「自然天道觀」,強調效法「道」,認為「善道」是可以通過修鍊實現的,主要表現在對人主張寬厚仁慈之中。第29章提出:「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認為貪慾會使人心浮氣燥而不能專心致志地履行職責;奢侈會嚴重脫離了百姓,誤導人追求形式和外表而忽略內心簡樸的修養;極端索取會使人對百姓失去仁愛,這三個「去」字,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不善行為的嚴重危害。第67章又提出「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三個「寶」字,又把培育人的仁慈之心、簡樸之德、謙遜的態度視為「善行」的重要修養。「三去」、「三寶」,基本構成了老子的「善行」行為理念的核心。老子認為「善道」具有「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第67章)的強大能量,認識到「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第67章)基本原理,因此,「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第54章),這些都告訴人們樹立堅定地「善道」信念的必要性,人只有有了這樣的信念支撐,「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配天之極」(第68章)將成為自然。

大愛莫如慈悲 你懂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嗎?



「善道」是可以通過修鍊實現的(資料圖)


老子的「善道」修鍊論是通過自然教化來實現的。在老子看來,「道」是天地萬物之源,不可名狀,無法察知,卻可賞罰應時,使善人得福,惡人遭禍。因此,他提出塵世間應遵循「道」的規律,人人向善,善待芸芸眾生。第79章「天道無常,常與善人」,只要做善事順應自然,善人就可頤養天年,高壽善終。因此,行善不能內外有別,應該一視同仁,「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第49章)論述的就是這樣的思考,以善意對待不善良的人,結果就會使他也變得善良,社會走向至善。以「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第28章),相互身教的模式,達到「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43章),實現讓人們在自然中得到良好教育熏陶的目標。可見,老子一直把修鍊寬厚仁慈的「善行」方式看作是人的安心立命之本。


(二)在善行處理方式方面,倡導「無欲」


老子「善道」思想還體現在行為心理方面,「清凈無欲」就是這一思想的具體表現,他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認知。


在「順」與「逆」的處理上,認為順民心者得天下。第49章認為,聖人治天下,應不用一己或少數人的意志取代百姓的意志,而是用宏觀調控來營造適宜的環境,讓百姓釋放天性而不害其長,這樣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休養生息。老子認為,只有心中時刻想著百姓的事這才是善行。由於「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第27章),因此「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第66章)。可見,治理天下必先順應百姓的心聲,必要把個人利益置於百姓的利益之後,也就是說,具備這樣的善行才能有效的控制社會。


在「先」與「後」的看法上,推崇先人後己。第67章中,老子明確提出了「不敢為天下先」虛靜謙讓的善行論點,他認為先人後己、先公後私、捨己為人,一「先」一「後」體現了是否「利萬物而不爭」,一「先」一「後」也明顯的蘊含著「善行」與「惡行」的內在看法。當然,這也告訴人們,要想達到「善行無轍跡」(第27章)的善行境界,必須從「先」與「後」的關係問題的處理上入手,否則談「至善」將是一句空話。

大愛莫如慈悲 你懂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嗎?



「清凈無欲」也是善道的具體表現(資料圖)


在「簡」與「繁」的認知上,講求簡政而治。在老子看來,「簡政」也屬於「善行」範疇。第19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中,老子雖然沒有把講究繁雜的仁義智巧看做是「惡」的表現,但他卻把拒絕它們所帶來的好處,認為不拒絕而是接受將會帶來嚴重的惡果,這個觀點說明,「簡政」也屬於善的表現。「禮繁則不庄,業繁則無功,令苛則不聽,禁多則不行」,第58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倡導盡量不用繁雜的關卡衙門、苛刻的政刑法令來滋擾百姓,倡導營建一個寬鬆的社會環境,讓百姓公正自由地自作自息,讓百姓悄悄地享受潤澤,不驚擾百姓淳樸的天性,使百姓也不要有從事巧偽智詐的機會,這些都深刻闡述了簡政這一善政的積極意義。


在「功」與「勞」的態度上,主張功遂身退。第44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在人生追求方面,倡導淡泊名利,認為身重於物,居功自傲內存不善的因素。提倡做什麼事,都要抱著「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第63章)善行的心態。第9章提出「功遂身退,天之道」的論點也是從另一個層面闡述了老子的「善行」觀。他認為,人只有遵循這樣的客觀規律,只有效法天道,才會無禍患;只有「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第27章),才真正算是達到了至善的境界。


(三)在善行實踐方面,崇尚「無為」


老子心中的理想社會是「無為而治」,曾對當時嚴苛的政治給予了猛烈抨擊,他認為「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第75章)。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不平等的不善的社會問題,他效法自然,開出了自己的獨特藥方。

大愛莫如慈悲 你懂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嗎?



民風淳樸(資料圖)


圍繞「讓」與「爭」的問題,提出名利不爭。在第81章指出,「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的「不爭」的善行見解,在第2章也提出了「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這樣「讓」的「善行」思想,由此可見,老子極力推崇聖人順應客觀規律而不與之爭的那種禮讓行為。為什麼老子這樣推崇?在第22章中「少則得,多則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些善行論點就是對「爭」與「讓」所產生的結果最好詮釋。


圍繞「有為」與「無為」的問題,主張無為而治。老子對妄為者提出了「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的質疑,認為「和」是「有為」的表現,它會出現不少後患,因此他提出了「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第65章),指出了「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第65章),如何使百姓民風淳樸這樣的善治的基本方法。在「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第57章)中,把「無為」、「好靜」、「無事」、「無欲」並列起來,指出了不妄為干涉百姓自然平靜的生活優勢,其中我們可以體會處老子那種始終堅信「無為」是善行的內在想法。這一切都說明,「無為而治」是老子倡導的最高的善行。(編輯:若水)


溫馨提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傳戒不能流於形式 把戒律學融入到修行和度人之中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5:供養科
全真派三壇大戒都有哪些裝備?詳解傳戒仙仗構成及戒具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4:迎請諸師法
都市風水傳奇:心存慈悲 凶宅也能變福地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什麼是大愛?什麼是小愛?
人間大愛!請善良慈悲的你,為這對苦難的姐弟祈福吧,連觀世音菩薩都感動哭了!
雍正真可愛,看看他的幾大愛好,你喜歡幾個?
郭德綱說于謙有三大愛好,其實曹操也有三大愛好,你知道嗎
【法師開示】彌陀慈悲是無盡的大愛
大愛天子愛家、愛民、愛國這樣的君王你喜歡嗎?
為什麼我們覺得不雅的「屎尿屁」,卻是孩子們的大愛?|《呀!屁股》
十大愛情真相,這才是愛情中,最真實的自己!
你說大愛穿越?可穿越到古代你真的能活下來嗎?
太!喜歡了!忍不住轉發給你們,大愛!
老婆能用來幹什麼?大愛無聲!
史上很感人但心理很變態三大愛情故事,你希望遇到這種人?
大愛美女陳喬恩,你喜歡嗎
普京的十大愛好,這或許是世界人們喜歡他的原因!
大愛無言,感恩有您!
最大愛好是「納妾生孩子」!大清都亡了居然還有這種直男癌!?
冰上的尤里維勇,這個畫風真的太帥了!大愛!
為什麼偉大愛情故事的主角總是渣?
最美芒果大愛啊,你們懂得